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南京明城墙

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南京明城墙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 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和意义3.1 明城墙申遗的可行性如今城墙的军事防御价值已无,但南京明城墙的原生价值在人类文明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则发生了逆转,承担起弘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任。从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上看,像南京明城墙这样的珍贵历史遗存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将南京明城墙这一建筑瑰宝推向世界的最有效途径。

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保护利用及旅游开发研究

徐 茜 尚凤标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 要】南京明城墙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本文描述了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和现状,概括了其申遗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前景。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1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及特色

1.1 南京明城墙历史

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2400余年的建城史,其间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年代累计达450余年。孙中山先生对其有“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的评价。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胜景和历史人文遗迹,其中尤以山环水抱、气势雄浑的“虎踞龙盘”以及壮观宏伟的明代城垣为代表。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完工于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前后历时21年。南京明城墙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传统,吸取了历代中国城垣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成就,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军事防御工程之大成,是中国城垣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作。

600余年来,由于战争的破坏使得原有的宫城、皇城、外郭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京城城墙大部分得以保存下来。明城墙依山傍水、因形随势而建,“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外。”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首都城墙,也是目前世界上保留规模最大的城墙。

1.2 南京明城墙特色

南京明城墙设计独特,城高池深,气度恢弘,结构牢固,设施完善,具有很高的古代城垣军事防御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2.1 南京明城墙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开创性

南京明城墙是明代初期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帝王的都城城墙,是我国第一个在江南定都的统一王朝的首都,在中国古代都城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1.2.2 南京明城墙在建造技术上的创新

城墙的附属建筑之内瓮城就是中国古代瓮城建造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的瓮城设置在城门外的惯例,将瓮城设置在城门内侧。内瓮城在体现“国之利器,不可示人”的道家思想的同时,又加筑若干“藏兵洞”,在冷兵器时代大大地增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能力;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是护卫南京明城墙的周边河堑,其创新性在于它不像其他城池的护城河是由人工刻意开挖,而是充分利用了南京周边现有的河道、湖泊,略加开挖、修整、勾连而成。因此,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不仅宽阔、自然,而且与南京城城墙、周边的山、林、民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城、林画卷;水关也是城墙一大特色。它设计精巧、合理,反映了明初精湛的筑城工艺和周密的平、战结合的城市水利运用思想。有的水关迄今还在发挥着调节城市河道水量的作用。

1.2.3 城墙的附属构筑物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明初朝廷为确保南京明城墙建造的质量,对城砖的烧造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措施。从城砖大盘铭文反映的情况来看,制造一块城砖所涉及的官员和造砖人夫的层层责任人达5~6级之多(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这是在全国其他同类城墙的城砖上较为少见,反映了明初的中央集权制。南京明城墙城砖的铭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尤为丰富。城砖的铭文明示了为南京城墙烧造城砖的区域,展示了各地的制砖工艺,同时还揭示了明初的姓氏文化、汉字简化字、民间书法和篆刻艺术等多元文化信息,其中有的铭文材料还弥补了史料的遗缺。

2 南京明城墙的保存现状

根据2006年的最新测量,明城墙长度为35.267km。从目前保存的情况看,可把明城墙分现存城墙、城墙遗迹和城墙遗址3类。现存城墙是指墙体基本完好或部分完好的墙体段落,总长度为22425m,分为7段,其中最长一段是九华山东侧至神策门一段,长5462m,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m。城墙遗迹是指城墙内外壁砖石破落而墙芯犹存的墙体段落,总长为2666m,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侧长1036m,最短一段蓝旗街北侧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m。城墙遗址是指城墙内外壁砖石与城芯均已不存,地面上已基本无痕迹的墙体段落,全长约10176m,最长的一段是汉西门至第二机床厂北侧,长1761m。

清代、太平天国和民国时期,都对南京明城墙多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南京明城墙四圈城墙仅留下京城城墙,险情和隐患十分严重。从1998年开始,改造过的明城墙段落长约17km,占现存城墙的72%,占城墙总长的48%,主要为集庆门段、武定门公园段、月牙湖公园一二三期、前湖、琵琶湖段、太平门至解放门段、神策门公园、小桃园、石头城公园等。明城墙原有城门13座,水关2座,目前仅有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清凉门、石城门(汉西门)4座城门及东水关保存较好,其余均荡然无存。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今,由于城市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的需要,在原有城墙上陆续新开城门10座及通道2处。目前只有中山门、解放门、丰润门(玄武门)、新民门、海陵门(挹江门)、集庆门6座城门及光华东街通道、富贵山隧道2处通道保存较好,其他已陆续拆除。

3 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和意义

3.1 明城墙申遗的可行性

如今城墙的军事防御价值已无,但南京明城墙的原生价值在人类文明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则发生了逆转,承担起弘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任。南京明城墙的本体价值,由“实用形”转变成为“文化形”。这一价值转变的过程,是人们从认识到肯定它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反映。如今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南京明城墙已成为南京现代化城市格局和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上看,像南京明城墙这样的珍贵历史遗存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南京明城墙完全有理由申报联合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将南京明城墙这一建筑瑰宝推向世界的最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各界对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的日益强烈,明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认同。2000年3月21日,在南京市文化局、文物局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从此拉开了申遗的序幕。

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条件可以看出,南京明城墙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的第一项是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第三项是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第四项是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这些标准在南京明城墙上具有所体现。

我们在最新的世界遗产画册中翻阅查找,从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830处世界遗产中,发现有关“城墙”的文化遗产目前只有我国的万里长城、平遥古城,还有法国卡尔卡松历史城墙都市3处。和以上3处“城墙”相比,南京明城墙具有的独到之处是:南京明城墙的防御功能不同于万里长城,它是作为保卫一国之首都的城墙;南京明城墙的功能也不同于卡尔卡松历史城墙,卡尔卡松一直是“皇家要塞”,而南京明城墙的保卫对象是整个首都城市。所以无论从城墙的长度、规模,还是从城墙的内涵来看,南京明城墙都是独具一格的。这无疑为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留下了一个空间。

3.2 明城墙申遗的意义

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其主要表现在:申报过程能够全方位的宣传、展示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各方面的成就;“宣传、展示”有利于南京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从整体上提高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利于对南京明城墙本体保护的社会化、专业化,并以其为纽带,改善和治理周边的生态环境,融山、水、城、林为一体,形成河湖水系傍古城的明城墙风光带;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发展;有利于南京大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4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4.1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

4.1.1 现有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南京市城墙管理处成立以来,在市文化局、文物局的领导下,南京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千万元,使南京明城墙的保护、维修和利用等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982年颁布了《关于保护城墙的通知》,此后有关南京明城墙保护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1992年,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会同规划局、园林局、文化局等多个部门组织编制了《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这是明城墙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保护规划。1995年1月26号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及2001年调整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1—2020)》中,对明城墙风光带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明城墙风光带……等景观界面保护为重点,逐步拆除山前、水边、历史资源旁的简陋棚屋,充分展现南京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要保护南京独特的山形水态、保护南京虎踞龙盘的地形特色。”“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气度恢弘的城市特色……以明城墙、历代城壕……为骨干,重点挖掘和展示六朝、明朝、民国的历史文化。”1996年江苏省人大颁布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城墙内外15m范围内为保护区,并对距城墙内外50m控制区内的建筑作了详细的规定。《办法》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执法依据,使得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有序的轨道。2000年3月17日,南京市政府批准了市规划局和文物局联合制定的《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这是对南京明城墙规划管理后的第一个整体保护方案。

4.1.2 意大利卢卡城墙保护模式借鉴

在南京明城墙的保护问题上,笔者认为意大利卢卡城墙的开发和保护措施值得借鉴。

在东西方城垣建设史上,中国南京的明城墙和意大利卢卡城墙堪称两个典范。南京明代城垣以其无比雄伟的皇都气势和鸿篇巨制,无愧为东方城垣建筑卓越的典范。扩建于公元15至16世纪的卢卡城墙,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以其完整透彻的科技意识和细致美感,成为欧洲军事建筑最重要的榜样。虽然城垣的形态与风格以及城墙的文化背景与性质不同,但它们同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精神的结晶,是世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卢卡城墙作为保卫这座城市的防御工事,由10个堡垒、1个炮台、11段城墙和一系列被称为“小兵营”的较小的建筑物组成。城墙延伸4.2km,平均高度12m,外部宽阔的空间将古老的城市与现代化的城区隔离开来,还配备有壕沟和洼地之类的防御设施。为了保护和利用卢卡城墙,1999年,卢卡市长Pietro Fazzi博士建立了城墙协会,同时卢卡市政府还设立专门机构,保护并安排城墙的维修、管理及审批该公共空间的使用,组织不与城墙相悖却能够增加其知名度的活动,并负责保护城墙的原有风貌。如今,这里经常举办特定主题的展览、音乐节、戏剧表演、高质量的博览会、专业会议等。城墙已从战争的工具转变成一个供全体市民和游人分享的大型城市公园。

对于南京明城墙来说,应当借鉴意大利卢卡城的保护和开发模式,由市政府牵头成立针对明城墙保护和开发的专门机构,负责城墙的定期维护、修缮,以及组织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明城墙知名度的相关活动,从而摆脱目前对南京明城墙死保不用而保护状况又不理想的不利局面。

4.2 南京明城墙的旅游开发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南京明城墙的开发利用上存在一定难度,就像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先生在1999年12月参观南京城墙时说的那样:“保存着完美的古城墙,这是一个城市建筑的要素之一,能将这个要素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学术界关于南京明城墙是应该重在保护还是重在开发上也存在许多的争论。面对目前国内关于在明城墙保护和开发上的争论,笔者认为,争论本身就是对南京明城墙价值的肯定。说明无论在文化价值还是旅游开发价值上,南京明城墙都具备被肯定的实力。对于文化遗产尤其像南京明城墙这样在国内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遗迹来说,开发本身其实就是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当然前提是开发的合理性、适度性和科学性。对于明城墙来说,只有对其进行良性开发,尤其是将其包装成能够对国内外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明城墙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些问题,尤其是要注重以下几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主题定位的科学性;产品整合的有序性;营销策略的创新性。

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上,姜武堂等把明城墙的空间布局分为近、中、远3个展示区域,即城墙本体游览展示区(近区空间)、护城河游览展示区(中间空间)和城墙周围展示区(远区空间)。这个旅游空间布局既考虑到了对明城墙本体的利用,又兼顾了明城墙周边区域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在主题定位上,笔者认为明城墙的开发应该定位为“集古都文化体验与自然观光于一体的环城绿色项链”。这个定位不仅揭示了明城墙的文化性及所附环境的自然性,更明确的揭示了明城墙在其开发利用中起到的对周围旅游资源的串联作用。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笔者认为对于明城墙而言重点应该是对现有的分散在明城墙周边的旅游景点进行有序整合,而不应该脱离现有的产品去重新开发新的产品。

南京明城墙周边景点资源众多。以中华门城堡为城南片景点的核心,城外有雨花台风景区,古长干里、明大报恩寺塔遗址,城内有周处台、白鹭洲公园、夫子庙、内秦淮河、传统民居保护区。从城南顺时针向北至下关,明城墙依起伏的丘陵、傍外秦淮河而筑,沿线景点有水西门遗址广场、汉中门文化广场、莫愁湖、石头城、小桃园、绣球公园、挹江门以及新建的狮子山公园。位于南京东北面的明城墙是保存最长、完好率最高的一段,此段城墙串联的著名景点有:神策门、玄武湖、北极阁古观象台、台城、明城垣史博物馆、城墙纪念园、鸡鸣古寺、小九华山、王安石故居、中山植物园、梅花山明孝陵、中山门、月牙湖公园、东水关公园等。笔者认为,对于明城墙及其周边这些旅游景点的整合可以采用整体和分段两种形式进行。整段开发就是把明城墙及其周边旅游景点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包装成南京旅游产品的一个亮点——神韵金陵城墙路。此旅游线路还可以同大型文艺演出《神韵金陵》联合,打造南京旅游产品中的一条黄金线路;分段开发就是根据明城墙周边旅游景点的集中度,把明城墙在旅游空间上分为不同的段,各个段落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段的特色产品。

在营销的创新性上,笔者认为对于国际和国内市场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对于国际营销而言,可以把明城墙作为“世界第一城垣”的牌子来打。在宣传上要有震撼性,给国际旅游者以精神上的冲击力,从而以明城墙“世界第一城垣”的魅力来吸引国际游客到南京旅游;对于国内营销而言,可以把明城墙风光带融入南京经典旅游线路中去,比如融入“六朝怀古游”、“大明胜迹游”、“民国建筑游”、“宗教文化游”、“科教修学游”等经典线路中。可以让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线路中都能体验到明城墙的遗韵和风采。

5 结 语

南京明城墙是历史的遗存,同时它也留给我们创造历史的机会。本文分析了明城墙的历史和保存现状,并重点论述了其申遗的可行性和意义,以及其未来在保护和开发中所要注重的问题,尤其对明城墙在旅游开发中提出了一定的个人见解。笔者相信,随着明城墙申遗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明城墙价值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明城墙将成为继明孝陵之后,代表南京城市品牌的又一张世界级名片。

参考文献

1 顾军.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刘正平.南京市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城市规划,2001(25):65-66

3 齐佩文.论南京市明城墙风光带的开发.江苏林业科技,1998(25):12-13

4 姜武堂,杨国庆.南京城墙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亟待开发.南京社会科学,2001(3):88-89

5 明城墙.http://www.js.xinhuanet.com/

6 南京明城墙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http://info.westpower.com.cn/

7 南京将斥资17亿修复明城墙为申“世遗”做准备.http://news.sohu.com/

Marching 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Tourism Exploitation of The Nanjing Ming Dynasty City Wall

XUQian,SHANG Feng-biao

(Department of Tour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

Abstract The Nanjing Ming dynasty city wall is the longest one in China.It was built naturally with the mountains and the rivers.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anjing Ming dynasty city wall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its applying for being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t last,it expounds upo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exploitation of the Nanjing Ming dynasty city wall.

Key words the Nanjing Ming dynasty city wall;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resource;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