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李嘉图认为“谷物法”有极大的危害性,应积极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为此,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如果没有贸易限制,各国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即使一些国家生产任何产品均无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也可发生。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继承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税负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施了“谷物法”,其颁布之后,由于限制谷物进口,引起英国国内粮价上涨,地租猛增,昂贵的谷物迫使工业资产阶级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得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产品竞争能力削弱;同时,粮价上涨增加了居民的购粮开支,从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购买;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谷物法”限制外国粮食进口,也必然招致外国对进口英国工业品的报复。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李嘉图认为“谷物法”有极大的危害性,应积极实行谷物自由贸易。英国不仅要从国外进口粮食,而且还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所以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获得更多的利益。为此,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之间的相对成本高低,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产交换哪种产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小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继续考察A国和B国之间贸易的效应。假设A国生产咖啡豆和玉米都更有效率,也就是说,A国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假如在A国10单位资源可生产1吨咖啡豆,13.33单位资源可生产1吨玉米。同样,给定200单位资源,A国可以生产20吨咖啡豆或15吨玉米,或它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图4-2上的GG′)上的任何组合。在B国假设以40单位资源生产1吨咖啡豆,20单位资源生产1吨玉米,这样B国可以生产5吨咖啡豆或10吨玉米,或它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图4-2上的KK′线)上的任何组合。假设在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用一半资源生产玉米,另一半资源生产咖啡豆。此时,A国可生产10吨咖啡豆和7.5吨玉米(图4-2上的点A),而B国可生产2.5吨咖啡豆和5吨玉米(图4-2上的点B)。

img46

图4-2 比较优势下A国和B国的生产产品的可能性组合

A国为什么要与B国进行贸易呢?虽然A国生产咖啡豆玉米都优势,但它生产咖啡豆具有比较优势,A国生产咖啡豆的效率是B国的4倍,而生产玉米的效率仅为B国的1.5倍,相比之下,A国生产咖啡豆比生产玉米效率更高。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情况下,A国投入更多的资源生产咖啡豆,投入较少的资源生产玉米,而B国可投入全部资源用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这样两国可以增加咖啡豆和玉米的生产的总量,从而两国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的产品。

假设A国利用相对优势生产咖啡豆,产量从10吨增加到15吨,这需要利用150单位资源,剩下50单位资源用于生产3.75吨玉米(图4-2上的点C点)。同时B国专门生产玉米,产量为10吨。现在咖啡豆和玉米的总产量增加了。分工前产量为12.5吨咖啡豆和12.5吨玉米,分工后是15吨咖啡豆和13.75吨玉米(A国3.75吨加上B国10吨)。表4-6至表4-10展示了产量增加的来源。

表4-6    各国生产1吨咖啡豆或玉米所消耗的资源量

表4-7    不进行国际贸易情况下A国与B国的生产消费情况

表4-8    进行国际分工后的A国与B国的生产情况

img49

表4-9    A国用4吨咖啡豆换取B国4吨玉米后的消费情况

img50

表4-10    A国与B国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增加的消费

img51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仅使产量提高,而且使两国都从中获利。假若A国和B国按1∶1的比例交换咖啡豆和玉米,如果A国以4吨咖啡豆与B国交换4吨玉米,仍然留下11吨咖啡豆,比贸易前还多1吨,况且从B国交换得到4吨玉米加上国内生产的3.75吨玉米,共有7.75吨玉米,比分工前多0.25吨。同样,与A国交换4吨玉米后,B国还有6吨玉米,比分工前多,此外,交换得到4吨咖啡豆也比贸易前自己生产的多1.5吨。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两国消费的咖啡豆和玉米都能增加。

比较优势理论提供的基本信息是:世界总产量在无限制自由贸易下比在有限制的贸易下产量更大。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如果没有贸易限制,各国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即使一些国家生产任何产品均无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也可发生。换句话说,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深入地指出,贸易是一种正和博弈,各参与方均能获得经济利益。因此,这种理论为鼓励自由贸易的政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