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的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的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桥头堡建设背景下的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问题研究吴咏梅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西双版纳州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的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吴咏梅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西双版纳作为中国向中南半岛延伸最多的地区,在云南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迎来了又一次良机。那么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诸如“西双版纳对外文化交流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纽带作用?”等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文化交流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战略地位。

(一)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提升西双版纳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毗邻泰国、越南,是我国向东南半岛腹地延伸度最长的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随着桥头堡建设进一步把西双版纳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依托文化交流不仅使周边国家人民领略西双版纳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神风貌,还能向他们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最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示西双版纳开放、友好、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并且由于具有相似的文化底蕴,西双版纳自古就与这些国家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广阔的文化吸纳和辐射空间,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提升西双版纳的影响力。

(二)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互动发展,这是当今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也日渐凸显。西双版纳州抓住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历史机遇,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经济发展为基础,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经济合作不断深入。文化贸易、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应运而生,可以说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西双版纳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环节。文化交流合作不仅能够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经济资源,促进文化贸易,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能为桥头堡建设中的经济合作、能源储备、新战略通道构建打好基础。

(三)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文化交流在增进人民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地缘文化相近、民族同源、习俗相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态,建立文化共识,以文化认同理念进行交流合作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了解、沟通,扩大共识,消除隔阂,增进友谊,有利于加强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友好互信关系,巩固发展西双版纳边疆稳固和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利于落实国家战略层面“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安邻、富邻、睦邻”外交方针,维护和平安宁的国际周边环境,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二、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现状

近年来,西双版纳在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下对外文化交流成绩喜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文化交流

西双版纳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西双版纳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景洪市职中、勐腊县职中、勐海县职中先后开办老挝、泰国、缅甸籍教师和学生汉语教学班,从2001年9月开始至2009年8月,全州已培养老挝籍留学生451人,泰国籍留学生353人,缅甸籍中小学汉语教师183人,老挝籍中小学汉语教师33人。为留学生大专班开办中文、旅游管理等8个专业,中专则主要是汉语言专业。此外,职业技术学院还开发对外合作项目,指导和支持外派教师管理在泰国建立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每年都向对方赠送图书,音像资料,并开办对外汉语短期培训班;景洪市职中则启动了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建设,在泰国建立了三个国外汉语培训中心举办汉语班,成立泰国清莱市第五学校泰国语言学习中心;勐腊县职中至今已有四期老挝籍汉语翻译人才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学业;勐海县职中也积极举办缅甸籍教师中文培训等。

(二)艺术、体育、旅游等文化交流

近年来,西双版纳在中国云南—老北、泰北、缅北合作机制框架下,建立了“中老泰边境地区六方合作会议制度和联络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与老挝南塔省、波乔省、琅勃拉邦省和泰国清莱府、清迈府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中老泰边境地区贸易、旅游、文化建设。自此西双版纳坚持每年举办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定期举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艺术节,从1995年起,西双版纳州与泰国清莱府先后成功举办了15届“六国艺术节”;应泰方的邀请,西双版纳多次派出文化艺术团前往泰北各府访问演出,泰北各府艺术团也曾到西双版纳州进行访问演出。另外,泰国国家旅游局、清莱旅游局与西双版纳州旅游局合作,先后4次举行了环泰缅中老自行车拉力赛。而且双方旅游公司合作举办了多次自驾车旅游活动;中老缅国际足球邀请赛和澜沧江—湄公河公开水域国际游泳比赛等都已成为常规赛事。

(三)民间文化交流

西双版纳积极发挥民间文化交流优势,建立和拓展民间交流渠道,举办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从2000年开始,西双版纳州侨办就在教材的赠送,境外华人的文化往来方面开展了工作,最近6年来,免费对外赠送汉语教材已经达到15万册左右。而从2004年西双版纳州首次对缅甸举办汉语教师培训以来,每年都对周边的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目前,对缅甸老挝华文教师的汉语培训就达到了七期。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了300人次。西双版纳州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每年补助西双版纳州14. 5万元,用于老挝缅甸5所学校订购中国汉语教材,5年来的补助累计达到72. 5万元。西双版纳州还先后与老挝、缅甸共同承办了“ 2008年中老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中国寻根之旅——西双版纳夏令营”、“老挝华侨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

三、西双版纳州对外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双版纳对外文化交流取得了进展,但在交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和阻碍着进一步交流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尚未健全

就当前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格局而言,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盛,不论是交流层次还是交流的质与量都已迈入新的台阶,但仍然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即双方的文化交流机制尚未健全。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远远落后于经贸交流,前者的程度、内涵都不如后者,主要因素之一即在于机制。可以说西双版纳目前的文化交流状况仍处于补课阶段即初级阶段,各种基础性的、起根本性作用的交流机制比如保障机制、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由于文化交流机制不健全导致西双版纳文化交流资源分散、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交流模式固化、交流渠道不畅、开放幅度受限、缺乏文化交流的内在运行动力。因此,建立健全文化交流机制,是促进和改善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当务之急。

(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领域偏窄、层次偏低

文化交流合作的领域颇为广泛,主要包括文化旅游、文艺演艺、人才培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信息网络、文化理论研讨、文化考察等。目前,西双版纳州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的领域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艺术表演、体育竞技几个方面,而其他诸如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交流鲜有涉猎。而且在交流合作的几个领域里,其交流合作的层次也较为粗浅,比如,在文化旅游方面,仍未实现从“看景观”到“品文化”的转变,说明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底蕴,相应的交流也只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举办艺术节大多也只是停留在文艺表演的层面,艺术理论探讨、艺术研讨会、文艺研究等对文化艺术进行深层次交流的活动却鲜有涉及,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各国间文化交流由感性交流向理性交流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匮乏

进行文化交流需要一支精语言、懂文化、善经营、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坚强后盾。然而目前西双版纳文化交流领域的人才大多属于单一型人才。比如,举办边交会,熟悉东盟文化艺术的人才却不懂东南亚国家语言,掌握语言的人才往往只能从事翻译工作,对文化贸易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完全胜任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间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工作,可以说缺乏复合型人才是西双版纳州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瓶颈”。此外,随着周边国家掀起学汉语的热潮,到西双版纳学习汉语的外籍学生与日俱增,然而西双版纳州内掌握东南亚国家语言的教师却很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些问题若再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对西双版纳文化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四、建议

为破解西双版纳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难题,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现有的交流机制,推动建立新的交流机制

建立、完善和创新科学长效的文化交流机制是实现交流形式、领域、内涵等方面的进一步突破,促进文化交流常态化的内在动力。因此,西双版纳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外合作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已建立的“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中老泰边境地区六方合作会议等的作用,推进多领域交流与合作。并根据现实需求建立新的文化交流机制,比如,为确保文化交流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实施,应该建立长效的文化管理机制;为加大文化交流的投入或设立专项奖励,应该建立文化交流基金会;为充分调动人才在文化交流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为加强与东盟国家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国外知名汉学家的交流与合作,应建立健全中外学者交流机制等。此外,还应该培育对外文化交流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演出展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业务;成立东盟国家文化旅游交流协会,以协调和组织文化、体育、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力求形成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来保障和促进西双版纳文化交流新格局的形成。

(二)挖掘特色文化,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西双版纳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有13个世居民族形成的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有与东南亚紧密相连的同源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雨林文化、贝叶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等。发展文化交流应该挖掘、建设这些特色文化,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并构建文化周、艺术节、纪念日、电影节、博览会等平台,利用官方、民间、企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内容应延伸至理论研究、影视、图书、出版、动漫等领域,还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扩大西双版纳哲学社会科学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从而不断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应该根据西双版纳民族、地域、历史的特色,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同时注重培育优势文化企业、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文化企业集团,重点扶持西双版纳特色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西双版纳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和艺术精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实行人才战略,提供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保障

针对西双版纳在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缺乏人才的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充分发挥职院和职中的摇篮作用。改革教学体制,丰富教学内容,增设诸如东盟文化、文化外交、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化旅游等专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并且可以在校内与研究机构共同开办一些专门研究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研究基地,培养相关科研人员。其次,应该扩充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的教育往来渠道。比如双方互派留学生和教师的数量与留学形式都可以增加,还可以针对某个文化交流项目对双方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短期专题培训。第三,为引进高级人才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舞台。

(四)鼓励民间文化交流,实现官方与民间对外文化交流两路并举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官方渠道,也需要通过民间渠道。民间文化交流往往方式更多样、影响更深远、更持久,活力更强劲。首先应积极培育和支持成立各类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如各种联谊会、企业协会、交流协会、合作协会、商会等,支持与国外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建立广泛联系,提升民间文化交流的影响力,最终形成官方与民间两路并举的文化交流新局面。

(吴咏梅,女,彝族,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助理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