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简述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简述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简述3.1.1 决策理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决策理论的研究大致遵循着从理性决策到行为决策、从个体决策到群体决策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决策理论以冯诺曼·摩根斯坦的效用理论为开端。西蒙的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发出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理性决策要求掌握充分信息,对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思想。

3.1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简述

3.1.1 决策理论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关于决策理论的研究大致遵循着从理性决策到行为决策、从个体决策到群体决策的发展过程。

(1)理性决策理论。一般认为,现代决策理论以冯诺曼·摩根斯坦的效用理论为开端。

50年代,在冯诺曼·摩根斯坦理论基础上,萨维奇(L.J.Savage)对决策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提出了主观概率的概念和从优先事件判断推论主观概率的关系式;二是他首先从决策角度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在1963~1971年期间,理性决策以规范性决策的身份在决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决策分析”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966年,霍华德(R.A.Howard)发表的《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一文初次提出了“决策分析”一词,并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系统地总结了应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进行决策的步骤。这期间,拉法(H.Raiffa)、霍华德和爱德华兹(W.Edwards)分别领导的哈佛、斯坦福和密执安大学的决策理论研究集体在决策分析方面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

(2)决策行为理论。从管理行为、心理学等角度出发,考察这些理论在人类决策行为中的真实性。西蒙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基本假设,并首次提出了“管理决策心理学”。西蒙的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发出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在这方面,爱德华兹和阿莱(M.Allais)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群体决策是近年来决策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在群体决策研究中,阿罗(K.Arrow)的“不可能性定理”在社会选择和群体决策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决策支持技术。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辅助支持中、高层决策者进行决策活动、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网络系统。

现代决策理论在我国经历了从介绍引进、吸收借鉴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无论是决策理论研究,还是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1.2 决策方法的演进

决策科学体系是由决策方法学、决策行为学和决策组织学等三个层次组成。决策方法学重点研究决策的基本概念、标准、原理、原则、步骤和方法等,是决策科学的基础层次,也是决策科学体系中比较实用的部分。

(1)决策技术发展简史。回顾历史,决策一词源远流长。但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只是近一两个世纪的事情。而真正使其独立成为一个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领域要得力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的统计决策理论。

在50年代初期Wald和Savage提出了统计决策问题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它有严格的哲学基础和公理框架。Raiffa和Schlaiffer等人在6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统计决策理论,他们考虑了通过试验去收集新的信息以改进制订的决策的可能性,这些结果形成了贝叶斯分析。与此同时,Raiffa等人,主要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人,把这种理论用于研究真实的商业问题,称为应用统计决策理论,随后Howard把系统分析方法和统计决策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了实用的分析方法,并采用一更有应用倾向的名称——决策分析。

我国最早的相关论文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1977年魏权龄、应玫茜和陈光亚在《运筹学报道》上发表了《多目标规划的稳定性》和《多目标最优化有效解的性质及其标量化》。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决策分析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决策以及多目标决策的概念与方法灵敏度分析、决策的有效化、熵用于决策分析和多目标决策模糊集理论等多个方面,同时应用成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例如,1986年顾基发、金超良等将多目标决策用于航天系统;侯柄辉、冯允成、黎志成、邱宛华等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仿真与决策相结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是我国学者对决策分析的又一重要的贡献。1995年,邱宛华及其博士生阎植林、魏存平进行复熵及其应用研究等,开辟了决策分析——熵的新研究领域,是我国学者对决策分析的一大贡献。

从决策分析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个研究方向是从理论上探讨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机理,这一方向又分为两个问题:描述性决策分析与规范性决策分析。第二个研究方向是对实际决策问题的研究,如将一些典型的具体问题模型化,以知道实际决策过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决策这一新的研究方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决策分析的领域逐步被扩大。例如,关于制定决策的行为方面的问题,效用函数和主观概率分布的估计,序贯决策(包括马而科夫决策),多目标决策,群决策,模糊集理论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等都被引入决策的研究范围。

(2)决策方法的研究动向。

——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如国外学者M.P.Kennydy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较早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来求解数学规划问题;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将Hopfield神经网络应用于多目标决策领域。

——群体决策研究。群体决策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共同进行一项联合行动抉择。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从组织学的角度,就群体结构对群体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群体结构对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是从群体决策的成员心理角度去研究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模式及对决策的影响。三是利用效用理论,研究群体的效用函数。四是研究决策程序,如何减少群体决策中的负面影响。五是群体决策的集结方法和一致性的研究。

——混沌决策研究。理性决策要求掌握充分信息,对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思想。事实上,决策总是带有某种混沌的性质。有时作出实际选择时的困难程度不亚于孤注一掷。混沌与清晰、模糊与精确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混沌决策?应当树立何种思维方式?其特点是什么?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合决策研究。即运用多种决策方式或多种角度来研究决策问题,也就是用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于决策之中。这与现代学科发展的交叉综合趋势是一致的。所以,如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怎样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同一决策?我国学者贺仲雄提出的FHW决策方法,就是一种综合决策方法。它根据Delphi法和川喜田二郎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物元分析等方法。

——计算机模拟决策。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不仅数据难以搜索齐全,而且有些系统的模型也难以用一般的数学形式表达;有的虽然能用数学形式表达,但没有解析方法可求解;有的虽有解析法可解,但其数学过程过于复杂,计算量过大。用计算机模拟不受这些限制,尽管不能得到精确解,但其应用仍然十分广泛。如系统动力学就是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一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语言发展,模拟技术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就是一个很有证明力的例证。

——决策软件。一般按信息对决策问题的支持程序把决策分为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后二者是决策支持系统(DDS)的研究目标。决策支持系统虽出自管理信息系统,但正在胜过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们的青睐,近年来发展是很快的。从软件技术角度看,下列发展趋势引人注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Distribu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十分广泛,内容繁多,例举其应用不是一件易事。下面,结合作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出决策方法的若干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