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思考

对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思考邹珏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将有效带动州内与周边地区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的最佳之地。

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思考

邹珏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州在努力构建推动桥头堡主阵地建设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基地)建设,本人就物流基地建设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物流基地是一个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从事专业物流产业的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加快推进西双版纳物流基地规划和建设,对于构建西双版纳大通道、大流通、大商贸、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加快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切实增强西双版纳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凸现西双版纳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贯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作为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对接口”的西双版纳,依托水、陆、空立体通道网络和国际交通运输枢纽,建设适应国际大通道规模的现代国际物流支撑平台,打造我国大西南连接东南亚半岛的物流节点,加快中外物流企业在西双版纳集结,凸现西双版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领域的中心地位,从而拓展进出口贸易空间,拉动交通运输业、出口加工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形成和互动发展,进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我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带动流通业的兴旺

通过物流基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管理,最终从整体上提升我州现代物流业的经营与服务水平,促进我州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顺畅,物流的快捷、高效在推动商品流通的同时,提高了商品货物的周转速度,降低了销售成本,从而促进了流通业的兴旺。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将有效带动州内与周边地区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我州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与再就业

物流基地将容纳众多国内外企业,企业内部除高层管理人员由投资方注入外,其他员工多将在当地招聘,这就为我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物流基地建设的运营,需要提供各类配套生活服务,该部分的服务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隐性就业。当地市场的繁荣与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使得基地内物流企业进一步稳定和加大了用人需求,从而扩大了就业渠道。

(四)有利于我州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基地

物流基地建设,将成就一大批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基地物流环境和服务意识的强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物流企业投资落户我州。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物流基地时,其着眼点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综合投资环境和服务水平上。

二、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优势分析

物流基地建设的前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一个地区除了具备区位和交通优势外,还应是一个资源丰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这样才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向这里,自然就有要求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西双版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已拥有的诸多优势为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一)区位、交通优势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南端,国土面积19 582. 5平方公里,内与普洱市相连,外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距泰国、柬埔寨最近,国境线长达966. 3公里。西双版纳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通道,处于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区域与“对接口”。在长达966. 3公里的国境线上有大小60多个通道与东盟国家相通,有6条过境公路直通老挝和缅甸。对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密集的交通网络已经为发展国际物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贯全州的昆曼国际高速公路,北连昆明通内地,南接泰国曼谷,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运距最短、运速最快的陆上运输大通道。货船载重可达300吨的澜沧江—湄公河水运,以景洪港为起点向南出境,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后直达太平洋。西双版纳拥有景洪国际机场、景洪港、磨憨、打洛4个国家级口岸,是我国与东盟对接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这就为西双版纳构筑大通道、大流通、大口岸、大辐射的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整个区域位置与交通网络上看,西双版纳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通的天然接点,是北接南递、承接祖国内地与东盟国家的多式联运的交汇点。如果在西双版纳建设物流基地,通过强化国际货物的集散枢纽作用,就能形成经西双版纳连接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货物运输、储存、装卸、通关等功能的最为理想的物流链环,还可形成西双版纳商品原材料从生产到加工、配送、营销直至废物处理的一条典型的“物流”供应链。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的最佳之地。

西双版纳自对外开放以来,就利用人缘地理通道等方面的优势,一直发挥着我国面向东南亚开发合作先行者的独特作用,已经为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昆曼国际高速公路、澜沧江—湄公河以及正准备建设的泛亚铁路,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合作项目,要发挥国际通道运输功能,都必须经过西双版纳才能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对接,这就造就和强化了西双版纳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的桥头堡建设看,西双版纳的区位和交通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位与交通优势,而是成了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大流通、大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连接全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基地,开展国际物流服务是完全理想和可行的。

(二)资源、经济优势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西双版纳水资源、矿物资源、地热资源都很丰富,极具开发前景。西双版纳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同时与东南亚相应民族同根同源,具有融入东南亚各国拓展文化、物流、贸易交流的特殊优势。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成就了西双版纳世界级旅游胜地的地位。西双版纳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全国普洱茶生产加工中心,甘蔗制糖也是我国主产区之一。胶、粮、糖、茶是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西双版纳正在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林业、文化旅游、电力、畜牧业与绿特食品加工、汉麻、傣药南药六大特色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已经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打下了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是近5年来,西双版纳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都达到了前10位。根据《 2009年中国—东盟年鉴》统计,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中,西双版纳人均GDP除低于泰国外,大大高于其他四国。这一区域的五国经济体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中,平均增长速度为7%左右,而西双版纳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度。西双版纳如此快速的发展,将直接改变西双版纳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位格局,对西双版纳拓展该地区的经贸、旅游、物流等方面的发展空间直至走向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世界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三)物流市场与物流内在需求的优势

首先是西双版纳对外开放面对的是一个拥有10个国家、5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东南亚大市场。充分发挥国际通道优势,可以把这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拥有近19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不仅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的农特水果、医药矿产、化肥、橡胶等与东盟国家的互补性加速了双方物流的需求,而且我国内地的电器、机械、五金、服装等较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的巨大商机,西双版纳是中国参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地区,可以利用参与该地区合作的机会,率先实现西双版纳市场与东盟市场的完全对接。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物流市场的需求。第三,西双版纳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强大的物流需求。2009年,我州对外贸易达到了7. 67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44. 4%,其中外贸进出口6. 73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52. 6%。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自然促进了州内贸易的发展。2009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 5亿元,比2008年增长19%。面对我州经贸的加快发展,比重越来越大的消费品流通市场以及逐年拓展的外需贸易,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物流需求。

(四)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全面推进以及扶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举措,都为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些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桥头堡建设的云南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的西双版纳就能成为东西部、海内外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项目的建设者或合作者,这将为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和物流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劣势分析

经优势分析,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已具备了极好的发展条件和前景,但也存在和面临着制约其发展的劣势与挑战。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增值服务弱

尽管我州近年来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有些甚至是夫妻档,随便找个地方租一个档口,挂个牌收货就叫物流公司,还有的有了一两辆车就挂个牌,也叫物流公司。业务领域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很少涉及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等增值服务上极弱。如此种种自发状态下的低层次竞争,使物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竞争力等都处于劣势地位。同时,由于物流业的地位未定,发展方向不明确,使物流业各要素及其各种支持要素的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

(二)物流企业人才短缺、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物流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策划的过程,就是“用最少的钱,提供用户最满意的服务”。在我州这样的人才还相当少。同时,我州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为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灵活应用信息科技往往是制胜的关键。还有现有运营的物流企业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和控制,如交通、公路、工商、发改、口岸、税收等等。而在物流发达的日本与美国都只有一个机构来统一调度,多重管理恰恰带来的是低效和混乱。

(三)存在国内外以及周边物流企业的竞争挑战

首先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都在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网络。当前我州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将直接被推向国际竞争的前沿,面对国外大公司的竞争,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其次,我州在经济领域某些方面的发展程度与东盟国家很相近,在出口市场和资金引进等方面有着相似的需要,相互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第三,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所形成的巨大物流商机,我省、我州周边的物流企业,共同处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虽然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有共同发展的一面,但相互竞争的一面也必不可少。

四、对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桥头堡建设,是我州对外开放迎来的又一次重大机遇,也是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有序快速推进,从而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化改革,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体系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活动的统一。它的核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创新物流组织管理形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现代物流体系相对于过去传统流通体制的横向分散、纵向集中、条块分割、互为壁垒、重叠建设、增加内耗的状况而言,实际上等于要实现一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这种深层次的体制变革,必然要打破原有的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权置换、收购等方式,推动现有停车场、货运站场、仓储场所等的改造、整合与提升,按照现代物流分工合作的需要,加速机制转换和功能置换,从而构筑起我州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物资托管、信息网络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进而加快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基地类型与功能定位

西双版纳物流基地能否迅速启动并形成规模,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来正确定位物流基地的类型与功能。鉴于西双版纳区位与交通优势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西双版纳物流基地的类型应该确定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物流基地类型的划分没有一个明晰和准确的界定,但根据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前秘书长斯蒂夫·霍克斯关于“紧靠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与海关监管通道相结合的大型交通转运枢纽”, “应属于国际物流基地”的定义是其定位的主要依据。再加上西双版纳物流基地主要处在连接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半岛这一跨国际的区域范围内。因此,将西双版纳物流基地确定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这一类型是比较恰当合理的。

按照国际物流基地综合、运输、集约、转运、集中库存、指挥、调节的功能范畴,西双版纳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可以定位为具有包括配送加工、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展示和市场信息五位一体的功能。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配送和中间产品高附加值加工,直接为大中小零售商与工业企业服务;二是作为运输、配送与加工业的依托,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资托管、货物中转业;三是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以集装箱处理基地为重点的包括公路、水路、航空以及以后建成的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业务,承担货物从发送人到收货人的全程服务;四是建设大型的现代批发市场,以集聚人气,带动其他产业,同时汇集国内外商品,为中外客商提供理想的商品展地和贸易洽谈场所;五是收集和处理产销变化、货物供求、价格走势等经贸商情,从而形成指导生产和流通渠道的信息中枢。

(三)找准切入点,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

国内外物流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物流基地运作的专业化、集成化和现代化的重点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原本作为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切入点的物流基地,在其初始开发阶段,引进和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是基地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因为物流基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是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物流基地并不是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正如航空物流的竞争主体是航空公司而不是机场一样) ,也是共享型物流服务的承担者。因此,作为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提供平台服务的物流基地,在市场培育期内应该支持、鼓励、引进和培植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基地运营和发展,既能起到物流竞争的制胜作用,又能起到基地建设纲举目张的效果。

培植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要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组织基础好和管理水平高,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基地建设的领先者。第二要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基地,使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发展特色物流服务,从而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物流企业群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第三是组建一批新的物流企业集团。在现有流通企业的基础上,选准产业龙头,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行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发展,使其形成物流“航空母舰”。第四是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外资或内资物流企业来基地投资兴业。

(四)政府推动,是基地建设的重要保证

作为物流基地建设主体之一的政府,其作为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地建设的成败。在推动基地开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除扮演好引导、扶持、调控等方面的角色外,还应履行好以下职责。

(1)加强统筹规划。物流基地建设不是简单的市场化运作,政府加强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州的情况来看,政府应尽快着手研究对基地水、陆、空、铁等不同性质的物流园区、站点、场所总体布局的统筹规划。规划既要强化物流基地的多样性与协同性,又要防止同类物流平台在同一区域的有效辐射半径内重复建设;既要对当前空间布局、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现实把握,又要着眼长远,从大交通、大流量、长距离运输的战略高度,对未来基地发展、未来各种运输方式可能衔接等方面进行科学预测;还要立足于我州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基本的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交通网络规划与基地建设规划统筹进行,系统考虑。要在借鉴和引进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物流理念的基础上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物流基地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能形成一个高端战略。

(2)设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物流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为了协调和管理基地建设与发展,需要建立由交通运输、贸易、海关、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参加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基地建设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基地发展的支持措施和前瞻性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决定、协调和处理基地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赋予该组织足够的权力,以利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各项政策、计划的落实。

(3)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物流基地建设,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常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在国外一般以政府投资为主。根据我州的州情,除了鼓励和依靠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和有物流经营经验的中外物流企业来基地投资外,政府还应从以下途径给予基地建设必需的资金支持:一是引资、融资;二是政府财政;三是土地转让基金投入再开发;四是由政府支持银行提供的低息长期贷款。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作为一种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终极目的的基础产业和一项带有公共公益特性的基础建设,政府必要的投资都是合理和必须的。

(4)切实改善宏观发展环境。随着物流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趋显著,政府应高度重视我州物流业的发展,明确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切实改善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的宏观环境。要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谨防政出多门,草率定规,防止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基地,要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放宽进入运输行业、货运代理业务的限制,并采取积极灵活的租、售策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入驻基地。加大对物流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要通过政策支持,使入驻基地的企业有效提高经营效率,迅速繁荣市场,实现物流基地自身的快速成长,使现代物流对我州经济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充分、更快速的发挥。

(五)集中精力,加快推进通道建设

我们要积极支持配合泛亚铁路建设,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航空为先导、以陆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重点、以水运为补充的内联大西南、外通东南亚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要尽快打通老挝、缅甸以及经老挝、缅甸进入东南亚各国的国际运输通道,从区位上把东南亚与我州紧密联系起来,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实现物流产业的共同发展。要加快景洪国际机场、景洪港、磨憨、打洛4个重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口岸的综合通关能力。要加大公路、澜沧江航道、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港口与公路、公路与水运、航空与地面、海关与港口、口岸与运输的有效衔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要进一步扩大口岸的开放规模,尽快推动二类口岸和重点通道升级开放,不断提高货物通关条件和便利化水平。要加强向省、国家有关部委汇报,积极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进一步完善我州已建立的对外合作联络机制,签订运输便利化、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协定,促使对方口岸建设加速和对等开放。要重点发展通道经济和加强通道产业建设,形成我州面向周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优势的压力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双向互动。

(六)打造优质平台,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而物流信息化又要依靠物流标准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我州建设国际物流基地的重要工作。要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州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建立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共享资源,形成对物流各环节适时跟踪、有限控制与全程管理。加快物流商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电子物流化。

(七)内培外引,迅速集聚物流人才

物流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吸纳和使用着许多代表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其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管理与技术,而且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较强。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基地。解决我州物流人才短缺的较好办法是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要引进国际化的物流理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二要采取在国内外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国际物流复合型人才;三要采取短期培训、在职培训、系统整体培训、考察、跟班作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懂管理、懂现代技术、懂电子商务以及通晓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和国际贸易结算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八)确保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资源保护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要正确处理物流基地开发建设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在物流基地开发建设中要重视环境资源保护,尽量少用大填大挖的建设方案,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要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推行节约资源的运输方式,节约运输能源。二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要达到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集约化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物质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通过实施预防为主的措施,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时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企业、产业生态基地。三是基地产品绿色化。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产品。

五、结论

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的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全州做好“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四篇文章的建设总目标,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和多元投入”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目的,努力营造基地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加速物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就一定能够把西双版纳物流基地建设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邹珏,男,汉族,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政工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