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互式安全管理

交互式安全管理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就是这种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存在复杂交互机制事故成因机理的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新型理论。由此可见,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体系的纽带是系统交互性,该理论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刚柔并济,以达到系统整体交互机制的和谐性,不仅可以在源头上,同时也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和治理。正是系统交互性这条纽带将系统复杂性、和谐性及安全性

第三节 交互式安全管理

作者在《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中讨论了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及核心思想,并采用结构化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形式描述了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核心理论体系——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的数学表述及其间的耦合关系,指出正是系统交互性这条纽带将系统复杂性、和谐性及安全性统一于具有整体性质的系统内,使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理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出了下述观点:不同复杂程度的系统,其复杂性将会影响到系统和谐的实现方式及事故控制模式,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

一、交互式安全管理的产生背景

同人类几千年的漫长文明史相比,现代社会大约只用了短暂的3个世纪,就已经从一个以手工劳作为主的相对简单的社会形态演进为以工业文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形态。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跨越式进步、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和推广应用,人类社会在向更高级的形式迈进的同时,所构建的社会技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固然,借助于这类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今天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巨大,取得的成绩也要更加辉煌,已经创造出令几个世纪前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技术成就,例如哈勃望远镜、阿波罗登月、国际空间站、核潜艇、核电站、电脑、互联网、微波通信等。半个世纪前,一位伟人也曾经预言“人类终将要征服自然的”。但是,在我们陶醉于这些伟大成就,并憧憬着将要征服这个世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遍布人类活动痕迹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环境持续恶化。生态和自然灾难,如飓风、海啸、干旱、洪灾、“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人类自造的系统灾难,例如空难、矿难、工业污染,一场接着一场夺去了千千万万的人的生命。

因此,尽管今天我们使用的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先进、复杂,管理手段也更为全面,但是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我们人造的社会技术系统,它们都会失效,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在我们毫无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却不能够从根本上预测和解决这类系统的失效问题。那么如何预测、预防系统失效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呢?今天在我们欢呼我们所创造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给人类带来巨额福利的同时,如何安全地掌控和运作如此复杂的系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最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它将决定人类社会能否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探索,是组织为了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障组织体系平稳、有序、安全、高效运转,实现其目标,以系统内外部交互关系的优化配置和对系统不确定性规避为手段,提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范畴、理论体系、逻辑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模型体系及数理模型体系。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从提出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作为一门崭新的安全理论,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并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必须有强有力的数理理论作为基础,以达到比传统安全理论具备更强的理论解释力和预测力。由此,本书运用了结构化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核心思想体系、理论体系、逻辑架构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表述,以期达到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二、交互式安全管理所能解决的问题

建立在线性思维范式基础之上的以职能分工和过程管理为核心思想的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应对新形势下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大型化、网络化、信息化及虚拟化趋势及其伴之而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已经难以自圆其说。为了弥补和克服现有安全理论和方法的缺陷,技术专家和理论专家开始从新的视角入手,提出了许多应对复杂技术系统失效难题的管理理论。为了因应组织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国内学者席酉民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和谐理论,乔治-梅森大学的沃菲尔德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专门应对企业组织中不断出现的超越传统管理理论研究范畴又难以解决问题的管理理论——交互式管理。此外,一些管理理论研究者提出关系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系统内外部存在的交互关系,决定交互关系的强度及交互强度。尽管目前在一般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些卓有成效的新理论,但在安全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仍然缺少应对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有效理论,现存的一些安全管理理论虽然对一般管理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拓展,但仍然需要对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进行更为系统的阐述。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就是这种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存在复杂交互机制事故成因机理的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新型理论。

三、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范畴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存在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内外部的动态交互机制是事故的主要因素,事故具有整体交互性,从而克服了传统安全理论只从线性关系入手,分析和通过系统分割手段来构建复杂系统存在的隐患结构,回避实际存在的非线性结构关系及系统整体交互性的缺陷。该理论在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系统构成要素间非线性交互作用的匹配性,合理配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交互作用、规范交互作用及文化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规避有人参与的社会技术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系统内外在整体上的交互和谐性,构筑符合隐患实际演化趋势的系统本质安全主要体系,追踪事故成因的起点,实现对系统安全性演化规律的准确把握,从而达到对事故的超前管理,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因此,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主要是通过配置系统内外部的交互关系,考察和分析有人参与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行为规律,从而探求以不确定性规避和运用(运用柔性手段)及确定性控制和优化(运用刚性手段)为主导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并以此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目标。由此可见,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体系的纽带是系统交互性,该理论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刚柔并济,以达到系统整体交互机制的和谐性,不仅可以在源头上,同时也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和治理。

正是系统交互性这条纽带将系统复杂性、和谐性及安全性统一于具有整体性质的系统内,使我们将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统一起来,创立一门崭新的安全管理理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成为可能。根据该理论,系统交互性突现了系统复杂性、整体性及其他功能和属性,决定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及和谐程度。对于不同复杂程度的系统,其复杂性将会影响到系统和谐的实现方式及事故控制模式,最终影响到系统安全性(如图10-2所示)。

img169

图10-2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核心的理论架构

四、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影响

我国学者关于复杂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思危作为我国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倡导人和发起人之一,曾经对复杂性科学作过如下界定,认为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但在实际研究中,特别是当前人们对复杂性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前,按照这个定义会将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围拓展得太大,囊括很多与复杂性不相关的研究内容,混淆研究主题,给研究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利于复杂性科学范式的早日确立。因此,为了便于实际研究需要,我们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范畴进行了必要的缩减,认为复杂性科学是一种层次更高的整体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及其复杂性的科学。复杂性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多学科知识体系间的交叉融合,其研究对象包括物理系统、技术系统、生物系统及社会技术系统,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管理复杂性、系统复杂性、技术复杂性、生命复杂性、社会复杂性、经济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系统复杂性也是复杂系统存续与发展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人类由于受到其所处年代的科技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这种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尽管复杂性科学还很年轻,其研究范式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国内外学者仍然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且卓有成效的研究。本书作者之一曾在其博士论文《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复杂性机理及管理方法研究》(2004)中提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以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在该篇论文中作者较为系统地阐释了“交互式”这个称谓,这篇论文也是国内较早论述“管理复杂性”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将管理复杂性研究对象确立为有人参与的社会技术系统复杂性,并系统地论述了煤矿这类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来源、演化机理及系统安全性的演化规律,同时提出针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新型安全管理理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首次将复杂性科学研究范畴拓展到安全管理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复杂性科学研究,并将复杂性科学推进到实用化研究阶段。该理论通过对和谐理论、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及安全科学的融合及拓展,首次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统一起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逻辑体系。

五、基于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复杂系统事故成因分析

众所周知,事故成因学说在事故预防、治理及安全管理实践中的至关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事故成因理论将可以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尽可能做到对事故的超前管理,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在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提出之前,现有的大量事故成因理论(见表10-1),例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都是建立在线性思维范式之上的。对于相对简单结构的技术系统或者那些虽然表面复杂但可以进行拓扑同构简化的复杂系统,这些事故成因理论是适用的、可行的,基本可以满足安全管理实践中分析事故成因的需要。但是,对于当今大量人造的有人参与的系统都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其构成要素(个人、物、信息、文化)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自组织性,系统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存在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内外部的动态交互机制决定了事故成因机理,事故成因结构具有整体交互性、非线性特征。预防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事故的关键是克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种交互关系(例如人—机交互关系、人—人交互关系等)出现的波动和偏差,即克服系统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及关系。因此,只有达到系统整体交互机制的和谐性,才可能达到系统的本质安全性。

表10-1 事故成因的主要理论

img170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是社会技术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围绕复杂组织安全主题的分辨,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交互作用、规范交互作用、文化交互作用及混合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探求有人参与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行为规律,并以不确定性规避和运用及确定性控制和优化为手段提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的安全管理实践活动。该理论同时对事故成因机理做出了创新性的论述,认为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的和谐性。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正是成因于其内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即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系统安全性最终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和谐交互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和谐所实现的。由于复杂系统的和谐性本身就体现了系统交互性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在阐述事故成因机理时引入系统和谐性彻底克服了以往事故成因学说建立在线性思维范式之上的缺陷。从此,事故成因学说进入非线性思维范式阶段。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同其他任何理论一样,主要目标就是探索其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但客观规律的把握也总是遵循着“道可道,非常道”的规律,“人类似乎永远也无法穷尽真理,一旦我们宣称认识了道,试图用语言、理论来表述这种道,那些语言、理论就已经被发展变化了的客观事物抛在后面”。因此,今天在科学研究从“简单范式”向“复杂范式”转变之际,在构筑于“简单范式”基础之上的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已经难以自圆其说,难以应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大型化、网络化、信息化及虚拟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时,我们提出了一种更能够科学合理地描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性客观规律的理论。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实现系统和谐,从而达到系统安全。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外都会围绕着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管未来的研究成果如何,但我们都相信对客观规律的遵从和对客观规律背离的消减、优化和控制应是系统和谐理论的基本原则,保障系统平稳、有序、安全及高效运转才是系统和谐的具体表现形式。

通过多年对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已经逐渐建立该理论体系的结构化模型及数理模型,基本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统一起来,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我们提出的理论能够离永恒的真理更进一步。尽管绝对的永恒的道(客观规律)是存在的,但我们每一次对道的表述却不能够是绝对永恒的。因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又会出现新的事故成因机理。例如,汽车时代的交通事故、马背时代的坠马事故,这些事故类型都遵循着不同的成因机理。因此,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同行、专家、学者能够加入到这项研究中来,使这个新诞生的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表达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性的客观规律,为整个人类社会营造一个更加美好、富有、和谐、安全的生存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