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节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

节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俗旅游——文化旅游的又一独特风景线吴芙蓉节俗是人们在岁时节日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文化,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节俗旅游是节俗与旅游的融合,是当今文化旅游中又一独特的风景线。所谓节俗旅游,是指以岁时节日为形式,以节俗文化为体验对象的旅游行为。

节俗旅游——文化旅游的又一独特风景线

吴芙蓉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京210003)

【摘 要】节俗是人们在岁时节日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文化,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节俗旅游是节俗与旅游的融合,是当今文化旅游中又一独特的风景线。在节俗旅游的开发中,南京市旅游局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节俗;节俗旅游

1 节俗: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节俗,即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人们在岁时节日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文化。节俗文化通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尤其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诸多节俗更是向其他的人们展示了别具一格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从繁复多样的饮食、绚烂多姿的服饰,到代代相承的节日仪式、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这些无疑是节俗的核心,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据一项对外国游客访华动机的调查表明,排名第一的是为了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文化,占100%;排名第二的是为了了解历史文化,占80%;排名第三的是为了游览自然风光,占40%(沈受君,1994)。

作为旅游资源之一,节俗文化的优势不容忽视。首先,节俗是综合性的民俗,它不仅事象异常丰富,而且蕴涵了比普通时日丰富许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个“年三十”就足以印证。除夕年夜饭上的菜肴不仅仅是一家人的团圆饭,特有的食俗不仅传承了饮食的制作方法,也带给我们无数的祝福与希望:芹菜象征着勤快;葱象征着聪明;青菜豆腐象征着做人要清清白白;蒜象征着过日子要精打细算;用不切断的青菜、白菜、韭菜、粉条等合煮,称“长命菜”,全家老小都要吃上一点;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些地方不吃要留到新年“有余”,有些地方吃鱼时要将鱼头留下,意为“有余头”……此外,除夕贴春联、贴门吊、挂年画、放爆竹、唱傩戏等节俗活动,也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表演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给养。

其次,节俗文化以人为本,是活态的文化,民众的文化。在人文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与节俗文化相比,历史文化以物为主,是“死”的文化(杨梅等,2002),特定阶层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从表现内容上来看,大多以宫殿、陵寝、寺庙等文化遗址为主,作为遗址,它们只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传统和过去;从表现层次上来看,许多的历史文化只能代表帝王文化、官方文化和上层阶级的文化,这些很难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貌。而节俗文化则突破了这些局限,它既继承了传统,又代表着现在,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随着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而发展延续。同时,节俗作为民俗的一个重要构成,有一点毋庸置疑,它代表的是民间文化,是广大民众的文化,而不是某些特定阶层的文化。

此外,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在这丰厚的文化土壤中,节俗得以充分的孕育发展。尤其是多民族的构成,使得我国的节俗中除了汉族的特色以外,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节俗更是异彩纷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节俗为我国的民俗文化增添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也为开发利用节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广泛性、神奇性、独特性提供了条件。

2 节俗旅游:节俗与旅游的融合

节俗作为民俗社会制度层面的一个代表,其发展演变离不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我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代定型,沿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俗文化自然也就体现出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应和着农业生产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春祈、夏伏、秋报、冬腊的生活节律。在一年紧张忙碌而又严肃的生活中,人们通过节日给予了自己一个假期,暂离劳作之苦,享受于游玩嬉戏,得以轻松休闲。传统节日的四季分布、节俗中的娱乐、宣泄等活动,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了调剂,亦使得整个社会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节俗的这种调节功能多与旅游活动联系在一起。旅游,从本质上讲,寻求的即是精神上的放松与解脱。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于统治的需要,从国家政策、社会制度以及民风教化,都对旅游采取了限制和约束。于是,国家制度所需要的安土重迁,长久以来成了人民的本性;远游,原是借以宣泄自己的忧烦,追求精神的解放,转变为乡愁离情、漂泊无依之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春游相悦之情,亦被曲解成了“后妃之德”,纳入到统治阶级的规范中来……在这些影响下,广大民众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旅游需求,就与节俗有了进一步的结合,清明踏青、端午竞舟、重阳登高、元宵观灯,成为古代劳动人民节俗中特定而不可缺的近游风俗,而这4个节日亦可谓是民间的“传统旅游节日”了。

在旅游社会化、大众化的今天,旅游已逐渐成为当今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节俗与旅游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节俗旅游自然成为这二者融合的衍生物,进一步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文化。所谓节俗旅游,是指以岁时节日为形式,以节俗文化为体验对象的旅游行为。与其他旅游相比,它具有迥异于平日旅游的特点:

首先,节俗旅游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它是以旅游者主体参与为根本的动态性旅游活动。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的参与。节俗作为综合性民俗,是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所关涉的是广大民众在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钟敬文,2003)。这种集体行为方式表现为人人皆可参与的多种旅游活动,或者赶集逛街,或者唱歌跳舞,或者修禊登高,或者烧香拜神。

其次,人们在节日里所体验的欢庆氛围远非平日可及,这种情感的喜庆,既来自节日里特有的民俗活动,尤其是娱乐性、庆贺性的活动,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和猎奇怀古的心理满足,又来自节日里全家出游的天伦之乐、脉脉温情。

第三,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消费观念也不同于平日,节日是人们给予自己的一个机会,用来享受自己通过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生活,因此节俗旅游中的消费明显高于平日,带有享乐性、放纵性的特点。

3 节俗旅游的开发:以南京市“和谐城乡游”为例

前文提过,我国的节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就民俗文化的特征而言,一种民俗文化一旦形成都有它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并在社会的发展中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心理。但是当社会转型之后,民俗文化也随之改变,“俗随时变”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春节为例。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春节原来的主题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祈望人寿年丰、合家团圆、岁岁平安是广大人民几千年的不倦追求,各种年节民俗活动都围绕着这样的主题而展开。传统的春节活动主要包含3个阶段的内容:节前忙年、除夕过年、节日拜年,历时近一个月。年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俗称小年)就进入到忙年阶段,扫房屋、剪春花、贴春联、办年货、添新衣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体现出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盛大的仪式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神祀祖的日子,人们要请神,诸如灶神、门神、财神、福神、喜神等诸路神明降临人间,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年里能得到更多的福佑;人们要祭祖,祭列祖宗亲,慎终追远,不忘把先人请回团聚,亦祈望先人的保佑祝福。此时此刻,天神地祇列祖列宗来到人间,天地人沟通汇集、协调合作,共同对付邪祟,共同维护人间的幸福安康,共同营造美好的未来,这些成为年节活动的信仰层面的最重要内容。在节日期间,人们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增强民族乃至国家的认同(刘魁立,2005)。

年节还是民众娱乐狂欢的日子。元日以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逛庙会、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闹花灯等,通过诸多节庆活动,人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有最出色的、最集中的审美表现。一切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演艺的、工艺的,各种审美表现在这个时候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通过这些审美表现,人们也在展示自己的心灵,展示自己优秀的传统(刘魁立,2005)。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年节活动才算结束。

曾经,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俗仪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在感慨中国乡土气息的年味正日渐淡去。但抛开繁复的形式,从春节的文化内涵上看,从民众在过年中所体验的生活享受上看,节俗的传统并不是在消亡,而是有了新的发展和丰富。从今年春节期间南京市旅游局启动“和谐城乡游——百万市民游新南京”的活动中,我们仍然沉浸于“团圆、祝福、和乐、喜庆”的浓浓年味,而且还体验了新时期里传统年俗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与和谐;同时也为节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之所以说南京市年俗旅游的开发是成功的,归结起来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抓住了节俗的文化性内涵。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年节活动,都被赋予了共同的文化主题,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在这浓浓的年味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城市的人下乡去体验农村乡土,乡村的人进城来感受都市风情,在这城乡的互动中又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求新、求奇、求特的文化心理。

第二,突出了节俗旅游的参与性。如上文所言,节俗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节俗旅游是一种动态的旅游,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旅游者的参与。通过参与,能够让旅游者亲身体验不同的风土,感受其中浓郁的人情。在这个春节里,广大的老百姓都能在参与中获得真实、亲切、淳朴的心理体验,进一步感受整个民族的祥和与团结。

第三,体现了民俗的民众性。民俗文化的“民”字,点出它是属于民众的文化。南京市旅游局在春节期间所组织的各种旅游活动,给百万民众创造了多元化的过年形式,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出行方式、家庭条件等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目的地。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全民出游是民众自主选择的,政府部门在节俗旅游的开发上,“为而不为,不为有为”,在尊重和不破坏节俗文化的基础上,只是创造了条件,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出游的民俗需要,使得春节再次成为一个“民间旅游节日”,把节俗旅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 沈受君.民俗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国内旅游理论与实践.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31

2 杨梅,杨树喆.民俗文化:一宗亟待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研究,2002(4):55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4 刘魁立.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灵魂.http://www.cctv.com/folklore/special/C13596/20050214/100571.shtml

Festival Tourism:a Unique Cultural Tourism

WUFu-ro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03)

Abstract The festival folk custom is the life cultural in the festival,and it's also the attractive tourism recourse.Among the cultural tourism,the festival tourism is the mix of festival folk custom and tourism.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the Tourism Bureau of Nanjing gives u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Key words festival folk custom;festival touris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