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兰州来说,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兰州进入已了工业化中期迅速发展阶段,经济呈加快发展的态势,三次产业的比重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二)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兰州来说,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以来,兰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所占比逐步上升。现阶段,兰州市三次产业构成为3.56:45.86:50.57,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兰州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现状相吻合。

1、兰州市产业结构呈现不合理的过“农”、过“重”、过“商”的特征。一是第一产业过“农”,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74.02%、1.05%、22.14%、0.66%,农业产量中蔬菜的产量是186.66万吨,而粮食的产量只有38.79万吨。二是第二产业过“重”。2009年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78.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80.63%。2009年在5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376户,占到74.60%。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使兰州万元GDP的能耗较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347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85吨标煤,高于全省2.109吨标准煤和4.293吨标准煤,也高于全国1.56吨标煤和2.83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石化、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强,在兰中央省属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是拉动全市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第三产业过“商”,以商贸流通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的生产性三产发育不良。2009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批零贸易业占74.13%,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商贸业占的比例太高。

2、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消费拉动难以启动。兰州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GDP的增长水平与投资的增长幅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经济结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比如像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效益下滑,影响税收,财政吃紧,投资滞后,GDP的增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2008年兰州经济发展的轨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年前三个季度兰州的GDP增长水平,始终保持在12.41%至12.45%以上,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三个季度增长乏力,GDP的增长预计只能达到11.41%,比预计目标少了1.1%。本来兰州的经济并非外向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比全国又慢半拍,金融危机的影响至少也慢半拍,到2009年上半年才显现,但由于兰州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特征为“三高一低”,第三产业过“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大。消费拉动乏力,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迅速表现在了GDP的增长上了,2008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7亿元,同比增长20.33%,扣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速度为11.33%,比2007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16.9%还低了5.57个百分点。较全省实际水平9.72%低1.61个百分点,比全国实际水平13.5%低了2.17个百分点。2008年全年实现商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从消费总量和增长幅度看,消费还没有成为兰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从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态势比较,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72%,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33%之差为1.39个百分点,若扣除两者物价影响差扩大为4.59,较去年同期(15.13%-16.94%=-1.81%)高出6.40个百分点。消费与投资增速之比差扩大明显,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下降,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难度加大。消费增长缓慢,源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8年上半年我市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增长10.43%,低于全省13.2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37个百分点。

3、产业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及工业化过程的加快使隐性问题显性化。

兰州进入已了工业化中期迅速发展阶段,经济呈加快发展的态势,三次产业的比重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结构调整难度加大。随着对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双向约束性的不断强化,使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繁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迅速增长。据资料显示,能源需求增长28.65%。二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重型工业投资增长过快,使能源供给和交通运输出现高度紧张。三是兰州进入中级工业化阶段后,就意味着开始进入资本密集度提高阶段,资本投入迅速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快,就业降低,兰州开始进入“高增长、低就业“的时期,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四是社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兰州经济虽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占优势的经济形态,但已开始向技术产业转移,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我市的高新技术人才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是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过剩;一些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十分密集,但生产率却过低。五是产业调整加快,但非公经济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形成收入阶层结构失调。兰州是老工业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多、低收入阶层人群增多,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过低,同时,非公经济和新兴产业尚不发达,使得兰州高收入阶层人群只占全社会总人口的不到2%,意味着消费需求增长乏力,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结构失调。

4、经济发展在不同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平衡,使兰州经济总体上呈现为“体质过弱”,外部因素稍有变化马上“感冒”。

一是城乡居民低收入人口与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的供需不平衡。随着城乡居民低收入人口增多、贫困面比例不小,与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7年兰州市城市低保人口12.5万人,2007年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人口6.54万人,到2009年低保标准有所提高,但低保人口的变化不大,甚至略有减少。尽管如此,与需要救助的人群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社会化的物权保护制度与发展多元经济的物权确认不平衡。社会化的物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使结构升级中需要大规模社会化融资的产业和企业发展缓慢;金融体系不健全,当银贷收紧,经济增长放缓,企业还款能力下降,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引发经济波动,导致企业经营恶化,后续的社会化物权保护跟进无力,引发企业经济萎缩、社会不安定。这也是兰州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是现有体制的经济运行中,形成了不良循环链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要求不平衡。兰州是较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增长型经济,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要增加投资;投资增长过快,造成能源、原材料、运输供应紧张;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和产能过剩;为了增强竞争力,只能重复外缘性生产扩张,使得能源原材料消耗增加;排放就加大、污染就加剧;就迫使降耗减排,发展速度就自然减慢;经济增长放缓,就要增加投资,又反过来要求宽松的信贷环境,为投资的过快增长提供了资金基础。经济运行链条是不良循环。

5、适应和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机制尚不完善。

按照经济发展的周期,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了20多年,经济发展应该进入一个调整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2008年以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加快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以继续保持经济发展速度快、增长水平高、质量好的水平。同时,不遗余力的进行适应和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利用市场机制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兰州的经济水平低、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与兰州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经济基础机制改革滞后,有很大关系,从而导致产品竞争能力差,表现为要素市场发展育程度低,有效配置资本、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能力弱。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机制尚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所有制结构改革缓慢,公有经济仍然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4个,其中非公经济企业数(含外资及港台企业)86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7.06%,规模以上非公经济企业(含外资及港台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例只有5.14%。这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形成极大反差。行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行政权力介入较多,是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机制尚不完善的第三个表现;追求部门利益下,行政权、执法权过度膨胀。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多的是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近年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治庸计划”等,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还有一些横向和纵向的体制关系尚未理顺,部门利益导致行政体制改革落后,市场意识不足,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一些机构间的协调配合还较为欠缺,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的问题明显存在。

6、农业和农村经济“体质羸弱”,所产生的振幅波动,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

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GDP的总量较小,只有不到3%,但由于农业经济实力不强,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及农民抗风险能力弱,因灾或其它因素稍有变化,使农业生产出现周期性波动,一方面导致农民或“卖”难或“买”难的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波动,带来农产品价格的超常波动。都会扩大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的振幅,振幅扩大对我市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城镇居民、农民自身的利益都极为有害。目前,兰州市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由单纯服务城市的农业向服务于周边、全国的农业转变的历史机遇,随着兰州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必须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步伐,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从而使基础脆弱的兰州农业加快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减小甚至消灭农业的振幅波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