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易》的结构和方法

《周易》的结构和方法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周易》的结构和方法在上一节里,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周易》六十四卦的一般内容。尽管如此,《易传》中的《系辞》、《说卦》、《序卦》及《杂卦》仍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六十四卦之后,就《周易》的结构来说,六十四卦仍居于主体结构的地位。

三、《周易》的结构和方法

在上一节里,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周易》六十四卦的一般内容。我们围绕卦的意义、产生和筮法等问题展开,触及了《周易》的核心内容,但还不是《周易》的全部内容,在本节中,我们将通过了解《周易》一书的结构了解《周易》的全貌。

简单地说,《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亦称《易大传》)两部分构成。我们上一节里所谈的内容,亦即有关卦名、卦画、卦辞、爻题、爻位和爻辞这些名目,全都属于《易经》的内容。而所谓《易传》则是指对《易经》进行解释的内容,历来称为“十翼”,这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文字,“十翼”者,十篇辅导读懂《易经》的著作。《易传》相传为孔子亲著,近代则对此颇有质疑,倾向认为系战国时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对此,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持坚决反对的意见,他说:“近些年来,有人妄图割裂《易大传》与《易经》的关系。说没有《易大传》也能把《易经》解释明白,还有人说孔子没有作过《易大传》,《易大传》是战国人作的,汉人作的。我不同意这些说法。我认为这些说法纯是无稽之谈。”[2]有关《易传》的作者问题,我们不拟在本节展开,我们只需要知道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就够了。

要了解《周易》的全貌,除了要知道它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之外,还应该知道《易传》毕竟是为了解释《易经》而存在的,而且《易传》的“十翼”中,有五翼(即《彖》上、下,《象》上、下和《文言》)已经随经列于卦辞或爻辞之后,成为经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彖辞是解释卦辞的,每卦一条,象辞分大象、小象,大象每卦一条,列于彖辞之后,小象则每爻一条,列爻辞之后。只有乾卦和坤卦有点特殊,乾卦多一条“用九”爻辞和一条“用九”小象,坤卦多一条“用六”爻辞和一条“用六”小象。乾卦的卦辞之后,接着便是六爻及“用九”的爻辞,爻辞之后才是彖辞、大象和小象,最后是“文言”。坤卦及其他各卦全不是这样的结构,都是把彖辞和大象紧接在卦辞之后,爻辞和小象也紧接在一起。坤卦的结构模式与其他各卦同,只是在“用六”之后,有一段“文言”。乾坤两卦与其他各卦为什么不同已不得而知,如果可以妄自推断的话,只能说可能是由于乾坤两卦是代表天地的缘故。乾坤是整个《易经》的门户,在自然界,有了天地,万物才得生长,《周易》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就是说,乾坤是《易经》的天与地,有了乾坤,才有其他六十二卦,因此《易传》作者特别关注乾坤二卦,所以作特殊处理,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另外,我们说《易传》毕竟是为了解释《易经》而存在的,这说明两者的依存关系,是先有了《易经》然后才有《易传》。这并不是说《易传》不重要,只是《易经》的一种可有可无的附件,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没有《易传》为《易经》释义,《易经》早已与“三兆之法”、“三梦之法”及“三易之法”中其他“两易”之法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影无踪了。“三易之法”中的《周易》得以流传至今,端赖《易传》之赐,更何况《易传》与《易经》已融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尽管如此,《易传》中的《系辞》、《说卦》、《序卦》及《杂卦》仍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六十四卦之后,就《周易》的结构来说,六十四卦仍居于主体结构的地位。

我们前面讲卦是怎样产生的,提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八卦按序重合,产生六十四卦,然而《周易》并不是依照重卦的顺序来排列的,而是按照每个卦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来构筑自己的体系。《周易》共分上下二经,上经计三十个卦,下经三十四个卦。为什么这样划分?通过《序卦》,我们可以了解《周易》结构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序卦》亦分上下两大段,两段均以“有天地”开头,上段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说明《周易》为什么把乾坤两卦放在首次之位,因为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只有万物。这句话可以证明《周易》是世界上最早的唯物论。那么,乾坤之后为什么跟着屯卦、蒙卦、需卦和讼卦呢?《序卦》说:“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由卦序的先后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卦与卦之间都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也可以看到上经和下经是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宏观管理角度逐个推出有关联的卦来的。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的结构图可以看到,乾坤两卦是统领上、下经的“共主”,而上下经则是各自有一个主导思想加以贯穿到底。上经是从万物的产生演化着眼,一直到离卦,戛然而止。下经的咸卦与上经的离卦没有思想上的关联,而直接与乾坤(《易经》中的天地)拉上关系。试看《序卦》的表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下经的首卦咸卦并不是接续上经末卦离卦而来,而是直接从有天地、有万物中衍生而来,男人和女人作为万物中一个特殊族类,自成一个体系。很明显,下经是以人(男女)为本,产生和演化出一套人类自身社会的兴衰荣辱思路来安排卦与卦之间的互相关联。通过对《周易》结构的透视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周易》是在乾坤两卦统一引领之下,分别以“万物”和“男女”的发展规律为主导思想来构筑上经与下经的卦阵的。上经充分体现出唯物论的精神,而下经则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上经与下经所共同具有的思维方法,则表现在万事万物永远处在不断运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不仅在一个卦内有运动变化的不同形态,而且在卦与卦之间更表现着事物处于永续变化发展的动态之中。因此,当我们比较系统了解了《周易》一书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以后,应该更容易走近《周易》,掀开它那古老而神秘的面纱,不再关注它是“卜筮之书”的出身,而努力去发现隐藏在卦象之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式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