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省级贫困的穷县洛川

省级贫困的穷县洛川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省级贫困的穷县洛川传说,洛川县乃至整个陕北地区,曾经十分富饶和美丽——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地,奔腾的河流,甚至还有亮丽的湖泊。“洛川苹果产、贮(加)、销一体化方案”被国务院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正式启动。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苹果收入图如今,洛川农民一亩苹果普遍收入万元左右。

省级贫困的穷县洛川

传说,洛川县乃至整个陕北地区,曾经十分富饶和美丽——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地,奔腾的河流,甚至还有亮丽的湖泊。自汉代特别是宋朝以后,在这个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的通道上,由于兵燹不断、大规模驻兵屯垦等原因,森林草地急剧退缩,直至满目枯干,一片贫瘠。

荒漠化与贫穷,是一对亲密的孪生姊妹。由于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块灾害频仍的土地上的人们,只能依靠单一粮食种植维持极其艰难的繁衍生存,频繁出现的干旱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在残酷地折磨着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子民百姓。

新中国成立之初,洛川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每年有2万多亩耕作土壤被地表径流冲走。以农为生的洛川粮食亩产只有35千克多。据《县志》记载,在当时陕西境内近百个县城中,“惟洛川最不著”。

“塌塌厦子漏漏房,家家户户都缺粮,穿的补丁踏补丁,盖的被子大窟窿。”这首顺口溜所描述的就是洛川人过去的艰辛生活。

陕西省果业局生产处处长黄长科曾分析说:“洛川人为啥穷,你顺着小麦的根往下挖就明白了。当地年降水量很少,麦根很短,见旱就枯死了,农民没有粮食,咋生存?”

穷则思变!农作物不行,果树行吗?果树的根深深地扎在黄土中,干旱不怕了,加上阳光充沛、海拔高、土层厚、温差大这些自然特征,反倒成了苹果的最佳生长区。

1947年,洛川青年李新安从河南省灵宝县用毛驴驮回200多棵苹果树苗,栽植在自己仅有的6亩7分地里。1951年,李新安的苹果园开始挂果,当年产量150千克。1959年国庆前夕,李新安向毛主席寄赠洛川苹果两箱,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回信中赞扬在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

1974年初,一个令所有陕西人都震惊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家“三部一社”(外贸部、农林部、商业部、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的全国237种苹果送样鉴评中,洛川“红星”不仅名列全国第一,而且总分和5项指标中的4项超越美国“蛇果”。

李新安用毛驴驮回200多棵苹果树苗

1974年,洛川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苹果种植小县。当年,全县苹果总面积只有2万多亩,产量2.2万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洛川苹果进入规模化建设的黄金时期。1986年,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逆向开发、以经促粮、滚动发展、以农致富”的战略,把苹果种植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关于建设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的决定》,当年一次新建果园4.1万亩,超过了历年发展面积的总和。到1991年底,全县相继建成102个苹果专业村,洛川苹果步入了全国苹果商品基地建设的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洛川把苹果产业提升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他们围绕210国道和县乡骨架道路,实施了“双百米”苹果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共建县乡绿色长廊带3万亩。“洛川苹果产、贮(加)、销一体化方案”被国务院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正式启动。苹果产业开发持续升温,截至1994年,陕西省内外共有58家企业先后筹资4000万元来洛川参与苹果产业开发。

1995年,在苹果产业巨大效益的驱动下,洛川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提出加速规模发展,主攻质量效益,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管理服务,走“产贮销一体化”的路子。1995至1996年,新建高标准果园10万亩。到1999年年底,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30万亩,总产量19.5万吨,产值3.2亿元,跻身陕西省三大苹果主产县。

2008年,洛川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422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

2011年,洛川苹果实现产值2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978元,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2012年,洛川苹果总产量75万吨,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8800元。

洛川农民靠苹果、靠党的富民政策、靠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面对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更加怀念李新安;这时候,李新安已经离世20多年了。洛川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他当年栽种苹果树的土地上,为他立碑;特别是在县城建立了一个以“苹果之父”李新安的名字命名的广场——新安广场。以伟人命名的城市、街道、广场比较多见,但以一个农民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还是第一次听说,令人感叹!

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苹果收入图

如今,洛川农民一亩苹果普遍收入万元左右。据洛川县百益乡党委书记王天 峰介绍,2013年他们乡3万亩苹果园,共产出苹果9400多万斤,平均亩产3100多斤,每斤平均价格是3—3.7元。亩产收入最多的是董村李世坤,4亩苹果卖了17万多元,一亩苹果收入4万多元。

王天峰书记看我有些惊讶,给了我一张《2013年洛川苹果生产典型户调查表》,我拿起一看,越看越感觉苹果不是长出来的,是广大果农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来的。

2013年洛川苹果生产典型户调查表

王天峰书记还介绍,他们乡8700口人,单苹果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纯收入2万多元。

“钱多了,怎么花?”我追问了一句。

王天峰书记给我扳着指头说:“一是教育。现在孩子上学成本大。二是买车。刚才给您介绍的董村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三是住房。在家修房子,在外买房子。有的农民在县城买,有的农民在西安买。四是投入。要扩大生产,要提高质量,都需要钱。五是手里留一些。没有一点儿存款,家里有了急事就没法应付。”

2010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得知洛川县农民生产发展、生活提高后非常高兴,曾亲笔写信祝贺。

洛川农民确实脱贫了、富裕了,可洛川县仍然是贫困县——因为没有工业、没有税收,财政支出只能靠国家支付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