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庆市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经验

重庆市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经验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市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根本动力,坚持以促进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重要目标,大力创新,勇于探索,初步构建了既具地方特色、又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需要的新型文化体系,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干部群众的参与面达到93.4%,满意度达到94.7%。

重庆市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根本动力,坚持以促进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重要目标,大力创新,勇于探索,初步构建了既具地方特色、又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需要的新型文化体系,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

(1)以“民本文化”引领社会管理顶层设计

在“民本文化”引领下,重庆市时时处处关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市委班子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抓手,从顶层着手设计重庆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的宏伟战略目标。在“五个重庆”中,“森林重庆”关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畅通重庆”关注和人民朝夕相伴的出行保障,“平安重庆”关注人民身心正常发展的基本需要,“健康重庆”关注对人民至关重要的身体素质,“宜居重庆”关注使人民提升品质的幸福指数。用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话讲,“森林重庆”是要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可以说,“五个重庆”的每一项设计都深深烙上了发展“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五个重庆”实质上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在重庆的具体化。

(2)以“民生文化”引领社会建设整体推进

在“民生文化”引领下,重庆市紧紧围绕“发展是硬道理”下足功夫,把事关人民生计的大事、急事、难事统统纳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工作中,并分解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串串民生数字、一个个民生目标、一句句民生承诺。这种把民生摆在重中之重、视民生高于GDP的执政理念,是对过去“先经济后民生”观念的彻底改变。正因为如此,重庆市的“民生十条”不仅涵盖了造房子、找票子、降药价、修学校、养老人、扩就业等系列民众生计,而且在每项民生实事上都一一落实配套资金,真正体现了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以2011年为例,《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仅仅只有3480字,而50件实事蕴含的资金投入就达到3400多亿元,占全市50%以上的财力直接投向民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党有责任和义务带领人民整体推进社会建设,以就业创业创造幸福,以社会保障巩固幸福,以公共服务促进幸福,使群众干有动力、富有路径、付出有回报;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希望感、成就感,使群众与党同心同德谋发展。

(3)以“民主文化”引领社会关系和谐共生

在“民主文化”引领下,重庆市党建工作用实际行动发展了人民知情、人民参与、人民监督的“民主文化”。“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为破解城乡统筹发展这个世界性难题,加快缩小三大(城乡、贫富、区域)差距,重庆市打出了一套“大下访”、“结穷亲”、“三进三同”的“组合拳”,及时掌握民情、畅达民意、回应民愿,极大地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只有宏扬民主文化,才能抑制官僚文化,民主的体制才能得以充分实现,人民才能真正做主人;只有宏扬民主文化,人民的生活才能处在一种自由、平等、公正、公平的环境之中;只有宏扬民主文化,党员干部才能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使用公共资源、依法按劳取酬、管理约束亲属等方面主动公开;只有宏扬民主文化,才能真正做好顺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一切工作。

(4)以“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文明向上

在“民族文化”引领下,重庆市党建工作以培育和追寻城市精神为主要路径,充分借力传统文化的无穷智慧,积极宣扬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道德风尚,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成果丰硕、广受赞誉。2009年,重庆市将城市精神表述为“登高涉远、负重自强”,反映出重庆“行千里为重”的内在气质和“利广大为庆”的价值追求,是对“刚健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随后,在轰轰烈烈的“打黑除恶”斗争中,又始终秉持“道”的规律和“法”的准则,在全社会塑造“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紧接着,“唱读讲传”活动应时而生。唱红歌,为的是唱出市民的精气神;读经典,为的是读出市民的文化味;讲故事,为的是讲出市民的真情感;传箴言,为的是传出市民的高雅风。重庆市的探索与实践,深化了民族文化助推党建工作的科学判断,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的集中反映。

(5)以“唱读讲传”引领核心价值导向

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唱读讲传”活动,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场、参与市民超过7770万人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2.8万多场、参与市民1275万人次;举行故事会7.01万场;手机和QQ用户转发箴言1.3亿多条次、参与用户达1.63亿人次,成为重庆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品牌”。一是高扬旗帜,引导社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主题,是“唱读讲传”活动的坚定宗旨。重庆市委认识到,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薪火相传,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先进的、红色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和低俗文化。2008年6月,唱红歌活动率先启动,《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一首首飞扬的红歌响彻巴渝大地;同年12月,读经典活动拉开帷幕,《读点经典》系列丛书持续畅销;2009年3月至4月,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相继开展。一场场故事会激荡人心,一条条红色短信励志鼓劲。重庆的“唱读讲传”活动抓住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主题,对年轻人形成了很好的价值导向。二是突出主体,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以贴近性赢得最广泛的参与,是“唱读讲传”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在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过程中,重庆市各区县、各行业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渝中区定期在商业繁华地段举办露天群众性红歌会;江北区组织开展“广场法制故事会”,创作的故事既有区内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也有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广受市民喜爱。“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干部群众的参与面达到93.4%,满意度达到94.7%。三是聚气鼓劲,助推发展。着力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和文化风尚,使“唱读讲传”活动产生了巨大能量。为了丰富主题内涵和艺术魅力,重庆市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精心组织了《咱们工人有力量》、《青春飞扬》、《党旗高高飘扬》、《祖国万岁》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重庆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0年财政收入完成1991亿元。重庆“唱读讲传”文化活动,是基于对城市文化发展走向的长远思考,以提振人的精气神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通过城市发展、城市的精神状态的提振,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文化品质。

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政府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庆文化模式”,就是党委、政府站在文化设计的最前沿,设计和规划、组织和实施,将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将宏观战略和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将文化建设和“五个重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重庆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