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林市交通发展战略

玉林市交通发展战略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 玉林市交通发展战略5.1 战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任务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城市客、货运交通系统面临更大的压力。

5 玉林市交通发展战略

5.1 战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任务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城市客、货运交通系统面临更大的压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建,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由中心区向外围扩散,新旧城区交通联系问题日益凸现。机动化的浪潮引发机动车行停空间、公交设施的压力急剧上升,道路功能设置必须调整。因此,发展高水平的交通来支撑城市高速腾飞,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5.2 交通发展态势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区为组团式结构,分别由中心城区、城北区、江南区、铁西区、城南区和城东新区六大片区组成。老城区主要职能是商业、文化中心,集中了主要的公共设施和部分行政办公单位,是人口、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布置在江南区;城南区主要为机械制造中心;城北区主要以商贸批发业为主;铁西区主要发展食品工业;城东新区则是未来的行政文体中心。

远景市区的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在城区的远景发展当中,在经过一城六区的发展充实之后,城区将向东和向南轴向扩展,向东以建设城市新中心为主,拓展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向南以拓展工业用地为主;向北用地严格控制在二环路以内,建设大型专业市场,提升改造现状用地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向西用地严格控制在二环以内,改造塘步岭工业区,建设铁西仓储物流中心。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是交通得以迅速发展的讯号,是加快发展速度的良好机遇。组团式布局的城市结构更有利于城市公交的发展。顺应城市规模和布局的变化,大力发展城市内部,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和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

5.3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按照明确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考虑空间发展的集约化,有效规划、建设和使用道路交通设施;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全面改善交通状况。通过上述努力,构筑起以地面路网和交通设施为基础,与高快速路系统和环城路合理衔接,现代城市发展与人文、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

面向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满足交通需求多样化;

面向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有力提升城市宏观交通条件;

面向一体化城市发展目标,强化交通体系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面向城市交通现代化,兼顾资源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5.4 基本发展目标

主要的发展目标如下:

(1)推动区域交通设施等级提升,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功能的发展。

(2)结合城市土地开发,完善道路网络系统。

具体而言:

5.4.1 构筑环形放射结构的骨架路网系统

标本兼治,实施一环线交通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断面改造工程、人行通道工程、公交线路调整工程、交通管理改善工程、环境创新工程等。

主城路网格局是以平行和垂直江河道路为主体、各区自成体系、相互衔接的自由式网络。推进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工程,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有序建设过江通道以构筑环形交通,逐步连通二环路,初步考虑城郊外环线规划。

进一步完善各区内部路网。结合旧城改造,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进一步发挥现有道路功能;完善中心城区路网主次干道骨架,根本改变城区道路分流功能不足的状况;引导、支持新区开发,建设新区与中心区连接道路,完善新区内部主要道路。

5.4.2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按照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和公交支线三个层次优化常规公交网络,降低线路重复系数。设在人民路等客流主通道上的公交干线,可采取公交专用道、路口公交优先通行等措施,保障公交车辆通行权;公交支线线路深入小区和新区。

围绕公交线网的换乘,以及市内外客运换乘等枢纽站整合现有场站资源,现有中心城区的公交首末站要逐步退出道路。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革公交运营管理体制。

5.4.3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交通综合管理

(1)交通流组织管理

根据交通流不同类别组织相应交通流线,形成合理的机动车客运系统、货运系统、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使各个系统整体协作、高效运转。

确立中心区道路和过江通道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实施并完善中心区货运交通限制区政策,限制区内白天限制大型货车驶入,对以限制区内外到发地的大型货物运输实施夜间货运政策。过境货运在二环及以外区域运行,外环路形成后,过境货运通过外环过境,城市进出货运交通在二环路完成。

结合自行车出行以短距离出行为主的特点,逐步减少自行车在城市主干道上的通行量,积极推进道路分层次有重点利用和机非系统分离。

倡导“以人为本”、行人通行权优于汽车的原则,优先给行人提供一个安全、连贯的通行空间。建立无障碍步行系统,完善盲道设置,保障残疾人权益。

(2)交通需求管理

实施现有需求管理措施,如分时段通行、错时上下班、分区厂休日等。制定适宜的车辆发展和使用政策,如非公共机动车中心区收费制、停车收费机制等,引导机动化有序发展和适度使用。

5.4.4 动静交通协调发展,有序扩大停车供应

近期城市停车发展举措包括:第一,提高配建停车指标,加强配建停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停车泊位供给量。第二,大力推动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区的行政办公地,建成年限较早、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和居住小区,对外交通枢纽,历史文化街区、城区旅游景点等地区是重点。第三,适当设置路边停车位,弥补路外停车设施不足的紧张局面。第四,实施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停车收费机制、强化停车秩序管理、规范停车行为为目的的停车综合整治,对城区所有停车点位进行普查,纳入统一管理,推动城市停车社会化、产业化。

5.4.5 交通战略的政策导向和措施保障

这些政策导向包括:

(1)坚持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2)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加速常规公交设施建设。

(3)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

(4)重视停车设施建设。

(5)规划建设连续宜人的步行空间。

(6)加强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

(7)利用交通科技提高交通效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以服务质量承诺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权招投标制度;建立和推行市场动态预警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资金、运力等资源的合理投入,促进运输站场及其他服务网络的合理布局,减少重复建设;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积极扶持农村班车客运,鼓励发展旅游客运,稳步发展出租客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促进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采取供需适应型投资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黄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其功能与定位考虑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和多渠道的投资形式。国家重点项目,采用国家、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管理;本省、武汉市和黄陂区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实行国内外经济组织及社会民间组织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组织形式多元化。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加科技投入,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普及GPS、GIS、电子商务技术等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在交通信息中心中枢系统的统一调配下,建设一批客、货运输站场,建立满足不同运输方式转换要求的服务平台,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促进一体化综合运输格局形成。

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环境优先的长效发展机制;制定交通运输业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实施方案,采取优惠政策,增加环保投入,改进运输装备与运输站场的环保特性;推广应用清洁燃料,有效控制各类污染

各运输方式管理部门要编制人才开发规划,加强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类员工分层次进行梯度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造就并保持一支素质优良、办事高效的管理队伍,共同完成规划的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