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航母”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航母”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航母”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现在不仅是提高制造能力的问题,还包括捍卫制造权利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掌握自有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夺制造权利。——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近年来,中国制造的缔造者们都在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样重要,它是把握企业方向的。

6.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航母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现在不仅是提高制造能力的问题,还包括捍卫制造权利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掌握自有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夺制造权利。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缔造者们都在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样重要,它是把握企业方向的。在我国内地举行的各类贸易洽谈会上,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涌现出来。媒体报道,在广交会2万多家参展企业中,有1745家具有知识产权、注重创新的企业进入品牌展区,成为广交会上的“明星”。据大会主办方统计,本届广交会品牌展区成交额达88.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28.1%,品牌示范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此外,拥有自主品牌、专利技术的创新产品优势明显,一些拥有“独门绝技”的企业还能逆市而上,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实现大幅度增长。

由此可见,即使面临龙卷风,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被刮倒,总有一些勇于创新的强大的企业能够屹立不倒。将所有的问题归结到经济不景气,并不是企业家的姿态;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勇于变革和创新的。

麦可·波特是国际竞争力大师,他曾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两种,最低成本或差异化。”最低成本往往只能导致一个赢家,但只有差异化才能超越单纯的成本竞争,产生许多不同赢家。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重复生产同类产品的许多工厂最终造成彼此走向灭绝的结局。

一旦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差异化,那么它就会有很高的替代性,从而导致客户可以随意砍价和挑刺,让自己逐渐丧失掉竞争能力。这同样也是外向型企业遭遇寒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造就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突破技术含量,从品牌和差异性中提升自己的身价。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过:“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现在不仅是提高制造能力的问题,还包括捍卫制造权利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掌握自有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夺制造权利。”

比如,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岛海尔集团公司率先完成了体制改革,它从单一计划经济开始向复合市场经济转变,结束了传统近乎手工业生产的方式,开始向现代工业转型。这种转型为海尔带来了巨大的裂变,它开始步入了多元化集约—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现代工业体制—品牌占领—资本运营—国际化道路的改革路径,可以说,海尔的成功几乎算是民族工业的成功。海尔的技术是在吸取了国际家电企业的某些有益元素的基础上,而且保持了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而让自己不仅超越了那些国际家电巨头,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大块份额。现在只要谈及“利勃海尔”系列产品和海尔四星级环保电器,许多外国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说:“中国海尔,一流产品,世界品牌!”

除了海尔,曾被称之为“中国的家电大王”的四川长虹企业也是改革开放企业的成功典范。四川长虹从最初的一个资不抵债的军工企业起家,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利用军工技术上的优势勇敢地转型,最终长虹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家电市场。

其实,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会从资源有限性和环境容量制约的关系去考虑,认为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施结构调整,以求健康而长远地发展。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既给中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成为其“倒逼”的动力。所以,企业必须抓住当前的机遇,尽快发挥技术创新能力。

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并且要优化支出结构。成为企业在推行自主创新的第一要素的就是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毫无疑问,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任何产出,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最首要的物质保证。2006年,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门通过联合研发,从而使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启动了。两年的试点工作之后,研发经费强度成为评价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体系中的四个指标之首,可见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得到了共识。另外从总体看,我国经济规模和出口能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许多企业早已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可以说我国完全具备了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充分实力;如果要实现赶超目标,前期的投入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也是比较容易的。

但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我们在宏观上还需要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

一方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应该把握好引进、消化、吸收的各项经费的分配比例。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是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的这一比例则是1∶5到1∶8。”这说明我国这个比例非常小,还需要增加这个费用,才能有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对科技资源怎样配置的问题。我国当前的科技投入很少被用于企业的技术产业上,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用于扶持企业的科技投入几乎达30%,而我国科技投入不到10%,其他大部分被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学院中。因此我们要在未来向企业大力投入科技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的机制,把企业作为中心,把市场作为导向,让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广泛参与,这样才能让科技变成生产力。

二、要紧密结合对外引进与自主研发这两方面。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并寻找中国制造业的竞争策略成为我们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从现在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看,制造业的结构升级的最佳选择就是把对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比起国际先进制造业,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还有一大段距离。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引进和采用发达国家已发明的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从而可以把我国的研制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会把赶超发达国家的时间大大缩短。日本和韩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经验就是一个例子。如今作为全球制造的时代,国际产业需要不断转移和转型,从而要求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我国制造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遇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当今中国就纳入了世界500强中的450家以上的企业,其中又有不少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这无疑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快速提升技术的步伐。

另一方面,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跨国公司,要想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完全不可能的。目前,跨国公司之所以进驻中国,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占领国内市场,而不会甘心将技术让渡给国内竞争对手。所以,跨国公司往往都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保密,要么就是输出已过时的技术。因而我国企业需要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适用性的技术,同时注意消化和吸收,从中学习提高我们独立研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步摆脱我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自主创新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自主创新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于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目前,业界和政府都对企业技术战略方面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且还给予有力的保障措施,但距离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漫长的路就是:研究能力—开发成果—各种生产方式—一种稳定的生产能力—产品的销售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只有完全实现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我们的市场目标。

当今,虽然一些国内企业对研发也非常重视,但却出现了脱节现象,其技术战略与品牌及市场扩展战略成为互不相干的“两张皮”,最终导致市场营销能力难以抵消这些高额研发成本,从而削弱了整体的竞争力和国际实力。

曾有经济学家在报告里指出:“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轻工制造品行业中,国内企业已出现了大量产能过剩现象,同时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也受到了世界反倾销的调查和干扰,而这其中,机电、轻工等制造品成为‘重灾行业’,因此,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是把产业向外转移和对抗反倾销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世界信服‘中国制造’。”

制造业一直作为工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结合了国内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与国际产业转移,从而经过这30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极大提高。1978—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约为15%,如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显著的世界经济现象。

不过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盲目乐观是极其错误的。作为一个有待进步的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制造业在许多方面都低于人家,比如名列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第一名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比起世界500强中制造业第一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宝钢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只占丰田的10.69%、20.66%,可见我们的差距之大。

而且,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传统行业方面,还是在高技术的现代制造业领域,我国制造业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在利润水平上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据专家计算,目前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达到发达国家的1/17左右。甚至有些分析报告把这种增长称为“悲惨式增长”,就更不用说那些广大的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了。造成这种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深层原因分析,主要还在于我们制造业开发能力还不够强。

我国制造业的一个主要技术缺陷就表现在:大多靠加工组装,缺乏创新意识,研发能力不足,关键技术依赖于国外。自改革开放之后,依靠外资流入所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成为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格局多以生产线和最终设备为主,先进技术的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升级。

不过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进步来推算,我们有信心会看到,中国制造集团将通过自身的努力,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不断将技术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对人才资料的培养,创造出更大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