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本和利润管理

成本和利润管理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成本管理(一)成本的概念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的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三)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并采取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等管理工作。(二)净利润的形成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指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利润,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

一、成本管理

(一)成本的概念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的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从财务管理与分析的角度讲,产品成本也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的产品所发生的资金耗费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可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广义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狭义的产品成本则是指制造成本。

(二)成本的构成

1.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1)直接材料。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等。

(2)直接工资。它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3)其他直接支出。它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它是企业在生产车间范围内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物质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及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制造成本,间接费用则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制造成本。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企业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等。

(2)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为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

(3)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其他经费等。

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收入中抵消。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并采取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等管理工作。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起点。成本预测就是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进行事先的估计和预测,并与国内外、行业内外、企业内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成本目标、成本降低目标以及相关的保证条件。成本预测既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又是成本分析与考核的依据。

成本控制是从技术、生产、经营各个角度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经常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产品成本进行全面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求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首先,对材料成本控制,应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降低采购成本并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其次,对工资成本控制,应充分利用工时,控制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对制造费用控制,应编制弹性预算,采取费用包干,归口负责。最后,对期间费用控制,企业应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以及各项目的开支标准,对实际支出和耗费的各项费用进行计量、监督和限制,使其数额与预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全面分析了解成本费用变动情况,系统研究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

二、利润管理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的最终体现。企业的利润主要是指利润总领和净利润。

(一)利润总额的构成

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大部分。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利润”:是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受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费用制约。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从事基本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在工业企业中,它包括材料出售、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外购商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利润,由其他销售收入扣除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后形成。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减去对外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减免增值税转入等。

“营业外收入”,即固定资产盘盈净收入、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对方违约的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以及由于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的非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二)净利润的形成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指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利润,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三)利润总额的调整

为了避免双重课税,同时也为了使经营亏损的弥补落到实处,企业利润应进行相应调整,以调整后的利润作为缴纳所得税的依据。

对利润总额的调整有三项: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剔除投资收益中已缴纳了所得税的项目,剔除只需要按规定补交所得税的项目。亏损弥补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用下一年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连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金弥补。

(四)利润分配顺序

我国利润分配制度几番演变发展到现在,已逐步同国际财务制度接轨。它既体现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要求,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和收益,又保护了企业的自主权和自我发展,同时还保护了国家的所得利益。具体来说,企业的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①补偿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②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④提取公益金;⑤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上述利润分配顺序中要补充说明的是:

(1)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如不能在五年之内弥补,就只能以税后利润先行弥补。以前年度损失未弥补之前,企业不得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2)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体现了企业的资本保全制度。它可用来弥补企业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其提取额度的计算公式为:

法定盈余公积金=10%×(税后利润-没收财产的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3)公益金的提取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工作业绩的承认和对职工的关怀。公益金用于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其提取比例无统一规定。

(4)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出资比例分配。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企业将成为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顺序的规定如下:①补偿被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各种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②弥补以前年度亏损;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④提取公益金;⑤支付优先股股利;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⑦支付普通股股利。

(五)利润分配策略

企业在确定利润分配策略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得失,从优选择。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企业经常采用的利润分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剩余股利策略

所谓剩余股利策略,是指企业较多地考虑将净利润用于增加投资者权益(即增加资本或公公积金),只有增加的资本额达到预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最佳资金结构)时,才将剩余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这种策略主要是考虑未来投资机会的影响,即当企业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在目标资金结构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留存收益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数额。

采用剩余策略分配利润的基本步骤为:确定企业目标资金结构,使得在此结构下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进一步确定为达到目标资金结构需要增加的留存收益的数额;最大限度地使用净利润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资金数额;在满足上述需要后,将剩余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2.固定股利策略

采用固定股利策略要求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都将分期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除非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而提高股利发放额。

采用这种策略的公司大多数属于收益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信誉一般的公司。固定股利策略对公司而言有如下好处:固定的股利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形象,稳定公司股票价格,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固定的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特别是对那些对股利有着很强依赖性的股东;其主要不足在于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能力相脱节,当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较高的股利,容易引起公司资金短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3.固定股利比例策略

采用固定股利比例策略,要求公司每年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保持股利与利润间的一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的对等。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策略

采用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策略要求企业每年按一定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年景好、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临时发放一些额外股利。其优点是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上述几种分配策略中,固定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策略是企业普遍采用并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可的两种基本政策。企业可以比照上述政策的思想,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利润分配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