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欧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栏3.4 欧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入21世纪,欧盟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教育和培训的政策,并召开了相关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2000年3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的欧盟国家首脑会议,确定了欧盟经济、社会、教育和就业的宏伟发展目标。欧盟的职业教育政策就是适应新的产业、职业变化的产物。这一点在欧盟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可。

专栏3.4 欧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进入21世纪,欧盟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教育和培训的政策,并召开了相关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2000年3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的欧盟国家首脑会议,确定了欧盟经济社会、教育和就业的宏伟发展目标。“质量、透明、机会、合作、开放”成为欧盟发展教育和培训的关键词,目标是使欧盟迈向一个知识化、学习化和有聚合力的社会。

政策之一: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对产业变化的适应。

在欧盟,20年来职业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对产业变化的适应”已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一个重要的主题,在欧盟发展计划和政策中曾多次重申。欧盟的职业教育政策就是适应新的产业、职业变化的产物。

1.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在所有欧盟国家,对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具有统一的政策途径:首先是增加年轻人参与中等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数量,使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具有合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是提供高质量职业继续教育。这也是欧盟“2000~2006达芬奇计划Ⅱ”(Leonardo da Vinci PhaseⅡ2000-2006)的三个主要目标之一。

2.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员工和企业都必须适应各种变化,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市场压力和技术的变化,职教界人士与企业界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并采取措施,以保证职业教育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这一点在欧盟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可。

3.增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欧盟成员国正在或一直在重新考虑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措施,增加经费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增加财政预算强制措施、向终身教育政策倾斜等。

4.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近年来,人们在努力提高中等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人数的同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效益越发重视。在大多数欧盟国家,包括那些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参与比例较高的国家,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辍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即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课程结构及内容,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更加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学员的期望,以此激励学员完成其学业。

政策之二:为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方便。

1.参加职业教育。欧盟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改革其职业教育制度,如: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使职业教育更加灵活和容易参加;加强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等。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并且差别很大。如德国、奥地利和丹麦这些国家,其职业教育传统上是“双元制”,含有较多的实践内容。这些国家主要是就经济活动和职业的技术成分的变化部分地进行改革,而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中较少含有实践内容,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根本的转变。

2.参加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欧盟变得越来越重要,各成员国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促进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主要是扩大公共部分,目的是让那些失业人员、面临失业的人员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能够找到或重新找到满意的工作,主要教育形式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人教育的形式。

政策之三: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和企业的合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或条款,以促进各国职业教育同培训机构与企业的联系。如:欧盟1995年的教育与培训白皮书就强调指出了加强教育机构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徒制”(这里的“学徒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的教育和培训,如德国、奥地利和丹麦所实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徒制”的一种)。

1.企业对职教的参与。欧盟各成员国在逐渐重视教学内容与职业相关性的同时,积极促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要求企业不但帮助提供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帮助设计教学计划和建立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尽管在学生所学内容和将要从事的职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是非常有益的,但也存在着可能的危机。这种联系可能会导致在设计和选择课程时过多地考虑企业的利益,所提供的课程只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模式,包含过多很快就会变得过时的实践内容,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和个人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时应逐渐对基础知识的获得加以重视,以此解决这种危机。

2.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徒制”。鼓励年轻人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选择职业教育课程是欧盟职业教育和就业政策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扩大年轻人就业前景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扩大“学徒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学徒制”所集中的那些传统的行业如加工业、手工业等,就业人数都出现明显的下滑;同时,由于“学徒制”职业教育从中等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脱离出来,学员在各类教育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3.面对各种挑战,“学徒制”职业教育所采取的措施。面对经济结构变化和职业技术成分提高所引起的挑战,“学徒制”职业教育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1)不断修改专业目录,取消那些单个或孤立的专业,使专业更加广泛和具有一般性;(2)修改教学课程,尽量提供更全面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这就意味着增加在学校的时间,减少在实习车间的时间;增加通用知识的教育,减少专门职业性的教育;(3)开发核心是通用知识的“树状”课程,而专业知识放在较后的时间内。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和教育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

根据白汉刚(译):《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报告摘要》(载《国外职业教育》,2003年第3期)和李建忠:《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走向》(载《职教论坛》,2007年第1期)编写。

第四,为吸引人才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使无锡成为知识劳动者和创业者的工作和生活乐园。为了吸引人才,无锡地方政府在改进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教育、医疗、人居、文化、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商业环境、精神文明等许多方面,并且提出了构筑“人才高地”的目标,通过若干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些都是很有效的努力方向,不过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强调公平与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含义。在吸引人才的时候,地方政府普遍强调,给达到一定门槛以上的人才各种优惠条件,在各方面的待遇上给予倾斜。然而,这种做法是一种行政性的资源分配,需要政府特别是具体执行的官员来判断,资源分配是否准确存在疑问。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优惠条件如果过分,会造成对其他人的歧视,在社会公平方面会引起疑问,是否具有效率也同样难以保证。因为有很多享受优惠条件的人未必能创业成功,而很多后来取得成功的人却从未获得过有关的政策照顾。

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大潮中,取得成功的新一代企业家有这样的特征,他们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知识、创意和努力,更少地依靠身份、地位、财富、家族等传统资源的帮助。他们也更重视机会平等、个人自由等现代社会的理念,尊重公平竞争的法则,许多人在西方受过教育,希望生活在更加规范、法治、和谐的社会中,并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公众生活,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在利用各种政策争取高端人才的同时,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特别要注重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人口素质特别是政府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外来人员融入本地社会,消除各种人为的歧视。只有普遍形成宽容开放的心态,才能破除地方的偏见,不拘一格地吸引优秀人才,只有在社会矛盾缓和、较为和谐的情况下,才能鼓励外来的人才长期在本地发展下去。

最吸引人才的,其实还是良好的制度环境。人才的竞争最终是制度的竞争,是公共治理水平的竞争。政府固然可以为新产业的发展设计蓝图,但最终能否实现还是要看市场规律的作用和竞争的结果。对于企业和产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在某些情况下当然有好处,然而也会给市场造成扭曲,对未得到扶持的经济主体不公平。由于政府的判断不见得总是正确,所以产业扶持的政策需要慎用,否则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打击了本来有前途的企业或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仍需要关注自身治理水平的改善。特别是,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市场公平竞争上的支持,例如保护版权和专利,保证合同的执行力,反对垄断等。所以,政府首先还是应该关注那些只有它才能提供的服务方面,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至于对人才的吸引,建设一个廉洁高效、有口皆碑的公共服务体系可能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更加迫切。

【注释】

[1]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 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 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 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 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 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参阅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2009):《供应链金融》,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3]据一份来自民间的调查报告显示,早在2003年底中国民间金融规模已经处于7 400亿元至8 200亿元之间,全国中小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融资来自于非正规金融途径,而农户中也只有不到50%的借贷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同时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越强。而来自官方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也同样显示,2004年中国各个地区直接融资比重较低,民间融资趋于活跃,该年度中国民间融资总量在14亿元左右,相当于当年贷款增量的1/3以上。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杭州、福州、石家庄、太原、郑州等中心支行调查监测,2004年企业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大量增加,民间借贷利率明显上升,浙江省、福建省、河北省、山西省民间融资利率水平大多集中在12%~30%,极个别地区达到40%;而浙江省温州市、山西省朔州市、江西省上饶市的高利率信用借贷额分别约占当地民间融资总量的90%、80%和66%;同时在这些民间融资中,浙江省宁波地区约85%用于生产经营,温州地区约为93.3%,福建省约为98.2%,山西省约为65.5%;而另一项在江西省的抽样调查则显示,民间融资的偿债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1/05/content_4010317.htm。

[4]参见无锡市委研究室:《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人口素质的综合研究报告》,打印稿,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