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制约经济复苏

需求制约经济复苏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是按照“供小于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小于求”的顺序不断进行循环发展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使供给和需求平衡发展并最终达到平衡。在供大于求的通货紧缩阶段,经济衰退。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一种常态。通过调控,减弱经济波动程度,延长经济繁荣期,缩短经济衰退期。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是按照“供小于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小于求”的顺序不断进行循环发展的。其中,与供小于求相伴随的是通货膨胀与经济的繁荣,而与供大于求相伴随的是通货紧缩与经济的衰退。经济运行总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重复着繁荣与衰退,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供小于求的通货膨胀阶段,由于投资增长较快,如果不进行调控,会使产能增长过快,造成未来产品过剩。其后果,一是在未来一定时期造成产品过剩,社会资源巨大浪费;二是会造成因产能过剩而形成的投资过剩,也会造成对多余产能的投资浪费。

之前在分析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时,曾经举过下面的例子。假设在一个封闭的市场环境里,电视机的最终需求量为20万台,电视机使用周期为10年,那么产量维持在每年2万台是最适度的了。因为,维持这个产量,生产总量就不会过剩。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首先,生产能力总是由低向高发展的,每年的产量不可能是平均的。其次,对这20万台电视机的需求不可能是按每年2万台分阶段到来的,也可能是在10年内的某一年度内最终到来的。比如说是在5年内到来的,那么这20万台电视机平均每年的需求量就是4万台,假设厂商最初的生产能力较低,低于4万台,那么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由需求增加而带来的价格的不断上升和利润率增加,必然促使生产厂商数量不断增加和产量不断增加。假设在第5年的时候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这时的生产能力应高于4万台,而到了第6年的时候,人们对电视机已经几乎没有需求了。这时,每年4万台以上的生产能力就会被闲置,闲置时间为5年,显然,各个电视机厂会纷纷破产。

上述例子说明,供给和需求需要平衡发展,而平衡发展需要调控。所以即使在供小于求的通货膨胀阶段,尽管经济处于繁荣期,也需要宏观调控。调控的重点,首先是调节供给,不能使供给增长太快,即不让投资增长过快,以免将来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当然,也要调节需求,需求增长慢了,对产能增长的影响程度就小了,这样,当出现产能过剩的时候,过剩的量相对可以小一些,资源浪费可以少一些,经济衰退的程度也可以轻一些。

所以,在供小于求的通货膨胀阶段,需要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使供给和需求平衡发展并最终达到平衡。在供小于求阶段,要考虑到供大于求阶段的供给和需求,为减少供大于求阶段的资源浪费和早日达到供求平衡打好基础。

在供大于求的通货紧缩阶段,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期,我们无法抑制衰退,但可以通过调节供求关系而使衰退的程度轻一些、衰退的时间短一些。这时候,一方面要减少供大于求产品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要增加新的需求,通过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使供求早日达到平衡。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始终紧盯供求关系,不断调节供给和需求,使之始终向平衡的方向发展,并使之达到供求平衡。通过调控,减弱经济波动程度,延长经济繁荣期,缩短经济衰退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