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

时间:2023-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负责人在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种有关事项。这是项目管理与通常的直线职能管理的主要不同之一。所以,必须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

3.2 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

3.2.1 项目控制的一般方法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进行的目标设定与计划,以及在项目过程中,如何对项目的进度、资源分配、成本预算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支配和控制。在项目控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项目计划。但由于项目所具有的早期不确定性,在初始阶段确定了项目的范围和计划之后,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的项目控制就成为项目成功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在现代大型复杂项目中,项目管理要支配多种组织、复杂的工作和昂贵的资源,要达到在预定的期限内、用有限的资源完成任务的目的。这一切都取决于有一个对项目信息和活动能进行有效控制的系统以及方法。

传统的项目控制是以各种文件、报表、图表为主要工具,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类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为主要方法,再加上沟通各方面信息的通讯联系制度。而在资源昂贵、复杂并有较大风险的现代大型项目中,就需要开发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项目的任务要求、工作范围、全部进度和项目规模等一旦明确以后,就应准备项目控制所需的主要文件。这些文件应包括:

(1)工作范围细则——确定项目实施中每一任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制定工作变动的基准。

(2)职责划分细则——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或个人所应负责的工作,包括工艺、工程设计、采购供应、施工、会计、保险、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

(3)项目程序细则——规定涉及项目组、用户以及主要供货厂商之间关于设计、采购、施工、作业前准备、质量保证与控制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协调活动的程序。

(4)技术范围文件——列出项目的设备清单,制定项目设计依据以及所需的技术依据,以及将要使用的标准、规范、编码及手续步骤等。

(5)成本控制文件——包括项目总成本预算以及分解到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分预算,把不同的账户分类编号,列成表格。

(6)信息控制文件——规定各种文件、报表、图表的发放对象和方式、通讯联系制度以及会议记录和工作记录的方法。

此外,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内容,还可增减项目控制文件。项目负责人在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种有关事项。还应注意的是,项目中的某项工作一旦发生变动,相应的各有关文件均必须修正,然后再执行。在项目管理中缺少信息是很糟糕的,但得到错误的信息更糟糕。在工作中,如果一个部门执行的是原始文件,而另一部门执行的是修改后的文件。可以想象,这两部分的工作协调和结果会变得如何。

项目开始进行以后,要有效地控制项目,一般需要在各个关键时刻召开关键会议。这是项目管理与通常的直线职能管理的主要不同之一。关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分析问题,提出新的建议,并介绍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使各有关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努力方向。加强通讯联系、沟通各方面信息是搞好项目控制的关键性一环。为了控制好一个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通讯联系。联系的方式很多,如信件、电话、谈话、电传、图纸等等。

一个项目的结束,意味着后一个项目的开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利弊、优劣,必须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分析、整合,再对各要素的运行、各要素间的连接效能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个项目的执行奠定基础。

3.2.2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仅仅依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审查预决算工作来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是一种被动控制工程造价的事后控制方法。要完整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及时纠正建设工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取得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建筑工程造价相应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它由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组成。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有别与其他商品,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多次性计价,就是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由于工程造价的多次性计价,造成工程造价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所以,必须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

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控制由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决算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5部分组成。

(1)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项目决策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由此可见,项目的各个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的建设工程造价,可划分为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两个部分。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而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由于涉及到时间变化的因素,则属于动态投资。投资决策阶段的财务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掌握好工程造价的投资估算,进行有效的财务评估,这是实现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保证。

(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达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必须推行限额设计,这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如果施工图设计确有不合理之处,必须要变更的,也必须遵守限额设计,以不突破总投资额为原则。

(3)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工程招投标一般有招标标底的编制和审查、投标报价、开标与评标、中标及确定合同类型等5个阶段。首先,招标方对投标单位要进行严谨、细致地资格审查,并了解投标单位过去完成建设工程的情况,使投标单位的经营资质和施工质量能符合招标方的要求;其次,认真审阅投标单位的报价及其项目内容,切不可只参照投标单位的报价来进行选择;投标方必须按照建筑市场规范和建筑产品的实际,提出合理的报价,切不可为获得工程而不合理地报价,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因与投资目标偏差太大而无法控制的恶果。

(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实践表明,这一阶段是最容易引起投资偏差,造成投资额增加。造成投资偏差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设计错误或缺陷、设计标准变更、图纸提供不及时和结构变更等造成的设计原因;还有施工方面的原因,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质量事故、进度安排不当等。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利用深入现场的机会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为今后正确处理索赔、办理竣工决算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一方面,造价控制工作应与进度控制工作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应客观地分析投资偏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力求造价目标的实现。

(5)竣工决算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首先,要重视竣工决算编制,为正确确定工程造价打下基础。其次,实行全过程跟踪审核,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只有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审核,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竣工验收是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虽然通过了交付使用前的各种检验,但仍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隐患,直到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步暴露出来。我们必须加强回访,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保修费用分别处理,使整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画上圆满的句号。

3.2.3 项目进度管理的新进展

项目管理是指设计,构建,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项目的一系列专业活动。其目标在于:利用能控制的资源,在工期、成本和性能(质量)要求范围内,完成项目实施;同时,项目实施者需要和相关的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其中,进度管理是为实现项目预定目标而确定和实施恰当策略的过程,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建模及其检测,资源约束建模和模型的求解等方面。

(1)项目进度计划模型。项目进度计划模型按照项目特点和模型采用的假设可以分为网络计划技术,重复性计划模型和项目计划循环模型。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典型代表为CPM(Critical Path Method,关键线路技术)和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T echnique,计划审评技术),以及后来完善的作业逻辑关系PNM(Precedence Networking Method)。这类网络计划技术针对的是非重复性项目,其特点是:项目包括定义好的作业集合,各个作业的开工和完工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按照一定的技术顺序实施,历史悠久,应用部门广泛,有现成的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它们的缺陷在于: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到管理控制以外的机会决定的随机因素;CPM和PERT认为作业是非循环的,即网络进度计划中不能出现循环或者周期:在CPM和PERT下,所有的作业都必须成功完成,不能有失败的情况。

除此以外,60年代发明了决策型关键路线技术(Decision CPM)和GERT(Graphical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图形评审技术)模型。70年代又出现了GERTSM,QGERT和SLAM(Simulation Language for Alternative Modeling,多种构模仿真语言)等仿真系统。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在建模过程中,同时处理和平等对待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成本和性能这三个目标。1972年出现的在GER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ERT(Venture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风险评审技术)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它以概率论,计算机仿真和网络计划理论为基础,使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更加合理准确。但是,VERT也存在着如网络作业中各种概率分布如何确定,仿真结果的稳定性等问题。

——重复性项目进度计划模型。CPM和PERT等针对的是非重复性项目,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项目属于重复性项目,它们具有一些相同或者类似的单元,也称为线形项目。其线形表现在项目中一系列作业的重复或者是项目的实物布局。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究了LOB(Line Of Balance,平衡线技术,又称为资源驱动计划技术),LSM(Linear Scheduling Method,线形计划技术),VPM(Vertical Production Method,垂直生产技术),HVLS(Horizontal Vertical Logic Scheduling,多层项目的水平和垂直逻辑计划技术),RPM(Repetitive Project Modeling,重复性项目建模)和RSM(Repetitive Scheduling Method,重复性计划技术)等模型。

这类模型假设项目包含一组或者几组重复性的工作,其中的每一组都具有其特定的生产率,可以通过调整或者同步化生产率以确保各组工作的顺利进展。它们在包括房屋、高层建筑、公路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这之中如LOB也存在着对重复性单元复杂和有大量分支路径的项目无能为力,难于更新和不能迅速计算出项目进度状况等缺陷,其应用局限在具有高度重复性作业的项目上而且缺乏灵活性,因而在实践中尤其在大型项目中不如CPM法广泛。为克服这些缺点,近来人们研究了Suhail技术与LOBCPM的结合,把CPM资源平衡和浮动时差计算结果应用LOB中。Ammar等LOB的重复性单元中CPM技术确保逻辑关系和资源连续性。

——项目进度计划的循环模型。无论PRET,CPM或者LOB都假定项目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可预知和离散的作业,而作业工期可以从估计得出并且这些作业的工期是统计独立的。对随机型网络,作业工期是随机的,则假定概率分布是已知的,则这个作业的工期不会影响其他作业的工期。

Hardoe认为,现实世界中很多项目作业的工期不是统计独立的,作业的逻辑关系不是线形的,即项目作业具有循环性,而循环的概率就是项目工期的决定性因素。他突出采用马尔可夫链来解决此类具有循环性质的项目进度计划。

(2)项目进度计划资源约束模型。任何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内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指定进度计划时必须考虑资源约束的问题。通常,解决这个问题有三类模型:时间/费用折中(Time-Cost Trade off)模型,有限资源分配(Limited Resource Allocation)模型和资源平衡(Resource Leveling)模型。

——时间/费用折中模型。在时间/费用关系上,有连续型和离散型。连续型包括有线性和非线性。人们采用了线形规划(单纯性法和流量法),整数规划,混合现行/整数规划以及动态规划等解析式方法和包括Fondahl方法,结构模型,有效成本溢出模型和结构刚度方法等启发式方法进行求解。

当作业的时间/费用关系不连续时,就是离散型的。在离散关系下的时间/费用折中(DTCT,Discrete Time-Cost Trade)属于强NP难问题(strongly NPhard problem),求最优解比在连续型时间费用关系下求解困难得多。近来对离散型时间/费用问题的研究较多。Herroelen等总结了离散型折中问题及分支界定求解方法,包括离散时间资源折中问题(DTRTP,Discrete Time/Resource Trade-off Problem)和离散资源/资源折中问题。

——有限资源分配模型。有限资源分配问题是指在可以利用的资源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配进度使项目工期尽可能短。它属于NP难(NP-Hard)问题。

整数规划,分支界定法和隐性枚举法解析式方法用语解决此类问题。启发式方法分为序列法(Serial)和并行法(Parallel)。序列法启发式规则有J- I,J-D,J-R,J- S,I- J等。并行启发式规则包括最短作业时差(M INSLK),资源安排方法(RSM),随机作业(RAN),最小PERT总时差(MTS),最小PERT最迟开工时间(MLST)等几十种,目前解决资源分配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方法。

——资源平衡/平滑模型。资源平衡问题是在可用资源数量不限,以及工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各项非关键作业进度的方法,使资源的需求量随时间的变化而趋向平衡的过程。资源平衡问题是一类完全NP问题。

资源平衡问题之所以在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下列三个原因:资源用量上的限制;避免资源每日用量上的波动;保证资源流的平滑。同时,资源用量上的波动会给承包商带来劳动力使用和财政上的困难,而资源平衡的目标是尽量使资源用量趋于均衡,或者使资源用量符合某种资源分布。

(3)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监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于项目本身的动态特性和其实施环境的变化性,有必要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项目进度计划制订完成,项目开始实施后,通过跟踪检测是一个收集有关项目时间进展情况的过程,而对项目的控制则是利用检测数据采取实际措施确保项目进展与计划进展一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

Partovei等总结了CPM项目实施中的监控问题,包括检测频率,检测深度和广度,以及检测时间分布。通过对无监控(NMC,No Monitoring and Control)等间隔监控(MCEI,Monitoring and Control at Equal Intervals),靠后监控(EL,End- Loaded),靠前监控(FL,Front Loaded)和完全随机监控(RA,Completed Random)等几种监控方式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靠后监控在防止工期滞后上最有效。其他一些研究集中在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上。Benhaim等认为,如今的项目在更不确定的环境下实施,而对项目进度计划可靠性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有必要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可靠性进行研究。Faniran等对项目进度计划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智能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精确和动态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智能方法解决推理、优化和模糊问题,实现职能项目进度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进度的实时化监控和网络化管理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1)计算机模拟建模。Ghomi等指出,计算机模拟是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的有效工具,它尤其使用与假设分析(what-if analysis),如增加或减少某种特定资源,或者某个作业实施严重滞后等情况的后果。Monte Carlo模拟技术和GPSS模拟语言是常用的建模方法。近年来,计算机模拟模型着重于解决项目进度管理中的离散型问题。

但是,项目进度管理领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仍然存在问题。Williams认为,不确定性工期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度分布,因为她们没有考虑管理者对延误项目采取措施的作用。此外,由于输入数据的概率分布函数(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与模拟模型密切相关,对概率分布函数的选取和评价是一件重要而困难的工作。

(2)智能方法。随着对智能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计算机智能(CI,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的研究和应用,专家系统(ES,Exert System),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ds),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模糊理论(FS,Fuzzy System),禁忌搜索(TS,Tabu Search)和模拟退火算法(SA,Simulated Annealing)等智能方法开始应用到进度计划的优化撒谎功能。而各种方法之间的综合集成,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ES。ES作为一种知识欣赏系加工处理系统,它拥有某个领域内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能模拟专家运用某些知识,通过推理作出智能决策。ES有以下优点:擅长符号处理和逻辑推理,特别适合解决机遇规则的问题;具有强大功能,其知识库和推理机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相互独立,知识库的丰富与修正,不会涉及推理机程序体,这使系统更易应用新的设计技术。但是ES本身也具有设计知识获取“瓶颈”和推理能力弱的缺陷,目前在项目进度管理中ES局限于某些类型的项目或者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某些方面。

目前,在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管理领域内,有包括上海交大ESCOD,Stone&Webester公司的Unit Commitment Advisor,Standford的SIPE,M IT的GHOST和Expert System),它结合了ES模型,关系数据库,控制函数,传统网络分析软件以及用FORTRAN编写的界面软件。Shaked等建立了基于知识的超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的ES。

——ANN。ANN能在不同层次上模仿和延伸人脑智能、思维和意识等功能的复杂的非线形自适应动力学系统。FLOOD等指出在建设工程项目领域,ANN在解决解释、分类、建模、预测、估计和优化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进度管理领域,ANN的应用集中在动态建模和计划优化上,以误差反向传播即BP型和Hopfield模型居多。Savin等分别利用增强的Lagrangian型和离散的Hopfield型ANN进行资源平衡优化,使资源用量更加均衡。ADELI等建立了项目管理的ANN动态模型,Senouci等在前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逻辑关系,多资源和时间/费用折中等情况,建立了通用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GA,TS和SA。GA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工程搜索近似最优解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是对一个具有若干个体的种群进行优化的并行算法;其优化过程是随即的,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定向性;擅长于全局搜索,对于搜索空间不规则或多峰的目标函数,可以避免在局部最优解附近徘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解决复杂的全局问题方面,GA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被广泛运用到很多领域。本质上GA体现了进化这种包含了遗传行为的随机交叉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两阶段的处理过程。

GA在应用中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首先,GA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并不理想,虽然在搜索后都能达到较优解,但很难得到最优解;其次,GA参数设置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并不十分透彻,只局限在验证性的工作上。TS算法是一个全局逐步寻优的优化算法。它通过一个灵活记忆近期操作的存储结构——禁止操作表和藐视准则达到搜索空间的目的。SA是一种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的近似算法。Verhoeven利用TS解决资源稀少下的项目进度计划问题。SON等将SA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解决资源平衡问题。

这三种算法的共同点是有很强的全局优化能力,但都有各自的特点。GA模拟进化过程,SA模拟固体退火过程,而TS则是一种邻域搜索算法。它们之间的综合集成,能显著改善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如先用SA求得近似解,再利用TS在领域中搜索更好的答案,或者GA中集成SA,以使前者从局部最优中跳出而寻求更优解。此外,将GA和ANN结合,能优化网络的权重和拓扑结构,而利用ANN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增强前者的寻优能力,形成更强大的混合算法。

从解析式方法和启发式方法,到计算机模拟和智能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Yang等对比了优化项目净现值(NVP)的9种随机规则,其对比计算结果表明,SA对大多数组合优化是最有效的。Hartmann等对求解RCPSP问题(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资源约束下进度计划问题)的三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SA和GA是解决RCPSP问题最好的方法。

——FS。由于信息的不精确性和不完整性,使得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于人的经验。这类问题可以利用FS来进行建模。FS采用从0~1的隶属度函数表示元素在模糊集合中的隶属关系,从而有效表达模糊概念。

目前,在项目进度管理FS主要用于模糊作业工期的处理。ADDSS(Activity Dur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作业工期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解决没有资源限制的模糊型问题,它通过FS对作业工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FNET等模型可以解决有资源限制的模糊型问题。

FS多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如在ANN中应用模糊逻辑规则,或者ANN实现模糊逻辑规则,而将FS运用到GA上,能实现交叉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并能改善后者的能力。在项目进度管理上:CHENG等考虑了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一些随机因素,包括天气条件,组织次序和条件的改变,以及资源供应能力的变化等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利用ES的方法进行研究:SOU- SEU等结合项目作业工期的模糊性考虑时间/费用的分析,指出利用FS在不同的α置信度水平下获得相应的时间/费用折中曲线,并且GA进行搜索较之启发式方法可以更好的解决复杂的时间/费用折中问题。

(3)4D,GIS和分布式网络模型。随着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GIS实现项目进度的计划和监控,以及项目进度的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前沿课题。

在CAD和基于知识的建设工程ESD的基础上,开发出4D进度计划工具,CIFE4D-CAD。通过有机结合3D建模和进度计划模型,有效消除人脑4D模型的抽象性,而且和商业4D工具相比,图形化和语义化的CIFE 4D-CAD更好地支持模型分析,模型生成和复制以及建设过程的事实可视化,易于扩展到4D+。

GIS是用语建模、存储、更正复制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工具集。GIS一般可以看作是建立在标准的关系型数据系统基础上的一系列特殊的空间常规。GIS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CAD相结合,存储描述地形图的属性信息。CHENG等利用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出ARCSCHED应用程序,有效帮助工程师对预制件的装配进度进行实施化监控,以减少施工中的冲突和项目工期的延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很多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虽然商业软件如P3,MS Project,Project Scheduler,CASupperProject和Milestones等。具有收发电子邮件和/或网页发布等网络化管理功能,但它们多是集中式的,需要中央数据库和中央决策工具,而且信息处理中的人为错误会给项目管理造成麻烦。YAN等指出,处于对全球失常的考虑,公司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取最大的利益。组织结构和管理部门面向项目,构成分布在各地的成员网络,需要支持本地决策和自动化的信息采集,能避免人为错误并增加灵活性的分布式计划技术。YAN等采用分布式人工智能(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AI)的多机构系统(Multiagernt Systems,MS),以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作业机构和资源机构分别代表项目中的作业和资源服务机构,它是针对特殊的项目管理任务的自动的专家。该系统利用机构之间的消息和协商,以解决进度计划中的作业和资源冲突。YAN等利用ObjectSpace公司的Voyager软件,编写JAVA客户端程序,Voyager自带的服务器程序,实现网络分布式项目进度管理。

(4)项目进度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智能方法尤其是计算机智能方法在模式识别,组合优化,模糊控制和决策等应用领域内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与解析式方法和启发式方法相比,智能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大规模和复杂的资源约束问题,能够在全局范围内搜索到优化解,其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可以预见,CAD,GIS和计算机网络将在项目进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各种方法的综合集成应用。它包括计算机模拟技术,智能方法,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GIS,CAD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集成,将使项目管理走向智能化、集成化,实时化和网络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