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有经济为主导

国有经济为主导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有经济为主导未来的经济制度不可能重返单一的公有制,私有经济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大,也许会成为主体。所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确保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而在于怎样才能保住它的“主导”地位。

一、国有经济为主导

未来的经济制度不可能重返单一的公有制,私有经济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大,也许会成为主体。在那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区别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那就是“国有经济为主导”。

所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由国有经济控制。通过改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已落实到个人,不再属于公有制范畴,公有制经济主要指国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如单纯从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公有经济在量上不占主体地位,但其规模技术水平更高,在质量上处于优势地位,有很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其性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确保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国有经济的资产既指国有企业中的资产,也包括属于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山林、河流、湖泊、土地等。国有经济是全民所有制,财产权属于全体人民群众所有。在私有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的很大一部分财产归私人业主所有,而广大劳动者,除了居住的房产和少量的存款外,私人财产不多,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全民都有份,劳动者占国民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主体。在必要的制度保障下,劳动者有可能通过国有经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区别。

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当代的市场经济,已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但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宏观调控更有力、更有效。之所有如此,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型企业基本上是私有的,这些企业对于国家的调控,往往是有利则行,无利则抵制,从而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西方国家也有国有经济,但数量不多,微乎其微,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作用不大。而我们国家掌握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时,这些企业会较为自觉的付之行动,起示范和带头作用,从而使国家的调控落到实处。市场经济与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是使我国经济30多年来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这么有效的宏观调控离不开国有经济所起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为主导,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陆续建起一些近代工业,既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后又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改革开放后,私有企业逐步发展,开始时规模都不大,实力也不够强。如果像有人所主张的那样,全盘实行私有化,将国有企业的资产分到人,就难以有效发挥这些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延误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中国的发展,必须保留这些企业,将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支柱。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已成为常态。民营企业当然也参与其中,但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产业层次尚较低,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还很难在较高层次上与别人竞争。民企的做大做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国有企业的实力较强,有可能较快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且也较为有利。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也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需要。

国有经济的部分企业,如电力、交通、电信等,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企业发展快、实力强,可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居民开支,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就整体而言,国有经济做强做大,经济效益提高,就可以有更多的财力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使民生不断迈上新台阶。另外,国有企业的生产目的,并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完全是利润最大化,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多着眼全面与长远,以确保民生财力的持续性与后劲。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而在于怎样才能保住它的“主导”地位。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改革中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一是国有资产的人格化代表。国有企业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其资产归全民所有,应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而目前的国有资产仅靠国有资产管委会管理,管委会工作人员不多,面对这么庞大、复杂而又随时变化的国有资产,是管理不过来的。而且国有资产管委会的负责人,往往是由国企领导人调任的,与国企有密切的关系,监督难以到位。也可以这样说,目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有很大漏洞的,是不到位的,因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可以考虑,每个企业建立董事会,其成员从社会上选调,由懂经济管理、懂相关技术的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出资人权利,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公开竞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改变主要靠上级行政机关任命的办法,扩大选人范围,选用懂经营、勇于创新的人,使国有企业在能人的管理下不断做大做强。经营班子成员的薪酬应实行绩效工资制,平时拿基本工资,任期结束时经考核,根据经营业绩好坏,由社会有关中介审计后,再发给绩效工资。考虑到企业规模大,要承担较大经营风险,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经营班子成员薪酬应高于一般企业,但不能过高,要纠正国企老总薪酬确定机制不合理、拿天价高工资的不良现象。

三是国有企业应有较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中的国企具有特殊的身份,它是企业,它的股东是社会全体民众。当它在市场上追逐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它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和它的全民股东利益最大化相一致。国企的利润在扣除积累资金以后,其余部分应该给民众分红,回馈全社会,由全社会分享。在这方面,挪威国企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其他一些国家把大量国企私有化之际,挪威并没有采用大规模私有化的方法来解决国企低效问题。挪威的公共政策价值观强调的是平等、凝聚力,这样的价值观促成了较大的公有部门,国企数量较多,对国企实行严格管理,利润上交,以保证全社会都能享受到国企带来的利益。当西方大多数国家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财富缩水,GDP骤降的时候,挪威的国有主权基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的国企得到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并不等于低效率,国有企业同样是可以搞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退出”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关键是要搞好国企的改革,使国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我国国企首先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从企业规模上看,我国国企具有尽社会责任的能力。中国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尽企业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国企的利润应100%的纳入监管,除留有扩大再生产资金外,其余利润应上交国家。要改变国企利润收入往往“肥”了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