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

生产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待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是选址程序的最后环节。重心法假设在同一种运输方式下,运输数量不变,运输单价相同。这是因为原材料运输或成品运输中均会产生运输成本。表4-5、表4-6、表4-7中各格的右上角数据表示生产及分配成本,左下角方框内的数据表示某厂生产的产品运往某销售中心的数量。

对待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是选址程序的最后环节。常见的选址方案评估方法有因素评分法、重心法、线性规划法等。

1.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作为一种决策技术,在现实中应用广泛。这里介绍因素评分法在企业选址决策时的应用。它的价值在于:对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从而为评估提供合理的基础,有利于对备选地点进行比较和选择。因素评分法的一个限制就是在决策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融入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使得根据这种方法做出的评估和决策可能不够客观。

因素评分法的步骤:

(1)列出相关因素(如市场位置、原材料供应、社区态度、运输条件、环保法规等)。

(2)对每个因素赋予一个权重,不同方案的相同因素的权重值一致,每个权重代表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各权重之和为1.00。

(3)给所有的因素确定一个统一的评分取值范围(如百分制:1~100),并在这个范围内就每个因素对每个方案进行打分。

(4)将每个因素的得分与其权重值相乘,再把每个方案各因素的乘积数相加,得到各个备选方案的总得分。

(5)比较各方案的总得分,选择总分最高的方案。

【例4-1】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要新开一家分厂,表4-1是三个备选地点的信息。

由表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地点的总分差距并不大,但是地点2的总分高于其他两个地点,如果没有其他情况,按照因素评分法,将选择地点2作为分厂的地址

2.重心法

重心法主要用于选择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的情形。为了使分销成本降到最低,它把分销成本看作运输距离和运输数量的线性函数,求得使分销成本最小的位置,作为目的地(重心)。重心法假设在同一种运输方式下,运输数量不变,运输单价相同。

重心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坐标体系,确定各地点在坐标体系中的相对位置;

表4-1 备选地点信息

(2)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重心的横、纵坐标值,并在坐标体系中找到其相应的位置。一般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x——重心的横坐标值;

Cy——重心的纵坐标值;

dix——第i地点的横坐标值;

diy——第i地点的纵坐标值;

Vi——第i地点运往目的地的运输量;

n——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施数量。

若运往各地的产品数量是一样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例4-2】某制造公司要在A、B、C、D四个分厂之间设立一个仓库M,各分厂的分布及其到仓库的物流量如图4-1和表4-2所示,问M应设在何处?

解:用重心法求M的坐标值Cx 及Cy

Cx=(200×1000+450×500+500×1500+600×2000)/(1000+500+1500+2000)=475

Cy=(40×1000+60×500+70×1500+50×2000)/(1000+500+1500+2000)=55

图4-1 各分厂的分布

表4-2 各分厂的物流量

可见,重心的位置M为(475,55),分布如图4-2所示。

3.线性规划法——运输模型

运输成本有时在选址决策中成为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是因为原材料运输或成品运输中均会产生运输成本。运输模型是一种用来在m个“供应源(产地)”和n个“目的地(销售地)”之间决定一个物资分配方案,使得运输成本最小。这是一种可用来进行设施网络选址的优化方法。运输模型有助于解决设施网络中的物料运输问题,其目的是要决定一个最佳运输模式,以便将货物从多个供应地发送到多个需求地,并且实现整个生产、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图4-2 仓库M的位置图

运输模型基本格式如表4-3所示。这里介绍的是一个平衡运输问题,即产地的总产量恰好与销售地的总需求量相等。根据给定的条件,已经知道产地的产量、销售地的需要量,以及物资从产地运到销售地的单位运价,需要求解的是,在不超过产地生产能力、保证销售地需要的前提下,各个产地应该分别运送多少物资到各个销售地去。

表4-3 运输模型基本格式

这里,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使用这种方法解决设施网络中的选址问题。

【例4-3】某电视机公司目前在广东和辽宁各有一家整机厂,它们的每周生产能力分别为27 000台和20 000台。另有五家销售中心: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北区,产品销往全国。五个分销中心的预测每周需求量分别为:10 000台、15 000台、16 000台、19 000台和12 000台。产品从工厂运到销售中心,再从各中心运往零售店。西北区销售中心是最近新建的,以便于公司进一步开拓西北市场,并为进入中亚和东欧市场做准备。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决定新建一个每周生产能力为25 000台的整机厂。经过考察,已初步选定三个地点:安徽、陕西和湖北。有关每个工厂的生产成本和分配费用如表4-4所示。拟建中的新工厂每周25 000台彩电的能力是根据各销售中心预测的平均值确定的。分配费用中包括运费、装卸费、库存费用和销售费用。要决策的问题是:在现有两个工厂和五家销售中心的条件下,新厂建在哪个地区能为公司带来最低成本?

表4-4 某电视机公司工厂生产成本以及从工厂到分销中心的分销成本 万元

求解的思路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考察新建一个工厂后的总成本,取最低者为入选厂址。这样就需要建立三个“运输成本表”。分别作三次表上计算,如表4-5、表4-6、表4-7所示。

表4-5、表4-6、表4-7中各格的右上角数据表示生产及分配成本,左下角方框内的数据表示某厂生产的产品运往某销售中心的数量。因此,每一张计算表给出了一个生产分配计划。

表4-5 在湖北建新工厂决策计算表 台

在湖北设新厂后的总成本:生产成本=19 250万元,分配成本=2 645万元,合计总成本为21 895万元。

表4-6 在安徽建新工厂决策计算表 台

在安徽设新厂后的总成本:生产成本=19 375万元,分配成本=2 696万元,合计总成本为22 071万元。

表4-7 在陕西建新工厂决策计算表 台

在陕西设新厂后的总成本:生产成本=19 200万元,分配成本=2 640万元,合计总成本为21 840万元。

比较上述三个方案的总成本,陕西方案的总成本最低,所以选定陕西方案。

这是一种最优化方法,类似这种用于处理选址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不难发现,这些最优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约束条件是相当复杂的,如果要考虑种种的约束条件,建立模型的工作会变得非常困难和难以计算。最好在建立模型以前先作定性分析,去掉一些次要条件,抓住关键因素,通过简化模型,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在实际的选址决策中,往往是定性的方法比定量的方法更有价值,采取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为辅的态度是比较妥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