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全竞争理论

完全竞争理论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完全竞争理论在经济学分析中,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种理想状态作为分析的起点,但是由于理想状态往往需要一系列苛刻的假定,并且现实中难以满足。本节分析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和最理想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假若它停止生产,它将负担全部的固定成本损失。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也可能遭受亏损,但在长期,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即零利润。

第二节 完全竞争理论

经济学分析中,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种理想状态作为分析的起点,但是由于理想状态往往需要一系列苛刻的假定,并且现实中难以满足。为了使研究更接近现实,我们通常从理想状态开始,逐步放松假定,这样研究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接近现实。本节分析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和最理想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特征

如果市场的参与者(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认为市场价格是外生给定的,或者说他们的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我们就说参与者的活动就是竞争性的。[1]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参与者都会在给定价格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或者利润)。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一般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厂商数目众多

当厂商数量非常多的时候,每个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产量来说就是微不足道的,厂商就无法左右价格。也就是说,单个厂商增加产量或者减少产量都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厂商数目多是完全竞争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这里强调的重点是厂商无法左右价格,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数量。[2]

(二)进入和退出自由

如果一个行业中有正的经济利润,在进入自由的条件下就会有厂商进入,从而使市场价格和市场利润逐渐下降,直至为零。从退出方面来说,如果没有退出壁垒,只要厂商利润为负,它就会退出市场,从而使市场价格和利润提高,直到为零。也就是说,只要有正的利润或者负的利润,就会有厂商进入或者退出,直至达到零利润为止。

(三)产品同质

所有厂商出售同样的产品,产品之间没有差异。[3]

(四)完全信息

所有当事人(买者和卖者)都完全清楚市场的所有信息,比如产品的价格、厂商的位置、产品质量等,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时候一般认为信息成本为零。

二、竞争均衡

(一)短期均衡

我们已经知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它面临着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即MR=A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即取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SMC=MR=AR=P。如图1-8所示。

img14

图1-8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根据SMC与MR的交点与短期平均成本SAC线之间的关系,短期均衡又分为三种情况(如图1-9所示):第一种情况是经济利润为零(获正常利润),这时SMC与MR0的交点也正好是与SAC的交点,即MR0=SMC=AR0=SAC。第二种情况是获得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当一种商品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供不应求时,价格必定上涨。SMC与MR1(=AR1)的交点在SMC与SAC的交点上方。第三种情况是遭受亏损。当一种商品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供过于求时,价格必定下跌。SMC与MR2(=AR2)的交点在SMC与SAC的交点下方。

图1-9 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从理论上讲,一家厂商在从事经营时至少使它的收益能弥补它的成本,否则,它将停止营业。但厂商在亏损一定限度内还会进行生产,这就要联系平均成本构成来说明。在图1-10中,SAC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AVC为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平均固定成本。我们知道,边际成本曲线SMC相交于这两条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A和C点所示。当市场价格高于OP0(=Q1A)时,比如Q2B,平均收益(AR)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仍小于平均成本。这时虽然亏损发生,但对厂商从事生产还是有利的,因为所得到的收益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使得亏损额比不生产时小些。假若它停止生产,它将负担全部的固定成本损失。当价格低于OP0时,厂商所得的收益连可变成本也不能补偿,这样停止生产所受的亏损比从事生产时要小些。当价格等于OP0时,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从事生产和不从事生产所受的亏损是一样的,其亏损额都等于固定成本。这时厂商处于营业的边际状态。因此,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可变成本这一点(图中的A点)就叫做停止营业点。

(二)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销售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量变动曲线,它表示的是短期内厂商最有利润可图(或亏损最小)的产量水平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将遵循MR=MC定理,使自己产品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市场价格,即均衡的产量点总在边际成本曲线上变动。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该厂商边际成本曲线停止营业点以上(P>AVC)的那部分线段,如图1-11所示。

图1-10 停业营业点

图1-11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为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叠加,即由所有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以上部分的MC线段在水平方向上相加而成,它相对于各种价格水平来说,行业内的所有厂商将提供的产量总和。

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虽然任何个别厂商不能够影响市场价格,但是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的总体行为(即行业总供给曲线)和消费者的总体行为(即总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价格水平。该市场价格水平就是个别厂商所必须接受的市场价格,每个厂商都按该市场价格决定自己的企业行为。

(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也可能遭受亏损,但在长期,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即零利润。由此,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条件是:P=MR=S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SMC=SAC=LMC=LAC。它们的区别是,短期均衡不要求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但长期要求它们相等。长期均衡条件如图1-12所示,在图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与四条成本曲线(两条短期、两条长期)相切(或相交)于e0,决定长期的均衡产量为Oq0

图1-12 完全竞争的厂商长期均衡

三、效率与福利分析

(一)帕累托法则

通常情况下,检验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大小及其增减的准则,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原理”或“帕累托标准”。我们可以在帕累托法则的基础上描述“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um):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配置就已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源最优配置状态的含义,换句话是说: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如果出现如下两种情况之一,就意味着这样的资源重新配置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有所增进,这种重新配置就称为“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①它使得每个人的处境都比以前更好;②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同时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定义“帕累托无效率”(Pareto Inefficient),它是指在其他人效用(或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和产品,还有可能使得一个或一些人的效用(或产出)水平有所提高的状态。

(二)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最初由法国工程师杜皮特(J.Dupuit,1850)提出的,但消费者剩余概念的真正普及化是在马歇尔(A.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出版之后。马歇尔把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人们不愿失去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其实际支付的部分”。[4]即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一定数量所获得的总效用超过其为此所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表示了单一商品价格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增减的额度。由于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支付的代价只等于该商品最后一个单位的价格,并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消费前面的单位要比最后的单位具有更多的价值,即“物以稀为贵”。因此,消费者在每一个前面的单位中都得到了剩余。当交换进行到不再对其有利、不再使其得到剩余时,其便会停止购买。如果用图形表示,我们可以用需求曲线之下与价格线之上的那个三角形面积来测度消费者剩余。如图1-13所示,消费者剩余由三角形ABP0组成,P0是产品的价格。

图1-13 消费者剩余

(三)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生产者的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可以用供给曲线之上和价格线之下部分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14所示,SS1为供给曲线,OQ0为商品X的供给量(在价格P0下),OP0为商品X的价格(在供给量OQ0下),生产者剩余为P0AS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产生的原因是生产者出售每一单位的所得是按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价格计算的,但是,根据相对边际成本递增的基本规律,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卖价)必然大于前面单位产品的成本(卖价)。因此,生产者在出售的每一个前面单位的商品中都得到了剩余。在交换不再对其有利、不再使他得到剩余时,便会停止生产。

img20

图1-14 生产者剩余

(四)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社会福利

图1-15 社会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