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专业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推进专业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专业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郯城县专业村为例潘月强[1]摘要:专业村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专业村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村班子感召力、凝聚力就强,刑事犯罪率

推进专业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郯城县专业村为例

潘月强[1]

摘要:专业村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郯城县164个专业村165个专业农户13家龙头企业深入走访座谈、调查分析发现,近年来郯城专业村通过依托当地资源、传统技艺、龙头带动、市场引领和专业合作发展迅速,形成了民有、村富、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但与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相比,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专业村发展,亟待解决。

关键词:专业村经济 县域经济 农民收入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很多挑战,而发展专业村经济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前,鲁南地区专业村经济蓬勃发展,“一村一品”的专业化战略已成为提升农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正在经历由自发形成向有序推进转变,由资源依赖向市场导向转变,由单纯依靠传统经验向运用现代技术转变,由散户各自为战向合作社规模经营转变。近年来郯城县利用位于鲁南苏北交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有利位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本地资源和传统项目为依托,党员带头发展专业村经济、支部引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以专业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以下是基于该县15个乡镇(街道)、54个行政村、165户农户及13家龙头企业座谈走访基础上,对发展专业村经济的调查分析。

一、郯城县专业村概况和类型

1.专业村概况

目前,郯城县共有各类专业村16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6.6%;共有62398万户,155424名农民参与专业村经营活动,分别占总户数的29%和农民总人数的19.2%;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428元、8865元,分别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5.7%、32.1%。按专业类型分,加工专业村69个,种植专业村65个,养殖专业村17个,商贸专业村8个,运输专业村5个。

2.专业村类型

该县专业村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资源依托型。各乡镇依托“银杏之乡”、“杞柳之乡”的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银杏、杞柳为主导特色的专业村加快发展。目前,以沙墩、庙山、李庄等乡镇为主的杞柳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亩,每亩年收益超过万元,所产杞柳加工成杞柳制品后又可增值万元以上。以新村、港上、重坊、胜利等乡镇为主的银杏种植面积发展到20.8万亩,目前银杏果、叶、苗价格连年上涨,发展势头良好。新村乡有16个银杏生产专业村,1.5万人从事银杏种植购销,年交易额超过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苗木集散地,从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全乡仅群众购置的10万元以上汽车就达800多辆。

(2)传统技艺型。该县庙山乐器、红花中国结、李庄锤柄等传统产品特色突出,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近年来这几个乡镇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通过广交会、青交会等进行展示和推销,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庙山镇乐泉村的乐器制作已有数百年历史,全村113户家家从事乐器制作,年产二胡、京胡、板胡等乐器11万件,苏州等地乐器经销商纷纷前来定货,目前全国销售的二胡有1/3以上出自该村村民之手。红花镇生产的中国结,因其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畅销全国各地,产品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结之乡。李庄镇李庄一村、李庄二村村民多数从事锤柄加工业,年产各类锤柄2亿只,实现产值1.5亿元。

(3)龙头带动型。近年来,各乡镇积极培植专业大户,扶持发展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带动了专业村发展。沙墩、李庄、庙山三个乡镇共有杞柳加工企业73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32家,年出口创汇2800多万美元,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连国际市场、内连千家万户的发展格局,推动了杞柳产业的发展。港上镇前堰村有几户农民长期在临沂销售塑料玩具,过去都是从南方进货,自己不进行生产。近年来,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就改为自己生产,带动起覆盖全村的塑料玩具生产业。目前,全村有塑料玩具生产企业20多家,参与农民300多人,每家企业年收入20万元以上,参与农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临沂市场销售的塑料玩具80%以上为该村生产。

(4)市场引领型。近年来,各乡镇为了提升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了红花蔬菜市场、李庄花卉苗木市场、马头花生购销市场等专业市场,带动了专业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红花、高峰头等乡镇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亩,每亩年收益1万元左右;李庄、重坊、花园、高峰头、郯城等乡镇(街道)花卉苗木发展迅速,目前有种植面积1.5万亩,每亩年收益3万~4万元。马头镇西爱国村是一个以花生米加工为主的专业村,全村2213人,近2000人从事花生米购销加工,每到花生购销旺季,家家户户搞加工,连老人孩子都上阵,挑拣花生,帮助生产,近几年该村从事花生米加工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到4000多元。

(5)专业合作型。各乡镇针对专业村实际,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提高专业村和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有效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和农户抗御风险的能力。新村乡丁沟村地势低洼不能发展银杏种植,长期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村民看到附近各村因种植银杏而致富,非常羡慕,希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自2008年起,村里成立了草莓生产合作社,并注册了“欣宝”商标,积极组织村民发展草莓种植,目前全村草莓发展到3000亩,从业农户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港上镇向阳村是全县有名的草莓种植专业村,2003年该村成立了草莓生产合作社,注册了“郯香”商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所产草莓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今年全村475人种植草莓890亩,每亩纯收入1.5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超过2.8万元。

专业村经济的发展,把农民的心思、智慧和闲暇时间引导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上来,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形成了民有、村富、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据调查,专业村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村班子感召力、凝聚力就强,刑事犯罪率就低,信访案件普遍较少。

二、专业村发展存在问题和建议

1.专业村发展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发展专业村经济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引导,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怕担责任,对当地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对发展专业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关联度认识不清,导致专业村发展处于自发状态;部分专业村从业人员“小农意识”依旧根深蒂固,小富即安,固步自封,满足于家庭的相对富裕,缺乏把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的勇气和价值追求,严重制约了专业村经济的发展。就全县来看,虽然在局部地区、部分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还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部分主导产业、产品呈现萎缩之势。据调查,该县糖果生产、葡萄种植、草编、木镟玩具、木版年画、木线条加工、钢木家具、桑蚕、黄烟种植等特色产业近年因种种原因逐渐萎缩,其中木镟玩具、木版年画基本消失。

(2)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专业村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热情不高。从已形成的专业乡镇、专业村来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该县164个专业村,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仅2个,绿色食品认证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个,大多数产品没有进行认证也没有商标,导致价格较低。此外,该县部分企业不注重品牌保护,掺杂制假,以次充好,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如曾为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基地之一的马头糖果,其兴衰史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现在马头镇的卫生巾、卫生纸行业仍有一部分企业,明明有自己的商标,却长期搁置不用,热衷于使用他人的商标,打别人的牌子。

(3)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多数专业村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大多是家庭工厂或家庭作坊形式,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随意性大,功利性强,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目前,该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只有34家,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达到339家,但大多无人管理,运行很不正常。164个专业村中,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67个,占40.8%;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35个,占21.3%,主导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销售所占比重为38.4%,仍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效益好时一哄而上,效益不好时一哄而下,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谷贱伤农”、“果贱毁园”的事件时有发生。龙头企业和农村与农户之间依然是松散的买卖关系,还没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当产品遇到滞销或资金周转不灵时,企业往往会将农户弃之不顾,合同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农民也会在产品畅销、市场价格高于企业收购价时,卖给高价方,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另外,在价格定位上,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往往操控着价格的涨幅,而农民无权参与,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2.几点建议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构建专业村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发展专业村经济,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要把发展专业村经济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专业村工作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奖惩结合。

(2)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专业村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着眼解决制约专业村发展的资金投入瓶颈,不断强化专业村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强专业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通过对专业村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专业村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专业村发展作为支农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信贷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专业村经济。

(3)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专业村发展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区域。可以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示范村,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专业村典型。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专业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专业村典型宣传力度,建立推进专业村经济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专业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4)增强产业,做优龙头,培植专业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植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专业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要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规模膨胀,打牢专业村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发展,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连接紧密的要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完善专业村发展机制,提升专业村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构建专业村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5)培育农民,加强合作,建立专业村发展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是发展专业村经济的主体。发展专业村,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本地资源优势,认识本地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和产品。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专业村发展的有效载体。应着眼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引导与支持,促其快速发展。可以每年选取1~2个规模大、生命力强,并且有骨干企业的专业村,进行专业经济经营体制改革试点,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集团或其他合作组织,形成大户、专业村、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经营,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抗御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2007年中国农村调查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

[3]赵砚.用现代科技提升黑龙江农业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

【注释】

[1]潘月强(1975—),男,山东沂南人。中国海洋大学2011级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