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败不同及其原因

成败不同及其原因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中国和日本:成败不同及其原因中国洋务运动是不成功的产业革命前面提到太平天国的田亩制度并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纲领,何况它还没有实行,太平天国就灭亡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产业革命的开始,王亚南不同意这种看法。它虽不像中国那样有战败之耻,却同样部分丧失主权。

5.中国和日本:成败不同及其原因

(1)中国洋务运动是不成功的产业革命

前面提到太平天国的田亩制度并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纲领,何况它还没有实行,太平天国就灭亡了。太平天国覆灭之后,一些封建官僚思考前此发生的重大战乱问题,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只是由于对方有坚船利炮;而为了富国强兵,就要学洋人的技术。于是,朝廷公卿以奕"为首、地方封疆大吏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于1862年开始,兴起了所谓的洋务运动,主要是兴办军工企业,以及与此有关的企业。我们知道,军工产品的购买者是国家,与国内市场和人民消费力,直接间接都无关系。但是,它要以人民的纳税来支持,中国不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洋务运动就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由于这样,其后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就大败于日本。后来,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公营即官营企业,都变成官僚资本企业,官督民办企业不是奄奄一息,就是变成买办资本企业,对发展中国工业,并无裨益。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产业革命的开始,王亚南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产业革命不是孤立地只办些军工企业,而是要以社会为范围、以机器为技术基础进行生产,不变革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不可能的。他在1946年出版的《社会科学新论》中指出:“现在,洋务运动被进步化为工业建设运动了,大家尽管都在倡言依据民生主义原则,而对民生主义之基本部分的土地改革要求,总以为无关重要,或者以为可借工业化所造成的进步现象,逐渐设法改进。土地改革运动,至少已在大家观念上,安置在工业化运动后面了,这种颠倒因果程序的想法,一方面固然由于我们社会在数十年来一直在内忧外患的动乱中,只要可能避免社会风波,大家就以为无妨迂回一点,在可能不破坏旧有的社会关系之下,去建设起新的社会关系来;但同时,还得从我们旧有的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上得到说明。西欧各国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解放农奴,确定土地的自由买卖关系,确定合理的土地租佃关系。大体上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制,较之大体上建立在领主经济基础上的西欧封建制,对于土地买卖上,对于农奴钳制上,一向就表现了较大的自由与宽容。这可以傲然地说是我们封建制下的土地关系的进步性,但正因为这进步性,把资本主义经济的正面冲突冲淡了,缓和了;也因了这种进步性,把它对农民的剥削文饰了,从而也把农民要求改革的意愿钝减了。还因了这些事实,使我们专家学者把它给予工业化运动的障碍小视了。然而,它的进步,并不曾超出封建社会关系的范畴,也自然不曾达到产业革命或工业化所要求的变革程度。中国工业上坎坷状况的形成,不仅因为我们在吃不进步的亏,我们同时又还在吃中国封建经济进步的亏。那种进步性,在农民及土地移动上表现的自由,便掩盖了由土地所有关系和土地使用关系,农业雇佣关系以及与其密切关联的借贷关系、买卖关系等等所构成的整个不自由不进步不合理的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质。这种种,曾经阻挠着我们的产业革命,现在仍然阻挠我们的工业化。”[10]王亚南1946年说的话,现在读来格外觉得正确,因为现在已经证明,只有全面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国的工业化才能完成。

(2)日本在明治维新中进行产业革命

19世纪中叶,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对外关系都极其相似,即都是经济落后和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它虽不像中国那样有战败之耻,却同样部分丧失主权。吴于廑概括地指出,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中国,在日本引起很大震惊。1853年,美国炮舰闯进日本。其后五六年间,在以蒸汽发动和巨炮装备的西方舰队威胁之下,日本与美、英、法、荷、俄等先后订立通商条约,其性质和不久前中英两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没有什么差别。开港口、协定关税、设立外国人居留地,以及在居留地行使警备权、驻兵权、治外法权等等,未经一战,日本都被迫一一承受下来。但是,它从1868年即明治元年开始维新,很快就进行产业革命并获得成功,经济迅速发展,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再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接着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英、美争夺势力范围……日本为何能完成产业革命,中国则否?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外因的作用在阻挠中国的产业革命。诚然,外力是给中国带来很多困难,但是一对照日本的获得成功,我们就不能不寻找在同样的外因作用下,日本获得成功的内因了。关于这一点,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明治维新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就可以看出来的。这主要是:废除各藩领地所有制,“一律奉还版籍”;领主无权向农民征收年贡,改由国家支付俸禄,后来俸禄的支付几经变易,终以公债赎偿方式废止;承认土地私有,国民得自由买卖;农民有利用土地、选种作物的自由,有离地迁徙的自由,有弃农选择职业的自由;改革土地税,税率一律为地价的3%,以货币交纳,承担纳税义务者为土地所有者,废止按村征收贡纳的方式。这样,直至明治六年即1874年实施“地租改正”后,日本就真正走上产业革命的道路。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处在不存在农村公社的领主经济封建社会阶段。这时,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发展,土地不能买卖的领主封建制束缚它的发展是非常清楚的,不若中国土地早就能买卖,从而将真正的矛盾掩盖起来。相反地,在这重要关头,日本及时地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土地可以买卖,农民得以离地,农民自由选择职业,租佃关系法律化,耕种自由。这些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产业革命的。

但是,这里要指出的是:明治维新是从上而下的改良,其反对封建主义是很不彻底的,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只是地主积累起来的货币可以投入企业。但由于市场的狭小,就只能发展由国家力量支持的军工企业。这一点,再加上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原料和粮食无法全部从国内取得,于是就形成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经济,比其他发达国家更贪婪地向外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