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城市及其发展模式

石油城市及其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但相比较煤炭资源来说要开发得晚。[41]但是,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兴石油城市的诞生,以及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成立了科威特国,正式将科威特城定为首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口。

虽然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但相比较煤炭资源来说要开发得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1967年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1.5%,首次超过了煤等固体燃料(38.6%)。从世纪之交算起,石油登上世界第一能源宝座大约用了60年。[41]但是,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兴石油城市的诞生,以及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诸如科威特城、阿布扎比、巴士拉、多哈等新型石油城市。

(一)石油城市简介

在中东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因借助资源而发展成为石油城市是较为年轻的城市,其发展历史也就百余年。同时,这些城市的历史又是久远的,因为他们曾经可能是农耕发源地、商贸重镇或者政治文化中心。

1.科威特城

科威特城位于波斯湾西岸,风光明媚,绚丽多姿,是阿拉伯半岛的一颗明珠,也是波斯湾海上贸易的国际通道。年最高气温55℃,最低8℃。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成立了科威特国,正式将科威特城定为首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口。目前,科威特城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其中4/5是郊区,人口51万人(截至2015年3月),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70%以上属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42]

科威特城历史悠久。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马其顿王的舰队东征后由印度洋经波斯湾回国,在现在科威特城的西岸建筑了一些小城堡,这就是最初的科威特城。但作为地名,开始被外界所熟知则始于17世纪40年代。到了18世纪中叶,科威特城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渔业、采珠业、商业及与东非和印巴次大陆的贸易往来。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看,此时已从一个荒凉的村庄发展成有各种船只往来的海港。1938年科威特发现石油,1946年开始开采。随着石油的发现和开发,科威特城的工业转向以石油为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市内逐渐形成大型炼油厂、火力发电厂,还有肥皂厂、有机化肥厂及砖厂等。日益繁荣的石油经济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首都科威特城也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科威特城已初步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43]60年代开始兴建现代化港口,建造深水码头和船坞,成为阿拉伯半岛东岸最主要的深水港,输出石油、皮革、羊毛、珍珠等,输入水泥纺织品、汽车、大米等。

科威特城是外侨之都。在“石油时代”到来之前,科威特移民的流入量很有限。但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增加和当地工业的发展,对专家和熟练工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这种现象很快引起了科威特高层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如果不吸引外国劳工,纵使有巨大财力也无法迅速实现现代化。于是,外籍劳动力作为移民大量流入。在科威特,许多宾馆饭店都雇佣菲律宾姑娘做服务员,商店里的售货员多为印度、叙利亚、黎巴嫩、希腊和亚美尼亚等国的人,从事建筑工作的则多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国人。而外来劳工招募最初是由外国石油公司来完成的,科威特在独立后更多吸引的是巴勒斯坦、约旦和埃及人等阿拉伯劳工。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当石油价格下降而导致国家收入减少时,科威特政府曾试图设法减少长期在科威特居住的移民,用亚洲国家,特别是那些远离科威特并与之没有任何历史联系的国家的劳工来代替阿拉伯劳工。在此期间,不仅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移民数量增加,斯里兰卡、菲律宾、泰国和韩国的移民也大量涌入,科威特公民在自己的国家中反倒是“少数民族”,占到全国人口的31.35%。

1962年的科威特宪法规定,只有其祖先自1920年起就在科威特定居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享有充分权利的科威特公民,科威特政府现行的政策努力用当地劳力代替外来劳动力,争取保持一定本国人口的比重以及本地和外国劳动力资源的平衡。但客观上,科威特本地人口数量有限,本地劳动力仅占劳动力总数的1/5。此外,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青年人不仅在上学期间脱离劳动,从学校毕业后又多去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业任职,而私营企业主更愿意雇佣廉价的外国劳动力。

水比油贵是科威特的一大特色。科威特位于海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交界,东濒海湾。国土面积178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3公里(一说290公里),由于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即使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可供饮用的淡水资源缺少,再加上科威特荒漠旷野,沙丘起伏,夏季温度最高达52度,所以,科威特素有“火焰山”之称。在这干旱、炎热、严重缺水的国度里,食水和用水是科威特人日常生活的大事。尽管科威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但对科威特人来说,水比油贵重得多。[44]

科威特人大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在科威特由一个渔民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石油城之后,清真寺也随着摩天大楼如同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国家博物馆坐落在科威特城海湾大街,收藏着许多伊斯兰文物。首都有清真寺60多座。1955年修建了贾赫腊门清真寺,20世纪80年代又新建了国家大清真寺,内有可容纳5000人的礼拜堂。[45]最大一座寺是位于市中心的科威特城大寺(The Grand Mosque of Kuwait City),其建于1994年,装饰精致豪华,被各国来访的客人评为阿拉伯世界的最新伊斯兰艺术杰作。

2.阿布扎比

阿布扎比,又译阿布达比(港台译法),原意为“羚羊之父”,是阿联酋的首都,在所有酋长国中,阿布扎比人口最多,为159万人(2004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9%;面积最大,约占国土面积的86.68%,其中包括大约200个岛屿。据勘测,阿布扎比原油储量达922亿桶,占全国的94%,日产量约200万桶;天然气储量约5.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2.5%。[46]阿布扎比始建于1761年,最初的居民主要以采集珍珠为生。但是作为一座著名的石油城市和现代化城市,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特别是在1971年成立阿联酋以后,随着石油的大量发现和开采,阿布扎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荒凉、落后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到80年代末,阿布扎比已建设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市区内,风格各异、式样新颖的高楼大厦林立,整齐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最高石油委员会和能源部的所在地。最高石油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6月5日,是阿联酋石油生产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阿联酋的石油政策,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国内原油生产状况以及研究国际原油市场行情。2004 年11月1日前,阿联酋内阁设石油和矿产部,专门负责国家石油政策的贯彻实施,后改组内阁,将石油和矿产部与水电部合并成能源部,由穆罕穆德·本·达恩·海米利任部长至今。

阿布扎比的石化工业十分发达。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阿布扎比石油贸易占阿联酋全部石油贸易的绝大部分。1971年11月,在扎伊德总统的倡导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阿德诺克)宣告成立,旨在进一步发展阿联酋的石油、天然气工业。该公司由阿布扎比政府运营,集开采、加工、运输和销售于一体,为发展阿布扎比的石油天然气工业起到巨大作用。目前,公司下设15家子公司。1995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石油储量88.29亿吨,天然气储量3.15万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分别为6500万吨和183亿立方米,油品销售量为1250万吨。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发布的1998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行榜,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第16位,比1997年上升1位,其中,石油储藏量排名第6位,天然气储藏量排名第5位,石油产量排名第12位,天然气产量排名第12位,炼油能力排名第67位,油品销量排名第42位。[47]

阿布扎比的非石化工业门类齐全,具有较厚的基础。在以石油工业为主导的前提下,阿布扎比政府积极发展各类非石化工业(如水泥业、钢材业、电力工业、塑料工业等),以尽量减少油价下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钢材业,阿联酋政府从21世纪初开始重视发展本国钢铁特别是建筑钢材工业。2001年,阿联酋在阿布扎比建立了第一家现代化的钢铁厂——阿联酋钢铁厂,按照国际标准生产轧制刚。据悉,阿联酋钢铁厂还将投资25亿迪拉姆用于生产扩建。目前,阿联酋钢铁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阿联酋能源丰富,价格低廉。其次,海湾乃至中东各国的建筑市场由于当地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本国经济发展在不断扩大。再次,伊拉克战后重建将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而重建计划无疑将会持续数年之久。

阿布扎比的农业渔业发展前景广阔。尽管阿联酋大部分地区土质贫瘠,多为沙漠和盐碱地,耕地匮乏;气候炎热,水资源严重缺乏,既没有常年河流,也没有丰沛雨水,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00毫米,但阿布扎比却是阿联酋四大农业集中地之一。在这里,政府利用石油收入来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并制定优惠政策(免费向国民分配土地,半价提供生产用具,提供农业补贴,发放购买种子、化肥、农业机械贷款),并建立农业科技科研机构、农业技术和抗虫害技术指导中心,建立示范农场区,提倡科学种植,开发种植品种(如开发出年收14次的牧草——苜蓿)。在农业和渔业资源部的牵头下,整合全国水资源,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灌溉系统,建设基础水利设施(比如水坝和储水站,至今已建133座,储水能力达1.12亿立方米,实际储水达1500万立方米),指导农业灌溉用水的使用,鼓励农民发展水耗较低的农产品种植。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政府积极推广以滴灌和喷灌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节水灌溉设备,尤其是应用大型喷灌机来改造沙漠、扩大耕地面积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8]

阿布扎比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潜水观赏海底美景,观看骆驼比赛,逛古玩商店,游古城堡。其中,70%的游客来自欧洲国家,在一些比较重大的会议和贸易博览会期间,饭店宾馆的客房使用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阿布扎比市区和郊区的绿化地已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把整个阿布扎比给淹没了。市区已拥有12座公园,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哈利迪亚公园、穆希里富妇幼公园、首都公园、阿勒·纳哈扬公园和新机场公园。这些公园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绿化面积,美化了城市,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休息游乐的场所。阿布扎比有一条10多公里的海滨大道,大道两旁不仅有高大的桉树、椰枣树和灌木树丛,还建有修整的各具风格的小花园、绿草地和喷水池,与路旁的湛蓝大海融成一片。市内高楼林立,市中心公园有巨大的喷水池。市区各个角落布满清真寺,其建筑小巧玲珑,各有特色,较大的清真寺一般附设经文学校。规模最大的是阿布扎比清真大寺,建筑宏伟,是一座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及现代化设施的建筑。

(二)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中东地区的石油城市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给石油所属国家和城市所在地带来的变化则是显著的。进入20世纪以后,伊朗发现了大量石油,并成为西亚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于是伴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诞生了一批新型的工业城市,如,西南部的阿巴丹、阿瓦士等,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石油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型现代化逐渐取代了农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门。[49]再如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同样加快了海湾国家社会的分化与发展,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从以游牧经济为基础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族社会向现代化演进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对海湾国家的传统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的国际关系

虽然,石油城市的发展具有个体性,但是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将其放置在石油城市所在的国家中去分析,因为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在对石油城市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中,本书主要从宏观层面来解析,就中东地区石油城市的发展模式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由单一的石油出口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阿联酋经济以石油生产和开发为基础,在石油价格飙升的年代充分享受了因石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1980年,由于石油经济的推动,阿联酋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达23%,国民收入位居世界之首。当时石油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随后,阿联酋实施多元化发展政策,竭力增加非石油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主要发展以石油下游产业和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如石油化工、化肥、冶金、建筑材料等。与之相同的还有卡塔尔,本国石油部门通过发展石化工业和炼油企业,使单一的采油业发展为采油业与下游加工业相结合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相关工业和能源密集型工业,包括炼油厂、石化工厂、化肥厂、钢铁厂和水泥厂等。如,卡塔尔石化公司主要制造高质量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其他化工产品,目前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低密度聚乙烯制造公司,每年可生产36万吨低密度聚乙烯,以及52.5万吨乙烯和7万吨硫黄,其产品的主要市场为中东、印度次大陆、非洲、大洋洲、欧洲,以及南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卡塔尔燃料添加剂公司、化学品公司、乙烯基公司和卡塔尔石油冶炼厂等。[50]而科威特在大力发展石油加工、提炼和石化工业的同时,将战略目标定位于世界“石油王国”,通过购买海外炼油厂和加油站,建立国际石油加工基地和销售网店,扩大对自产石油制品的分配、推销和零售业务。现在,科威特的海外石油业务已遍及世界五大洲。

第二,由单一的石油产业向多元化的经济方向发展。比如在伊拉克,1968年,石油出口收入仅为4.76亿美元,1980年则跃升到260亿美元,其间,石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22%上升到50%以上。为了削弱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政府采取了三项措施:其一,石油生产低于生产能力,使石油收入的外汇来源多样化;其二,以合同方式售油,换取外来投资和资本货物,使油价与工业品价格保持指数关系,以确保贸易平衡;其三,使石油生产和收入与经济的资金需求相平衡,避免出现大量海外资金储备,后者往往因汇率波动遭受损失。这种多样化战略主要反映在发展计划的投资结构上。[51]而石油城市阿布扎比为尽量减少油价下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国的非石油工业,以及农牧渔业、旅游业和对外贸易。自1998年至今,阿布扎比GDP以每年11.5%的速度增长,其中,非石油部门对GDP的贡献率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1995—2000年,阿布扎比出口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进口年均增长3.3%,贸易顺差以年均15.4%的速度增长。1995年,阿布扎比贸易顺差为311亿迪拉姆,2000年为690亿迪拉姆,增加2.22倍。[52]

第三,由一个国家向区域化集团化组织发展。纵观近代中东的发展历程,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民经济获得独立发展中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尤其表现在石油国家中。波斯(今伊朗)是海湾地区最先出现石油勘探活动的国家。1855年,波斯已在进行地面地质勘探,并很快传出在海湾波斯沿岸附近地区蕴藏石油的确切消息。1908年,在波斯西南部的扎格罗斯褶皱带发现第一个大油田——马斯吉德苏莱曼油田。1913年初,达西经营的石油公司遇到严重困难,波斯土地租让权转归英国波斯石油公司。从1928年开始,英、美等国通过《红线协定》和签订石油租让地协定控制了沙特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而且这一开采权的面积到了1939年已占到沙特国土面积的70%。截至1956年,沙特已成为苏联、美国、委内瑞拉和伊朗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53]尽管如此,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石油利润时,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严重损害,因为石油的标价权掌握在西方石油大亨的手中。与之相同的还有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石油生产大国。

为对付西方石油大亨任意压低石油标价的强权行径,进一步维护民族资源的权益,沙特积极与本国的国际石油公司争取石油利润权,并联合第三世界其他石油产油国跟国际石油财团做斗争。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制定了统一的石油政策,并决定逐步收回被国际石油公司控制的定价权和定产权,维护了民族资源的石油权益收入。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已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在稳定国际石油价格,保证各成员国稳定的石油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2010年底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0684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其中,排在前五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2645亿桶)、委内瑞拉(2112亿桶)、伊朗(1370亿桶)、伊拉克(1150亿桶)和科威特(1015亿桶)。2010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6.233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39%,其中,排在前五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4.678亿吨)、伊朗(2.032亿吨)、阿联酋(1.308亿吨)、委内瑞拉(1.266亿吨)和科威特(1.225亿吨)。[54]

第四,石油收入是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阿联酋在发现石油之前,各酋长国均为封闭的社会群体,主要靠采集、贩卖珍珠和打鱼为主,是一种部落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路飞涨的国际石油价格使阿联酋的石油收入节节攀升,石油工业成为阿联酋经济发展的支柱,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联邦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石油。[55]其实,海湾各国在石油开发之前,基本上都以捕鱼、珍珠采集和少量的农牧业为生。这种经济结构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于蒙受日渐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迅速发展的日本人工养殖珍珠业的强烈冲击而变得更加脆弱,而石油的发展和开发为海湾国家提供了寻求突破经济窘境的新财源。在石油开发的最初年代,这些国家获得的石油收入主要来自外国石油公司和各国签订的协定中所规定的土地租让金和每开采1吨石油应缴纳的税款。随着石油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石油生产国同外部世界的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掀起了国外石油技术工人向内的移民潮,以及本国国民出国求学或培训的热潮,这些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东地区之间、中东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伴随着大量石油收入的流入,石油收入不仅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卡塔尔的碳氢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0亿吨,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气储量25.7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近年来,卡塔尔政府制订了开发天然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既定目标是把原油收入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由目前的70%降至20%,逐渐达到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加工业的出口占国家收入80%的目标。相对来说,巴林的石油储量仅占海合会国家总储量的0.05%,石油产量在海湾各国中也最少,不到邻国沙特阿拉伯的0.5%。在这种情况下,巴林积极发展国际炼油业,代邻国炼油,以出口石油产品替代出口原油,现在是海湾地区炼油能力超过生产能力的主要国家,其中,石油产品的出口值约占巴林出口总值的90%。[56]由此可见,不论如何调整本国能源生产结构,还是大力发展石油服务产业,中东地区的发展总与石油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成为维系这一地区国民经济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