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

人类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也为之提供了实证支持。鲁利亚认为,人脑的活动带有积极的性质,它不仅决定于过去的影响,而且也决定于人们的计划和意向,不仅建立相应的未来模式,而且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这些模式。

四、人类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

根据上述分析,人的需要作为一种理论构想,作为心理结构的一种动力状态,我们认为:人的需要产生于心理目标的自我实现本性及其对心理未来状态的驱动,以及心理结构保持稳态的要求;心理目标作为心理系统的序参量,它们是心理系统进行自组织的动力源泉,并决定着心理系统可能达到的未来有序结构;动机产生于需要,动机在本质上代表着心理系统的自组织,它产生于激活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心理目标。

正如一般自组织系统慢变量的运动规律一样,每一个心理目标都包含着一组尚未展开的未来状态或微观组态,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会努力役使相应的子系统和其他模式朝着有利于自己演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心理系统走向新的有序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目标之间存在一种竞争或协同关系,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可能有几个心理目标变得不稳定或几乎不稳定,这样对于每一个心理目标,当它处于不稳定点时,心理系统的一个“胚芽状态”与之相联系,最后出现哪一个结构,取决于这些心理目标之间的关系、起始条件和环境中的涨落。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心理目标在与其他心理目标的协同与竞争中,突破心理系统中其他心理目标和现实心理结构的制约,役使心理结构相应区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心理失衡或心理失调等),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演化的方向发展,以将自己所包含的未来状态展开为现实,或形成新的未来状态,这就产生了人的动机。

这一观点能够包容动机的目标设置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设置的工作目标只有激活人的内在的心理目标,才具有动机作用,因此,目标承诺是目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人的自我概念之所以具有动机作用也正在于未来自我所包含的目标状态,人的未来自我是个体心理目标最重要的来源。人的心理目标具有文化性、价值性、动力性和模糊性。同时,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也为之提供了实证支持。鲁利亚认为,人脑的活动带有积极的性质,它不仅决定于过去的影响,而且也决定于人们的计划和意向,不仅建立相应的未来模式,而且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这些模式。人脑所建立的关于未来的模式,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其实就是目标。

从心理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出发,基于需要研究和人的本质,我们把人的心理目标划分为四类:生存目标、关系目标、成长目标和自我超越目标。

人的生存目标包括健康、安全、自由、和谐、家庭生活、外在形象等,它既包括生理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关系目标指与一定的对象(个体、群体或组织人)相互作用形成某种程度的社会关系的愿望,包括爱、归属、接纳、友谊、尊敬、权力等。成长目标包括能力发展、潜能的发挥、社会地位、职业成就、社会价值、声誉、影响力等。自我超越目标是指个体超越自身的心理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他人(或群体、组织)的目标、社会的目标、甚至民族、人类的目标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并以此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目标、关系目标、成长目标和自我超越目标激活并成为优势目标后,可以产生各自的动机,发动、组织和维持一定的行为,以实现相应的目标。

在生存目标、关系目标、成长目标和自我超越目标四者中,只有人才可能拥有自我超越的目标,这决定于人的本质。生物学研究发现,任何生物体均具有两套系统: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而在人那里还可以发现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第三个系统——“心理表征系统”和第四个系统——基于心理目标的动力系统。这两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人的整个生活,有了它,人类就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和意义世界中。人不是一般的动物,人的心理系统也不是一般的自组织系统,从人的本质来讲,笔者认为,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组织的、寻求意义的观念性动物。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赫舍尔写道:在人的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在人的一切行为中,人提出对意义的要求。”[29]弗兰克的人格理论也强调意义的重要性,“缺乏生活的意义,对弗兰克来说,就是神经病;他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意向性神经病。这种状态的特点是缺失意义、缺失目的、缺失目标和空虚。”[30]我国学者秦光涛也认为,“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人类的各种文化都是寻求意义、创造意义的努力。”[31]正由于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动物,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自我超越,并以此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正如革命先烈遗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革命故,二者皆可抛。”自我超越目标是人所特有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目标,这与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

对不同的个体来说,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中,生存目标、关系目标、成长目标和自我超越目标四者在目标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能是不一样的,由此形成不同的动机模式。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他对当前情景因素的认知和在特定情景中所形成的动机模式,它总是试图与当前占优势的心理目标保持一致。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个体的行为决策遵循满意法则。

人的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系统,人的心理目标具有文化制约性,其内容不可能脱离环境文化的影响。当然,人在文化面前不是被动的,人主动地选择、适应和创造着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