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2.1 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基于既定的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提下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的必要条件和政策措施,由于对于最大经济福利缺乏确定的主观标准,因此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属于规范研究。为了区分私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庇古将经济行为对私人和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区分开来。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评。

9.2.1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基于既定的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提下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的必要条件和政策措施,由于对于最大经济福利缺乏确定的主观标准,因此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属于规范研究。

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界定了对福利衡量的标准。庇古将国民分为富裕者和贫困者,认为:第一,凡不减少贫困者收入而提高了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改进社会福利;第二,不减少国民收入而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也将改进社会福利。

第一个衡量标准是针对经济增长伴随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庇古认为,即使一个经济系统国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如果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话,不能认为这个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改进了。国民收入提高只有在带动贫困者收入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增进社会福利。

第二个衡量标准是建立于货币边际效用递减的基础上。随着收入不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度是不断下降的。为了提高整体国民效用,将富者的钱向贫者转移是必由之路。但是第二个衡量标准也暗含着一个推论:如果收入从富者转移到穷者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则社会福利是提高还是降低则无法判断。

为了区分私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庇古将经济行为对私人和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区分开来。他将追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称为“边际私人纯收益”,把该单位投入给社会带来的纯收益称为“边际社会纯收益”。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社会纯收益往往是不一致的。社会福利要达到最优化必须使每个要素的使用达到各自边际社会纯收益均相等。对于边际社会纯收益低于边际私人纯收益的要素投入行为,庇古认为可以采用课税的方式进行限制;对于边际社会纯收益高于边际私人纯收益的要素投入行为,可以采用补贴的方式进行鼓励。

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评。对于收入平均问题,他们认为如果收入不平均是由要素生产力的差异造成,而不是剥削造成的,那么鼓励富人的钱向穷人转移反而会阻碍效率。而且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基于基数效用理论上的,不同消费者之间心理感受无法比较,因此总效用的叠加也过于主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