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力争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四是在沈阳市大型文化企业中,遴选出3—4家骨干文化企业,如沈阳传媒网络公司、沈阳四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成上市文化企业和强势品牌企业。在重点文化项目中,确定2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六是完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沈阳市作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自2008年全国推广沈阳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以来,特别是2009年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后,以国家和省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契机,着力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推动作用,实现并提高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文化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3.6亿元,增幅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4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4%。电影票房达2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首次超过大连市。

今后,沈阳市的文化产业要按照沈阳“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总体要求,将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利用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核心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探索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和高校集中、文化多元的特点,强化创意、创新、创造的城市精神,引领区域高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走文化改造之路,用文化创意和产品设计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全市资源整合,实现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目标是:

一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按“一轴、两翼、三中心、四大集聚区、五大交易市场”的空间布局,继续大力发展出版印刷、娱乐演出、动漫制作和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培育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和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强势文化品牌,使沈阳成为东北亚地区文化产业研发与交流中心、文化产品生产与流通中心、文化娱乐休闲与消费中心,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文化强市。

二是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将沈阳市的重点文化企业构建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形成文化氛围浓郁,管理体制科学,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产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是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力争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规模看,核心层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外围层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4%、相关层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5%。

四是在沈阳市大型文化企业中,遴选出3—4家骨干文化企业,如沈阳传媒网络公司、沈阳四维(4D)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成上市文化企业和强势品牌企业。在重点文化项目中,确定2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扶持。

五是再获批1至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园区);培育10个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力争1至2个上市企业;争办1至2个国际性大型文化产业展会或论坛。

六是完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文化产业集群。以浑南动漫产业基地为核心,整合沈阳经济区动漫产业资源,进入全国动漫产业第一集团;棋盘山文化产业示范区积极开发新兴旅游项目,形成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和人流集聚;沈阳四维(4D)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力争取得更大突破,进入全国前列;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与美国快乐时光演出公司签署中美和南美地区巡演3年演出合同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和对接渠道,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加快沈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进度,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沈阳(法库)陶瓷文化产业园和“123”文化创意产业园要进一步做实做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放大辐射效应。

(1)发展重点产业

①出版印刷业。加快建设胡台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扩大招商,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和合作项目,大力发展印刷产业,建成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的印刷中心。支持辽宁出版集团、沈阳出版发行集团的股份制合作,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印务的战略合作。打造包括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和其他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出版发行和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形成综合性现代出版发行体系。积极建设和完善北方图书城体验式文化中心等书刊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加强市场与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的横向联系,建立跨地区、全方位、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到2015年,出版印刷业的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7%左右。

②娱乐演出业。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引入战略投资者,新建、维修和改造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文化娱乐设施,依托中心城市的文化汇集、人口汇集功能和潮流时尚的优势,打造区域性文化演出中心和娱乐消费中心。充分依托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等群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影响,使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旗舰;沈阳演艺集团整合辽宁京、评剧演出资源,组建跨地区的京、评院团,扩大和提升沈阳在全球城市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进“刘老根大舞台”的连锁发展,做大做强“二人转”特色演出业;弘扬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艺术;积极打造独具沈阳地域特色、富于东北风情的品牌剧(节)目;促进演艺与娱乐餐饮的有机结合,打造与传播文艺演出特色品牌。

到2015年,娱乐演出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8%左右。

③动漫制作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沈阳动漫产业基地,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完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第三期项目建设。继续鼓励和壮大原创力量,大力吸引和发展研发实体,至2015年,浑南动漫产业基地入驻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引入世界500强文化企业,如梦工厂及好莱坞地区知名动漫企业,启动沈阳动漫研究院、沈阳动漫城项目。加快版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通过动漫形象授权、版权代理和中介服务等形式,延伸动漫产业链,吸引境内外投资,形成全国一流的动漫产业研发、孵化、生产、制作基地和动漫产品发布、展示、交易中心,确立沈阳动漫产业在全省和东北地区的主导地位,努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启动占地面积500亩的立体技术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具有多项世界领先的4D技术作为产业整合的龙头,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吸纳整合产业链内及与4D技术具备互补性最优秀的创意人才与发展中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以4D技术引领,形成完整的4D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亿元,从而成为国内最卓越、最全面的4D技术产业园区。

到2015年,动漫制作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3%左右。

④文化旅游业。棋盘山国际文化旅游集聚区加快加拿大冰酒庄园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产值,引入太阳马戏团大型秀和百老汇演出项目,打造一台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实景演出。加快方城地区的拆迁和改造工作,推进皇姑乐天大世界、北陵文化产业园、辽城文化园等建设,扶持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大力完善沈阳文化旅游载体建设。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项目的投入与合作,开发和打造遗产游、工业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游、佛教游和环沈阳城市游等旅游路线和品牌,积极引进和培育2-3家大型龙头旅游企业,塑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和主题旅游精品;以“一宫两陵”和张氏帅府为依托,整合沈阳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覆盖八城市的文化旅游圈。大力开发旅游特色商品,以沈阳故宫和满族历史文化为核心,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推动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和销售,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游客体验值;支持旅游景区(点)将自有品牌注册商标,支持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开发与培育新兴旅游业态,充分依托铁西工业文化区和大东工业文化区等工业遗存,积极打造中国工业博物馆等项目和品牌,增加体验休闲内容,丰富“游、购、娱、食、住、行”等要素,形成沈阳以工业文化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特色旅游精品。

(2)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①影视传媒业。以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沈阳广播电视台,组建沈阳广电集团公司为契机,推进传媒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传媒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增强融资能力、扩大市场覆盖,做大市场份额。努力升级传媒技术,更新传媒设备,结合数字高新技术提高传媒产品的加工、制作水平。依托关东影视城等载体,建设高水平的影视传媒拍摄制作基地,集聚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扶持影视剧本,特别是本市原创剧本的创作、拍摄与生产,实现产业转化;同时,大力发展电影发行院线,提高产业收入。

到2015年,影视传媒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6%左右。

②创意设计业。以铁西区、大东区、法库县装备制造业和陶瓷制造业为载体,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运用先进文化创意理念,引入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使文化创意设计在工业、制造业的文化提升功能得到逐步渗透,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分别以铁西区、大东区为区域核心,培育一批工业创意研发与设计机构,通过研发、设计、营销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品牌和企业竞争力。以法库县为核心,进行陶艺创意设计开发,增强陶艺文化附加值,提升企业品牌和竞争力。此外,还积极培育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设计业,对工业遗存、闲置楼宇进行再开发,以文化物实现价值的全新提升。

到2015年,创意设计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5%左右。

③广告会展业。积极培育品牌展会,继续办好中国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努力打造“中国(沈阳)国际动漫产业发展论坛”、“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论坛”、“中国(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等新兴品牌,维护和升级“韩国周”、“皇寺庙会”、“沈阳清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争取国际著名会展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沈阳市举办展会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申办国家级专业会议和展览,支持利用文化设施举办展示陈列活动;以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积极推进现有会展场所的改造升级,构建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会展载体。依托沈阳广播电视台和传媒创意带等载体,充分发挥区域广告媒体市场的优势,积极促进网络广告等新兴广告媒体的发展,扶持一批知名广告公司树立品牌、打造本地旗舰企业,全面提升广告业的整体水平。

到2015年,广告会展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4%左右。

④数字内容产业。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东北大学科学园(东软)、沈阳软件出口基地为载体,支持软件研发、信息集散、科研转化和培训服务,形成东北地区最大软件出口集散中心;积极打造沈阳第四媒体,力争在2015年前把沈阳网建成国内知名的新闻网站和区域门户网站;积极开发数字音乐、网络书刊、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等新兴业态;以沈阳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和数字电视制播设备、传输设备的升级与改造、文化增值服务等。

到2015年,数字内容产业年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的5%左右。

(3)构建产业空间布局

一轴:金廊文化中轴

以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浑河大街为主轴线,再向北延展到黄河北大街至浦河大道,向南延展至浑南大道。通过中轴地带的跨区整合思路,培育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相融合的区域经济体,使之成为沈阳市文化产业形象标识。

两翼:铁西工业文化区和大东工业文化区

依托铁西区以铸造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场十馆”工业特色旅游项目和大东区华晨宝马、华晨金杯、北盛通用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的东北汽车城等资源,形成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铁西工业文化区和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大东工业文化区,积极促进消费型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生产型文化产业的研发,构建沈阳文化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标志城。

三中心

①历史民俗文博中心。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整合区域内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日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龙头,通过历史挖掘、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传承和发扬沈阳历史文化,进而合力构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博中心。

②文化娱乐消费中心。在原有繁华商业区,通过科学规划,形成政府、商会、企业间良性互动的街区组织管理体系;以文化需求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突出,集商业、饮服、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街区,形成立足辽宁,辐射东北的文化商贸与娱乐消费中心。

③科技传媒创意中心。以电子出版、传统传媒为依托,结合整个大五里河的改造和搬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三好街电子科技街区以及电子出版等市场,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科技传媒创意中心。

四大集聚区

由“东南西北”空间布局形成的四个文化产业基地已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对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逐步增强,初步形成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

①东部棋盘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东至沈抚市界,西至三环高速公路、农业高新区线,南至浑河,北至农业高新区、新城子区界。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依托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世博园”的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娱乐、数码创意、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产业,塑造“东方文化硅谷”品牌,将棋盘山打造成“东北文化产业中心”。

②南部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内。以二十一世纪大厦为核心,沿世纪路和新隆街,在两侧1公里范围内延伸,东起浑河大道,西至沈营路,南到沈阳环城高速路,背依苏抚铁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动漫产品的发布、展示、销售、制作平台;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和搭建公共技术设备平台,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一流的工作环境和综合性服务;以多种渠道凝聚产业资源和捆绑式招商,在集聚区内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产品交易中心,并通过浑南动漫产业孵化区将沈阳打造为中国“动漫之都”。

③西部沈阳胡台印刷包装产业集聚区。位于新民市境内新城,东至胡台镇与于洪区域界线,西至法哈牛镇东边界,北至小浑河南岸和后胡台村北端,南至秦沈快客运专线。规划面积为22.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以包装、印刷生产制造为基础,以包装印刷集散和交易为龙头,以包装、印刷物流和配送为支撑,发展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排版制版、包装印刷、物流交易等整个供应链紧密结合的综合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北方印刷包装产业重点区。

④沈阳北部文化产业集聚区。沈阳北部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三个产业基地(园区):一是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二是“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是沈阳哈哈尼陶瓷文化产业园。

五大市场

从提升文化商贸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入手,通过商贸业功能业态、经营方式和交易手段的创新,以拓展经营范围、层次的国际化为导向,将沈阳打造为市场要素活跃、产业要素齐全、创新氛围浓郁、文化特色显著和创新功能凸显的东北地区文化物流中心。

①书刊批发市场。在沈河区青年大街沿线建设大规模、高规格图书批发市场,规划建设辽宁省最大的图书出版物批发市场和文化体验消费中心。

②电子产品市场。位于三好街地段,通过布局提升与功能拓展,规划发展成为科技信息的集散地、高新技术及产品的贸易中心、东北地区的“硅谷”。

③古玩艺术市场。在方城盛京古玩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和硬件的提升与改造,规划打造立足东北地区的古玩艺术市场。

④文化用品市场。在沈阳路东至抚近门,西至怀远门,北通天街向北延伸至沈阳路,南至热闹路地段规划建设面向“沈阳经济区”的文具、玩具、礼品和办公用品的主题消费市场。

⑤文化人才市场。以沈阳市人才市场为中心点,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连接点,规划建设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地区的文化人才中介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