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配送发展的新趋势

物流配送发展的新趋势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物流配送发展的新趋势一、我国连锁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一)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连锁经营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降低成本。2.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决策程度低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节 物流配送发展的新趋势

一、我国连锁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一)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降低成本。一般来讲,判断标准应是: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我国连锁店一般规模较小,因而配送中心所能增加的收益不够补偿配送中心的建设费用,不能形成规模经营,成本压不下来,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连锁经营却没有配送中心,或者有名无实

现有的连锁店大都没有配送中心,甚至没有做到集中供货。只是若干店铺使用了同一名称便称为“连锁”了。有的虽设立了配送中心,但徒有虚名。即便有一些配送中心能够做到集中供货,但分店所需商品还得由分店自己来配送中心提货。

(三)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不高

我国目前连锁企业配送规模均较小,国外一般为80%以上,而我国只有60%左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对于鲜活易腐商品、冷冻商品,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多数采用直接送货上门的办法。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60%的人员、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配送成本偏高。北京的大多数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的车辆、仓库,而自有车辆实载率仅为25%。平均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20个店铺,平均每辆车承担了2—3个店铺的送货,而日本的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店铺只需4—5辆车。对内地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最好的在80%—90%之间,多数在60%—70%之间。

(四)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低

1.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

配送中心需要高资金投入,其设备和设施都很昂贵,且回收期长。考虑到我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这就使许多配送中心不愿意购置机械设备,致使机械水平低,货物的装卸搬运都由人工来完成,这就出现作业速度慢,效率低,破损率大,差错率高的现象。而且由于缺乏配送技术,缺乏现代物流与配送的观念,企业物流作业缺乏规范,各种编码缺乏标准,配送中心只是为连锁企业充当存储商品的仓库和按规定简单送货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对配送中心的偏见。

2.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决策程度低

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如以货物配组、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划、多因素最优库存控制、多配送中心选址决策、多配送中心配送范围决策、配送中心物流成本控制、单品的物流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MIS)很不完善。业务员整天忙于应付,但连锁店经常出现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

3.配送人员素质低

由于社会上高素质物流专业人员缺乏,不少配送中心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可用,人员往往是分店开架售货后的富余人员或老弱病残人员担当,人员素质低,大多只能做些看管、收发工作,根本无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这反映企业对配送中心的不重视。

(五)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

配送速度与作业流程、仓库布局与配送中心的选址有关。由于我国许多配送中心选址不合理,因此配送速度较慢,影响了送货的及时性。目前我国连锁配送中心两种不合理的格局,一种是配送中心在店铺分散、区域跨度很大的情况下进行配送,运输距离过远,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种是店铺相对集中,配送中心在远离店铺集中的地方进行配送。造成这种不合理主要是在建设之初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全局观念,盲目上马,还有一些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物,政府部门的过多干预所致。

二、国际连锁经营配送现状

(一)日本连锁企业配送现状

在日本,连锁企业经营由于其统一化的管理,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1)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2)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3)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4)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

(5)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美国连锁企业配送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1)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订货指示单。

(2)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3)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三)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沃尔玛将在天津建设北方物流配送中心

长期以来,国内商家看到的是一个并不可怕的沃尔玛。业内分析,这主要源于沃尔玛这套高效的配送系统迟迟没有使用。据了解,在深圳,沃尔玛拥有一个配送中心。但沃尔玛中国区公关经理徐俊说,该配送中心还只是一个货物的中转站,其功能无法与沃尔玛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相提并论。沃尔玛在国内的店面主要依靠供货商直接配货。沃尔玛在中国物流配送系统一直未筹建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店面数量不够,尚未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但徐俊强调,只要店面数量足够,就将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沃尔玛全国供货商朴经理向记者透露,日前,沃尔玛高层向其表示明年将在天津建设北方区物流配送中心,依靠此中心满足沃尔玛在中国北区各店的配货需求。在业界,沃尔玛的全球配送系统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案例。据统计,沃尔玛利用配送系统把货品送到商店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2.5%左右,而其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一般要付出5%的成本。那就是说,当沃尔玛与对手经营同一种商品的时候,他们比竞争对手的成本要低2.5%左右。

熟悉沃尔玛的朴经理说,沃尔玛配送中心如果发挥功能,减少供货商为各地商店直接配货的物流成本,将成为其低价的有力支撑。更重要的是,在零售业微利的时代,能够比同行低2%左右的成本,获取高额利润,恐怕是沃尔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资料来源:《北京现代商报》,2002年10月14日。

三、连锁企业配送发展趋势

在未来几年内,随着连锁经营不断向多业态、多业种、多地域和多形式拓展,以及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企业应用的日益广泛,物流配送将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冷冻生鲜品的配送将备受关注

一方面,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将增加或加强冷冻生鲜食品的配送功能。这主要是随着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快速食品、生鲜半成品和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加,大型零售企业设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的一个趋势。另一方面,以批发为主导型的食品配送中心将会出现。一些实力较强的食品批发企业面向独立经营的单体超市门店开展以食品为主的配送服务,这将是我国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例如,伴随消费者生活水平和对商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专门经营肉类、蛋类、菜类、牛奶、面包、冰淇淋等新鲜食品的物流配送企业,会逐步转变为集物流、常温仓储、冷藏、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多功能物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加快,连锁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随着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兴起和成熟,将商品的配送业务部分甚至全部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完成,将会成为连锁企业日益增加的一种选择。相对而言,一些具有自身物流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也将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开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企业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与连锁企业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供应商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EDI)或电子订货系统(EOS)。目前看,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已经相对成熟,连锁企业基本上应用了覆盖进销存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甚至引入了商业分析智能管理以及与供应商进行数据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开始了网上数据传送和订货的应用,利用互联网与物流配送中心、上游供应商共享商品的销售、库存信息,在电子订货、商品验收、退货、促销、变价、结算、付款等环节提供协同支持。例如武汉某企业集团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无线手持终端技术实时记录库房收货、定仓、补货、移库等信息,及时准确记录仓位品种和存量变化,有效支撑仓管系统实时化管理。该中心配备的5条DPS数字分拣线,能实时、准确地接收和回传分拣数据,同一时间自动拆零分拣2000余个品种,使100余台车辆可同时配货,除满足集团自身各公司配送需要外,还能向社会配销6000—8000个品种。

(四)工业、物资企业对商业物流的介入将进一步深入

1.生产企业物流向连锁商业物流扩张

在商品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家电、服装、化妆品和保健用品等领域,大型生产企业基本上都直接参与了面向消费者的市场活动,一些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已经开始从自身配送向社会化物流配送转变,并逐步适应大型连锁企业的要求。

2.传统物流企业向连锁企业的第三方物流转变

我国原有的一些储运企业大都从事有关生产资料的运输和保管业务,随着企业改制以及物流市场的扩大,他们开始将业务拓展到零售领域,特别是连锁企业。还有一些原隶属流通部门的运输和仓储部门也从整体业务中剥离出来,独立从事专业的物流服务。目前已经有一些物流企业介入了连锁企业的物流业务,相信会有更多的物流企业转向为连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总之,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上游产业,也必然要求整个供应链,特别是物流环节进一步提高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这对提升物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物流企业也将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介入连锁商业的经营活动,促进连锁商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