首页 百科知识 引言与结论的撰写

引言与结论的撰写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5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摘要、引言与结论的撰写摘要、引言和结论是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在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写作中,摘要、引言和结论一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其不是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也往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在结果和结论的撰写中简要写出研究所得结果和结论即可,要尽量有定性、定量的表述。必须基于独特的方法,写出体现论文特点和特色结果结论。

13.5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摘要、引言与结论的撰写

摘要、引言和结论是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摘要是“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扼要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略陈述”,其作用在于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结论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向,其内容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研究工作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在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写作中,摘要、引言和结论一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其不是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也往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另外,摘要、引言和结论的写作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规范,一些研究者对此也认识不足。因此,对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摘要、引言和结论的撰写进行介绍是极为必要的。

13.5.1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的撰写

1.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的内涵与特点

摘要,从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摘录要点。国家标准GB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4-1976[E]中规定摘要是指: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的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12)二者对于摘要的定义基本一致:摘要主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能加以评论和补充解释,是一种简明、确切地记录文献重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短文。(13)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学术论文摘要具有以下特性:

(1)目的性。研究论文摘要撰写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文献的内容梗概,应着重反映原文最重要、最有新意的内容和观点;用尽量少的文字确切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仅仅通过阅读论文摘要便可知晓文章的主旨内容,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量的信息。

(2)客观性。学术论文摘要必须客观、如实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中不能有评述类、注释类和解释类的内容,更不允许出现摘要编写者个人的主观评价。

(3)独立性和自含性。学术论文摘要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必须符合逻辑,使读者不阅读原文就可以获得作者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它可以自己独立存在,单独成为二次文献。

(4)代替性。学术论文摘要是对原文简明扼要的代替。它要向读者提供原文的信息性内容而不对其进行陈述,使读者充分了解原文信息,以帮助他们确定是否需要获取原文。

2.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的功能

论文的摘要是让各类读者方便、快捷地了解论文的关键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需要通读全文。可见摘要内容应当适合读者需要,吸引更多读者仔细阅读全文,才能更好地起到学术交流、信息传播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论文的效能。

摘要的另一个功能是为检索系统、文摘期刊、数据库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支持。所有的检索机构都需要内容全面、准确的摘要作为二次文献,以供读者检索。作者提供的摘要如果能够满足要求,不必二次加工,就很容易被文摘员采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检索机构的工作效率,也相应增大了论文被检索的可能性。

3.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的内容结构及撰写要领

近年来,为了便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各期刊论著文章所附的中英文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结构式摘要。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照。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可以连续排列,但必须分别在每部分前写出这四个词。现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分述如下。

(1)目的(Aim):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这一部分只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可:为了解决什么范围的什么问题。这两个“什么”用专业术语或短句代替,就能基本表达论文的主题和研究目的,既简洁又明确。而在实践中,有些作者往往将研究的背景材料、基础知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所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写得很多(这应是前言中的内容),而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却写得很少,太笼统,体现不出论文的新颖之处,有些喧宾夺主、轻重倒置。摘要的开头不要简单重复论文题目,也不要把前言中的同行共知的背景材料移到摘要中。

(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在公共管理研究中,一个主题可能会有很多人在研究,也会提出不同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因此摘要要体现论文的创新之处,也就是要将论文的“新颖、独特”的方法和思想写到摘要中。必须重视四大要素中“方法”所含的内容,不能过简或缺少。因为这才是体现论文创新性的关键。这一部分写得好,也就提高了“结果结论”中内容的可信度,增大了论文对读者的吸引力。

(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4)结论(Conclusions):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可推荐或推广等。

在结果和结论的撰写中简要写出研究所得结果和结论即可,要尽量有定性、定量的表述。但应避免说“研究成果如何好、如何高、如何准,指标如何好”之类的话。必须基于独特的方法,写出体现论文特点和特色结果结论。论文摘要不是广告词,只“看疗效”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配方、制造工艺和治疗机理”才是完整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与论文的结论不同,论文的结论只是摘要中的一部分。摘要中的结果、结论要更简练、更明确。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的撰写:

“参与式民主”源于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制,近代西方开始陆续建立的民主国家大多实行代议制民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自由主义民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当代西方国家占据了主流,但参与式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并没有日趋衰弱,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复兴,随即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理论流派。在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中国,始终对民主有着不懈的追求,然而整个20世纪,中国的民主发育得较为缓慢,来自上层的民主政体的移植似乎没有成活,而充分实现自下而上兴起的社区“参与式民主”究竟是现实的民主图景还是只是虚幻的民主景象呢?由此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若干城乡社区的实证调查,对社区参与式民主成长的实践进行实证层面的深入解析,研究中发现由于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困境,当前充分实现社区“参与式民主”似乎还比较理想化。因此本研究尝试对形成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内在矛盾和冲突的深层原因进行解析与反思,期望可以为社区“参与式民主”从虚幻的民主景象走向民主的真实图景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数据支持和建议。

资料来源:梁莹.困境中的社区“参与式民主”——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内在困境之解析与反思.学海,2009,3.

此篇学术论文摘要行文流畅简洁,逻辑性强,符合摘要写作规范,体现了摘要的特性,较好地完成了学术传递信息,可以作为公共管理学术论文摘要的范本。同时,此篇摘要也包括了结构上的四项内容: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若干城乡社区的实证调查,对社区参与式民主成长的实践进行实证层面的深入解析。

方法:规范的实证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结论:研究中发现由于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困境,当前充分实现社区“参与式民主”似乎还比较理想化。

结果:尝试对形成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内在矛盾和冲突的深层原因进行解析与反思,期望可以为社区“参与式民主”从虚幻的民主景象走向民主的真实图景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数据支持和建议。

4.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的特点、功能以及内容格式要求在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摘要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摘要要简短,即摘要的篇幅要短,切忌长篇大论,没有重点。文字必须简洁,同时又不偏离缺少原文的意思。论文题目通常可视为摘要的一部分,所以题目上写清楚的内容,摘要里就不必再重复。如果论文题目的概括性较弱,摘要的起句就要概括题目中未包括的意思。

(2)摘要要精练,即摘要摘出的内容必须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准确、精练地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揭示出来,使读者只看摘要就能做出是否阅读该论文的决定。

(3)摘要要完整,指摘要的语言缜密、语义连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成篇,供读者或研究者直接使用。

(4)摘要应客观,只对论文内容做忠实的介绍,不做任何褒贬评论,不做自我评价,也不要出现书报评论式或书刊介绍式的语气。如“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作者首先叙述了本课题的研究史,其次论述了……”,这都不符合摘要的写作要求。

(5)摘要撰写应用第三人称,即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做非人称介绍。有时可用“著者”、“作者”、“笔者”、“本文”等,但一般不要出现“我”、“我们”等字眼。

13.5.2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引言的撰写

1.引言的定义及内容

引言又称绪论,前言或导论,是研究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引言”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论文写作的缘起,阐述作者选择本课题的理由,前人探讨的情况,具备研究的条件等;二是任务,说明作者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方法,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学术动态等;三是结果,简要而概括地介绍结论。

结论的内容写什么,应由论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引言的写作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引言,一般适用于篇幅短小的论文,内容主要介绍写作目的、说明课题研究的经过和情况等;再一种是指示性的引言,一般用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要明确阐述全文主要论点和写作意图,使人了解论文的主旨等。

2.引言的功能

研究论文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引导读者领会论文的中心内容,因此,引言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体现出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在科技论文浩如烟海的今天,引言更应给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准确地反映出研究论文的主要特征,以便读者能充分理解论文的学术价值、快速判断是否阅读论文的内容。如果引言因写作不当,未能体现出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就会使读者对论文的内容失去兴趣而不去阅读全文,影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1)引言应指出研究论文的创新性研究。论文首先要具有创新性,应在某一领域内容或方法的探索上有新发现、新发明,而不是简单重复他人的研究。引言作为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出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因此,引言应在结构上具有以下三个要素以体现论文的创新性:

其一,总结和分析相关领域他人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一般是在相关领域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改进。尊重和认识他人的研究成果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研究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对相关领域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还可以反映作者的知识面和对该研究领域认识的深度。只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分析,才能找出正确的研究方向和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其二,找出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未解问题。对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相关研究中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或不足。只有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得全面、分析得深刻,才能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果作者的知识面窄或查阅的文献不全、不新,是不能找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的。

其三,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下来就要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可能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和不足,论文并不一定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引言具备了这些要素,就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当然,论文的创新性是否得以体现,还要看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得是否全面、分析得是否透彻、找出的未解问题是否准确和有意义等。

(2)引言应体现出研究论文的科学性。研究论文的价值在于创新,但如果创新违背客观事实或论据材料不充分,即不具备科学性,那这种创新就是毫无意义的。科学性是研究论文的根本。引言作为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体现论文科学性的功能。科学性应体现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如果思维不正确或研究方法不科学,就不会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有学术价值的成果。因此,引言应在结构上具有以下两个要素以体现论文的科学性。

其一,阐明研究问题的思维路线。研究问题的思维路线是体现论文科学性的一个方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受相关领域他人研究思路的启发,也可以从其他领域的研究或原理中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因此,引言应阐明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以体现思维路线的科学性。

其二,简述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论依据。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基础。引言应说明研究问题所用的基本理论和得出结论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这样才能使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科学价值,体现出论文的科学性。

当然,引言的结构在体现这些要素时,应着重阐述研究问题的关键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要在正文中详细论述。

3.引言的结构模式

通过对研究论文引言的功能的分析,可把引言分成两个层次(指出论文创新性和体现论文科学性)、五个要素(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找出研究中的未解问题、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阐明研究问题的思路、简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引言的结构模型可归纳为层次模型和要素模型,(14)如图13-1所示。

img66

图13-1 引言的结构模型

在实践中,可先对某一论文引言的结构进行层次分析,看引言在结构上有没有反映出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这两个层次。如果缺少某一个层次,可运用引言的层次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请作者重新改写引言以补充这个层次。进行层次分析之后,还要对引言的结构进行要素分析,然后与引言的要素模型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再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引言的层次模型和要素模型是密切关联的,缺少要素或要素内容不全必将体现于层次上的残缺或不准确。如针对引言存在的引用参考文献、他人成果、新文献少等问题,用要素模型对其分析可以看出,这是在“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这个要素上总结和分析得不全面和不深刻造成的,这也就必然地反映在“指出论文的创新性”这个层次上的残缺或不准确,因此可请作者在这个要素上进行补充和修改,以反映出论文的创新性。

4.引言的写作要求

引言不像论文的摘要,也不像正文的论述,它有着自身的严格要求,应言简意赅。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文不着题,泛泛而谈;避免长篇幅讲述历史渊源和主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也不要把它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出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恳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5)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6)引言不必交代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7)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的推导证明。

(8)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会使读者感到乏味,太短则不易交代清楚,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250字为宜。

13.5.3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的撰写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结论,是研究论文正文的最后部分,即结尾部分,是本论部分分析论证的必然结果,它往往是本论部分重点的提示和强调,它的内容与绪论(或导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与引言相呼应。结论应该是对某些学术问题做综合概括,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提出进一步应解决的问题。

1.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的重要性

从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写作目的、结论的作用和结构的要求等三个方面看,结论的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1)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展示其结论。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文字体现。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总结推广学科研究成果,阐发学科技术和理论,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显然,从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写作目的上看,任何一篇有发表价值的论文,都应当向读者展示其明确的结论,让读者获得明晰的科学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如果论文得不出明确的结论,也就失去了论文的写作意义和发表意义;而这种论文即使发表,也往往使人读了不得要领。因此,结论在公共管理研究论文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2)结论是论文的精髓和归宿。人们在决定是否阅读某篇论文时,往往先看标题和结论。这表明,结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能体现论文的价值,是论文的精髓和归宿。正如一些学者所言,“结论对全篇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全篇论文的归结”;(15)“结论是科学技术报告最终和总体的论点”;(16)“结论是整个课题研究结果的总判断、总评价,是研究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在全篇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17)就像“画龙”而不“点睛”的美术作品不能算已经完成的作品一样,在公共管理研究中,一篇千言万语而无“归宿”的文字也不能算一篇论文。那些全文没有“最终和总体的观点”的论文,那些缺乏对“整个课题研究结果的总判断和总评价”的文章,只不过是罗列了一些表面现象,拼凑了一堆枯燥无味的材料,很难称为论文。

(3)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是一种论说性科技写作文体。而论说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因此,任何一篇结构完整的论文,都要在引论中提出问题,在本论中分析论证问题,在结论中解决问题,从而结束全文。可见,从结构要求上讲,科技论文也必须有结论。没有结论的论文不成其为论文,起码不能算一篇完整的论文。另外,按照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研究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18)论文的一般格式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注释)、附录等部分。由此可见,结论是完整的论文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2.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的内容与格式

结论是论文中继摘要、引言之后,从前瞻的角度第三次重申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价值。(19)其内容包括:(1)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指出这些发现或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潜在意义提出可能的说明;(2)本研究工作与前人工作的比较,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3)研究的不足之处、遗留问题、建议或展望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要具备上述内容,其中,(2)和(3)的内容不是必需的,作者在写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第(1)项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上述第(1)项这类篇幅较短的文章,如果结论在摘要和引言中已经明确给出,则在整篇文章的最后不需要重复出现。在此强调的是,结论在文章最后可省略不等于整篇文章没有结论或不写结论。另外,在研究论文写作中,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讨论是对目前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的评估和论证,体现了论文内容的延续性,对读者应有启迪作用。

在研究结论写作中,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进行编号,每条自成一段,包括一句或几句话。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包括几句话。结论里可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一般不再用插图、表格和公式。

3.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研究结论的作用和格式要求,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公共管理论文研究结论的撰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应该如何撰写:

政策过程中的基层回应机制使我们可以看到基层政府行政人员以及公民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信任、美德等价值观对于公共政策过程有效运行的重大意义。综合以上的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目前南京市基层政府行政人员和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回应与互动仍然很欠缺,这方面的原因来自于基层政府行政人员与公民两个方面。首先,公民在政策回应机制中的回应度较低。在对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和回应现状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公民对政策的参与意识并不高。当问到公民“如果当地政府出台某个政策,虽然不会损害您的个人利益,但您认为是错误的,您会怎么做?”时,选择“不闻不问”或“只在私下议论”的公民有55.3%,这说明大部分公民的政策参与意识都比较淡漠。

其次,公民对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不高。尽管这几年南京市基层政府在民主政治改革方面有一定进展,如下关区的政务超市活动,以及鼓楼区等区的市民论坛活动等都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互动提供了平台,但从本次调查中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公民对区长(县长)的认知度仍然很低,区政府与县政府的行政人员与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互动和回应还是很欠缺的。另一方面,公民对基层政府与政府行政人员的信任度比较低。当问到公民“您认为当前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怎样的”时,很大一部分公民认为是“管理与被管理”与“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与“合作互动”关系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以上的分析表明,近几年南京市基层政府加大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力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但是公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仍不高。

再次,政策回应机制中的现代载体建设仍不完善,回应效率较低。在现代回应载体建设上,虽然我国一些基层政府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政府上网工程还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在调查中发现,公民认为政府上网工程、区(县)长信箱“作用很大”的仅占9.9%,而有半数左右的公民回答“没听说过”或“没什么作用”。在对公民对于通过政府的网站能否增加自己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的看法的调查中,只有10%的公民认为“基本上能够”,接近半数的公民则认为“不能”或“缺乏上网条件,所以无法回答”。进一步对居住地区与公民对通过政府的网站能否增加自己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的看法进行交互分析,分析后发现,郊县的公民有42.4%回答“缺乏上网条件,所以无法回答”,郊区和城区的公民也各有16.3%和15.1%回答“缺乏上网条件,所以无法回答”。而对于认为通过政府的网站不能增加自己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郊县公民持有此观点的占30.3%,城区和郊区则各有19.9%和26.8%,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公民对于通过政府的网站能够增加自己参与政策的机会很没有信心。

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建设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文化程度、农林牧渔劳动者、无党派人士、月收入与年龄,对因变量的影响都具有统计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公民对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现状评价的均值不断下降。而收入有正向的影响,随着收入的提高,公民对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现状评价的均值不断提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公民对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现状评价的均值也不断提高。在不同职业的公民中,农林牧渔劳动者对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现状的评价相对较低。对于不同政治面貌的公民而言,无党派人士对政策过程中基层回应机制现状评价的均值相对来说比中共党员低。

资料来源:梁莹.政策过程中的基层回应机制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8,2.

从以上的研究结论中可以归纳出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的撰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结论应概括准确,措辞严谨。研究论文应该在准确表述文意的前提下给出相应的结论。在结论中“以点带面”、词不达意等都会降低文章的理论性和完整性。结论中的肯定和否定要明确,不要出现“大概”、“可能”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不要用“抛砖引玉”之类的客套话,也不宜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等自我评价的语句。如有可能,作者应在结论中重点指出本研究工作与他人相比有哪些进展和特色,这体现了论文工作的创新性,是一篇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的精华所在。不肯定或没有充分依据的内容不能作为结论主体。如有必要,只能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或需要开展研究展望的语句来表述。在许多国际刊物的审稿评审表中都明确提出“结论是否有正文充分的论据支持”这一项。因此,结论部分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依据。

(2)研究结论应简洁精练。在公共管理研究论文结论写作中,应注意行文要简练、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做简单重复。有些研究者不了解结论写作的这一要求,或者在结论中继续对某些问题展开论证,或者把论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在结论中重复写出,这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结论中一般不再出现图表,主要是文字表达,可以引用文章中得出的一些关键数据,但不宜过多,旨在发现内涵和对研究内容的理论提升。

(3)文尾结论应避免与引言或摘要雷同。结论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准确、简洁地揭示其原理及普遍性,应比研究结果更推进一步。结论一般与引言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应与引言或摘要雷同。由于在摘要、引言和结论三个部分都不可避免地要提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避免三者的简单重复,应采用合理的逻辑结构。(20)如果在文尾不安排专门的结论,那么在摘要和引言的最后就要对全文做出明确的结论。如果在文尾安排有专门的结论,则注意在引言最后的叙述中一定是对论文内容、工作或结构的简单介绍,而不是在此给出文章的主要结论,这种结构安排在较长篇幅的论文中比较常见。而文尾无结论的结构安排一般是针对短文、快报或篇幅要求短小的刊物而言的,显得更为直接。随着现代刊物对载文信息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后一类型的结构会使用较多。当然,在这类结构的论文中,若在文尾加上一个短句作为回顾性总结,会更加符合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