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的客观不确定性与主观不确定性

经济的客观不确定性与主观不确定性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5-3 经济的客观不确定性与主观不确定性经济不能均衡增长,首先是因为“以消费为目的”这一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能被满足。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更注意经济的不确定性的客观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在指出这一因素的客观原因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社会条件的同时,不能否定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对于经济活动的制约。

10.5-3 经济的客观不确定性与主观不确定性

经济不能均衡增长,首先是因为“以消费为目的”这一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能被满足。均衡增长的另一个条件,即完全的信息和正确的预期,一般来说也不能得到满足。

信息不完全,预期不正确,事前决策与事后实现之间的矛盾,它们所引起的麻烦,很早就被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前言中就曾指出:“时间这个要素几乎是每一个经济学问题中的主要困难的核心”。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特别是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也都很早就对此作了许多论述。但这个因素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直到凯恩斯才充分地被经济学家们所认识到。凯恩斯主义关于预期利润率决定投资和总需求的理论,事实上是将信息不完全这个因素置于经济学的中心的地位,起到决定一切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事实上是将经济的循环波动,“历史时间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归因为人的主观预期、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的不确定性;而在这一理论中有关分配关系的分析,事实上仅仅构成这种主观不确定性得以发生作用、决定经济运动的客观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盲目性及其作用,但更倾向于用社会经济关系本身来对其进行说明。就盲目性本身来说,马克思认为这是由私有制的生产方式、社会不能统一组织生产、资本竞争中保持商业秘密的必要性等等客观社会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经济行为的盲目性是由经济本身的无政府状态决定的。关于这种盲目性在经济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出它是通过资本主义信用关系而起作用的;若不存在这种关系,各个生产者的盲目性所导致的后果就会被局限在自己的生产部门内,而不会引起整个经济的波动甚至崩溃[7]。再联系到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和循环的其他论述,我们可以说,凯恩斯主义所强调的是经济中的主观不确定性,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了它的客观不确定性。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更注意经济的不确定性的客观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在此,马克思主义无疑显示出了其独到的深刻洞察力。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不完全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必须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在指出这一因素的客观原因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社会条件的同时,不能否定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对于经济活动的制约。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已经表明,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本身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主义经济的许多不稳定现象,部分地正要归因于计划者本身缺少经济学知识,对现实经济条件、人们的需求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缺乏了解,对未来经济的变化不能作出正确的预期,等等。马克思主义者在正确地指出了社会生产盲目性与私有制竞争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往往不适当地忽视了知识信息因素在经济中所起到的独特重要作用。那种以为只要实现了公有制,就可以完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就必然会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等等错误的认识,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缺陷直接相关的(事实上,马克思自己就在多处说过,只要实行了公有制,就可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会再发生经济波动和经济紊乱)。因此,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对于主观因素作用的强调,是有其独立的科学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