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挫折的行为表现

挫折的行为表现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3.2 挫折的行为表现挫折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心跳加速、出汗、失眠、头痛、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等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外化为一些外在行为,这些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攻击、倒退、固执和妥协。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升华是替代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应当指出,上述种种妥协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挫折和应激状态。

9.3.2 挫折的行为表现

挫折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心跳加速、出汗、失眠、头痛、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紊乱等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外化为一些外在行为,这些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攻击、倒退、固执和妥协。

1.攻击

个体受到挫折之后,容易引起愤怒情绪,进而产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依赖于四种因素:受挫折驱力的强弱;受挫折驱力的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随着攻击反应而可能受到惩罚的程度。

攻击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情况是直接指向阻碍人们达到目标的人或物,例如一员工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受到另一同事的阻挠和不配合,他可能会直接怒视、谩骂、身体攻击这位同事,这是直接攻击的例子。如果不能直接攻击阻碍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个体就可能会把攻击行为转向其他的代替物。这种攻击往往采取寻找“替罪羊”的形式。比如回到家里骂老婆、打孩子,拿家里人出气。

2.倒退

倒退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会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比如,在受挫折后哭闹、耍赖、装病等。还有一种典型的倒退表现形式是受暗示性。受暗示性最经常的表现是人们受挫折后会盲目地相信别人、盲从地执行某个人的指示。

在企业中,倒退现象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盲目地追随某个领导人、缺乏责任心、无理取闹、毫无由来的担心和轻信谣言等。管理人员也会表现出倒退的迹象。有些管理人员在受到挫折后不愿承担责任,难以作出简单的决策,敏感性降低,不能区别合理的要求与不合理的要求,盲目忠实于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等,这一切都是倒退的表现。

3.病态的固执

固执通常是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由于这种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往往不能被更适当的反应取代。

从表面上看,固执与正常习惯非常相似,但当设法改变固执和正常习惯时会看出它们之间的明显区别。如果习惯的行为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受到惩罚时,会改变习惯的行为。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固执行为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更加强烈。因此,惩罚对人可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它可能成为挫折的起因,从而产生固执行为,也可能是改变不良习惯的手段。正因为惩罚有这样两种效果,所以在使用惩罚手段时要特别谨慎,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人们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下往往会发生固执行为。例如,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拼命推拉上锁的大门,越重复这种动作,越可能丧失逃生的时机,但人们往往还要继续这种动作。在企业中,人们受到挫折后往往会抵制经济或技术上的变革,他们会固执地认为老一套的办法是最好的,甚至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抵制行为辩解。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较少的企业职工的士气较高。

4.妥协

人们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心理或情绪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人们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需要采取妥协性的措施减轻应激状态。妥协性措施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1)文饰作用。又叫合理化,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为维护个人的自尊和减少失败所造成的焦虑痛苦,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当然这些理由并非真正合理,只不过是文过饰非,求得自我安慰。比如,“阿Q精神”、“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就是文饰作用很好的例子。

(2)投射作用。一个人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投射作用的表现。把自己的不良品质投射到别人身上,会减轻自己的内疚、不安和焦虑。投射作用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例如,上班经常偷懒的员工往往认为每个人都是会偷懒的。

(3)替代作用。当一个人确立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或者受到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他会设置另一个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这就是替代作用。升华是替代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弗洛伊德提出的“升华”概念,原意是指人的性欲本能受到社会的禁忌时会转向文学、艺术等的创造活动上去。用性欲解释人的一切行为当然是完全错误的。在批判弗洛伊德主义的同时,把它升华理解为人们受挫后的行为表现,则是经常可见的事实。例如,个人生活中的不幸往往会使人在事业上取得突出的成就。

(4)反向作用。一位晋升失败的员工认为“无官一身轻”,说自己不在乎职位权利,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反向作用。即人们表现于外的行为或情感,与他们内心的感受完全相反。反向作用往往是为了掩盖内心憎恨、敌视的感情。

(5)表同作用。表同作用是与投射作用完全相反的表现。投射作用是把自己的不良品质强加到别人身上,而表同作用则是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这往往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行。儿童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样行事,会体验到挫折。为了减轻挫折,他们在游戏中扮演成人的角色。成年人也会有表同作用。例如,一个人想当演员但条件不够,就模仿演员的穿着打扮。

应当指出,上述种种妥协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挫折和应激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把上述种种妥协看成是人们受到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则会对于我们了解受挫折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有一定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