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要素

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要素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企业与管理综述一、企业的概念(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集合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创造利润的动机驱动下和承担风险的环境中,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企业与管理综述

一、企业的概念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Enterprise)是集合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创造利润的动机驱动下和承担风险的环境中,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为生存它必须创造利润,为创造利润它必须承受环境的考验,因此必须承担风险;为降低风险,增加利润,它必须讲求效率,要求效率高,则必须注意经营方法,也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构成企业的要素如图1-1所示。

img2

图1-1 构成企业的要素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一个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历史概念,它经历了家庭生产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和现代企业时期等发展阶段。世界上第一个工厂企业是1771年在英国建立的。

企业包括工业(industry)、商业(business)等行业。工业就是对原料进行加工,使其变换形状或性质,进而以科学方法生产,扩展市场达到销售的目的。商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供应货物或劳务,以满足购买者的需要,货物包括原料、半成品、制成品,劳务则指为满足他人的需要所提供的一种服务。

综上所述,可将企业的含义归纳成如下几个要点:

1.企业是个别经济单位,或为工业,或为商业,在一定时期内,自负盈亏。

2.集合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经济活动,提供货物及劳务,以满足顾客需要。

3.企业是一种盈利组织,其生存的前提在于“利润的创造”。

(二)企业系统

现代企业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动态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因此,也可以把企业看成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开放式循环体,其中企业的输入就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一切要素资源,转换和输出就是企业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要素,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按照预定的目标向消费者生产或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物质变换和增值,满足社会需要,获得经济效益。

企业系统的基本资源要素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它包括机器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主体和灵魂,人的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

2.物力资源。它包括土地资源、建筑物和各种物质要素,也就是企业生存的物质环境。包括机器设备、仪表、工具等劳动手段;天然资源或外购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属于劳动对象。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物质要素。

3.财力即资金。这是物的价值转化形态,资金周转状况,是反映企业经营好坏的晴雨表。

4.信息。它包括各种情报、数据、资料、图纸、指令、规章制度等,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神经细胞。企业信息吞吐量是企业对外适应能力的综合反映,信息的时效性可以使企业获得利润或产生损失。

5.时间。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素。时间的节约会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盈利水平,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企业必须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财富”的理念。

企业系统是由人设计和控制的系统,它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多层、多元的大系统。企业系统过程如图1-2所示。

img3

图1-2 企业系统运行过程

(三)企业家与资本家

企业家是集合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生产或分配的人,也就是实际从事企业经营的人,利用其管理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等)以提高效率,增加利润;资本家是指提供生产要素“资本”的人。资本是增加收入帮助生产的蓄积之财。

资本家与企业家不能混为一谈。在近代,管理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经营企业者,不一定是出资的人,而出资的资本家,不一定实际经营企业。

(四)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企业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办公和经营场所、组织章程等要素。

2.企业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必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取得社会的承认,履行义务,拥有相应的权利,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3.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等领域,铁路、民航、银行、矿山、农场、电站、轮船制造等都是企业。它区别于学校、医院、政府机构、慈善机构、教会等非经济组织。

二、近代企业发展的原因与企业精神

(一)近代企业发展的原因

企业的发展,到了近代演变得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1.民主政治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

(1)私有财产制度的建立。私有财产制度,为巨大资金的来源拓展了一条康庄大道,使得大规模的企业得以借此巨大资金而加速发展。

(2)选择职业的自由。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其专长,而不再被某种特殊的权力所抑制。

(3)经营的自由。企业有自行决策的自由,企业主能在对其最有利的条件下经营企业。

(4)市场竞争的自由。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企业为生存,必须不断研究并改进技术,生产因此而更为发达,企业组织的规模也日益庞大。

(5)消费的自由。消费的自由给市场带来了无穷的需要,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6)企业享有利润的自由。使资本的积聚日益增大,企业规模也因此得以扩充。

2.生产技术的改进。产业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生产技术上的这种变革引起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变革,为近代企业奠定了扩张的基础。

(1)分工制度的实施,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大量资金的积聚,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3)有效的劳工市场。工人脱离了生产工具,而成为完全的自由劳工,于是为劳工市场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供给制度。

(4)金融制度的建立。货币制度及银行制度的建立,创造了一个有效的资本供给市场,使得企业易于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5)股份的证券化,给予资金需求者许多方便,投资者也可随时在证券市场上找到优良资金的去路,这也是促成现代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的原因。

(二)近代企业精神的特色

1.劳动精神。认为劳动最为神圣,不劳而获是耻辱、是社会的累赘,因此工人不以劳动为耻,而以完成责任为荣。此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使劳动量大增,而且劳动心也不断加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此种观念更为显著;相反的,在落后地区,鄙视劳动的士大夫封建观念则到处充斥。

2.刻苦自制的精神。在生活方面俭省节约,资本才能迅速累积;能自制负责,方能使每个人都努力不懈地去完成他的使命。

3.创造发展之精神。近代管理大师杜拉克有句话,“不创新,就死亡”,说明现代企业要想永续存在,不但要在生产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不断研究发展,而且应主动去了解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进而创造顾客的需要,否则必遭淘汰。

4.服务精神。现代企业家,常抱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观念,因此,捐献慈善活动比比皆是,且更重视对顾客的服务。无不重视品质的提高,售价的合理降低,利润与顾客分享及售后服务,这些都构成了近代企业精神的特质。

5.冒险奋斗的精神。企业经营无不带有风险,有些虽可利用营运管理技术加以降低或避免,但有些则是无法控制的。因风险而遭受损失,则应再接再厉,以起死回生,这就是所谓的奋斗精神。

三、企业发展的历史时期及阶段性特征

企业的发展,可依各个时代的经济活动特征,如原料取得、生产情况、销售特征及财务结构等,分成以下五个时期:

1.家庭生产时期。这时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其产品供家人消费为主,偶尔有剩余,也和邻人交换。

2.手工业生产时期。此时生产者都属于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其产品以“为主顾而生产”为主,销售对象较前一个时期为广。

3.过渡时期。这是发展到工厂生产时期的前一阶段,阶段性特征表现为:

(1)生产与销售逐渐分离,由商人购买原料,委托生产者加工制造,然后由商人收回产品,向市场推销。

(2)工资报酬可能全部为商人给付之金钱,但也有以其所制造的部分产品抵充工资的情况。

(3)生产者。除由委托制造之商人供给原料外,也有由其供给工具及设备的,因此,生产者与生产工具之所有者逐渐分离。

4.工厂生产时期。18世纪后期,由于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技术大量用于生产过程,大规模工厂随之产生,进入工厂生产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为:工厂资本雄厚,小型生产者不易与之抗衡;机械生产节省人力;手工业者失业;工业垄断之情形发生;工会组织产生。

5.现代企业时期。管理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公司组织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管理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四、现代企业的特征

现代工业又称为“大机器工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现代企业比较普遍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现代机器体系和高技术含量的劳动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社会化、机械化(machinlization)、自动化(automatization)、电脑化(computer system)程度较高,并比较系统地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

2.现代企业生产组织日趋严密。内部分工协作的规模和细密程度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

3.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盈利性。现代企业必须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借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经济性是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因为,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从事商品生产、交换或提供服务,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将有限的资源转换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和顾客的需要,所以,一切不具备经济性的组织就不能称为现代企业;盈利性是构成现代企业的根本标志,现代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它是为盈利而开展商品生产、交换或从事服务活动,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主要依据。

4.现代企业的环境适应性。现代企业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存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交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必须从外部环境接受人力、资金、材料、技术、信息等因素的投入,然后通过企业内部的转换系统,把这些投入物转换成产品、劳务以及企业成员所需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作为产出离开企业系统,从而完成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过程。

现代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者,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将企业外部环境划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特殊外部环境两个层次。

生存环境对企业成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否及时地做出反应和做出何种反应,决定于他对外部环境的察觉和认知。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对外部环境的调查、预测和决策的过程。首先是调查即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另外,企业的生存环境还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等以及企业的公共关系,也就是和社会利益集团即社会公众(即股东、工会、债权人、消费者、政府和社区等)建立起一种互相了解、互相信赖的关系。

5.员工福利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形成特有的企业精神。现代企业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必须得到股东、员工、顾客及社会公众的支持,因此,利润、员工福利和社会责任构成了企业存续的三个基本因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尤其是扩展,无不借资金以成之,而资金最可靠的来源,乃是企业的盈余,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存续的第一要素;企业乃是生产设备和员工组成的一种经济组织,而人乃是机器设备的主宰者,生产效率的高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因此现代企业为求生存,必须尊重员工之人性,重视员工的福利,以提高士气,建立互信。企业乃是构成整个社会的一部分,若不重视社会大众的利益,甚或剥夺其利益,妨害社会安宁,污染环境,则必遭到谴责和抵制,以致不能生存,因此,现代的企业管理者,无不重视社会责任。

现代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好地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与传统企业相比,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

img4

五、企业的功能及强化企业管理的意义

(一)企业的功能

1.对社会慈善机构及服务机构,可提供救济金、奖学金和各种服务基金。

2.对政府而言,按期纳税,执行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政府共谋经济的发展。

3.对股东而言,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分配优厚而平稳的股息,保障股东投资安全。

4.对职工而言,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报酬,提供适当的工作保障,重视工作的安全性,给予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

5.对顾客而言,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源源不断地供应充足而品质良好的商品。

6.对供应商而言,创造合理的采购条件,准时支付账款。

(二)强化企业管理的意义

宏观经济体制转变、微观管理转型的形势下,企业管理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

1.企业管理是企业长寿的根基,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企业的主要特征是进行商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因此,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企业管理就是要把这种处于理想状态的经营目标,通过组织产品制造过程转化为现实。

2.市场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是生产型管理。因为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够卖出去。企业管理关心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对商品的要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不但要求品种多、质量高,而且要价格便宜、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这种对产品需求的变化,无疑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3.企业领导角色的转化要求强化企业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应集中精力,做好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密切相关的经营决策。这需要有一套健全有力的企业管理系统作为保证;否则,如果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纠缠于日常企业管理活动,则难以做好企业的宏观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属于企业发展基础性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