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时间:2023-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水协会有利于提高单个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这将影响农户在市场上的谈判力。通过用水协会,可以为农户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便利的途径,并且用水协会也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这样的组织直接与农户联系,相比政府农技推广人员,更了解农户的需求和难处,从而更加容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6.5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6.5.1 理论假设

农户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除了技术本身有足够的供给能力和用水效益改善能力外,还与农户的自身素质、经历、经验,以及农户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当然,在政府推广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与政府相关行为和政策导向也紧密相关。因此,将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分为几个方面,并提出假说。

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包括初期建设投入和对节水行为的补贴,以及提供农业生产相关贷款等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面、农田设施、电网等的发展情况。技术指导是指农户和农业推广人员接触的次数。

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资金支持能够直接增加农户在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中的福利,农户获得的福利越大,越有兴趣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更何况,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技术的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较多,大多数农户所无法承受,而且,节水灌溉技术的排他成本较高,所以,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扶持有利于减轻农民资金压力,激励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

信息来源渠道对农户采纳节水农业技术十分重要,没有信息,农户对该项技术的认识不足,凭主观意识去理解,很可能夸大其投入和风险等。假定具备节水灌溉技术信息的优势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多少成正比。农户的技术信息优势越明显,对技术相关事项的掌握程度越高,从而增强接受和认可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

政府的技术指导表现在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接触的频率,能够降低信息获得成本,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因此,政府提供技术指导与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呈正相关。

村人的技术示范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有正向作用。由前面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决策过程的分析看出,农户作出采用一项新技术的决策时通常会观察周围人使用新技术后的效益,如果发现别人使用新技术后收益大于使用前的收益,即会采用,否则将会作出不采用的决策。村人的技术示范对农户是否采用新技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村人的技术示范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正面影响。

水资源越短缺,使用灌溉水的总体边际成本越高,农户一项新技术所产生的收益必须大于本身的成本才具备经济上的扩散性,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表现在对水资源和水费的节约,节约所带来的效益越高,即每亩地节约的水费越多,越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当地用水价格的高低、收费依据等都将直接作用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用水协会有利于提高单个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这将影响农户在市场上的谈判力。通过用水协会,可以为农户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便利的途径,并且用水协会也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这样的组织直接与农户联系,相比政府农技推广人员,更了解农户的需求和难处,从而更加容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农户调查对象的年龄与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之间很难做一个确切的假设,一方面,年龄大的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可能更加容易预见节水灌溉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年龄大的人思想可能比较保守,对于新技术的尝试持怀疑和排斥态度。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年龄与新技术的采纳呈反比(Adesina and Zinnah,1993;孔祥智,2005),本文预计年龄因素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呈负相关(见表6-5)。

关于性别对技术选择的影响也存在争议,这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宋军等(1998)研究得出女性比男性更希望选择高产技术,男性则选择优质技术的比例相对较大。钟甫宁和丁玉莲(2004)对南京地区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研究中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本文认为男性多数情况下,决定家庭主要活动的类型与方向(包括技术),所以,预期男性比女性更加倾向于采纳节水灌溉技术。

表6-5 不同年龄段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Table 6-5 Choice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thod among different ages

假设受教育程度和素质越高,对资源有限性、农业可持续发展认识越高,更加倾向于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农民学习知识的能力越强,越可能主动参加到节水技术上来,本文设计有“拥有农业科技书籍的数量”和“对农业政策的关注”问题,来表达农民学习能力。

生活经历包括外出打工和担任职务。假定外出打工经验能丰富农户的知识结构,增强农户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因而倾向于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担任职务的农户不管是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带头使用节水技术,还是因为生产能力比较突出而自发采用节水技术,对当地农户的带动辐射作用是较明显的。

节水灌溉技术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总体耕地规模越大、块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便利性越大。农业大户更能发挥“术业有专攻”的精神,为自己获得可持续利润不断努力,而尝试新技术。

农户兼业程度越高,土地作为保障用途越大,农户只需要从土地上获得最基本的收益即能满足,而不愿意投入较多的精力到节水灌溉项目上。

农户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情况、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等,它们影响着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资金配置决策等。根据要素配置原理,农户资金较充裕时,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农业技术;农户劳动力较充裕时,更易于采纳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在这里,农户经济状况主要由农业收入情况来表达,非农收入与兼业程度相联系,而前述假定兼业程度高对节水技术采纳带来负面影响。农业劳动力数量越紧缺,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越高,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配备劳动资本的情况下,也会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

6.5.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6.5.2.1 模型构建

经济分析中的决策问题,在面临选择时,选择的方案往往用离散的数据表示,因此,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可以用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DCM)表示。根据选项的数量,离散选择模型可分为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和多元离散选择模型。二元选择模型是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只有两种选择的模型,一事件发生与否,分别用1和0表示,可分别称为响应1和响应0。Probit、Logit和Extreme value模型用于分析在两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的定性数据,它们提供了一种将解释变量Xi与被解释事件Y是否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加以量化的方法。当有多个解释变量时,可以按矩阵形式定义模型: Y=βX+μ。

Y为观测值取1和0的列向量,X为解释变量观测值矩阵,这时,Y对X简单的线性回归是不合适的,因为一方面模型的残差项有一些假定条件不能满足,另一方面Y的拟合值也不局限于0和1之间(张晓峒,2007)。要求概率总处于0和1之间,因此,需要设定模型体现这一约束条件。由于Probit模型需要对多元正态分布的整体进行评价,在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主要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排序,因此,采用Logit模型来进行效用最大化时的分布选择。

Logit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Y= 0,1)表示选择结果,解释变量Xi是可能影响Y选择的各种因素,可以是多个解释变量的集合。Logit模型的估计方程为具有Xi特征的农户是否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表示为:

img35

式中z=β01 X1+……+βiXi;则农户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为:

Prob(noevent)= 1-Prob(event)

Logit回归系数在表达某一事件发生的比率时,可表示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因此,Logit方程可以写成:

img36

模型中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β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β0表示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通过迭代法对此对数似然函数求最大值,得出系数估计。如果系数βi为正,意味着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增加;如果系数βi为负,意味着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减少。

6.5.2.2 变量选取

以农户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为因变量Y,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则赋值为1,未采用则赋值为0。本研究中所说的节水灌溉技术指低压管道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喷灌、滴灌或微灌技术。

根据上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综述,农户是否采用技术灌溉技术可能会受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将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后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自变量,各变量具体定义如表6-6所示。

表6-6 变量定义

Table6-6 Variable definition

6.5.3 模型估计与检验

运用EVIEWS 5.0对二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6-7)。

表6-7 模型估计结果

Table6-7 Model estimation

续表

表6-7显示,LR Statistics类似于线性回归中的F统计量,用来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McFadden R-squared类似于线性回归中的可决系数R2,是似然比的一个指标,表示拟合优度。LR检验统计量为48.34259,麦克法登拟合优度为0.584823,说明模型的总体估计结果比较好。进一步地,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得到以下结果(表6-8)。

H-L Statistic为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它把样本根据预测概率分为10组,构造x2统计量,最后根据自由度为8的x2分布计算其P值。若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文中规定α分别为0.05,0.10,0.15),则拒绝因变量的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不存在差异的零假设,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观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如果P值大于α,没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零假设,表明在可接受的水平上的模型估计拟合了数据。这里HL统计量的P值大于所给定的α最大值0.15,故模型拟合较好。

表6-8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Table6-8 Result of fit test

续表

模型估计结果表示,X1、X2、X4、X5、X7、X8、X11、X12在0.1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其中X4、X5、X8通过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尤其是X5在0.01的水平仍显著; X1、X7、X11通过显著水平为0.10的检验; X2、X12通过显著水平为0.15的检验,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显著。而X3、X6、X9、X10、X13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15的检验,说明这五个变量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没有显著影响。

水资源稀缺程度、打工经历、性别、政府的资金补贴、水费计量标准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当地缺水、户主为男性、有打工经历、政府的资金补贴和按用水量缴纳水费的计量标准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促进作用。地块面积、信息来源渠道多少、户主年龄对农户采纳节水技术有显著的负作用,即年龄越大、节水灌溉信息来源渠道越多、地块面积越大的农户越不愿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村人的技术示范、户主受教育程度、政府的技术指导、年农业收入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当地是否有用水协会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负向作用,但不显著。

6.5.4 实证结果分析

6.5.4.1 政府的资金补贴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因素

理性的农民在决定采用某项新技术时首先会考虑其经济效益,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通常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政府的资金补贴可以减轻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时的投入,降低农户的投入成本,有利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意愿调查中也证实农户最希望政府给予资金补贴。

6.5.4.2 合理的水费计量标准能促使农户采用节水技术

如果农户缴纳的水费与用水量挂起钩来,采用按用水量缴纳水费能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前河南绝大多数地方的农业用水是按照耕地面积、家庭人口数、用电量或灌溉时间收费,甚至有个别地方农户灌溉不需缴费,导致农户在灌溉过程中不去关注用水量,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极为不利。比如在按耕地面积收取水费的地方农户为使耕地彻底“喝饱”,大量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6.5.4.3 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对是否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影响显著

缺水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这与经济学基本原理相符合。要素的稀缺性使得理性的农户在技术选择时,倾向于要素替代型技术。因此,缺水地区的节水技术需求较不缺水地区的节水技术需求要高。

6.5.4.4 块均耕地面积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呈负相关关系,且影响显著,这与假设不一致

以往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地块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去采用新技术。本实证研究发现地块面积越大农户越不愿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这可能与地块面积越大所需的前期投入越大有关。

6.5.4.5 信息来源渠道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影响显著,且呈现负相关关系

信息来源渠道越广泛,农户越倾向于放弃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这与假设不相符合。究其根源,这与经济理性的农民作为技术需求者的“逆向选择”有关。农户的信息来源渠道较广,信息的甄别成本加大,尤其是在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当理性的农民无法切身观察或体验节水灌溉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很难做出理性的选择。

6.5.4.6 户主有无打工经历、性别及年龄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有显著影响,与预期假设吻合

户主有打工经历对其采纳节水技术有促进作用。农村环境相对闭塞,而外出打工的群体视野更开阔、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更快,考虑问题更全面更长远,因此打过工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新技术。户主是男性的家庭更愿意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在农村家庭进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时,男性的果断和冒险意识,使其更愿意尝试采用新技术。户主年龄越大,越不愿意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老年人虽然有经验优势,但在接受新事物往往持谨慎态度不利于其采用节水技术。

6.5.4.7 政府的技术指导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行为正相关,这与假设一致,但影响不显著

政府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农户采用一项新技术最看重的还是能否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6.5.4.8 村人的技术示范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行为正相关,这与假设一致,但影响不显著

周围农户的技术示范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目前农业用水水价仍偏低,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经济效益不明显,其示范作用不大,对其他农户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决策影响不明显。

6.5.4.9 用水协会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负相关,即用水协会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一些阻碍作用,也与假设不相符合

这可能与当前大多数用水协会的运行目标有关,当前我省现存的用水协会目标主要是在时间、水量和水质上保证用水农户的灌溉用水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灌区管理,增强农户参与灌区管理的意识等方面,在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方面尚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政府对用水协会进行适当引导,激励用水协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使用水协会在节水技术的扩散中起到推动作用。

6.5.4.10 农业收入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这个问题与政府行为结合起来,较容易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公益性强,合适的供给主体应该是政府,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调查中,“如果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自己能支付的最大成本是多少”时,216人选择1000元以下,其中169人选择了500元以下,说明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支付意愿不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扩散更多要靠政府的扶持来完成,与农业收入没有太大关系。

6.5.5 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政府因素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维持、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对推进和加快节水技术的扩散,意义重大。具体来讲,政府的资金补贴和合理的水费计量标准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的影响。

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行为的诱导,关键在于全方位激发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大力培植农户吸纳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动力。这就要求政府从多方面入乎,利用各种各样的行政乎段、经济杠杆和法律措施,激励、引导和扶持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为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5.5.1 切实增强政府对节水技术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渠道加大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知水平和采用意愿。各地政府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由基层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农户定期讲座或田间指导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农户节水技术知识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政府倡导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社会意义,并通过树立典型,开展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教育,使农民自发地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保证农业教育制度改革,强化农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提高务农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文化。

6.5.5.2 继续加大政府对采用节水技术农户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增大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提供资金补助,如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按投入数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从而降低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减轻农民因采用节水技术的经济负担,由政府承担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大部分成本。对需要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的节水技术政府要进行先期投入的大部分,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扶助和支持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一是通过减税、减费、补助、补贴等经济优惠政策和奖励手段诱导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发生,使农户切实感觉到“多用节水技术多受益”。具体包括建立农业信贷财政补贴制度,通过财政对银行贴息的方式间接帮助农户,支持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二是通过征税、收费等经济惩罚手段抑制农民的非理性行为发展。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和体系,对农户使用资源实行定期评估,确定质量等级,并以此作为对农户奖惩依据。

6.5.5.3 实行合理的水费计量标准

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用水低位运行的状况,实行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标准,改变目前农村灌溉用水按耕地面积、家庭农业人口数、灌溉时间或用电量计量的局面,实行按用水量来缴费,这样水费与用水量直接挂起钩来,使其价格真正反映水资源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促使其自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