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凉”政权的“安民保境”政策及张掖经济的发展

“五凉”政权的“安民保境”政策及张掖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五凉”政权的“安民保境”政策及张掖经济的发展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人口的多少直接代表着生产力的强弱。“立制准布用钱”,结束了钱货不通行的历史,给张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张掖各地重现昔日的繁华,同时也使丝绸之路恢复了原先的繁华。西晋灭亡后,“上思报国”已仅存信条,实际内容归结到“保境安民”方面。

第一节 “五凉”政权的“安民保境”政策及张掖经济的发展

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人口的多少直接代表着生产力的强弱。农户男耕女织、衣食自给的自然经济占社会的主导,其土地的开发程度和所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口数量。经济的兴旺,王权的强大,也是以劳动人口的多少为转移的。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因为之前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动乱时期,加之分裂割据政权下的战争频发,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徙别处,而河西地区却因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发展经济的宽松环境,河西人口数量剧增,开发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加快。

十六国时期的张掖为前凉所据有。前凉统治者张轨以“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为己任,攘外安内,辛勤治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开创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张掖的农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当时中原动乱、生产凋敝,人民大量流向河西。《晋书·张轨传》载:“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张轨“辟土设郡,安置流民,徙石为田,运土殖谷”。这些流民和当地居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张掖农业。

一、“课农桑”,率先恢复农业经济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里,要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并发挥劳动力和土地两大资源的潜力。前凉时期,为扭转河西土地荒毁和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统治者张轨颁布了与选举人才合称的“课农桑,拔贤才”法令,“课”是督课之意,即依靠行政法令,驱民归农,并将农业与农村家庭手工业结合起来实行管理,实现粮食、布帛的自给。张轨“课农桑”的举措是依据西晋课田制的要求来实行的。按课田制,丁男须耕种土地五十亩,丁女须耕种二十亩,次丁男则是丁男之半,即二十五亩。此外,还有一定量土地要求栽植桑、麻等作物。北凉主沮渠蒙逊也有教令:“蠲省百徭,专攻南亩,明设科条,务尽地利”,这与后来北魏计口授田制度下的劝课农桑教令极为相似,可见北凉也有类似计口授田的制度。“课农桑”的前提是抑配土地。在划配土地方面,关于前凉的土地制度史无明载,但从张轨分武威部分土地置武兴郡安置流民的事看,前凉对张掖百姓也会有分配耕地之类的措施,否则流民很难定居下来。

张轨的“课农桑”是在整个河西地区荒毁,百废待兴的形势下推行的。从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角度讲,率先将农业经济搞上去,再带动其他经济逐步发展,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二、恢复货币流通,促进商业发展

自东汉至魏晋的二、三百年中,货币流通一直是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形成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混乱、战争和灾荒。而以温饱为生产目的的自然经济也间接的阻塞了商贸流通,尤其是货币经济,也逐步地萎缩了。从王莽改制到东汉建武期间二十多年,货币虽未完全废止,但民间交易已是“货币杂用布帛金栗”了。从东汉统治崩溃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北中国陷于“钱货不行”的状况。

张掖在东汉时期受到战乱冲击的程度较大,长期以来,百业凋零,根本不存在货币流通的可能。张轨统治河西的十多年里,张掖等地民间仍“以谷帛为市”。缣布是交换的主要媒介。“课农桑”推行十余年后,河西农业经济明显好转,各地所生产的粮食、布帛等日常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有了保障。为进一步加大河西各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之间的物资交流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公元313年,太府参军索辅建议恢复金属货币的流通。他说:“古以金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两汉制五铢钱,通易不滞。泰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今中州虽乱,此方安全,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于是,张轨下令恢复货币流通,“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赖其利”。

“立制准布用钱”,结束了钱货不通行的历史,给张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张掖各地重现昔日的繁华,同时也使丝绸之路恢复了原先的繁华。

三、轻徭役,薄赋敛

张轨时期的举措,条条包含着“保境安民”的精神,他临终留下的遗教,更确切地表述了这一点。他说:“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实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西晋灭亡后,“上思报国”已仅存信条,实际内容归结到“保境安民”方面。保境,即保全河西的割据局面;安民,则具体到轻徭薄赋上。换言之,是体恤百姓,做到民乐其生,安其业。

张骏以后的统治者,继续推行安定民生的政策,张重华实行的“轻赋敛,除关税,省国囿”便是一例。

前凉的上述纲领和策略也影响到后来的诸凉政权。尤其是西凉和北凉,在“安民”方面做得较好。李暠在他的《诫子书》中提出为政之要数十事,多半为谦政理民的条智囊箴,如“蠲刑狱,忍烦扰,存高年,恤丧病”等,并将“休众息役,惠康士庶”作为治国宗旨。沮渠蒙逊在称制之后,首先颁布“蠲省百徭,专功南亩”的法令,常常以“役敏赋重”作自省,并对于蠹国害民者,做到法不避亲。“蒙逊伯父中田护军亲信,临松太守孔笃,并骄奢侵害,百姓苦之。蒙逊曰:‘乱吾国者,二伯父也,何以纪纲百姓乎?’皆令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