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简析

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简析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简析3.1 佛雷德·卢桑斯美国学者,尼伯拉斯加大学教授,佛雷德·卢桑斯,于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又于1976年发表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并成为了权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管理变量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以及管理过程手段而言。杰伊·洛希和保罗·罗杰·劳伦斯合写了《组织和环境》等书,因此被称为权变管理学派创始者。

三、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简析

3.1 佛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1939~ )

美国学者,尼伯拉斯加大学教授,佛雷德·卢桑斯,于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又于1976年发表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并成为了权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该书中指出,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其中内外部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方式手段及技术是因变量,而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权变理论就是试图把原有的管理理论与实际联结起来。

他将过去的管理理论大致分为了四类: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以及系统学说。他认为不论是以上哪一种学说,都并未把企业外部环境和管理有效且合适的联结起来,就算是系统学说,也无法将环境纳入管理的考虑之中。另一方面,过去的管理理论虽是讲求一个通用性以及普遍性,但在实践方面,无论哪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无法真正切合组织的运行,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落差,也就是理论脱离了现实状况。基于此,他也认为,权变学说并不是有别于过去的理论,而是对过去理论的一种发展、融合与创新,它试图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多加入一个变量,就是外部环境变量,如此一来,就能使环境对于管理的作用具体化,也将理论与实践上的差距弥补起来。

关于权变管理,卢桑斯认为是由三部分所组成:环境、管理的观念以及技术、前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环境变量包括了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两方面,外部环境中又分为一般的以及特有的两种。所谓一般的外部环境。就是所谓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变量并不直接对于组织产生影响,但产生的影响结果却可能是非常巨大,足以动摇整个组织的。而特有的外部环境则是顾客、供应者、竞争者等,他们虽身处组织外部,但对于组织的影响却是直接的。

管理变量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以及管理过程手段而言。只要是由他所分类的: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以及系统学说之下产生的理论内容、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技术等。包括了过程学说的指挥、控制、计划、组织等;计量学说的计量方法、运筹学、决策模式等;行为学说的动机形成、组织行为、学习等;系统学说中的信息系统、系统设计分析等等。无论以上那一种学说,哪一种理论内容及技术,都可以视为权变理论中的变量,强调描述关于外部环境与管理变量的函数关系。

但是,事实上要正确、精准、科学地将两种变量之间的权变关系描述出来是很困难的。因为无论如何,各个变量终归只是影响管理成效的无数个因子之一,即使某一权变关系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印证,那也不过是管理活动中某一个输入的项目而已。但无论如何,卢桑斯认为,虽然权变理论中已被证实可信的内容不多,产生的过程既缓慢又困难,但权变理论开启了一种新的思想,其理论将来的发展希望仍是可以期待的。

3.2 杰伊·洛希(Jay W.Lorsch)

杰伊·洛希,美国哈佛大学人际关系学教授,曾获安蒂奥赫大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杰伊·洛希和保罗·罗杰·劳伦斯(P.R.Lawrence)合写了《组织和环境》等书,因此被称为权变管理学派创始者。洛希对于权变管理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相关研究方面,在此领域,先后发表过十多本专著以及大量论文研究成果。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1970年与保罗·罗杰·劳伦斯合作写成的《组织结构与设计》,以及先前提到的1976年出版的《组织和环境》。此外,权变管理的基础,《超Y理论》,也是由洛希以及约翰·莫尔斯合作完成,更使得权变管理在人事管理的领域中,得到了更丰富的内容资源与发展。

在《组织结构与设计》一书中,洛希在导言中就开宗明义地强调,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绝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它是一个复杂的变量。他认为,传统或称古典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欧洲古典管理理论、官僚行政组织理论),都把焦点关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且都忽略、不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唯一有效的调节机制就是高级管理层面。之后的人际关系学派兴起,也间接为其作了修正,如伦希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他提出了所有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就是对人的领导;利克特也把企业管理的领导分为四个类型:专权的命令型、温和的命令型、协商型、参与型,并且强调员工的社会需要。但洛希认为,这仍无法解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劳工分工、差异激励等问题。直至现代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关于企业结构设计的主张及看法。如先前所提及的汤姆·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所提出的,在相对较稳定的的工业产业中,采用规章严明的机械式组织效率较高,但对于相对变化较大的工业产业内,有机式组织的采用反而才能获取较高的绩效。又如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研究所示,工艺技术对组织设计产生了影响,凡是成功的组织结构都是适合工艺技术的。

据此,洛希和劳伦斯继续提出了他们认为能够完整解决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观点,他们认为组织结构设计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概念:差异化与整体化。所谓差异化,就是指例如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经理员工都具有不尽相同的思考方式、思想情绪、认知差异等,另一方面差异化也可以体现到每个部门在正式组织结构中的差异。而所谓整体化,就是指当组织面对外部压力威胁及挑战时,企业内不同部门进行合作协调的能力和水平。基本结构设计分为三步骤:

1.按任务划分单位,根据差异和整体的原理,把任务类似的部门放置在一起,这有利于消除差异,又可以简化相互协调综合的过程。

2.设计整体化手段,例如在企业内部设立专职的综合部门。

3.设计好各下属单位,重点在于建立好运行机制。最后还需考虑企业基本结构是否和运行机制的设计相符合。

1976年出版的《组织和环境》,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在《组织结构与设计》的基础上,更深入探讨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洛希认为,按照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企业类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应该采取不相同的管理方法,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组织结构是不存在的。如前所述,组织结构设计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差异化和整体化,具体地说,就是将系统分为不同的分系统,各分系统再依据所面临的不同的外部情况与要求,来发展个别的特点;而在组织要求完成任务时,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进行统一的过程就叫整体化。

在企业结构模式上,根据工艺技术与外部环境两方面把企业结构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

1.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快,内部产品间工艺技术差异大的企业,其组织设计应采用按照产品不同划分为不同事业部的方式。

2.外部环境变化快速,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组织设计应使用矩阵式结构。

3.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组织设计可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

4.外部环境十分稳定,且产品单一的企业,可以采用高度集权式结构。

3.3 卡斯特与罗森兹韦克

佛里蒙特·卡斯特(F.E.Kaster)与詹姆斯·罗森兹韦克(J.E.Rosenzweig),皆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知名管理学教授,也同样属于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于1970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此后这本著作便成为了权变管理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权变理论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而同时期的系统学派也是以系统整体来思考,将组织视为一整体,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的行为。但系统理论存在着实用性不强的缺点,其理论也只有一些原理以及观点,并未提出具体的管理行为,导致了系统理论的渐冷;而一些原本为系统理论的学者也纷纷提出了一些修正。像卡斯特以及罗森兹韦克,原本皆为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在后期也慢慢修正,将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牵起关系,而写成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这本书,不过虽然这本书是权变理论的代表作,也有学者将这本书划为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作。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权变学派的特性,权变理论乃是对一些原有的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分析环境对它们的影响,所以权变学派是很容易和其他理论学派产生关联重叠之处。

卡斯特以及罗森兹韦克在《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书中认为,组织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并可以由可识别的界线与其环境区别开来,权变的观点就是强调组织各种可变因素的性质并试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如何进行管理。

他们并强调应该将权变的观念,运用于组织的各层面。例如工艺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使组织的各分系统很好的互相适应,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组织形式,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普遍的组织设计。用技术类型来对组织进行分类,必须考虑到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技术的动态性;稳定的机械式组织就适合于常规技术,而复杂且变化迅速的技术就需要适应性的有机组织(见图15.1)。

img28

图15.1 动态性—复杂性组织设计模型

此外,组织上的特点也会对于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应当随着组织特性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方式。

除了以上几位列出的代表人物,还有一些对于权变理论思想做了奠基工作,是因为某一方面特别的理论而对权变管理思想的丰富有所贡献的学者,有些虽不能算是权变理论派的学者,但因为其运用了权变的想法与观念来进行理论构建与研究,在我们对于权变管理学派进行探讨时,是不可遗漏的。

3.4 汤姆·伯恩斯(Tom Burns)

伯恩斯与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他们提出,各企业应依照外部环境、组织任务、组织目标活动的不同,而大略分为两类型;分别为稳定型以及变化型。不一样类型的组织适合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为有机式以及机械式;他们认为这两种组织模式可以同时存在,甚至在同一公司同一部门内也可以同时存在,他们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具有效率。而且,我们不能将机械式组织视为过时陈旧的产物,只能说,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对于企业活动条件所处环境不稳定性的增加,所以才有较多的企业偏向有机式组织,但那不代表有机式组织适合于每一个不同的组织。他俩于1961年合著了《革新的管理》一书,又联合发表了《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系统》。

3.5 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钱德勒于1962年出版了《战略与结构》一书,书中内容强调了不同条件下的多种组织方案。他指出,组织管理的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战略本身又由于市场的、金融的、科学技术的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6 佛莱德·E·菲德勒(Fred E.Fiedler)

菲德勒,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教授。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他认为任何领导形式都可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与环境情境相适应。这个理论对以后的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比较主要的论文有《让工作适合管理者》(1965年),《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年),《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年)。

3.7 琼·伍德沃德(Joan Wood Ward,1916~1971年)

1950年代,英国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认为,每一种有着类似的目的和类似的工艺技术复杂程度的生产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模型和管理原则。她将这个想法落实研究,对英国南伊赛克斯的100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于1965年出版《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互关系。

其他的管理学者,如约翰·莫尔斯、雷丁、豪斯、坦南鲍姆、弗鲁姆、卡曼、唐纳利等,对于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