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改革创新

论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改革创新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及对其研究的深入,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对于教学、科研、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高校行政管理的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这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 李伟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科研的社会功能,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的职能,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及对其研究的深入,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学校有三个要素——教育、研究和行政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规章制度,采取一定措施,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合理有效地完成学校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组织行为。高校行政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确保学校正常运行和服务的基础地位。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系统中有着明确的指引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相对于教学、科研、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高校行政管理的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现行状况分析

1. 行政权力泛化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管理上主要采用的是机关行政管理体制,因此行政权力更容易在高校组织当中泛化,这使行政权力占用学术权力的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直接影响学术权力,使学术权力萎缩,高校行政权自身服务功能也大为减弱,造成“官本位”观念在一些高校盛行、行政与学术轻重倒置的现象,降低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2. 服务职能减弱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是指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师生的需求出发,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物质层面的服务和精神层面的服务。但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怠慢、服务效率低下等官僚作风,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有偿服务的不良现象。

3. 整体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各个机构领导一般不太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有些领导在行政人员工作安排上,考虑不够全面,例如考虑不到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特长以及爱好之间的关系,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也不明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在不清楚自己工作岗位,对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上岗的。这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定位应该是: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形态。

1. 树立新管理理念

学校自身实现管理模式的根本转换。一是从政府办学的约束中走出来,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管理学校。二是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建立起真正的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则是:解放生产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改革的标准应该做到:提高学校持续创新的能力;提高学校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引导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当有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之后,学校还应注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因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加强健全管理机制,一是要将决策层的负责制落实到每个人。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要避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二是要加强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每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和任务不同,但共同目标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保障。三是要改革人事聘用制度,精简行政队伍。在人事选用上,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制度。另外,合理设置岗位编制,能者重任,不能胜任者转岗或淘汰,不断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活力。

2. 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烦琐的系统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高校本身,尤其是高校的领导者。领导的决策包括如何确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指导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等方面,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等都不利于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服务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服务教学、科研的管理改革目标和定位能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认可。制度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对人才的培养、尊重、爱护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从高校的广大师生出发,考虑他们的自然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职业追求中,教学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个性,尊重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个性是以人为本的表现。人在社会群体中都以不同的角色出现,每一个角色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和特长及优势确定各个角色的职责。在对科研、教学人员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方法

1.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各级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按照权责对应原则,明确每位行政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从而强化行政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从广大师生的正当需求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发现问题,适时调整管理方案,优化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 加强实施能力

行政实施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全部过程。而高校行政实施贯穿整个行政管理过程,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目标最重要的行政活动。鉴于行政执行具有目标性、连续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层次性等诸多特点,在行政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具有明确的目标、重复工作流程、加强行政实施意志的特点。行政实施既是行政管理目标实现的手段,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有力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再正确的决策也没有意义。

3. 适当分散权力

行政管理领导结构的调整是推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改革进程的推进,行政管理的权利分配制度、用人制度、领导决策制度、组织机构的调整等,最终归结于高校内部领导权力结构的规整。从我国高校的行政权力结构来看,多数高校通过改革已经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但学校如何与学院分权依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4. 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正确的行政体系通常通从集体智慧和客观实际出发,而集体智慧又推动了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健康发展。但实际中,不少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庞杂,开会多、落实少,布置多、实施少。

要改变这种情况,高校就必须建立完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民主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代替了学术民主管理,教学人员置身事外,缺少对学校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认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行政管理决策机构、咨询检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给予各个机构实质的管理职能,充分调动教学人员民主参与行政管理的积极性。

5. 提高队伍素质

目前,我国的高校组织复杂、功能扩张、参与社会领域深入化,这使管理高校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基于对大学本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客观要求,推进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与程度便成为迫切的需要。要通过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进一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减少冗员。要不断加大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适时、大胆地提拔学术功底扎实、管理能力强、品学兼优的人才,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进行历练和培养,充分引入岗位竞争机制、管理合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建立一支高效率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团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不仅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需要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自身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究。然而,当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恰恰在这点上存在错误的观念:一是认为管理服务的态度最为重要,而忽视了管理者管理的水平;二是对学校行政本身的管理没有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机构和编制改革片面,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缺乏时间保证和政策支持;三是认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对于高校本身来讲,要推进管理的专业化,首先必须改变“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树立“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措施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管理者的学历并不是改革的主要因素,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才是重点。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也不能等同于某个专业的专家化,不能把优秀的学科专家变成蹩脚的管理家。

参考文献

[1] 刘培幸.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N]. 经济信息时报,2006-06-09.

[2] 曾金仙.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7).

[3] 张立. 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