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反映的流动人口特征

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反映的流动人口特征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流出人口男性平均年龄岁33.56,女性平均年龄岁31.81,男性平均年龄高出女性平均年龄1.75岁。总体来看,甘肃省流出人口分性别平均年龄均低于流入人口平均年龄。

二、2011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反映的流动人口特征

2011年,按国家人口委统一安排,甘肃省开展了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共选取样本4000个,详细调查了甘肃省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行业、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等结构要素,取得了翔实的资料,从调查数据分析,甘肃省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征:

(一)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1.年龄构成

甘肃省流动人口以20-49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平均年龄33.3岁,其中15-19岁之间流动人口占总数的5%,20-49岁占91.39%。50岁以上占3.64%(表6-9)。

表6-9 流动人口5岁组年龄构成

img66

从流动情况来看,甘肃省流出人口平均年龄32.8岁,其中15-19岁之间流动人口278人,占总数的5.8%,20-49岁之间流动人口4376人,占90.94%。50岁以上流动人口158人,占3.28%。流入人口平均年龄33.9岁,其中15-19岁之间流动人口160人,占总数的4.0%,20-49岁之间流动人口3677人,占91.93%。50岁以上流动人口63人,占4.08%(表6-10)。

表6-10 不同流动属性流动人口年龄构成

img67

2.性别构成

从统计情况看,甘肃省流动人口以男性为主,占总数的56.2%,其中流入人口男性比例占56%,流出人口男性占56.36,略高于流入人口男性比例。

3.年龄性别构成

分性别来看,甘肃省流动人口男性平均年龄为33.96,女性平均年龄为32.44,男性平均年龄高出女性平均年龄1.52岁(图6-6)。

img68

图6-6 受调查甘肃省流动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流动属性来看,男性流入人口平均年龄岁34.45,女性平均年龄岁33.19,男性平均年龄高出女性平均年龄1.26岁。甘肃省流出人口男性平均年龄岁33.56,女性平均年龄岁31.81,男性平均年龄高出女性平均年龄1.75岁。总体来看,甘肃省流出人口分性别平均年龄均低于流入人口平均年龄。

4.民族构成

从统计情况看,甘肃省流动人口中汉族占绝对多数,其次为回族和藏族,其中流出人口中汉族占85.35%,回族占12.22%,藏族占1.06%,流入人口中汉族占93.33%,回族占4.83%,藏族占0.55%。

分性别来看,甘肃省流动人口中以男性为主,其中汉、回和满族等民族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分别占55.33%、64.92%和75%,藏族、土家族等民族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分别占53.42%和75%(表2-7),从统计数据看,流动人口的性别和民族呈极其微弱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037,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可以认为流动人口的性别和民族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可以解释为少数民族女性流动的概率小于汉族女性。

5.受教育程度

从统计数据看,甘肃省流动人口中51.9%的受过初中教育,15.3%受过高中教育,大学专科和本科分别占5.4%和2.1,研究生占0.1%(表6-11)。

表6-11 不同流动属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

img69

分年龄组来看,45岁以下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高出45岁以上年龄组受教育程度,随着年龄组降低受初中以上教育人口数量明显增加,未上学人口所占比重逐步降低。可以预见,未来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将会逐年提高,特别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所占比重将逐年提高。

将受教育程度从未上学开始到研究生结束分别赋值为1-8(表6-12),则甘肃省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为约为3.38,流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约为3.15,说明甘肃省流出人口受教育程度略低于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

表6-12 受教育程度赋值

img70

分性别来看,男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均值为3.32,女性为3.16,男性略高于女性。从数量上分析,在未上学流动人口中女性数量高于男性,在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流动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但如果分别从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中接受过各类教育人员所占的比重来看,在初中以下和中专这四个阶段,女性受教育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而其余阶段则为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表6-13),说明男性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机会略高于女性。

表6-13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

img71

对流动人口的性别和教育程度做相关分析,流动人口的性别和教育程度具有微弱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065,这也支持流动人口中女性受教育程度略低于男性的结论。

6.婚姻构成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中未婚人数722人,占18.1%,在婚人数3217人,占80.4%。在未婚人口中,15-29岁之间人口占主要部分,其中15-19岁之间人口占21.5%,20-24岁之间人口占44%,25-29岁之间人口占23.8%,三者共计89.3%。在婚和再婚人口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中,25-44岁之间的在婚人口占总数的80.3%,离婚人口占总数的88.6%。

分性别来看,男性在婚比例低于女性在婚比例3.81个百分点,离婚和丧偶男性人口比例也分别低于女性人口比例0.67和0.56个百分点,男性未婚人口比例高出女性未婚人口比例4.94个百分点,说明在流动人口中男性面临比女性更大的择偶压力或更少的去的婚姻的机会。

7.平均初婚年龄

从统计情况来看,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4.25岁,高出女性初婚年龄1.94岁,男性最大初婚年龄和最小初婚年龄差34岁,高出女性6岁。分流动属性来看,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初婚年龄相差0.05岁,基本无差别。

8.户籍

从户籍地分布情况来看,甘肃省内流动人口占流入人口的61%,跨省流动占39%,在跨省流动人口中,河南、四川、浙江、陕西和湖北五省位居前列,分别占跨省流入人口的17.56%、10.96%、10.13%、9.94%和8.78%,五省流入人口占甘肃跨省流入人口的57.37%(表6-14)。

表6-14 流动人口户籍地分布

img72

续表6-14

img73

9.户口性质

从流动人口户口性质看,甘肃流动人口以农业户口为主,其中农业人口比例占83.28%,非农业人口比例占16.65%,农业户口人口比例远远大于非农业人口比例,说明甘肃省流入人口仍以从事体力劳动和劳务输出为主的现状。

10.流动范围

从受调查情况看,甘肃省流动人口以省内流动为主,省内流动占61%,跨省流动占39%。在流入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占39%,省内跨市流动占41.2%,市内跨县占19.8%,如果去除省内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重复登记的影响,则本次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甘肃省跨省流动人口占甘肃省流动人口总数的61.71%,在跨省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出占60.33%,跨省流入占39.67%。

分性别来看,女性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高于市内跨县和跨省流动人口比例,男性跨省流动人口比例高于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人口比例(表6-15)。

表6-15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统计

img74

分年龄组来看,在跨省流动人口中,年龄在20-49岁之间人口占主要部分,平均年龄33.2岁,在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人口中,年龄在20-44岁之间人口占主要部分,平均年龄分别为35.8岁和37.36岁,随着流动范围的缩小,流动人口平均年龄逐步增大(表6-16)。如给跨省流动、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分别赋值为1、2、3,则流动人口年龄和流动范围呈弱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1。

表6-16 不同年龄分组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统计

img75

11.流动到本地时间

从统计数字来看,流动人口平均流入到本地时间为50.77个月,其中流入到本地时间为1到3年的占总数的29%,3-5年占15%,6到10年占17.2%。分性别来看,男性流动人口平均流入时间52.83个月,女性平均流入时间48.15个月,男性高出女性4.68个月。从分布情况看,在流入时间低于5年的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超过5年的流动人口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显现出男性人口流动具有长期化的特点(表6-17)。

表6-17 不同性别流动人口流入本地时间统计

img76

分年龄组来看,在1-3个月的短期流动人口中20-29岁人口占48.2%,是其主力,在流动到调查城市4个月到1年的流动人口中20-39岁人口占总数的77.31%,是其主要力量。在流动到调查城市超过一年的流动人口中随着年龄分组的推移,流动人平均年龄逐步增大(表6-18)。

表6-18 不同年龄分组流动人口流入本地时间统计

img77

(二)流动人口经济社会状况

1.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家庭月平均收入,4105.54元,分性别来看,受调查的男性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略低于女性流动人口家庭。分年龄组来看,15-25岁以下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较低,均低于3000元,30-34岁之间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在所有年龄分组中排名第二,达到4510.68元,55岁以上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最高达到5777.35元,结合流动人口年龄分组越高,流入本地时间越长的趋势,可以认为随着流动人口年龄增大和流入本地时间增长,其融入当地经济生活的趋势越明显。

恩格尔系数来看,流动人口凭据恩格尔系数为49.14,分性别看,受调查的男性流动人口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57,高出女性流动人口家庭1个百分点。分年龄阶段来看,各分组流动人口家庭恩格尔系数无明显差异(表6-19)。

表6-19 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家庭恩格尔系数统计

img78

2.对家庭的支持情况(平均给家里的钱)

从统计情况看,在过去的一年中流动人口凭据给家里的钱物均值为3250元,其中50-54岁组最高,平均约4263元,15-29岁之间和35-39岁组低于平均水平(表6-20),参照分年龄组月均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低年龄组由于月均收入较低,因而对家庭的支持较少。

表6-20 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过去一年给老家钱物统计

img79

分性别来看,在过去一年里。男性流动人口给家里的钱物均值为3730元,女性均值为2641元,男性高出女性1089元。对流动人口性别和过去一年给老家钱物做卡方检验,P=102.741,R=0.052,在0.05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3.流动人口就业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受调查流动人口中有3287人选择从业状态为就业(包括打零工、季节性歇业等),占82.%,操持家务人数441人,占11%,失业和无业人数分别为43人和132人占1.1%和3.3%,其他人员(包括就学、离退休等)97人占2.4%。分行业来看,在就业的3287人中,从事批发零售的人数最多,有1171人,占就业人数的35.6%,受调查人数的29.3%,其次为从事住宿餐饮人员,总数527人,占就业人数的16.30%,受调查人数的13.2%(表6-21)。

表6-21 流动人口就业行业分布

img80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人口从事职业来看,排在前五的职业分别是经商、餐饮、商业服务、专业技术和商贩,分别占就业人员的28.6%、14.8%、14.4%、8%和6.2%,总计占就业人员的71.98%。从流动人口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个体工商户是流动人口就业的主体,占就业人数的62%,其次为私营企业,占19.7%,再次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8.2%,三者共占总就业人口的89.84%。从流动人口就业身份来看,在就业的3287人中,自营劳动者1587人占48.3%,雇员1313人,占39.9%,雇主342人,占10.4%,家庭帮工45人,占1.1%。

img81

图6-7 流动人口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从流动人口职业变动情况统计来看,在各主要职业平均从事本职业时间为51.9个月,其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从事本职业平均时间最长,达到157.6个月,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平均从事本工作时间为94.2个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主要职业中,从事家政、生产、保洁和商业服务人员流动性最强,平均从事本次工作时间分别为29.9、37、38.3个月。在个主要行业中,稳定性最强的行业是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平均从事本行业的时间为188.2个月,流动性最强的行业是制造业、住宿餐饮,其从事本行业平均时间为35和37.6个月。从不同单位性质来看,机关事业单位、港澳台企业和欧美企业工作人员稳定性最强,其平均从事本工作时间分别为102.5、100.3和82.5个月,在中外合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最强,其平均从事本工作时间分别为25.1、32.6和37.4个月。总体来看,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岗位、电煤水生产供应和港澳台企业工作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特征上看,这类组织一般具有工作较为稳定、收入较高、管理规范等特点(表6-22)。

表6-22 不同职业、行业和单位性质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统计

img82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平均每周工作6.3天,每天工作9.1小时。分主要职业来看,餐饮、保安和建筑三类职业周平均工作时间最长,分别为64.4、63.6和62.5小时,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三类职业周工作时间最短,分别为48.0、49.7、51.3小时。分行业来看,采掘、住宿餐饮和建筑三个行业工作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分别为64.32、63.36和61.1小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研和技术服务和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工作最短,分别为46.75、44.55和43.46小时。分不同单位性质来看,土地承包者、其他和无单位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分别为70、68.9和63.36小时,机关事业单位、欧美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平均周工作时间最短,分别为48.16、45.05和42.4小时(表6-23)。

表6-23 各主要职业、行业和单位平均工作时间统计

img83

从统计情况看,本次接受调查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有1313人收集到上月收入数据,分职业来,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收入最高,保安、家政、保洁从业人员收入最低。分行业来看农林牧渔、采掘、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月平均工资最高,社会服务、住宿餐饮和其他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最低。分单位性质来看,欧美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月平均工资最高,个体工商户、无单位、其他月均工资最低(表6-24)。

表6-24 分主要职业、行业和单位性质流动人口月均收入统计

img84

在收集到输入数据的1313人中,614人月收入没有变化,占46.76%,529人收入增加,占40.29%,收入减少的117人占,8.91%,由3人选择不适合,占4.04%。分行业来看,科研和技术服务人员收入减少人员比例最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收入变动最小。

4.接受政府培训情况

从统计情况来看,在接受调查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收集到雇主,自营脑动者和家庭帮工576人回答的是否接受过政府、单位或专门机构组织的工作技能培训调查,其中分主要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接受培训比例最高,分行业来看,采掘,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和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人员接受培训比例最高,分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港澳台企业,欧美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人员接受培训比例最高(表6-25)。

表6-25 分单位性质接受工作技能培训情况统计

img85

续表6-25

img86

5.没有工作的流动人口平均无业(失业待业)时间

从统计情况看,本次接受调查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失业人员43人,占1.08%,无业人员132人,占3.3%,对无业人员平均无业时间进行统计,在半年以内无业的人口占53.7%,7月一年以内无业人员占9.8%,在13个月到3年时间内无业人员占14.63%,37个月-5年内无业人员,占4.88%,五年以上无业人员占14.63%,分性别来看,男性平均无业时间23.38个月,女性30.20个月,女性平均无业时间高于男性。

6.居住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在受访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有2499人租住私房,占62.5%,其月租平均为524元,其中租住单位/雇主房屋月均租金为496元,租住私房月均租金527元,政府提供廉租房月均租金550元。575人居住在自购/自建房,占14.4%。从居住设施情况来看,有87.92%的住房有自来水,75.67的住房有卫生间,有71.37%的住房有厨房,43.07%的住房有洗澡设施,分住房性质来看,自购房/自建房居住设施条件最好,借助房次之,其他非正规居所居住情况最差。

7.流动人口上班使用交通工具情况

从统计情况来看,在受访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有42.2%的流动人口步行上班,16.37%的流动人口坐公交上班,自驾车上班的流动人口占8.43%,22.27%的流动人口在该项选择不适合,系统缺失值21.69%。从各主要行业来看,从事采掘业的流动人口步行上班比例最高,达76.92%,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流动人口乘坐公交上班比例最高,达到65.22%,从事电煤水生产供应业流动人口坐班车上班比例最高,达到33.33%,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通信业流动人口,自驾车上班比例最高,达到28.40%,未作选择(表6-26)。

表6-26 分主要行业流动人楼上班使用交通工具统计

img87

从统计情况来看,流动人口上班平均约14分钟,分交通工具统计,乘坐班车平均约43分钟,乘坐公共交通平均约31分钟,自驾机动车和自行车平均约19分钟,步行需要12分钟。

从统计情况看,各主要职业中,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装修和建筑也从业人员在上班途中所用平均时间最长,分别约为22.7,22.4和20.9分钟,其他不便分类的从业人员,保洁,经商人员平均在上班途中所用平均时间最短,分别约为11.1,10.6和8分钟。在各主要行业中,在上班途中所用平均时间最长的分别为电煤水生产供应,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从业人员,所用时间分别约为36.7,28.8和28.5分钟,住宿餐饮,其他和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在上班途中所用平均时间最短,分别约为11.6,10.7和8.6分钟。从不同单位类型来看,在港澳台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上班途中所用时间最长,分别约为33.3,25.3和25.2分钟,个体工商户,其他和日韩资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上班途中所用时间最短,分别约为11.5、11.5和10分钟。

(三)流动人口生育情况

1.生育数量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在受调查的流动人口中,平均生育1.4个孩子,其中生育一个孩子的占41.2%,生育两个孩子的占29.3%,生育三个孩子的占4.4%,系统缺失占18.1%。在已婚的育龄人口中,生育一孩的占50.3%,二孩占35.8%,三孩及以上占6%。按年代划分,从60年代开始,未生育和生育一孩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生育二孩和多孩显著下降,生育二孩的流动人口在60年代左右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到“V”型转换,从70年代以后三孩以上比例逐渐减少,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中未发现多孩生育情况(图6-8)。

img88

图6-8 不同年代出生流动人口生育情况

从生育子女数量来看,平均数生育1.4个子女,其中平均男孩数量为0.65,平均女孩数量为0.50(表6-27)

表6-27 平均生育子女数汇总

img89

2.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也称生育率)是指某年每1,000名15-49岁妇女的活产婴儿数。本次调查共有1707名育龄妇女,在2011年度生育了77个子女,其一般生育率约为45.11‰。总和生育率约为1.31。分年代看总和省生育率随流动人口出生年代逐年下降(表6-28)

表6-28 分年代总和生育率

img90

3.出生子女性别比

本次调查出生性别比为127.5,分孩次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增高的趋势明显,其中一孩为117.6,2孩为144.8,三孩及以上为182.9。分出生地来看,其他地方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为162.5,其次是流入地,为147.9,在老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低为122.1,数据说明存在一部分逃避计划生育行为的出生现象。户口性质来看,农业户口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32,非农户口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97,分孩次来看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相同,2孩以上农业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明显身高,说明在农业人口中可能存在性别选择现象(表6-29)。

表6-29 不同户口性质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img91

4.流动人口的生育特点

流动人口以在老家生育为主,占90.7%,在流入地生育的占22.3%,其他地方占2.9%。分孩次来看,随着孩次增假,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逐步提高(表6-30)。

表6-30 分孩次出生地统计

img92

从流动人口分娩地来看,医院分娩是主要方式,占76%,其次是在家分娩,占23.01%,其他方式分娩占0.99%。分孩次来看,随着孩次增高,在医院分娩的比重逐步下降,在家分娩的比重逐步升高(图6-9)。

img93

图6-9 不同孩次子女分娩地

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来看,随同流动是主流,占总数的63.51%,在老家占30.68%,其他地方占5.75%,分孩次来看3孩以上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比例略高于1孩和2孩(表6-31)。

表6-31 分孩次子女居住地统计

img94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

1.政策符合率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出生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44%,其中省内流动人口出生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高于跨省流动人口。分孩次看,随着孩次增加,符合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且跨省流动人口出生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明显低于省内流动人口(表6-32)。

表6-32 分孩次子流动人口出生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

img95

从流动人口子女出生地来看,其他地方出生的流动人口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高于老家,最低的是流入地,分别为,90.32%,86.94%和83.97%。但分孩次来看,一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流入地最高,为99.81%,2孩为99.39%,其他地方最低,为98.28%(表6-33)。

表6-33 不同出生地分孩次流动人口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

img96

从流动人口子女分娩地来看,在医院分娩的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44%,在家分娩为83.19,其他地方为84.78%,分孩次看,不同分娩地符合政策生育率与出生地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一孩其他地方生育的符合政策生育率最高,为100%,2孩、3孩及以上为76.92%和20%。

从现居住地来看,留守在老家的流动人口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高于随同流动和其他地方,但分孩次来看,随同流动的流动人口子女符合政策生育率又高于老家和其他地方。

2.独生子女领证率

本次调查中,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数为1630户,其中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数为333,占20.4%,其中,跨省流动人口独生子女领证率为22.3%,高出省内流动人口3.1个百分点,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独生子女领证率31.6%,高出农业人口14.1个百分点。分年龄组来看,领取独生子女证比例呈逐步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图6-10)。分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独生子女领证率逐步提高,特别是大学本科以上流动人口独生子领证率明显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人口(图6-11)。

img97

图6-10 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独生女领证率

img98

图6-11 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独生女领证率

3.独生子女费领取率

从独生子女费领取情况来看,在333例受调查对象中,流动人口每月从户籍地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父母奖励费均值为7.41元,其中跨省流动人口平均8.19元,高出省内流动人口1.37元,从不同户口性质来看,农业人口平均8.23元,高出非农业人口2.25元。从户籍地来看,排名前三的是安徽、重庆和陕西,分别为17元、14元和13.1元,甘肃排名12,月均6.82元(表6-34)

表6-34 不同户籍地流动人口每月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父母奖励费金额

img99

(五)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情况

1.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地点

从统计情况看,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以户籍地为主,在接受调查的3017名育妇中,92.5%的一孩生育服务证在户籍地办理,流入地办理占1.2%,不适合占6.2%。从流动人口子女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的年龄来看,当年出生的91例全部办理了一孩生育服务证,2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子女一孩服务证全部在户籍地办理。从子女性别来看,在36例在流入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的流动人口中男孩占80.6%,高出在户籍地办理男孩比例54.5%约24个百分点,卡方检验P= 10.582,R=0.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流动属性来看,跨省流动人口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的比例略高于省内流动人口(表6-35),卡方检验P=0.657,R= 0.720,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35 跨省流动人口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地点统计

img100

2《.婚育证明》户籍地收费情况

在办理《婚育证明》户籍地收费情况调查中,共有1409名育妇做了回答,其中未收费853人,占60.5%,尚未办理的占24.6%,记不清占8.4%,回答收费的占6.5%。分年龄组来看,被收费育龄人群随着年龄从40-44岁组的11.%逐步降低到20-24岁组的1.7%,呈逐步降低的趋势,未收费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未办证明比例随年龄组减小逐步升高,符合部分新婚人员尚未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的实际情况(表6-36)。

表6-36 流动人口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户籍地政府收费情况统计

img101

3.本地接受服务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查验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1072人,占77.2%,未接受291人,占21%,不适合26人,占1.9%。接受过宣传品和咨询的1239人,占88.8%,未接受144人,占10.3%,不适合12人,占0.9%。享受过晚婚晚育或计生手术后休假的56人,占4.1%,未接受828人,占61.2%,不适合469人,占34.7%。被告知服务机构地址、电话的1066人,占77.9%,未接受270人,占19.7%,不适合33人,占2.4%。

(六)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情况

1.子女受教育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在接受调查的4000名流动人口中,工有子女数量4587人,其中2914人随同父母流动到流入地,占63.53%,其中,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入托/入园教育子女数共计1226人,在公立学校上学1072人,占87.4%,私立学校上学138人,占11.3%,打工子弟学校上学16人,占1.3%。没有随同父母流动的子女数量1405人,占30.63%,其中在老家接受教育子女数587人,占42.8%,其中在公立学校上学人数522人,占88.9%,私立学校39人,占6.6%,打工子弟学校26人,占4.4%(表6-37)。对子女现居住地和入学方式做显著性检验,P=25.8,R=0,差异显著。

表6-37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统计

img102

从统计情况看,16.32%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学时缴纳了赞助费,而在老家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只有9.34%缴纳了赞助费,对不同居住地和流动人口子女是否交纳赞助费做显著性检验P=25.01,R=0,差异显著。

2.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

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是测量其社会融入程度的重要变量,从统计情况看,在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方式的第一选择中,67.63%选择看电视/电影/录像,在其余的选择中,分年龄组来看,20-29岁之间选择上网/玩电脑游戏的人数高于其他项目,而30-44岁之间选择做家务人数高于其他项目(表6-38)。

表6-38 不同年龄段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方式统计

img103

分性别来看,占总数38.5%的男性和占总数29.2%的女性流动人口选择看电视/电影/录像作为度过闲暇的第一选择,对性别和度过闲暇方式做卡方检验,P=261.14,R=0,差异显著。

分教育程度来看,在休闲方式的第一选择中,在各受教育程度群体内,看电视/电影/录像是休闲的第一选择,其次为做家务和上网/玩电脑游戏。在所有度过闲暇的方式选择中,初中生的选择的比例高于其他教育层次,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所有流动人口中,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最高。在选择读书看报的流动人口中,高中除了初中生外,选择比例依次为高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

分不同婚姻状况来看,在闲暇活动的第一选择中,看电视/电影/录像是所有群体的主要选择,其中在未婚、在婚、离婚和丧偶群体中,选择看电视/电影/录像的人数分别占其群体的64%、68.6%、59.1%和52.9%,在个婚姻状态的其他选择中,位居第二的选择分别是,未婚者选上网/玩电脑游戏,占11.5%,再婚者选做家务,占6.7%,离婚者选下棋/打牌/打麻将,丧偶者选择体育活动,占23.5%。

从不同户口性质来看,选择看电视/电影/录像的人数仍然是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选择,其中农业人口中的69.3%和非农业人口中的59.5%选择了此项,在其余的休闲方式中,非农业人口选择下棋/打牌/打麻将,逛街/逛公园,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读书/看报/学习,上网/玩电脑游戏的比例高于农业人口,农业人口选择与家人朋友聊天,闲呆/睡觉,做家务的比例高于非农业人口的选择(表6-39)。

表6-39 不同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时间方式统计

img104

从不同就业状态来看,选择看电视/电影/录像的人数仍然是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选择,其中无业人员选择该项比例最高,在学人员最低。在其余的休闲方式中,选择下棋/打牌/打麻将和逛街/逛公园的群体中离退休群体比例高于其他群体,选择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和读书/看报/学习的群体中在学群体比例高于其他群体,选择上网/玩电脑游戏和与家人朋友聊天的群体中,就业人员高于其他人员,选择闲呆/睡觉的群体中失业群体高于其他群体(表6-40)。

表6-40 不就业状态流动人口度过闲暇时间方式统计

img105

3.业余时间交往的对象

在对流动人口业余时间交往对象的调查中,交往最多的是流入同乡,占30.5%,其次是其他本地人,占28.1%,户籍人口同乡占22.4%,其他外地人占15.1%,很少与人交往的占3.9%。分不同年龄组来看,25-39岁年龄组流动人口融入本地的愿望和行为较为强烈,在很少与人来往的流动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40-44岁组,占该组19.9%,在与其他外地人交往的流动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30-34岁组,占该组的18.5%,在与其他本地人交往最多的流动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30-34岁组,占该组的21.4%,在与流入同乡交往最多的流动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35-39岁组,占该组20.2%,在与户籍人口同乡交往最多的流动人口中,占比最多的是19.1%。对交往对象和年龄分组做卡方检验,P=80.735,R=0,说明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如果以流动人口与人交往的比例来衡量其与人交往的活跃程度,则随着年龄增长,其活跃程度呈倒“U”形状(图6-12)。

img106

图6-12 不同年龄组交往活跃程度

分性别来看,很少与人交往的流动人口中女性占比为51.9%,大于男性,在与其他外地人、其他本地人、流入人口同乡和户籍人口同乡交往最多的流动人口中男性分别占比54.4%、54.3%、58.3%和57.5%,均高于女性,对交往对象和性别做卡方检验,P=9.444,R=0.051,在0.1显著性水平下,可认为存在性别差异。

分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流动人口与同乡交往的比例和很少与人交往的比例逐渐降低,与流入地居民交往的比例逐渐升高(图6-13),说明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流动人口融入本地社会的能力越强。

img107

图6-13 不同教育程度流动人口交往情况

从婚姻状况看,在婚人员在各类交往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大,他们和同乡交往的比例大于和本地人交往的比例,未婚人员和本地人交往的比例大于同乡(表6-41)。对交往对象和婚姻状况做卡方检验,P=30.253,R=0.003,存在显著差异。

表6-41 不同婚姻状况流动人口交往情况

从不同户口性质看,农业人口交往最多的是同乡,占56.5%,高出和本地人交往的比例17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交往最多的是本地人,占61.9%,高出非农业人口27个百分点。对交往对象和户口性质做卡方检验,P=133.928,R=0,显著差异。

从不同就业情况看,就业和操持家务的流动人口和同乡交往的比例分别为53.45%和57.14%,分别高于本地人10.92和19.27个百分点,失业、无业、在学和离退休人员和本地人交往的比例分别为55.81%、51.52%、73.61%和76%,分别高于同乡13.9、3.8、47.2和52个百分点,对交往对象和就业状况做卡方检验,P=75.75,R=0,显著差异。

4.在本地的幸福感

在对流动人口流入本地后幸福感的调查中,61.1%认为差不多,22.8%认为更幸福,说不准的占9.7%,不幸福的占6.5%。从流入本地时间分组来看,随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工作时间的增加,说不准、不幸福和差不多的比例逐步降低,更幸福的比例逐步增加(图6-14)。

img109

图6-14 流入时间与幸福感关系

从不同流动属性看,省内流动人口比跨省流动人口更幸福。省内流动人口认为说不准、不幸福和差不多的比例分别为9.4%,6.4%和57.2%,分别比跨省流动人口低出0.8、0.1和10个百分点,认为更幸福的比例为27%,高出跨省流动人口11.8个百分点。对流动属性和幸福感做卡方检验,P=65.09,R=0,显著差异。

5.与家乡的联系程度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人口近一年来平均回家1.67次,众数为1,回家1次的占45%,2次的占19.1%,没有回去的占18.4%,3次以上的占17.5%(图6-15)。

img110

图6-15 流动人口近一年回老家次数统计

6.对一些说法的评价

从统计情况看,在对“我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这一说法的评价中,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占95.4%,说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喜欢在流入地生活和学习。在对“我关注我现在居住城市的变化”这一说法的评价中,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占95.93%,说明流动人口十分关注现居地的发展变化。在对“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成为其中一员”这一说法的评价中,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占90.65%,说明有九成流动人口有融入当地的意愿。在对“我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这一说法的评价中,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占90.98%,和对前一看法的评价基本一致。在对“我感觉本地人总是看不起外地人”这一说法的评价中,完全同意占5.35%,基本同意的占17.68%,说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可能会受到一些歧视或排挤,但不是主流(表6-42),在对农业户口流动人口进行的是否愿意转为城镇户口的调查中,35.1%选择了愿意,39.7%选择了不愿意,25.2%选择了说不准。

表6-42 流动人口对5种看法的评价

img111

(七)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情况

1.户籍地享受保险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享受社会保障的情况不容乐观,分保障类型来看,参加率最高的是新农合,占35.73%,其次是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医保,分别占10.9%和10.6%,有将约1.5%的流动人口对在老家享受何种社会保障表示“不清楚”(表6-43)。

表6-43 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享受社会保障类型统计

img112

对参保类型和户口性质做卡方检验,除了其他选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无明显差异外,其余项均差异显著。

2.本地享受保险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大多没有社会保险/补贴,各类社会保险在流动人口中的平均覆盖率约为4.5%。分社会保险/补贴类型来看,5.5%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有养老保险,没有的占93.6%,不清楚的占0.9%;10.5%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有医疗保险,没有的占88.8%,不清楚的占0.7%;5.8%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有工伤保险,没有的占93%,不清楚的占1.3%;0.9%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有生育保险,没有的占98%,不清楚的占1.2%;1.7%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有住房公积金,没有的占97.3%,不清楚的占1%(表6-44)。

表6-44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与社会保险情况统计

img113

对在流入地参加了养老保险的146名流动人口开始交纳养老保险时间做统计,平均交纳时间约为4年,中值2年,众数1年。从时间上看,从1980年-1997年间,交纳养老保险流动人口比例保持稳定,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交纳养老保险流动人口比例从1.4%,缓慢增长到5.5%,从2008年以后交纳养老保险流动人口比例显著增加,到2010年达到24.7%(图6-16)。

img114

图6-16 开始交纳养老保险时间

3.参与本地活动情况

在对流动人口参与本地活动的统计中,社会公益活动和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吸纳流动人口参与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2%和31.8%,其次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比例为18.1%,参加过选举、评先进等活动和业主委员会活动的流动人口很少,分别为6.2%和2.8%。

对流动人口户口性质和是否参加过本地活动的类型做卡方检验,参加过社区文体活动和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两项无显著差异,加过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参加过业主委员会活动和参加过选举、评先进等活动的差异显著(表6-45)。

表6-45 流动人口参与本地活动类型与户口性质卡方检验

img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