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于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的对策建议秀洲区政协接轨上海,就是乘上海开放之势,借上海发展之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实现两地互动合作,提升发展秀洲。6月上旬,秀洲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

关于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的对策建议

秀洲区政协

接轨上海,就是乘上海开放之势,借上海发展之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实现两地互动合作,提升发展秀洲。无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秀洲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还是90年代秀洲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乃至新世纪初秀洲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上海强劲的辐射带动。面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态势,如何更好地接轨上海,提升发展秀洲,是当前秀洲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6月上旬,秀洲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采用外出考察与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

接轨上海是秀洲区创业创新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秀洲区多年来十分重视与上海的协作接轨,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区委、区政府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2005年成立了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负责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出台了《秀洲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秀洲区接轨上海总体目标和原则,明确了秀洲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每年下达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考核。聘请一批上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秀洲接轨上海工作顾问,建立了区长决策咨询制度,开展了与秀洲籍在沪知名人士的定期互访交流。秀洲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率领秀洲区党政代表团、企业界人士赴上海徐汇、嘉定、闵行等地,江苏昆山、南通、常州、扬州、苏州,以及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开展学习考察。积极参与嘉兴在上海举办的系列接轨活动,区有关部门、镇、街道和重点企业主动与上海等地的相关部门、区县、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区招商局和秀洲新区、工业区与海外驻上海办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效承接了一批海外及上海产业的转移。2008年4月,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有关领导考察秀洲区。6月27日,秀洲区首次走出“家门”,在上海举办2008嘉兴秀洲(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秀洲4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客商当场签订购销合同4165万元。这些活动,深化了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主体接轨上海的意识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区接轨工作已呈现出“一、二、三次产业分头推进,科技、教育、人才等多业对接”的新格局。

1.注重品牌,供沪农产品不断增多

近年来,秀洲区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迅速。2007年秀洲区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5.3万吨,其中供沪农产品达到1.3万吨,涉及粮油、畜禽、水产品等10多种农产品。王店镇30%以上的品牌农产品销往上海。

2.聚焦项目,吸引上海等地的投资不断攀升

借助上海平台,大润发、江南摩尔(沃尔玛、天虹百货)等大型现代商业业态入驻秀洲,嘉兴城西的商业中心逐步形成。普洛斯、盖斯理、美国AM B等世界著名物流企业进入秀洲,进一步加快了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程。恒诺微电子(嘉兴)有限公司、上海科技京城嘉兴高新技术园、纯高现代商务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项目落户秀洲,有效地推进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2003—2007年,秀洲区通过上海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其中2007年引进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全区从长三角等地引进项目28个,实际到位资金11.8亿。目前我区80%的投资项目或招商信息来自上海。王店镇将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上海,从上海或依托上海引进的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亿元。

3.借智发展,科技人才合作理念创新不断推进

实施引智借智工程。近年来,我区把上海的知名院校作为科技合作、理念创新的重点方向,区经贸局、科技局、农经局等部门和台华公司等企业与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科院上海分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在纺织业中开展了规划论证、产品开发、举办论坛,在机械制造业、家电业中建立研发中心、合作开发厨卫家电和实用型集成吊顶等一系列产品。2003—2007年,我区共引进市外高级人才1269人。重视理念接轨。组织党政干部、企业主进入上海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学习进修,邀请上海经济界、科技界、法律界专家教授以及政府资深官员到秀洲作专题报告,成功举办2007中国现代物流(秀洲)论坛。委托上海知名的城市规划单位,完成多项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形态设计、产业园区规划,为我区城市及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理念,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建设水平。

二、秀洲区接轨上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嘉兴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虽然接轨上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研究上海还不够,接轨氛围还不浓,接轨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1.分析研究上海总体上不够

(1)缺乏对上海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研究。“十一五”时期上海发展的主线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即“四个中心”)和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但我们对上海发展定位后如何实施具体战略关注不多,对上海发展的态势和变化分析不够,对秀沪两地有哪些有希望合作的领域研究不深,由此影响了秀洲区整体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部署。对上海职能部门出台的具体政策,如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的总部经济、创意产业,以及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规费减免、产品标准、金融、环保、城市管理等政策知情不多。面对上海诸多产业政策,我们更多的只是感动、感叹,却不能为我所用,难以对接。我区大部分农产品没有进入上海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没能达到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或者没有申报上海的“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及市场准入的有效接轨。王店三园鸡专业合作社在供应“三园鸡”进入上海市场过程中,因为专业合作社的发票不符合上海有关方面的要求,成为制约三园鸡大量进入上海市场的瓶颈。

(2)缺乏对上海市场需求的研究。上海是个超大型的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上海欢迎秀洲的产品,特别是农产品,也是有根据的。但我们对上海生产企业需要什么,上海市民消费需求有哪些,特别是上海世博会已进入倒计时,我们怎样参与世博分得一杯羹,等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系统的研究。

(3)缺乏对临沪地区的比较研究。目前,接轨上海的“口号”风靡于长三角乃至全国。宁波江东区各类接轨活动在两地频繁举行,高层互访、招商会、干部挂职、课题研究、咨询研讨会等十分活跃。扬州、镇江、吴江、南通、常州等地接轨上海的形式不断创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合作领域广泛深入,上海与这些地区“飞地式”合作已经展开。这种“跳跃式”辐射,对于秀洲来说,原有的地理优势不再拥有。而对于这些竞争对手在接轨上海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举措,我们研究得不够,了解得不深。秀洲如何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竞争中实行差异协作、错位发展、有效对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的。

2.接轨上海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1)接轨主体意识不强。接轨上海的真正主体是企业,但我区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机遇性和紧迫性,“无法对接”、“无需对接”等模糊认识有所存在。较多企业研究上海,分析上海,认识上海兴趣不大,局限于小打小闹。大量民营企业开放意识不强,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支柱产业未能通过联营、协作等形式,借助外部资金、商誉、技术等来发展壮大自己。一些企业经营者怕联营协作会丧失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产品品牌等,对眼前没有太多直接经济利益的接轨活动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接轨平台支撑力较弱。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需要平台,江苏吴江市确定芦墟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大手笔规划268平方公里的临沪经济区,实行与上海零距离对接。作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主阵地的秀洲新区、工业园区,其发展空间已相当有限,其他工业功能区的承载力明显不足。从实力来看,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多数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少品牌和名牌、缺少先进装备和优秀人才、缺少资金和用地,工业产业链短,形成大产业的动力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不足。秀洲区的现代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支柱产业与上海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产业落差,产业关联度不高。这种状况抑制了秀沪产业对接和要素整合。秀洲工业经济若不能受惠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的辐射,势必影响到秀洲经济未来的快速发展。

(3)接轨领域涉及不深或存在“盲点”。《秀洲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十一五”发展规划》虽然提出了四大类14个方面的接轨,但接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产业接轨中以项目引进为主,其中二产以零部件加工业为主。现代服务业以商贸为主,金融组织、中介机构等涉及不深。吸引上海游客或让上海人感兴趣的项目和亮点不多,旅游业尚未真正破题。供沪农产品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比较规范的销售网络和场所,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发展不充分,品种不多数量有限。在人才合作中,引进上海的人才比较困难,上海人才流入我区或柔性流动进入我区的政策吸引力还不强。在政府层面的产业政策、体制机制,以及社会事业的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接轨尚未全面展开,行业商会、国外驻沪机构等方面的接轨尚处于起步阶段。

3.接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1)接轨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全区性的接轨方略和全局性的谋划力度不够,缺少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中长期规划。接轨工作力度、接轨程度主要取决于部门和主体的自觉程度,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接轨上海行动计划和考核内容,还缺乏目标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区接轨办力量不足和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接轨工作的正常运行。

(2)接轨工作方式落后于发展要求。秀沪两地高层互访不够多,存在“一头热”的现象。秀洲只是参与了嘉兴市组织的各类接轨活动,很少直接在上海举办专项接轨活动。邀请上海专家教授来授课的多,秀沪两地合作研究课题的少;赴上海参观考察的多,项目洽谈直接接轨的少;区镇党政干部参与的多,企业单位参与的少;企业即期性对接多,长期性对接少等等问题,反映出接轨上海的一些活动还流于一般层面,工作方式老套方法粗放,未能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需要创新形式、研究新方法。

(3)接轨资源有待整合。嘉兴籍(秀洲)在沪人员是我区接轨上海工作的重要资源和一支有生力量。况且,嘉兴(秀洲)学生到上海求学已成风尚,学成后大部分留沪工作,而我们对其不甚了解,情况不清。虽然我区有秀洲籍同乡联谊会组织,以及聘请了一批上海高层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秀洲接轨上海工作顾问,但除了在春节拜访外,平时联系不够,与上海的区县政府及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和行业商会等层面的交往不多、关系不熟,印象不深。与秀洲驻沪联络处的联络走访非常有限。

三、接轨上海参与世博提升发展秀洲的对策建议

上海是新世纪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由于跨国公司的纷纷涌入,上海正日益深刻地被纳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调整中。接轨上海,不仅意味着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同时因上海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因而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国际、接轨发展,这是秀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就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会受到上海大都市很多的溢出效应,秀洲关键要突出接轨重点,接轨优质产业,集中有限资源,全面推进合作。力求在理念提升、项目引进、资源利用、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体制演进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不断提升秀洲区域经济竞争力。

1.关注上海,全面深入地研究上海、认识上海、走进上海

我们有许多大项目是从上海引进或通过上海引进的,了解上海、认识上海是秀洲接轨上海的前提和基础。

(1)要聚焦上海战略发展,加强对秀沪两地战略性课题、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的研究。全区各级组织或对口职能部门的注意力要瞄准上海,组织人员加强对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产业转移、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分析上海产业优势、投资特点、发展趋势、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新动向,哪些属于服务长三角的产业,哪些可以转移出来,怎样去挖掘。总之,要研究秀沪两地产业对接中有能够引起共鸣的东西,进一步理清接轨上海的规划思路,供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2)要关注长三角地区发展变化,加强区域间优劣势比较研究。当前,无论是长三角都市圏的城市,还是不属于长三角都市圏的城市如金华、盐城等地,都提出接轨上海的战略,并纷纷推出了各种接轨举措。秀洲正处于区域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之中,周边地区不断强化的经济发展现状是我们直接的现实参照。既要了解临沪地区接轨上海的一般形式和方法,为我所用;又要研究区域之间的优劣势,尤其是在商务成本、产业政策、承载平台、政府环境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及吸引上海、接轨上海的优势,结合秀洲实际,找准秀洲接轨上海的战略定位。

(3)要重视在沪人士的作用,加强接轨资源的整合利用。要进一步摸清在沪供职人员、创业人员、就读人员的情况,把在沪供职人员、创业人员、就读的博士生、硕士生也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要优化“秀洲籍上海同乡联谊会”和“秀洲上海专家联谊会”的组织建设,继续扩充会员,开展多项考察、互访、研讨等活动。要选派一批干部走进上海,到上海对口部门、关键处室挂职交流,熟悉上海办事“套路”,跟踪和研究上海的最新动态,使秀洲工作能有效地与上海的有关工作规程和关键人员对接。要加强秀洲驻沪联络处建设和管理,可将驻沪联络处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充实精兵强将,拓展联络职能。使联络处不只局限于事务性的迎来送往,而是更加注重采集信息、构筑平台、疏通渠道、调查研究,成为我区接轨上海的高级参谋、经济大使、积极推进者。

2.深化产业接轨,提升发展秀洲区域经济竞争力

产业接轨是接受辐射、承接转移的重点,而同质对接,错位发展是秀洲接轨上海的重要策略,其成功与否将意味着抓住机遇还是错失机遇,成为能否融入长三角的关键。

(1)吸引项目投资,承接上海制造业的转移。从秀洲区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战略的实践看,制造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因而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秀洲还是要发展制造业,只不过制造业的结构附加值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要提高对上海制造业的关注度,争取引进上海意向外迁的企业,争取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的一些环节转移外包给秀洲的企业。

(2)紧盯总部经济,承接上海现代服务业转移。目前,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30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84家,投资性公司165家,外资研发中心244家,许多国内大型企业也在上海设立总部。上海世界总部经济、包括上海自己的一些大的集团公司,有丰富的国际联系渠道和商贸信息,有产品设计、标准检测、QC管理的技术力量和经验。要根据嘉兴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低,环境较为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现代商务、软件、文化创意等产业。要通过推进北京科技园长三角创新园、上海科技京城嘉兴高新技术园、纯高现代商务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项目,引进带动更多的国际资本、国际服务业以及承接上海现代服务业转移。

(3)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要根据上海农产品供应市场和居民消费的特点,加快制定和实施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发展新奇特蔬菜、水果等地方特色产品;开发特色加工品、特色小包装和特色风味产品。要适应上海农产品对市场准入的要求,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要鼓励和支持有基础、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申报上海的“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进一步赢得进入上海市场的主动权。要重点加强与上海大型超市、大型企业合作,实行订单、订牌生产,建设直供基地等,形成稳定的产销渠道。要立足秀洲资源、技术、产品等综合优势,选准发展项目,鼓励基地、企业与上海洽谈合作,使上海外移项目基地落户秀洲。要根据上海人热衷于旅游休闲的特点,整合乡村资源,宣传策划,做好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文章,发展以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的休闲业,吸引一批上海游客。

(4)加强引智工作,推进科技合作。上海有60所普通高校、5所独立学院、53家培养研究生的机构,有100余万中级以上人才。要以项目为纽带,利用上海的人才高地,积极引进和聘请我区急需的各类人才,继续实施引智、借智工程。要根据我区产业特点,筛选一批关键性的或具有共性的技术难题,委托上海市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研究,或与上海市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协作,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要加快建设科技人员创业园,借助上海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有效吸引上海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来我区创业,办学、办科研中心、办设计中心。

3.扩大合作范围,开辟接轨新领域

上海是全国政治、经济社会事业改革的示范地,有许多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因此,除了产业接轨以外,在社会事业领域的合作还有广阔的空间。

(1)借鉴上海经验,推进全方位接轨。要扩大与上海的金融、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为秀洲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引进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与上海等地的医疗机构开展双向合作交流,提高我区医疗技术水平。要借鉴上海行政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创新和街道社区工作经验,推进我区政府职能的转变。

(2)利用上海国际化平台,加大开放步伐。目前,有40多个国家在上海设立总领事馆,这为我们利用上海这个平台走向世界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与海外驻上海办事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接轨上海来接轨世界。要分批分期组织在沪秀洲籍创业人员回家乡考察,鼓励他们回家乡投资,对在沪创业人员中的成功人士给予宣传和表彰。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上海要为全国服务。为此,我们也应当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秀洲企业走进上海,到上海去发展,在上海设立窗口、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贸易中心等。总之,我们要借助上海,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3)抓住世博商机,共享世博成果。世博会期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到上海周边地区游览,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参与世博会是推介展示秀洲、提升发展秀洲难得的历史机遇。要制订秀洲参与世博会的行动计划,要争取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行秀洲产品专题推介活动,组织一批品牌农产品推荐给世博会,争取一批世博会客商或国际组织到秀洲开展投资考察和结对活动,同时要开展对外接待人员的培训,更好地体现和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

4.加强平台建设,提高接轨承载力。

从长期看,秀洲整体上已具备成为上海“后花园”的条件,但从近期目标看,需要建设面向上海的接轨平台,实现与上海“零距离”对接。

(1)整合承载平台资源,提高载体能力。秀洲新区、工业园区和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要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地的目标高度,整合提升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发展环境。要面向上海,建设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高标准的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大平台。要加快特色镇、特色街道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人居环境,承接上海同城效应。

(2)坚持市场取向,突出企业主体。接轨上海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重在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结构调整、协调扶持等方面,而具体的项目、人才、技术、资金、市场、资讯等生产要素的接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有条件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上海的外贸优势,在沪设立自己的窗口,形成店在上海坊在秀洲、商在上海厂在秀洲的贸易生产一体化格局。要积极争取为上海等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搞配套做加工,乐于当好配角,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制造业“加工工厂”,形成“配角经济”、品牌经营的战略。

(3)加强政策配套,优化投资环境。要实行市场体制、政策环境的自觉跟进,着力消除与上海制度政策和工作规程上的落差和障碍,推动与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的要素市场一体化。要完善秀洲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政策,对入驻秀洲的战略性引领性项目,继续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对入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可享受区长特殊津贴,一些代表人物可考虑推荐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5.营造接轨氛围,形成长效机制

接轨上海,提升发展秀洲,必须建立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的机制。

(1)打好“秀洲牌”,提高秀洲知名度。目前,秀洲在上海的知名度还不够,这包括我们的企业、产业产品以及人文地理、政策环境等。要深化认识,形成全区上下接轨上海的氛围和合力。要抓好形象策划,确立接轨、参与和发展的宣传主题,并与上海新闻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对接,共同做好秀洲区整体形象宣传。要打响“秀洲牌”,建议2009年为“参与世博发展秀洲宣传年”,进一步提升秀洲区在上海及长三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创新接轨形式,形成多层次合作交流机制。“高层互访”,建立秀沪两地政府党政领导(可以是上海郊县)定期会晤机制,拓展我区四套班子与上海区县党政领导的联系渠道,积极推动各类经贸活动的开展。“同行对接”,在两地职能部门之间(如发改、科技、农经、教育、卫生、旅游以及政法等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之间,工业园区之间以及镇、街道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专业化、小型化、专题化的接轨活动,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互访机制。“共建基地”,选择一批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在秀洲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课题合作”,秀沪两地在产业对接、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投资政策,以及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3)细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考核。要切实加强接轨上海工作的领导,将接轨工作列入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的交流内容,充分发挥区接轨办的作用,配强区接轨办工作人员,保障正常的工作经费。强化接轨上海的行动计划的目标性、务实性和操作性,要确定当年度接轨上海工作重点和项目,不求多但求实,每年都能有进展。要把引进人才、技术以及与上海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要重视接轨工作的信息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及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接轨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开创我区接轨上海工作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