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的一般概述

领导的一般概述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者有合法地位和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可能是非正式任命的,或者并不处于管理岗位上,他们没有正式权力却有正式权力以外的影响力。因此本章所讨论的有关领导和领导者的问题,都是基于这一理论,即领导者指的是既有管理职权又具备职权以外的影响力的人。

第一节 领导的一般概述

一、领导、领导者与管理者

(一)领导的概念

关于领导这一概念,在学者们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述,但是领导包含着“影响”的含义是人们公认的。领导(Leadership)是指影响团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领导只能产生在群体中,一般是群体中对群体活动和信念最有影响力的人成为领导者。一个领导者要倡导各种活动、规定秩序、作出决策并裁决成员之间的争端,还要进行激励,充当鼓动者,要走在任何所倡导的行动的前列。因为群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领导的要求和指示,而不是根据其他成员的指示去工作。这些职能是一个领导者对他人产生影响的最一般的标志。

给领导下定义是困难的,但识别和测定谁是领导并不困难。许多研究表明,对于谁是领导,群体内的成员和群体外的观察者的认识是相当一致的。

(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反映的是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权力或影响力不均等分配的一种关系。在一个组织或群体中,领导是得到授权影响该组织或群体的人,他与单纯参与群体活动的普通成员是有所区别的。

领导与成员之间这种权力不均等分配的关系,实质上仍然是两者在心理上或经济上的一种交换。

领导人并非孤立存在,要知道自己是否处在领导地位上,只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跟随就行了。领导意味着跟随者愿意接受影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跟随者自愿放弃某些决策自由而服从于领导。如果跟随者不愿放弃决策自由,不能在群体中感到满意,其追随程度自然大打折扣。换言之,领导为了影响下属,就必须满足他们一个或者更多的需要。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方面的,在这种关系中,领导及其行为既取决于领导者的影响,更取决于被领导者是否接受影响。这种接受包括领导是否赢得下属的支持,下属认为领导是否公平,是否和蔼可亲、受人爱戴,等等。

当然,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同样能获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报酬,比如,有比下属高很多的薪金以及其他经济上的待遇。有时,有些领导职位并没有经济上的报偿,也还是有人愿意承担,并履行领导职责,因为他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学校球队的队长、学生会主席,企业领导人的一些社会兼职。这意味着不论是否有经济奖酬,领导都赋予个人对别人的影响力或权力,这种权力会使人们产生满足感,因为这使他们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人的福利,更能影响自己的命运。

总之,在群体中为了保持领导地位,领导者必须能使群体成员得到满足;同样,群体也必须满足领导者对权威和声望的需要,而且授予领导者足够的权力达到组织的目标。当二者在心理或经济交换上取得平衡时,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成为领导的途径

成为某个群体领导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是群体之外的人或机构任命;二是由群体选举。被任命的领导和通过选举而自己赢得这个地位的领导者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选出的领导者比任命的领导者更有影响和权威。

在许多情况下,群体并不一定赞成被任命的人取得领导地位,他们不愿承认他的合理性,或者不得不承认,于是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产生更大的心理距离。而群体选举的领导则是成员们公认的,他们的领导权因此也会得到群体的承认,其合理性更强。

在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职位的获得,有许多是被任命的。任命一个领导,仅仅赋予了他名义和地位,这个领导者只有以某种方式使这个地位真正合理化,才能保证他对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对他的认同。一个被任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证明他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接触和其他一切可行的手段,向下属证明自己的价值,去尽力得到群体的支持,使群体成员信服,接受他成为他们的领导。无疑,被任命的领导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管理者的概念

领导与管理是有所区别的,因而也就决定领导者与管理者并不总是指同一个人,尽管人们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者有合法地位和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可能是非正式任命的,或者并不处于管理岗位上,他们没有正式权力却有正式权力以外的影响力。

有些学者认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第一,管理者以非个人化的态度;而领导者以个人的态度对待目标。

第二,管理者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联系;而领导者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联系。

第三,管理者处理复杂的问题;领导者处理变化的问题。

达到组织的最佳效果,领导和管理同样重要;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领导者。因此本章所讨论的有关领导和领导者的问题,都是基于这一理论,即领导者指的是既有管理职权又具备职权以外的影响力的人。

三、领导功能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领导行为,领导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表现为领导功能。领导功能表现在团体与组织行为的许多方面。领导者的功能可分组织功能和激励功能两个方面。

(一)组织功能

即建立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地组织生产,达成组织目标的功能。

领导的组织功能是要依靠组织管理机构去实现的。领导者在管理大生产时对组织机构的总要求是:清晰的职位层次;流畅的意见沟通;有效的协调合作系统;强有力的指挥中心;高效率的执行机构;准确的信息反馈等。为了有效地管理大生产,发挥组织的功能,还应在组织系统内部建立如下机构。

1.建立决策中心

决策机构要精干;决策中心的领导关系要明确,不能多头指挥;决策中心的成员要有较高的能力与水平。

2.建立执行系统

这一机构的条件是执行决策要坚决;要有各种特殊的技能与才干;忠诚于工作与事业;有实干精神,能完成工作任务。

3.建立有效地控制与监督系统,以及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实现组织目标是领导者的根本任务与组织功能。为了发挥组织功能,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必须做到:

(1)对环境进行科学分析,根据企业或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条件、需要与可能性,制定与设置组织总目标,进行重要的决策。

(2)根据组织总目标可分解为二级、三级、四级分目标;根据战略决策及原则考虑策略计划,包括信息分析、执行方案、预期结果。

(3)为实现企业与组织的目标及决策,领导者应合理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4)通过组织结构对企业与组织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及时的信息反馈。

(5)建立与健全科学的管理系统。如组织系统与机构、工作制度、规章制度等。

(6)为新的组织目标、战略决策和策略作准备。

(二)激励功能

所谓激励,就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者的主要功能之一。组织功能尚可借助他人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而领导者的激励功能是不能借助的。任何一个高明的领导者,若不能发挥好激励功能,目标与决策再好,组织再合理,管理再科学化、现代化,也不能很好地实现组织与企业的目标。领导者的激励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职工“参与”激励

通常,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程度低,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和团体的士气。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将组织目标的实现与职工的个人目标(利益、需要、方向)统一起来。而实行参与式的民主管理,发动职工参与制定目标,进行决策,增加组织目标与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使职工意识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可提高职工接受与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领导者的“榜样”激励

领导者以身作则在职工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哪一级领导均是如此。管理实践表明:若领导者自身对组织目标缺乏信心或者缺乏实干精神;或者以权谋私,不忠于职守;或者只埋怨职工,不关心职工,其必然会大大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领导者带头,作出榜样,职工的积极性才可能得以调动。此外,其他人的榜样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3.需要“满足”激励

激励的因素很多,合理地满足职工的多种需要(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荣誉需要、劳动成就需要等)是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的关键因素。满足职工的需要总的精神是根据职工的贡献与绩效论功行赏,而奖赏要满足职工多层次的需要。具体而言,满足职工的需要要综合分析、合理解决。首先,要分清职工的正当需要与不正当需要的关系,正当的应设法满足,不正当的应说服教育;其次,在正当需要中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的应努力解决,不合理的应说服职工放弃;再次,合理需要中有当前能解决与当前不能解决之分,能解决的应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应讲清原因与情况,使职工心中有数;最后,当前能解决的需要中还有依靠组织解决与职工自己解决之分,前者应采取具体步骤去解决,后者也应创造条件,予以支持,让职工自我解决。

4.职工素质“提高”激励

职工积极性水平与他们对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期望水平有关;而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期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职工的知识经验水平、文化素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才干水平以及思想觉悟、心理品质、职业道德等都会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与行为效率。而职工素质的提高,除了职工自己努力外,领导者的支持、帮助、关心、激励、培养和使用是重要条件。

除上述激励方法外,前面所涉及的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奖惩激励、内外激励、归因激励、公平激励等,都是重要的激励原则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