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

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市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以竞争性市场为基础的。各个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物质利益受到等价交换、有偿转让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约束,以保持和维护市场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一般来说,市场组织主要包括市场流通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和市场调节组织。这三类市场组织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市场组织体系。

第二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

一、市场体系的结构

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反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中发展而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必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统一性。要使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都能够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遵循价值规律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由交换和顺畅流通,就必须冲破一切行政的条块分割,形成统一的市场。各类市场的共同基础决定了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各种不同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进入统一的市场,这是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然,强调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相对于市场的人为分割而言的,它并不排斥某些特定商品只在一定地域、一定范围内流通的客观现实。

第二,完整性。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市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某一市场的发展可以为另一市场的发展提供条件;而某一市场运行不畅也往往会波及其他市场的发育。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都要以市场为中介进行合理流动与配置,所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有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还要有发达的要素市场。只有各种市场完整、配套,才能发挥其整体性的功能。市场体系的完整性是相对于市场体系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缺位现象而言的,这种缺位现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但要尽可能缩短其缺位的时间。

第三,竞争性。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以竞争性市场为基础的。组成市场体系的各类市场的活动都被置于市场竞争环境中,受竞争机制的支配。只有通过平等竞争,才能真正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只有这样形成的价格,才能成为权衡成本和收益,以及协调各个经济主体利益的基本尺度,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的竞争又调节着各类市场供求的变化,决定着各类市场主体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正是市场体系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才使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四,开放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同市场的封闭性相对立的。它要求打破地域之间、部门之间由于自然的、经济的和人为的因素所形成的一切障碍和壁垒,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大系统。不仅国内各地区间、各城市间、城乡之间都要相互开放,而且要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向国外开放,向所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开放。市场体系的开放性越强,市场就越活跃越繁荣,就越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市场体系是具有多侧面、多重规定性的经济范畴,同时又是多层次、多要素的集合体。它是相互制约的各个子市场的集合,是具有高效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大系统。构成这个有机统一体的要素,除了被用来交换的商品或劳务等市场客体因素外,还必须要有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当事人等市场主体因素。不仅如此,这种商品交换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因此,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结构,是由市场的主体结构、客体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复合而成的。

市场主体结构是市场体系的基础结构。所谓市场主体,就是监护交换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关系的当事人。市场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交换活动中是不同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三种人:企业、家庭(或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种人具体以股份制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包括非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个体企业、“三资”企业)和广大的消费者,以及作为购买者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等身份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参与交换的目的和要求也不一样,并有各不相同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决定着市场体系的基本格局。各个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物质利益受到等价交换、有偿转让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约束,以保持和维护市场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所谓市场的客体结构,就是指加入交易活动的各个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市场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市场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劳务、信息、房地产和产权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消费品是商品,而且,生产要素也要通过市场来流通。只有单一的商品市场而没有生产要素市场,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所谓市场空间结构,就是市场主体支配交换客体的活动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大。根据其扩散和吸引作用的大小,这种市场空间结构可分为不同的范围和等级。一般说来,它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以经济活动地域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区域市场;二是在各具特色互为供求关系的各个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内统一市场;三是在各国统一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市场。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就是指上述各种市场活动范围和等级在整个市场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呈现为:区域市场不断发展为国内统一市场,国内统一市场开始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商品涉及三种空间市场的范围。

所谓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是指该体系中各种交易活动的时间形态及其构成,它以各类市场的空间并存性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包含一定的时间形态,如:(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行为;(2)“成交在前,交割在后”的期货交易行为;(3)“商”、“务”分流的交易行为。各种市场交易方式及其在时间形态上的差异,都有其客观的经济成因、适用范围和经济功能,都在市场形态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二、市场组织

从根本上说,市场运行机制的实际承担者是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市场主体,因而市场运行过程本身充满着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商品实现的矛盾,以及市场运行在各类矛盾作用下的无序倾向。为了保证市场运行顺畅和有效协调各类矛盾,就需要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行规范,建立完善的市场组织。一般来说,市场组织主要包括市场流通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和市场调节组织。这三类市场组织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市场组织体系。

1.市场流通组织。市场流通组织是指具体经营各种商品的流通组织机构。市场流通组织按照市场流通的物质承担者来划分,应该包括商品流通组织、资金流通组织、劳动力流通组织和技术流通组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其功能是加速商品流通及规范和保证市场交换过程的有序化。因此,市场流通组织是促进市场交换和保证市场有序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完善和发展市场流通组织,包括完善和发展商品流通组织、资金流通组织、劳动力流通组织、技术流通组织,并且要使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一,完善和发展商品流通组织。完善和发展商品流通组织的重点,是按照商品流通的内在要求形成完整的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其中主要包括:(1)按产销分离形式形成的商品流通组织,如主要在工业生产企业之间组织商品流通的物资系统,主要组织消费品流通的商业系统,主要组织农副产品流通的供销系统,主要组织对外贸易的外贸系统。(2)按产供销结合形式形成的商品流通组织,如产供销一体化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农工商一体化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这种商品流通组织有利于产销衔接和保证市场平衡。(3)按产销合一形式形成的商品流通组织,如农村集市贸易和城市农贸市场,这种商品流通组织有利于小商品的流通,可以保证商品市场的有序运行。(4)按照商品流通的大型化要求而形成的大型商品流通组织,如城市贸易中心、农村贸易合作组织、商业企业集团等。

第二,完善和发展资金流通组织。资金流通组织是指金融市场中直接或间接融通资金的各种金融机构和交易形式。如我国的资金流通组织主要有:(1)各种银行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2)非银行机构,如保险机构、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等;(3)证券交易所,包括股票及各种有价证券交易所。因此发展和完善资金流通组织,就是完善和发展上述金融组织,其中包括机构的完善和金融工具的健全及法规的健全。

第三,完善和发展劳动力流通组织:劳动力流通组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促进劳动力有效流动的中介机构。其中主要有:劳动服务公司、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劳动力流通组织通过沟通劳动供求信息,实施就业管理和培训,把经济发展需要同劳动力安置衔接起来,非常有利于劳动力的流通。完善和发展劳动流通组织,一是要完善这些机构和人员,二是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三是健全它们的职能,从而使劳动力流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完善和发展技术流通组织。技术流通组织是指技术市场上促进技术流通的中介机构及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技术交易所、技术开发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等。技术流通组织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商品信息的传递者和买卖双方的介绍者;二是专门经营技术商品的流通者。完善和发展技术流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1)促使技术流通组织由行政化转为经济实体,使其在风险及责任方面增加应有的压力;(2)提高技术流通组织的业务能力,包括建立一套评价技术商品的指标体系;(3)规范技术流通组织的行为,以保证技术商品流通的合理化和有效化;(4)完善技术流通组织的机构,增强技术流通组织的力量。

2.市场管理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系统和市场管理的手段体系。市场管理组织就是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实现枢纽,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需要通过各种管理组织和管理手段来调整市场上的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处理各种经济矛盾,解决各种经济纠纷,维护合法的市场活动和保护各方面的合理的利益,以保证市场活动的正常进行。市场的各种管理形式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市场管理组织。

市场管理组织主要由以下三类市场管理机构组成:(1)国家设置的专门从事市场活动管理的机构,其中包括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如财政、税收、统计、审计、银行、物价等有关部门;(2)市场流通的技术管理机构,其中包括计量、测试、质量监察、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3)社会性及群众性管理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协会等民间组织。

从市场管理组织的构成来看,市场管理组织不仅包括市场管理机构,而且还包括市场管理手段体系。前者主要是使市场过程本身正常化,为市场调节机制的充分作用提供条件,后者是调节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向,使市场机制运行符合宏观经济的发展目标,它也是一个多手段的体系。第一类为政策和法律手段;第二类为财政和银行手段,主要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第三类为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城乡市场具体业务管理、工商企业开业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

3.市场调节组织。市场调节的核心是宏观调控,因而市场调节组织就是指宏观调节主体。宏观调节市场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随机干预,即当市场上出现紊乱时,针对市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被动的干预。对市场的这种调节属于无预先目标的非规范化的后发性调节,宏观调节在调节中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是宏观调控对市场主动性调节,即根据预期目标的要求对市场进行自觉的导向。对市场的这种调节,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运行来体现经济运行的自觉性,因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带有预见性和规范性的事前调节,调节的目标是把市场运行和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我们要形成的市场调节组织就是指有自觉性的市场调节组织。这种市场调节组织表现为,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调节市场活动。

就我国来说,市场调节组织,总的是指制定调节目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具体实施调节目标的政府机构。我国政府对市场调节的机构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经济调节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调节市场的主体只是政府机构中的经济调节机构。经济调节机构主要由四种不同的机构组成:一是组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的具体经济调节机构,即国务院经贸办之类的组织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国民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和结构,协调中央银行、财政部及其他经济调节机构的调节活动。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具体调节机构。三是各专业部,其主要任务是确定行业规划、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第四种是经济监督、信息和综合管理部门,包括审计、海关、商检、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