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缺毋滥的启发

宁缺毋滥的启发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缺毋滥的启发自1991年钱龙软件被市场广泛采用之后,笔者便不断将美、日两系列的技术指标引进中国股票市场,然而,在二百余种技术指标当中,最吸引笔者目光的则非Ultimate Oscillator莫属。无论如何,受到“共振效应”与“终极指标”的启发,改变了笔者对于传统交易手法的思维,尤其在经过长年累月测试各种指标绩效的历程之后,更坚定了笔者对于“机会交易法”的坚持。

宁缺毋滥的启发

自1991年钱龙软件被市场广泛采用之后,笔者便不断将美、日两系列的技术指标引进中国股票市场,然而,在二百余种技术指标当中,最吸引笔者目光的则非Ultimate Oscillator莫属。经过长期测试的结果显示,Ultimate Oscillator不仅在实战交易中的绩效相当显著,而且其背后设计逻辑的特殊性更是傲视群雄。因此,笔者按其字面翻译成中文的“终极指标”,并且开始提供给海峡两岸的股民使用。目前在中国各种股票交易分析软件中,“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应该已经相当普及了,如果股民们所使用的软件中没有这个指标的话,也可以根据以下的公式,利用自己软件内“自设指标”的功能,或者利用MICROSOFT Excel试算表,都可以自行绘制出“终极指标”的曲线。

“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的特殊性,是其他技术指标所无法比拟的,尤其一般的摆荡指标OSC(Oscillator),基本上缺乏时间循环的概念,而“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在时间循环上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笔者在研究交易时机上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为了加强读者们进一步了解“机会交易法”的理论基础,笔者将在本节内容中,简略为读者们说明“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背后设计逻辑的特殊性,还有它在催生“机会交易法”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重大启发意义。

“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是由Larry Williams于1989年,发表于The Definitive Guide To Futures Trading Volume II。其计算公式如下:

img5

❶TH=MAX(C3,E2)

❷TL=MIN(D3,E2)

❸TR=(❶-❷)

❹Xr=(C-❷)

img7

※Defult Value:m=7,n=14,o=28

※X、Y、Z=m、n、o(Inverse Proportion)

在Larry Williams所发表的文章当中,他详细介绍了“终极指标”(Ultimate Oscillator)的各项运用法则,但是,据笔者长期对其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Larry Williams建议股民们所采用的研判方法,并没有出现如原作者所描述一般的高效率。笔者反而从“终极指标”的公式计算步骤与后期市场验证的结果发现,“终极指标”最重要的关键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在于提供它可以提供“交易信号”,而是暗示“交易机会”的存在。

“周期共振”与“均线共振”的逻辑背景,就好像自然界河川汇流的原理一样,当大大小小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汇集于一处时,该处的暗潮会先从乱流而至漩涡状,经过如此程序搅动理顺了千丝万缕之后,再万水齐聚朝共同的方向注入。同样的道理,“共振效应”其实就是一种河川的“汇流”效应,尤其以“均线共振”表现在图表上的形态,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读者们可以仔细推敲“终极指标”下方的计算步骤,笔者发现“终极指标”的参数(注:m,n,o)设计,迥异于其他传统技术指标。传统技术指标的参数设定,通常只允许一组周期,例如:9日KD或者6日KD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周期,至于MACD指标虽然也允许设定三组参数(注:12,26,9),但是,这三组参数中却只有第一组参数才是周期参数,因此,MACD指标的参数设定与“终极指标”是完全不同的。

img10

img12

※Defult Value:m=7,n=14,o=28

在计算公式的建议参数中,m=7天、n=14天、o=28天,很显然Larry Williams对于参数的设计是基于周期的考量,因此,“终极指标”的基本原理与“均线共振”、“周期共振”是相同的。尤其,Larry Williams在书中特别提及,一般摆荡指标OSC(Oscillator)无法处理“时间循环”的问题,这正是“终极指标”最有价值的地方。

无论如何,受到“共振效应”与“终极指标”的启发,改变了笔者对于传统交易手法的思维,尤其在经过长年累月测试各种指标绩效的历程之后,更坚定了笔者对于“机会交易法”的坚持。Larry Williams或许也想传达“机会交易法”的概念,但是,在他所描述的运用法则当中,并没有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虽然,笔者没办法确定Larry Williams是否了解“交易机会”这个概念。但是,Larry Williams显然早已经知道“时间循环”的重要性,而且,从其公式与参数的设计逻辑中,笔者更加确定Larry Williams所描述的“交易信号”,其实是暗示“交易机会”的存在,并且唯有在出现“交易机会”时,所有技术指标的“交易信号”才有意义。换句话说,一旦“交易机会”成熟之后,便是股民们依据“交易信号”进场买卖的时候了。

既然“终极指标”的设计原理,源自于“时间循环”的概念,因此,让我们先暂时撇开以传统“交易信号”来看待买卖点的习惯,如同笔者在本书第一章开宗明义说过:“中国的技术分析大都偏重于量、价分析,然而,技术分析应该包含“量、价、时间”三元素。因此,在这里我们必须尝试把“终极指标”所发生的信号,当成是技术分析三大要素中的“时间”因子。

当我们改变思维把“终极指标”的信号视为“时间”因子之后,那么,在“时间循环”的概念中,它将会有如黑夜与白天或者峰与谷的关系。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先拋开Larry Williams描述“终极指标”运用法则的枷锁,直接像传统RSI指标的超买超卖线一样,在“终极指标”的上下方设定两条峰与谷的循环界限。

除此之外,经过实验测试的结果显示,“终极指标”运用在中国股票市场时,部分Larry Williams所描述的法则产生了一些误差,因此,基于适应中国环境的需要,笔者把“终极指标”70的界限下调至62.5,而把30的界限上调至35,使其更加符合中国股市的波动。然后,为了让读者们看得更加清楚,笔者将62.5以上的区域涂以红色的标记;将35以下的区域涂以绿色的标记,此时,依照“时间循环”与“机会交易法”的概念,将会出现以下两条运用法则:

·当“终极指标”循环出现红色标记时,代表机会已经来临,股民们应该开始参考所有技术指标的卖出交易信号。

·当“终极指标”循环出现绿色标记时,代表机会已经来临,股民们应该开始参考所有技术指标的买进交易信号。

图1-4是一幅为期6个月的日线走势图,图表中A、B、C位置分别代表KD指标所出现的“交易信号”。然而,依据“机会交易法”的概念必须出现了“交易机会”,才可以将技术指标的“交易信号”视为有意义的买卖点,因此,A、B两处所出现的“交易信号”应该被忽略。然后,当“终极指标”在D位置出现绿色标记的“交易机会”时,则开始观察C位置的KD指标是否完成“交易信号”,并且选择在C位置买进股票。在这6个月期间,如果股民们依据传统KD指标进行交易,总计将会进出股市四次。如果股民们依据“机会交易法”的概念进行交易时,很显然地,这是一件在对的时间最对的事,也正是“机会交易法”的真谛所在。

图1-4 当终极指标在D位置显示“交易机会”成熟之后,股民们便依据C位置的“交易信号”进场买进股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