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理论是西方的产物,把领导活动纳入到科学的研究程式中,通过一些实证式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的重要特色。由于对领导的理解不同,形成了领导学理论研究的三种类型,即“特质论”“行为论”和“权变论”。(三)领导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后,进入“权变论”阶段。权变论把客观情况与领导行为的相互作用视为领导活动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领导理论是西方的产物,把领导活动纳入到科学的研究程式中,通过一些实证式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的重要特色。在领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以下三种对领导的不同理解。

1.从领导特质的角度去理解领导

以领导者为中心,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成为人们理解领导的历史起点和理论起点。

2.从人际关系、感情因素的角度去观察领导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成员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是一门促使下级满怀信心地完成其任务的艺术,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努力。

3.从组织所处的环境这一角度去观察领导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领导是如何使行政组织有效地适应外在环境以维持存续和发展的一项活动。

由于对领导的理解不同,形成了领导学理论研究的三种类型,即“特质论”“行为论”和“权变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是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与其影响力和领导有效性的关系的理论。早期的领导特质理论假设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所有的领导者都具有相同的素质,所以有效领导者有一定数量的相同素质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者素质的人是不能当领导的,我们把这个时期的领导素质理论称为“天才论”或“伟人论”。

特质论继承了20世纪初出现的“天才论”的许多传统,但它在研究方法上因为拥有心理学的支持,从而超越了天才论。特质论对领导者先天具有和后天养成的独特性给予了充分的研究,以此探讨领导的有效程度。特质论抓住了领导现象中最为基本的要素——领导者,因此,特质论的研究几乎贯穿领导学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及其结构、组成要素与领导有效性的关系的理论。

行为论主要体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研究成果之中。其大致观点是,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些适应性强的人,是那些能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能将权力有效下放的人。

(三)领导权变理论

20世纪60年代之后,进入“权变论”阶段。提出这一理论的菲德勒认为无论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或行为风格如何,只有领导者使自己的个人特点与领导情境因素相“匹配”,他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权变论把客观情况与领导行为的相互作用视为领导活动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领导活动来说,并不存在一种永恒的、永远处于决定性地位的要素。领导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领导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多种要素在特定状态下的有机组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