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各国和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世纪初叶工业化战略的选择

世界各国和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世纪初叶工业化战略的选择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和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21世纪初叶工业化战略的选择[1]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和经验第一,工业化是指由农业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以手工劳动作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转变为以机器作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过程。第六,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世界各国和中国工业化的经验与21世纪初叶工业化战略的选择[1]

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和经验

第一,工业化是指由农业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以手工劳动作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转变为以机器作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过程。

第二,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知识经济社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三,工业化的一般进程是: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完成阶段。

第四,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指标:在社会主义国家曾用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社会主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指标。现代经济学一般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出口商品结构等指标衡量工业化进程。

第五,当前经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型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

第六,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主要包括:①由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转变。②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③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④由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⑤赶超战略。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由古典的市场经济到现代的市场经济。⑦由个人业主制度到现代企业制度。⑧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反垄断。⑨发展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img17外向型经济的发展。img1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img19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img20在环境方面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二、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验

第一,中国工业化已经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1860—1949.10)、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0—195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53—1957)、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8—1978)和市场取向改革时期(1979—2002)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第二,中国工业化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并已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

第三,中国工业化经验教训主要包括:

1.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旧中国经济制度曾经成为工业化的桎梏。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都结束得过早。改革后逐步实行的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是推进工业化的一个最重要动力。

2.在经济体制方面,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对工业化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1958年以后愈来愈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1979年以后的市场取向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

3.改革前,以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忽视经济效益改善和结构协调为特征的赶超战略,多次造成强波周期。改革后逐步推行的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兼顾效益改善和结构协调的赶超战略,实现了由强波周期到中波和轻波周期的转变。

4.改革前长期推行的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多次造成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改革后,实行了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

5.传统的体制和战略使得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的过程进展迟缓,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6.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行政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垄断,但产业集中度并不高;还形成了地区之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及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

7.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科研单位是分割的,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在促进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作用。

以上5、6、7三点在改革后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还没发生根本的转变。

8.建国前,曾经发生过先是盲目排外,后是被迫开放的错误。建国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尽管在各个时期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只是到改革以后,才逐步实行和扩大了对外开放,并成为推动工业化另一个最重要动力。

9.改革以来,乡镇工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忽视了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结构调整和管理提高,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10.改革前后,在很大程度上重蹈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三、21世纪初叶中国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第一,以适度快速增长、兼顾效益提高和比例协调为特征的赶超战略。

第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战略。包括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内部调整,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调整。

第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第四,改革开放战略。包括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扩大开放。

第五,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包括在各个所有制、各个产业部门和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调整。

第六,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包括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反垄断,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

第七,科教兴国战略。

第八,扶持小企业战略。

第九,城镇化战略。

第十,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十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注释】

[1]本文是作者2002年5月在长沙市湖南行政学院举办的报告会的讲稿(提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