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景区设施管理

旅游景区设施管理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旅游景区设施管理旅游景区设施是景区为客人提供游玩和观赏的硬件部分,是景区服务人员进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娱乐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设施根据功能又可分为景区解说设施、景区基础设施、景区接待服务设施三大类。景区内部指示设施旅游景区内部解说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指示子系统、旅游者空间位置服务子系统以及景点非人员解说子系统,多以图文形式出现。

三、旅游景区设施管理

旅游景区设施是景区为客人提供游玩和观赏的硬件部分,是景区服务人员进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娱乐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施的管理,是景区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是一种以旅游景区最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以最经济的设施寿命周期费用和最高设施综合效能为直接目标,动员全体人员参加,应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设施进行综合管理的行为。

旅游景区设施根据功能又可分为景区解说设施、景区基础设施、景区接待服务设施三大类。

1.景区解说设施管理

(1)景区解说设施概述

旅游景区解说设施是利用文字或符号、图案等对景区的相关信息进行引导、介绍、解说的设施。按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个是旅游景区外部解说系统,另一个是旅游景区内解说系统。旅游景区外部解说系统主要涉及景区连通性的内容,即在景区的边界以外建立宣传和说明系统,作为景区内解说系统的补充,以增加公众对景区景点的了解。旅游景区内部解说系统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类别,分别是公共信息指示子系统、旅游者空间位置服务子系统以及景点非人员解说子系统。

(2)景区内部指示设施

旅游景区内部解说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指示子系统、旅游者空间位置服务子系统以及景点非人员解说子系统,多以图文形式出现。

·公共信息指示子系统

公共信息指示子系统是在旅游区公共场合对旅游者提供信息的标志系统,我国有专门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国家标准(GB/T 10001.1—2000)对其式样和表现形式予以规定。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所使用的颜色应遵守GB2893的规定。图形符号指示牌的绘制和制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中图形符号的图形及其与正方形边线(或角标)的位置关系等比例放大或缩小;在制作图形符号标志牌时,应保留规范样式中的正方形边线。只有当指示牌为正方形,其边缘与规范式样中正方形边线重合时,方可省略该边线;规范样式中图形的正方形四角可为圆角,正方形指示牌的四角亦可为圆角。

·空间位置服务子系统

空间位置服务子系统主要为旅游者游览提供空间向导和位置服务,主要包括周边景点指示、旅游者所在位置指示等功能。一般空间位置服务指示设置步道、车行、岔路口以及道路环境具有潜在危险处。指示牌的知识信息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指示的文字不宜过长,图示要简洁;语意和含义应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使用文字时应尽量采用宋体、黑体等可读性高的字体;不能使用简化字和繁体字;字体要统一;横着书写的顺序一律从左至右。注重使用吸引旅游者注意力的色彩和色调;需要较高明视度的色彩搭配。指示牌高度根据服务对象和距离、视高而定,对旅游者提供指示的设施应与人的平均视高相近。指示牌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材质的选择也多选择乡土材质及原生态材质,以保证区域旅游特色和景观效果。

·自导式解说子系统

自导式解说子系统是对旅游景区总体以及主要景点进行讲解、介绍的系统。从解说系统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来分析,可以将旅游解说分为人员解说系统和非人员解说系统两类,在设施管理中主要涉及的是非人员解说系统,也称为自导式解说子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解说、图文解说等形式。

多媒体解说系统是依托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构造的景区解说导游系统。按照多媒体解说系统的设备可以将其分为:语音解说、触摸屏互动式解说以及影视动画解说等。

其中语音解说是将旅游景点的解说预先录制好,存储在语音解说设备中,定期或按照旅游者要求为其提供讲解的设备。按照语音解说设备的使用方式可分为便携式和定点式。便携式语音解说设备又被称为电子导游机,按照其播放的方式可分为循环播放式和选择播放式。

触摸屏互动式解说。是以电脑及其外设作为平台开发的旅游者自助查询导游系统。通常是为旅游景区开发一个外观优美、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软件平台,利用GIS、多媒体、网络传输等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景点介绍、景区或区域线路查询并打印、收发电子信件甚至制作个性电子贺卡等功能。

影视动画解说。是一种更为生动的讲解表现手法,是在旅游者密集或休息的场所,通过专门录制的有关景区过去历史、当代景观等视频向旅游者展示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及其特色的方式。如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通过这种方式,为旅游者呈现了当年毛主席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的伟大军事创举,让人印象深刻。成为该景区独特的风景。

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构建成本也逐步降低,旅游景区普及多媒体讲解系统成为可能。但是就单个旅游景区而言,多媒体讲解系统是否配置以及如何配置需要与其经营管理的定位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导游讲解效果,旅游景区应配置多媒体讲解系统。同时该讲解系统在高等级旅游景区评定中也占有一定的分值,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图文解说系统是较为传统的景区解说系统,它是通过文字或图片来向旅游者传达有关景区景点的信息。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文字型解说系统和图片型解说系统。此外,还可以按照解说的对象不同来对图文解说系统进行分类。

图文解说牌造价便宜、位置固定,易于维护和管理;同时,其不足之处是它属于单向传播,由于无声而缺乏生动性,属于被动服务设施,容易受到环境的侵害,设置不当会破坏景观的完整性。

图文解说系统设置地点灵活多变,设置时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其一,不破坏原有的整体景观及自然资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解释性较强的解说牌应设置于景观焦点的辅助部位,否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印象。

其二,易于吸引旅游者注意。虽然图文解说系统不宜喧宾夺主,但是仍然要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否则其存在就没有意义。因此,这里应综合权衡图文解说系统的位置。如在不阻碍旅游者景观视线的前提下,将图文解说系统设置于步行道一侧便于旅游者使用。

图文解说系统内容信息表达上应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洁、易读,最好使用较为通俗的用语,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解释。内容不宜太长,全文阅读在一分钟之内为宜,并且应该根据景区的客源情况,选择1~2种外语进行对照。在字体的选择上,避免使用较为复杂的字体,一般字体不要超过两种。色彩色调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另一方面还应考虑色彩对于旅游者的影响。一般而言,色彩对于人的情绪有一定影响,就单独颜色而论,最容易刺激人的视觉的颜色为红色或者橘红色,其次为黄、绿,以蓝色为最弱。在旅游景区的图文讲解系统中单色使用较少,在不同色彩配合使用时,字色与底色之间应考虑明亮程度和对比关系,避免使用超过三种颜色的讲解牌。讲解牌的适宜度与其高度、视距以及字体的大小有关系,过高或过低的时候,讲解牌应有一定的俯仰角。通常,讲解牌的高度应与旅游者的平均视高相等。在材质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选用当地较为特色的材质,以强化区域特色。对于暂时性的讲解牌可以采用轻巧的材料,固定的讲解牌则采取牢固可靠的材料。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讲解牌的质量应坚固,应用较为粗重的木料。同一讲解牌上所用材质种类不宜过多。此外,所选材质应便于更换或易于维护。

2.景区基础设施管理

景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供电、给排水等,这些构成了旅游景区硬件系统的骨架,对于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运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景区道路交通设施

·景区道路系统的类型

旅游景区道路可以按照其使用的主体分为如下类别:车行道、步行道以及特殊交通道等。

车行道是指主要供旅游景区内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辆行驶的道路。旅游景区内车行道又可以按照其等级分为主要车行道和次级车行道。对于主要车行道而言,以车辆行驶为主,并且为车辆的快行道,因此要实现人车分流,以免发生危险。而对于景区内的次级车行道,由于车辆较少且车速较为缓慢,则可以采用人车共用车道的形式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与城市规划中的道路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步行道是仅供旅游者步行的道路,车辆不能进入。步行道按照其等级同样分为主要步行道、次级步行道以及小径等;按照步行道的坡度可以分为水平步行道和阶梯状步行道;按照步行道的表面铺装可以分为人工铺装步行道和自然步行道。

特殊交通道是指旅游景区中特殊交通工具使用的交通道路类型。一般而言,景区内常见的特殊交通工具主要有索道、水面交通、航空通道,现在不少景区也将电梯作为交通工具之一,如张家界的百龙天梯,黄果树的踏步电梯等,而意大利的著名水城威尼斯则是以传统的小船作为旅游者的游览交通工具。因此,在内部交通道路设计时适当配置具有特色的交通工具能为景区增色不少。

·景区道路的路网设计

景区道路路网直接关系到景区内部交通的快捷性,目前主要的路网有四种类型,即方格形、环状串联形、放射环形以及自由形。

方格形路网又被称为棋盘式路网,是景区道路以垂直或近似于垂直的角度相交叉所组成的方格路网。该类路网简洁明确,划分的区域较为整齐。在游线组织上也较为灵活,空间行为较为便利,可以组织成为环形游线和单行游线。但是该类路网在对角线上的两点连接不甚畅通。一般景区内较少使用方格形路网,这主要受地形和景点开发的限制。

环状串联形路网是以游客服务功能区为起点,将主要的景点成环状或串联状连接起来构成的交通道路网络。一般景区规模较小、景点不多的旅游景区或山地型旅游景区可以采取此方法。

放射环形路网。放射环形路网是指由景区中心引出的若干放射型与多圈层的环线交通线组成的道路网,旅游景区中,这个中心往往是具有游客服务功能的区域。采取该路网设计一方面可以加强游客中心与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使各景点具有较高的连通率;另一方面,使得不同圈层的旅游景点之间以及同一圈层的景点之间建立了快速的连通线路。此外,使用该类路网设计可以大大缓解道路的交通压力,对于大量的过境旅游客流起到有效的分流。

自由形路网。自由形路网是景区道路交通规划中较为多见的路网模式。由于景区中资源的分布以及游客服务区域分布具有较强的不规则性,因此,景区交通路网的设计只能立足于景区资源和服务的实际,迎合其分布状况。在自由形路网中,景点、游客服务区域都由各级交通道路相连,旅游者可以自主选择游览线路进行旅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该类路网在平原地区和地形复杂的山地型旅游景区中较为常见。

(2)电力设施

对景区的电力设施进行相关管理时,一般分为电力需求预测、景区电网布局规划等步骤。

·电力需求预测

景区电力需求预测估算是为了更好地平衡景区的电力供应,防止因电力供求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电力的无谓消耗和电器无法使用的情况。

旅游景区的电力需求主要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生活性用电,指旅游景区中旅游者和经营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照明、公共设施用电以及电器电热用电等。第二块是农业及其副产品加工用电。第三块是生产动力用电,如索道、给排水用电等。

对于第一类生活性用电,其计算公式为:

用电负荷=人均用电标准×预测接待人数

通常在估算景区用电总量时,还应该乘一个同期需求系数,否则,估算出来的用电需求量将偏大。由于景区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均用电标准具体可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中的相关标准。

后两类用电量计算公式为:

用电负荷=国家供电定额指标×用电时间

旅游景区用电负荷就是上述三块电力需求之和。

同时,在确定景区用电负荷时,还应该考虑下列因素:高峰期旅游者人数,员工人数以及景区内居民人数等;当地的气候特征,如空调与房间的供暖需求,建筑设计特征;可替代性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综合供暖与供电、区域供暖系统等。

·景区电网布局规划

景区内部的电网布局主要有两种布局方式,放射状电网布局、环状电网布局。其中放射状电网布局是以变电站为中心,供电线路由中心变电站向四周发散的电网布局方式,该方式使得用电单位直接与变电站相连,供电线路较短,便于管理。但是,该布局模式易于发生短路事故。环状电网布局是按照不同的等级电压布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较为显著,但是由于采用环线设计,在成本上有所提升。

此外,由于景区多处于空旷地区或山区,雷电较多,因此,区内的游乐设施、制高点的护栏、缆车、索道等活动设施以及建筑物、供电设施等处应装备有防雷设施,以防止雷击伤人事件的发生。

(3)景区给排水设施

对景区的给排水设施进行相关管理时,同样也是一般分为需求预测、水源选择、管网规划、污水处理等步骤。

·水量需求预测

旅游景区内对水的需求一般可以分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其他用水三块,在进行水量需求预测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估算,然后汇总得到整个景区的需求量。

旅游景区生活用水主要包括旅游者、景区住宿接待、餐饮服务、景区员工以及景区内部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一般景区各类接待设施和人员用水量如表7.4所示。

表7.4 水资源各类设施及人员日需求量

国外旅游度假区供水的最低标准为0.3~0.4m3/(床·日),热带气候的海滨度假区生活供水量标准为0.5~0.7m3/(床·日)。

除了按照上述标准外,旅游景区生活用水量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旅游者的生活习惯。如通常我们在估算水需求量时还要乘上日变化系数以及时变化系数(通常日变化系数为1.2~1.0;时变化系数为1.3~3.5)。

一般旅游景区中消防用水是按照整个景区用水量的10%~30%来计算,在实际规划中,通常取20%作为估算消防用水需求的比例。

其他用水是旅游景区中进行灌溉、绿化等业务的用水,一般按照旅游景区总用水量的15%~25%来估算。

·水源选择

旅游景区水源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取水口合理、便于防护。

因此,一种就是直接从就近的城市给水管网系统接入,也可由一处或几处从水厂给水干管接进。另一种则是旅游景区附近没有给水管网,就可优先选用地下水(包括溪水及泉水),其次是河、湖、水库的水。取水口一般选择在流速快、河段平直处,避开死水区和回水区。如果河流出现支流时应在支流上游50米,下游150米以上选择取水口。若有桥梁、码头以及污染源等,则取水口要距离沿河建筑以及污染源至少200米。旅游景区通常采用的水源是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积水,部分地区还会依靠降水作为补充水源。

·给水管网规划

旅游景区给水管网规划一般有树状网、环状网两种布局形式。

树状网指的是从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形似树枝,干管向供水区延伸,管线的管径随所供给用水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优点是构造简单、投资少;缺点是供水安全可靠性差,树状网末端水质易变坏。

环状网则是供水管线连成环状,每条管线均由两个方向来水。优点是供水安全可靠性提高,各处水压可以保证;缺点则是造价过高,运营成本昂贵。

因此旅游景区多在近期采用树状网布置,随着区域发展规模增大,逐步建设成环状网。但在旅游区核心区或居民密集区应布置成环状网。

·污水处理

通常情况下对于生活污水要求加以适当处理后排放,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景区,污水处理站更是必不可少的配置。通常污水处理站可以是景区自建或景区将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后送往区域中心污水处理厂加以净化处理。由于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往往较大,且对环境和景观有损害,因此,一般景区内的污水处理站设置于远离游客集中的地方,并设置500米左右的隔离地带。

3.景区接待服务设施管理

旅游景区接待服务设施主要分为住宿接待设施和旅游商品接待设施两类。对于有的景区来说,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收入有的时候甚至超过门票收入,因此,景区接待服务设施管理的水平给景区运营管理的绩效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景区住宿接待设施管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活动的空间载体,不仅要为旅游者提供游憩体验,还应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其中旅游住宿接待就是重要的内容。尽管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旅游景区而言,旅游住宿接待设施规划的重要性会有所差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旅游景区的住宿接待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景区住宿接待设施主要类型

按照景区住宿接待设施的档次和运作模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如下类型:星级酒店类、小型旅馆类、自助接待设施类、特色小屋类、露营式接待系统等。

·星级酒店型住宿接待系统

主要包括星级宾馆和度假村,属于所有景区住宿接待系统中档次最高的类型,其按照国家星级酒店标准建设,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服务,可以使旅游者获得较为舒适的旅行生活。但是这类接待设施适用范围有限,只有在规模较大的旅游景区和高级商务度假旅游区才会拥有市场。

酒店型住宿设施通常具有较大的体量,并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旅游景区内设立该类住宿接待设施应格外注意可能造成的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视线环境的破坏。

·小型旅馆接待系统

小型旅馆式接待设施是指旅游景区中,在设施和环境上较星级酒店要求低的住宿和餐饮提供方。旅游者在此获得住宿的空间、设施以及基本服务,如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

·自助旅馆接待系统

自助旅馆接待系统和小型旅馆式接待系统相似,但旅游者需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另外的服务,如餐饮、热水供应、做床服务、整理房间等。如国外较为流行的汽车旅馆、托管公寓、自助旅馆等。

·特色小屋式住宿接待系统

特色小屋式住宿接待系统是根据旅游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宿系统。该类住宿接待系统在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让旅游者感受旅游景区内特有的自然和文化氛围。但是该类接待设施往往较为简陋,服务内容也较为有限。如利用我国民族特色设计的吊角楼、小竹屋、小木屋甚至小石屋、小陶屋等都是该类接待设施的代表。这些接待设施还构成了旅游景区中风格鲜明的风景。在我国,由于此类接待设施在报批及建造的过程中存在便利之处,因此景区内一些建设难度较大的地段较为常见。

·露营式接待系统

露营式接待系统是指旅游景区中相对最为简陋的住宿接待设施,主要包括帐篷营地和拖车营地:旅游景区开辟专门一块营地作为旅游者夜间露营休息的场所,旅游者则使用自带露营设施,如露营车、帐篷或租用景区内提供的露营设施实现住宿。在营地里一般配有卫生设施、排污设施和扎营设施,还可能包括餐厅或自助餐厅、汽车维修站、商店、室内和户外游憩设施和其他服务。露营式接待设施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一般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或旅游旺季时才对旅游者开放。目前露营在我国旅游景区中还大多作为游憩项目存在,将其纳入景区接待系统的尚不多见。

对于以上几种类型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在建设和管理的时候需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去考虑:

·区位及选址

每一种类型的住宿接待设施,对于交通区位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星级酒店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连通性,一般来说要允许汽车直接到达酒店。同时旅游者还应能够较为便捷地前往旅游景区中的核心区域,而小型旅馆及自助型旅馆接待系统在区位的选址上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性和成本的低廉性。而在选址上,每一类的设施都应尽量处于有水源的区域,尤其是露营地更应靠近水源供应地,以供野营中饮用和沐浴。

·环境及景观

不同类型的住宿接待设施的要求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酒店型接待设施、特色小屋类对于环境和景观的要求是最高的,其次是露营式接待系统,而小型旅馆类、自助接待设施类相对而言要求较低。

·外观及体量

旅游景区住宿接待设施外观的要求主要可归纳为特色化、生态化和景观化。特色化的外观设计就是要使住宿接待设施的外形与本景区以及本地的特色相一致。在建筑形式上采用本地特有的建筑样式,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生态化是要求尽可能利用本地材料或本地的建设工艺来建造,做到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如通过利用当地已有的建筑来充当住宿接待设施的载体,以减少景区内建设新建筑而带来的生态冲击。景观化意味着住宿接待设施同样是景区景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要具有可观赏性,并保证不会对旅游景区景观的和谐性造成破坏。一般而言,目前旅游景区中的大型酒店日益倾向于中低层,以免过高的建筑破坏景观。通常认为旅游景区中的酒店不应高于10层。其他类型的接待住宿设施多以1~6层建筑为主,其中特色小屋类体量设计以不影响观景点观赏景区景观为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应以1~2层的建筑为主,在小屋占地面积上,蜜月型的独栋式小屋不得小于50平方米,家庭型的独栋式小屋的占地面积则不得小于80平方米。

·内部设施

在内部设施的安排上应从数量规模、质量等级以及设施类型等三个方面考虑。星级酒店一般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小型旅馆类、自助接待设施类要求至少有2个以上房间,4个以上床位,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根据当地气候,有采暖、降温设备,通风良好;客房要经过一定的装修;供旅客住宿的房间配有床、桌、椅等配套设施,有必要的电源插座,照明充足;必须能够供应饮用水;有供旅客用餐的餐位,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餐饮服务;有卫生间,并配有较为齐全的卫生设施,必要时有热水供应;应有24小时能提供服务的人员,旅客所在房间能提供单独的钥匙;能用普通话作为服务语言。

(2)旅游商品购物设施管理

旅游商品是旅游景区中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旅游六大构成要素中重要的一环。从旅游商品的定义上来看,可以分为广义旅游商品和狭义旅游商品。我们在这里分析的主要是狭义的旅游商品,也就是指旅游景区的纪念品。

对旅游者而言,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具有不同功能,或者旅游商品较一般商品而言功能更为广泛。通常来说,旅游商品有实用功能、美感功能、馈赠功能、回忆功能。

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时的心理需求与旅游商品的功能是对应的,总的来说,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目的通常分为两类,即收藏回忆和馈赠亲友。

在景区运营系统中,对于旅游商品购物设施的管理主要涉及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购物网络的布局和选址、购物环境设计等方面。

·旅游商品的开发

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因此,旅游商品开发管理在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旅游景区的形象和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景区旅游商品开发要采取如下策略:

突出特色,发扬传统工艺。我国目前的旅游商品销售以工艺品和其他特色商品为主,旅游商品的开发也以生产这类商品的工艺美术行业为主体。但由于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没有形成独立的技术创新系统,多数企业对旅游商品的开发依然建立在传统文化观念上。现代开发和设计理念与生产工艺在我国旅游商品开发中尚未发挥作用。因此,旅游商品的生产与开发要有创新的意识,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开发产品,做到人无我有,避免雷同。也可以考虑将传统工艺展示于旅游者面前,甚至让旅游者亲自实践一下,这样将从一定程度上刺激旅游者的购物热情。

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以旅游者为销售对象,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旅游者最为需求的商品类型。同时还应积极引导旅游者产生更新的旅游商品需求。

注重包装,提升品位。旅游商品除了本身质量之外,其外部包装的好坏对市场接受程度也有较大影响。总的来说,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应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另外,旅游商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包装材料选择应以自然材料为主,如用纸、竹、木、泥、植物的茎叶等自然材料,因地制宜、量材施用地设计制作各种包装物品。

·旅游购物网络布局和选址

旅游购物网络的布局和选址主要应考虑旅游者在景区内活动的生理和心理习惯。通常来说旅游购物网点的中间布局和选址有两种模式:其一,设置于旅游过程的结束阶段,如景区出入口处。其二,分散设置于旅游过程中,如各分区的接待服务处。从旅游者的行为方式来看,其购物的行为并非只发生于旅游过程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在旅游过程中,如果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旅游者同样会乐于选购。将旅游购物网点设置于旅游过程中就必须要将购物网点和景区中的游憩、休闲设施紧密结合,即把握旅游者在旅途过程中适当休闲、游憩的需求,让其在休憩过程中参与旅游商品的选购。

·购物环境设计

一般而言,购物设施不能破坏景区内主要景观;不能阻碍旅游者的游览;不能与旅游者抢占道路和观景空间;购物场所的建筑造型、色彩、材质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最好不要设置外来的广告标志,以免影响旅游景区的景观。购物设施内部的陈列方式合理;购物商店装饰色调适宜;室内照明均匀、光线柔和、亮度适宜;室内空气新鲜、流动充分,温度和湿度宜人;有供旅游者休息游憩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