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8 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联盟不稳定性形成原因的研究。②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的研究。张健和韩茂祥讨论了影响战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来研究战略联盟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指出稳定性是基于绩效和时间两个纬度。

2.8 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联盟不稳定性形成原因的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代理理论以及战略行为理论最具代表性。②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的研究。③联盟不稳定性和联盟绩效的关系研究。而其中大都集中在与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上。

(1)国外研究现状

Dawna L.Rhoades和Heather Lush(1997)研究了定位对航空业战略联盟持续稳定性的影响。Douma等(2000)提出一个构建和支持的联盟建立的复杂动态过程的框架,认为匹配性是联盟稳定运行框架中的关键因素,并深入研究了影响匹配性的驱动因素。R.Venkatesh等(2000)从联盟合作营销的动态性方面出发,研究了影响联盟稳定性的两个主要问题:维持联盟稳定运行的市场驱动特征和联盟追求的产品市场特征。M.Ivanyi(2000)基于企业的历史、绩效和发展趋势对国际合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R.Duane Ireland等(2002)认为联盟过程包括: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的实施控制过程和联盟的绩效评价,并以增加联盟竞争优势为目标,提出联盟的有效管理是联盟竞争优势的源泉,从而得出联盟的稳定运行有利于联盟竞争优势的保持。Stephanie Rosenkranz和Pat-rick W.Schmitz运用Graossman、Hart和Moore的不完全契约的方法研究了R&D动态联盟中影响联盟稳定性的最佳所有权的分配问题。Jas Gill和Richard J.Butler对多元文化的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合资企业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信任、矛盾和依赖;并得到结论认为影响日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信任,影响英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依赖,而对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企业来说,则是信任和依赖同样重要。John R.Conlon(2003)研究了学习能力在有限次重复囚徒困境中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Paul E.BierlyⅢ和Joseph E.Coombs(2004)从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相应的不同管理结构来分析、研究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认为处于产品发展初期和后期的联盟较产品发展中间阶段更不稳定。

(2)国内研究现状

单汨源和彭忆(2000)运用4种多组织博弈模型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叶红心等(2002)通过建立一个描述利益群里相互作用的微分动力模型,讨论均衡解的存在和联盟稳定性的条件。刘怀德和胡汉辉(2002)讨论了合作、成员个数与企业集团之间的稳定性问题。刘益等(2003)对战略联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目前对联盟稳定性研究主要是从关系合同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从博弈论的角度、从资源依赖和谈判能力角度、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从战略行为理论5个方面进行的。戴建华(2003)从动态联盟内管理权关系模糊,收益不均衡,企业文化差异,保护核心竞争力对伙伴关系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王冰和张子刚(2003)基于帕累托原则研究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得到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区间。周勇等对项目管理战略联盟的形成机理和稳定性作了一定的研究。卢少华和陶志祥(2004)对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进行了博弈分析,指出协商博弈是价格博弈的最佳策略,但是往往缺乏稳定性。吴昊等(2004)分析了联盟内合作竞争博弈中的复杂性与演化均衡的稳定性。许春(2004)研究了企业学习能力与研发工作契约的稳定性。苑清敏和齐二石分析了3种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动态联盟模式,以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吴海滨等(2004)基于联盟过程分析了联盟的不稳定性形成机理,并运用博弈观点设置了促进联盟合作的机制。张健和韩茂祥讨论了影响战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来研究战略联盟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指出稳定性是基于绩效和时间两个纬度。刘雷和贾平在分析交易费用理论、代理理论与契约管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激励性动态契约的特征、内容及风险问题,以及通过契约管理来提高联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王慧娟和何建敏(2004)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提出收益分配对维持动态联盟稳定性的作用,列举影响收益分配的因素。罗必良等、姚洪心等(2004)分别对战略联盟和Cartel联盟机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运用重复博弈分析,得到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贴现因子和收益的预期评价。杨蕙馨和冯文娜(2004)运用经济学逻辑推理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证明中间性组织作为一种规制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并用博弈的方法验证其存在的稳定性。林忠礼和张喜民(2005)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联盟的交互式学习模式来避免损害联盟稳定性。李瑞琴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量化角度分析影响战略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张喜征(2005)基于对虚拟企业内部信任机制的分析,研究了虚拟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