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确团队目标,打造团队凝聚力

明确团队目标,打造团队凝聚力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一个人通常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擅长。在他看来,共同愿景能够激发人们强大的力量。这就要求团队领导者掌握目前团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团队愿景。但是,仅仅有目标还不够,团队目标能否有效达成,还取决于团队领导者是否对团队进行了科学的目标管理。

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一个人通常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擅长。世界是一个大系统,现实中许多问题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光靠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一、塑造愿景,凝聚人心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共同愿景”作为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一。在他看来,共同愿景能够激发人们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那么,高绩效团队的愿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1.愿景不可太超前

要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通过大家努力,能够阶段性地达到愿景,这样才可信、可操作。GE公司的愿景是在行业中“不是第一,便是第二”,福特汽车公司是“生产大众能买得起的汽车”的理想,以及苹果电脑公司“提供大众强大的计算能力”等,这些愿景不但美好,还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这样一来,这种对事业的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吸引大家主动而真诚地奉献投入,为了理想创造性地学习,并成为团队的一个方向舵,成为驱动团队克服困难,克服短期行为,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2.愿景应清晰可见

愿景作为人们所向往的美好前景,应当是能够联想、描绘的。如果员工一想到愿景,头脑中就能呈现出清晰、具体的图景,那么他们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尽快实现愿景的冲动和激情。

如果团队愿景不够清晰、具体,而且含糊不清,它的激励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会给员工带来困惑。愿景虽是美好的前景,但不能虚无缥缈,一个好的愿景应该如图像般可描述、可感知。

世界十大纸业公司之一的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它的成功与其制定的清晰愿景有关。“透过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绿色循环产业”是APP的愿景之一。同时,APP又把“一体化、最大、最强的绿色循环”清晰地定义为“植树造林及制浆造纸的绿色大循环,到废纸回收还原再生的小循环”。APP通过对每一个清晰的定义实现了企业愿景的清晰化。

3.应该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虽然愿景能够给员工带来希望和憧憬,如果愿景定得太高,远远超过员工的实际执行能力,就会使员工望而生畏;而定得太低,又会使员工轻而易举即可实现,同样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因此,一个好的团队愿景应恰到好处。市场瞬息万变,外部环境也时刻变化,团队内部也在不断调整,而团队的愿景要与这些变化相适应。

这就要求团队领导者掌握目前团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团队愿景。当团队发展形势良好,处于快速增长期时,对愿景的描述可以大胆一点;而当团队发展处于困难期时,制定的愿景要进行修正,对愿景的描述就应当考虑员工的感受。

二、做好团队的目标管理

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拥有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使团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但是,仅仅有目标还不够,团队目标能否有效达成,还取决于团队领导者是否对团队进行了科学的目标管理。

某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组织过这么一项活动,就是让30名员工参与户外徒步行走,将这30人分成三组,由培训师分别带队。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不告诉第一组人去哪儿,也不告诉他们去目的地要走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培训师走。

2.告诉第二组人去哪儿,要走多远。

3.既告诉第三组人去哪儿和有多远,还在沿途每隔一公里的地方设置一个标志性的路牌,将整段路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性的目标,直至达到终点。

在行走过程中团队领导者发现,队伍刚走了三公里左右,第一组的员上就开始抱怨且情绪低落;再走一段路程,第二组的员工情绪比活动开始时明显降低,当走完路程的三分之二时,已兴致全无,只是在无精打采地缓慢前进;而第三组的员工,因每走一段路,便知晓完成目标的情况,一路上,大家情绪较高,最后,领先其他两组到达目的地,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后到达。

第一组完全没有目标,他们很快便因为行动过程中没有方向而毫无精神;第二组虽然有了目标,但在行动中缺乏实现目标时应有的成就感,最后也失去了斗志;第三组不但拥有目标,而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清楚地知道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受到激励,享受到了目标达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最终他们情绪高涨地到达了目的地。

对比这三个小组可以清楚地发现,高绩效的团队不但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团队目标管理,这就要求团队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目标管理能力。对此,团队领导者需要掌握目标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如表3-1所示。

表3-1 目标管理的四个阶段

大多数企业和团队在进行目标管理时,会将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分解,把团队的某种任务指标分解成岗位指标。

例如,一个团队去踏青要野炊,领队在出发前对员工需要带的野炊工具进行了分工。当要做饭时,领队让队员把各自带的野炊工具拿出来。带锅的队员把锅拿出来之后大家都傻眼了,只有锅,没有锅盖。领队问这个队员怎么没带锅盖?这个队员回答道,你只要我带锅,没有让我带锅盖。

这个队员显然是强词夺理。领队不可能让一个队员带锅,另一个队员带锅盖。领队要他带锅,实质上就是一个岗位指标,是不能再分解的最小业务单元,所以锅出了任何问题,这个队员都应该负责。

把工作分解到岗位目标,就是为了防止团队中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互相交叉、重叠、推诿、扯皮,这是在很多组织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