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激励的基本原理

激励的基本原理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激励的基本原理(一)需要、动机与激励激励是指有机体追求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是人类行为动机的激发力量。围绕有关人的需要类型和性质方面进行研究的理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有代表性的是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所研究的各种激励因素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发挥激励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管理者不仅应该知道给员工什么激励,更应该知道如何激励才更有效。

一、激励的基本原理

(一)需要、动机与激励

激励是指有机体追求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是人类行为动机的激发力量。管理学所讲的激励主要是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领导的主要职能在于激励。有关激励的理论和方法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制定政策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与激励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需要和动机。

1.需要

所谓需要是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人的需要,既可以是生理或物质上的(如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也可以是心理或精神上的(如追求社会地位或事业成就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往往不止一种,而是同时存在着多种需要。这些需要的强弱也随时会发生变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结构中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所支配、决定的。这种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被称之为优势需要。

2.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并使个体行为指向某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动机能使个体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节个体行为的强度。个体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还因时而异。

个体行为动机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内在的需要和愿望;二是外部提供的诱因刺激。因此我们要关注的是:有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期望行为的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行为持续不断地发生?又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行为不偏离既定的目标?

(二)激励的基本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又是朝向一定目标的

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它引起、维持行为并指引行为去满足某种需要。当人们产生的某种优势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而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人的动机结构中最强烈的优势动机推动了人的行动,使之达成预定的目标。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图5-6示意。

img36

图5-6 个体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由此可见,激励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有效激励的三个关键环节,围绕着这三个阶段或环节进行研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1.需要激发阶段

需要激发阶段通过恰当设定行为的指向物,激发或强化激励对象的相关需要。人的需要都是受到一定激励而产生的。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旨在寻求某个特定目标的实现或某个特定需要的满足。那么,人到底需要什么?管理者应该提供哪些诱因来激励员工?围绕有关人的需要类型和性质方面进行研究的理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有代表性的是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2.动机转化阶段

动机转化阶段通过合理设计目标与制度,促使激励对象将满足相关需要的动机转化为相应的行为。现实的动机,往往并不等于现实的行为。内容型激励理论所研究的各种激励因素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发挥激励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管理者不仅应该知道给员工什么激励,更应该知道如何激励才更有效。围绕这方面进行研究的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从动机形成到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过程,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3.行为转化阶段

行为转化阶段对激励对象的相关行为进行鼓励或禁止,以影响激励对象的进一步行为。侧重于这方面研究的是行为改造型理论,它研究如何把人的行为按组织的意图进行改造,使良好行为得以发扬,不良行为得以减弱或转变。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强化理论、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