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礼品瓷设计思路

广西礼品瓷设计思路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 广西礼品瓷设计思路2.1 礼品瓷与礼品瓷设计2.1.1 礼品瓷的价值内涵我国自古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无论在日常交往、商业运作还是政治文化活动中,礼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次的广西礼品瓷设计中,我将文脉的挖掘定位在两个层面。

2 广西礼品瓷设计思路

2.1 礼品瓷与礼品瓷设计

2.1.1 礼品瓷的价值内涵

我国自古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无论在日常交往、商业运作还是政治文化活动中,礼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陶瓷制品来自水、火、土的天然融合,其富有亲和力的材质、可靠的实用性、优雅而丰富的形式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使其一直作为礼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除了常见的陶瓷茶具、咖啡具、酒具、餐具、文具、装饰陈设瓷之外,还渐渐衍伸出灯具、刀具、首饰、乐器等,不断拓展新领域。

作为“瓷之母邦”,早在丝绸之路通达前,我国就曾以精湛的制瓷工艺、独特的瓷艺风格而名动世界。那时的陶瓷,已然被视作最珍贵的国礼之一,用于王贵贡奉和馈赠收藏,并通过各种吉祥形象与其材质、造型、装饰的结合,传达美好寓意。也正是因为这种承载在“用”当中的文化血脉,赋予了陶瓷艺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与生俱来的“礼”之情结。尤其随着近年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迅速传播推广,陶瓷艺术更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成就的典型象征,越来越多地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类场合中。

放之于国际陶瓷阵营,礼品瓷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德国Meissen、法国Sevres、英国Wedgwood、Royal Doulton等具有皇家瓷厂背景的品牌中,礼品瓷几乎都是最能体现其工艺水准、风格品味和设计能力的产品分支,并且力图使普通产品也做到值得收藏与馈赠的品质。

礼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表情达意的媒介,陶瓷礼品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远不止于一件日常用品的基本属性,也正因如此,礼品瓷往往比一般陶瓷产品具有更高的商业附加值

2.1.2 礼品瓷设计的特征

礼品是为了在特定时间或场合向特定的人传达某种祝愿和情感而产生,陶瓷礼品既与快速消费品不同,又不局限于纯粹的工艺品,美观、经久、恒定的特性,使其值得保藏欣赏,又适于日常使用和把玩,加之工艺特殊、形式丰富,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设计原则和方式。

(1)对象性。

对象性是任何一种礼品存在并被接受的原因和意义。好的礼品瓷设计不只源于对功能、装饰、工艺品质的良好把握,还需要对目标群体的文化背景、消费方式、心理认知等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进行有明确指向的设计。大多数陶瓷礼品的形式特征都是附着于某种用途的,如功夫茶具、办公文具、生肖首饰等,比其他类别的礼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甚至更加追求唯一和偶然,常常以限量和订制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设计构思中需要格外注重对目标受众的设定和分析。

(2)装饰性。

人们热衷陶瓷,很大程度上是为其温润优雅的形态和丰富的装饰效果所吸引,古言“美食不如美器”,便是人们追求日常之美的朴素写照。作为礼品,陶瓷的装饰美往往比功能更具有说服力,它是体现产品情感、品质的关键,也是最为直观、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要素。

(3)寓意性。

寓意性一直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常以写实、仿生、借喻、谐音联想等手法,通过造型、纹饰的灵活表现来传达和烘托一些吉祥的主题或情节,诸如福(蝠)、寿(桃)、连(莲)年有余(鱼)等,直到今天仍是陶瓷礼品中最常用的语言形式。

(4)技艺性。

我国的制瓷工艺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传统积淀,伴随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它不仅成为工艺经验和技术成就的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载体。随着近年大众对传统陶瓷艺术及各种手工艺的重新认识与关注,技艺性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和购买欲。工艺技法的独创和恰当运用,对于挖掘打造礼品瓷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优势很有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克服现代工业手段和设计模式应用在陶瓷设计中所出现的一些弊病。

(5)系统性。

就像我们学习历史需要了解每个人物、事件的背景、影响、前因后果,礼品瓷的开发设计同样要有其系统和脉络。其一,需要在风格定位上与品牌的整体形象保持一致,各产品系列之间要在推陈出新的同时,保留必要的关联和纵向延续性,使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积累和充实。其二,每个产品系列本身要立意明确、特征鲜明,通过恰当的元素选择和细节处理,形成一个开放、可拓展的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发阶段的压力和风险,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典型产品的更新与完善环节;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调动起消费者的积极性,培养礼品瓷的高端订制市场。

2.2 广西礼品瓷设计的文脉回归

有人说,文脉是文明演化之历史血脉。语言学中,“文脉”指“上下文”关系,英文可用“Context”和“Complexity”来表示,前者即“语境”,后者表示“文体结构”。引申到现代设计中的“文脉”,被理解为用设计语言承担文化上的脉络,以及造型赋予意义上的承启关系。“人类而无文象,是谓无体;人类而无文脉,是谓无魂。”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以不灭,就是因为其文脉绵延不绝。

广西是一个具有浓厚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的地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多民族性,使其整体形象反而不够突出。文脉需要挖掘提炼,更需要诠释和推动,使之能够被了解、被识别。我们之所以熟知刘三姐、向往桂林山水,就是因为它们曾以文学、书画、戏曲、传说、影视等各种形式被整合和转述而深入人心。就像网络关键词,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个与“广西”密切相关并辐射出更多信息的链接,它们本身不一定完整,却是鲜明而多层次的。我们需要挖掘和再现的,正是这样一些相互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这个过程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作为一个文化集群的整体面貌才能脱颖而出。

从礼品瓷设计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需要弄清的是传达什么?什么是适合用陶瓷语言来传达的,整个设计的形成与实现,也就是一个文脉的挖掘、诠释、呈现和被接受过程。

2.2.1 文脉挖掘——设计的目的

“文脉”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继承、发扬的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它既体现在思想和智慧层面,又必附丽于具体的艺术材质、工具和图像语言、表现方法,体现在物质成就上,是看得见的文物成果,如建筑、发明、工程;体现在心灵中就是人类的精神气质,如哲学、文学、音乐、艺术。

在此次的广西礼品瓷设计中,我将文脉的挖掘定位在两个层面。一是地方文脉,挖掘广西的自然风光特色和传统文化成就,作为礼品瓷设计的核心和主题;二是品牌文脉,挖掘三环集团作为广西陶瓷生产支柱企业所具备的产品品质、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品牌无形资源,作为礼品瓷设计的辅助和参考。

(1)地方文脉:广西文化。

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广西有着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灿烂的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格。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还有铜鼓、织锦、花山岩画、桂林山水、钦州的坭兴陶,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当这数之不尽的文化瑰宝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会发现它们虽然各自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存在,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悠扬的歌、婀娜的舞、隽永的文字都是空洞的;没有那歌、那舞、那绚丽的服饰、激昂的鼓鸣,再盛大的节日也静寂平淡。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依存、也相互熏陶和滋养着。而从地方礼品的角度而言,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它们当中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形式,加以符号化、情境化,让人们能够感知、记忆甚至留恋它们的渊源、特色和美好寓意。

(2)品牌文脉:三环品质。

品牌具有多层次性和无形性,它不仅包含了技术、质量等物质因素,还拥有品牌内涵、氛围、联想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一个品牌的文脉直接关系到它自身的定位,关系到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和关注。从某种程度来说,三环目前并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文脉体系,这不单是这一个企业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所有陶瓷生产厂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面对欧洲那些趾高气扬的老牌,不可回避,我们国内的企业并不自信,长期的代工和跟从,更加消磨了意志,而这样的结果是,欧美国家放弃廉价产品的生产,把附加值最低、最耗资源的产品抛给我们来做。

要摆脱被动,自主设计是必由之路。现阶段我所能挖掘到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三环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对设计的重视。浏览过三环的文化长廊和产品陈列厅,我们知道三环是意识到这一点、并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其自主设计的核心产品已渐渐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而现在需要斟酌的是,目前这样一种较为新异、时尚的风格是否适合长期延续下去,是否能够有利于三环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文脉。我的看法是,虽然这些产品拥有短期市场,但并不足以在众多品牌中独树一帜;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西地方文化的丰富设计资源,才是它真正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有从自身的优势和文化出发,才能真正摆脱模仿和雷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方文脉和品牌文脉的挖掘,就不单纯是一个设计方法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解决设计动机、思路转变和自主创新的途径。而这个目标,当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调整过程。

2.2.2 文脉诠释——设计的方式

(1)形式。

通过形式的移植、拼贴、嫁接进行设计,是诠释文脉的基本层次,也是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惯用手法。后现代主义对符号的使用经常是折中的,或戏谑的,而解构主义则经常是含混的,似是而非的,从而给予受众最大的意义解读空间。对于具有鲜明形态特征的设计主题,形式往往是最直接、最见效的语言。

(2)结构。

主要用于那些形态特征不显著,而有较强的逻辑性、非视觉性或动态变化的主题。这里所说的结构,不只是视觉结构,而更多的是心理感知结构,如中国古建筑中严谨的对称,面南背北和对中轴线的重视,已经成为国人带有文化倾向性的审美心理结构。

形式与结构共同维系着主体对事物的整体感知。

(3)意义。

无论是形式还是结构,都可以认为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形式或结构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而摆脱既往的语言,以全新的形式结构再诠释、发展,则是设计文脉的最高层次。文化赋予的符号意义是深层、抽象、难以把握的,但也正是需要设计者去研究和发展的。因为产品与人的互动过程应该是诠释性的,所涉及的并非分析而是理解,是一个把握产品意义的历程,也就与文化存在着确定的联系。

形式、结构、意义,既是三种不同的设计语言,也是三个不同的表达层次。在思维深度方面,三者确实存在水平的差异,但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低优劣,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和设计阶段来选择相应的方式。如形式法主要用于具体元素的提取和演化,结构法多用来辅助前期构思和后期的反思再造过程,而最初的概念定位阶段和最终的整体提升,则大多通过挖掘意义层面来实现。

2.2.3 文脉呈现——设计的过程

(1)主题提炼。

由于三环目前的礼品瓷大量是用于东盟博览会、玉博会等广西当地各类大型活动的官方礼品,所以需要从广西当地的文化特色中选择提炼恰当的主题,并且主题要庄重、含蓄。少数民族的文化,往往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形式本身就很直观丰富,这与其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节庆礼俗有很大关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也着实无法真正深入当地的生活和历史,去了解和发现其中“意义”层面上的内容,因而仍然以视觉形式较鲜明突出的题材为主题,如桂林山水、风雨楼、朱槿(南宁市花)、壮乡铜鼓、织锦等。

当然,并非任何文化形态都适于归纳为符号语言、应用于产品实体。

织锦是一种平面形态,以纹饰为主要特色,不易转化为造型。而其纹饰又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含义和表现风格,较难提取为一个典型的花面,所以我暂时放弃了这一主题。

铜鼓则相对更适于转化为陶瓷产品。广西有“铜鼓之乡”的美誉,铜鼓种类繁多,有关历史记载极为丰富,且铜鼓自古就被作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适于衍生为礼品。

桂林山水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广西的象征。因为这青山秀水,才流淌出那烂漫的山歌、构筑起那精湛别致的楼檐桥榭、孕育了广西这方水土的人杰地灵。山水是传统陶瓷艺术历来热衷的主题,三环白中泛青的瓷质和釉色也较适于表现清雅的山水气质。

(2)元素演绎。

围绕以上主题,我做了“桂林山水”(两套)、“碧波朱槿”、“鼓韵新声”、“方圆”,共五套礼品茶具方案。

以“碧波朱槿”为例,主题来自对自治区首府南宁的赞美。南宁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很难找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经过资料整理和与当地人交谈,我决定以南宁市市花——朱槿花作为其象征,一方面因为花卉本身寓意美好且适于做造型和装饰的各种演化,一方面是由于南宁有“绿城”的美誉,植物是比较恰当的题材,朱槿花已在当地人心中形成比较固定的认识,易于识别和理解。那么如何诠释广西呢?我对广西的印象是青山秀水,尤其在走访过南宁、桂林和北海后,我认为水是最能代表广西自然风貌和文化包容度的形象。水的处理手法较丰富,对于南宁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言,与之匹配的产品形象也应简洁凝练,我选择将波形曲面用于茶壶底部和杯托,朱槿花则以浮雕形式出现在壶盖上,花心恰为盖钮。(具体形态可见于产品实物)

(3)形质整合。

对于陶瓷设计而言,形质整合一般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完善功能,根据使用需求调整配置和细部。二是对造型装饰的整体调整。三是工艺实现,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选择尽可能适合的材料技术,有时也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对工艺进行改进,但研发周期较长,投入也较大。礼品瓷并不以单一的身份出现,而是包含在企业、场所、活动及当地文化的整体形象系统中,所以衡量以上三个因素的标准仍是对地方文脉和品牌文脉的理解与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