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月至年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

年月至年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张全有1978年3月,《甘肃日报》报道陇西县在农业生产中贯彻甘肃省委“二十条”精神的做法。11月,定西地区各县调整部分生产队体制。1979年1月1日,撤销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并与定西地委分设。2月6日至10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

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

张全有

1978年

3月,《甘肃日报》报道陇西县在农业生产中贯彻甘肃省委“二十条”精神的做法。这个县将生产任务分到组,责任到人,登记造册,出苗后检查验收,根据播种质量评工分,建立春耕生产责任制。建立了督促检查和与报酬挂钩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的五项制度。此前的1月,中共甘肃省委向全省农村印发《关于当前农村若干问题的意见》,即“二十条”,号召各地“根据生产队规模的大小、社员居住条件和生产需要,建立固定的、临时的或专业的作业组,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有的责任到组,有的责任到人”。

5月中旬,定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甘肃日报》全文转载了5月11日《光明日报》所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引起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这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甘肃省走在其他省区和直辖市的前面。

6月28日,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在定西主持召开专题研究中部干旱地区发展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他在会议上说:“如果遇到有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情况,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敢于突破。突破是好事,不突破就不能前进。”

7月下旬,定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当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的文章,文章指出:“甘肃在农业发展上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10月,定西地区地、县两级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学习讨论。认为这一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从“左”的阴影下摆脱出来,为今后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1月,定西地区各县调整部分生产队体制。

11月29日,《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发表新华社《“喂偏食”、多“援助”害了大坪队》的报道,说原定西地委某些领导人在抓定西县大坪生产队这个典型中,1976年到1977年两年中,就让地、县有关单位直接给大坪的“援助”30多万元,批评这种“喂偏食”的错误做法。

12月20日,定西地委一面派出工作组到大坪大队调查,一面对照中央文件进行检查分析,对大坪大队近几年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并将调查讨论情况上报省委、省革委。上报情况在肯定了大坪1973年以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的成绩后,对报道中提出的分队问题、引水上山问题,定向爆破、治沟垫地、队办猪场、拖欠贷款及修建公路、商店、接待站等问题,一一进行了情况说明。表示今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遇事和群众商量,坚持“两分法”,继续鼓励大坪前进。

1979年

1月1日,撤销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并与定西地委分设。

1月26日,《甘肃日报》报道:渭源县大安乡推行“五定一奖”(定劳力、定地块、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超产奖励)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春耕准备工作又好又快。此前不久,中共甘肃省委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上,对实践了一年的“二十条”又补充完善,正式公布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即农民所说的“十条”。其中强调:“生产队在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劳动管理、统一分配的前提下,普遍推行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对作业组或专业组要实行‘三定一奖’的制度。”“集体饲养条件差或居住分散的山区,可以实行分户喂养。”“社员庄前屋后的自留树,永远归社员所有。”

1月27日,临洮县增划生产大队28个,到年底,全县有生产大队350个。

2月5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如何传达贯彻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问题。决定抽调地直干部,帮助各县开好四级干部会议,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好,实现家喻户晓,并训练好干部。

2月6日至10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要求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全区各行各业,并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在定西地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集中精力,尽快把农业搞上去。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文件精神和省委、省革委的《十条》。这些政策的中心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减轻农民负担,坚决不购过头粮,使群众缓缓气,休养生息;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的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稳定不变;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账目公开。

2月7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李家堡公社因地制宜给社员划荒山荒坡种草种树,132个生产队中,111个生产队给社员划了荒坡,并鼓励社员在自家门前种树。

2月中下旬,各县召开四干会议,落实省委、省革委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十条》决定,保护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所有权、自主权,确实减轻农民负担,克服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农民发展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等,使饱受“文革”之苦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休养生息。

3月21日至25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县委书记座谈会,总结交流前段各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会议要求要继续狠批“左”倾路线,解决好思想问题,坚持不懈地落实党的现行经济政策,搞好农业生产。要求在农业生产上应注意:第一、在农村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第二、要注意农林牧全面发展,第三、农田基本建设要继续大搞,确实搞出成效来。

4月27日,定西地委印发了地委书记黎中《关于当前农村工作几个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要求各级党委要继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农业方面的文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肃清极“左”路线流毒;进一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认真抓好生产队的经营管理,等等。

7月17日,定西地委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抓好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场讨论的重大意义,采取措施,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搞好补课工作。

7月20日,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地委宣布了省上调减定西地区粮食征购基数4825万斤,调减后为9500万斤及一定三年不变的任务。

8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根生同志来定西调查研究,肯定了定西提出的梯田、种树、苜蓿草“三件宝”,要求把造林放在农田基建的首位,把生物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抓好水利和梯田。要因地制宜,放手发展畜牧,培肥地力,恢复合理的耕作制度。政策要放开一点,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试行体制改革。

8月27日,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王涵元局长在定西调查研究后向地委提出,自留地、饲料地划分百分之十五,按劳分配加照顾以及大牲畜选户喂养,放宽农民私人养羊的政策是符合实际的,群众比较满意,要稳定,继续落实。

9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根生同志将定西情况向中共中央李先念副主席汇报后,李副主席派农业部部长霍士廉同志专程到甘肃看看。在李友久的陪同下,霍部长来定西调查研究,听取了地委的工作情况汇报。地委提出了放宽农村政策的设想:一是自留地加饲料地可划到百分之十五;二是生产队规模可适当划小;三是分散山区可搞包山户、组,联产责任制可全奖全罚,准备搞一些责任田;四是山区可逐步退耕还林还牧;五是私人养羊和大牲畜可不受限制。

9月18日至23日,定西地委召开工作会议,430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一是搞好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端正思想路线;二是研究全区农业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建设;三是讨论当时的农村工作。要求抓好:一是普遍推行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分配办法,二是认真推广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生产责任制,三是大力鼓励和扶持社员积极发展家庭副业。

9月26日,中共定西地委向省委报送《关于改变定西地区低产贫困面貌的请求报告》。提出定西发展农业生产十年规划分两步走的设想:即到1985年,使每个农业人口占有粮达到600斤,初步解决吃饭问题;到1990年,基本改变贫困面貌,使农、林、牧、副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同时要求给予特殊政策,一是粮食实行包干补助,二是豁免难以收回的贷款,三是固定支援贫困县、社的投资,四是在收购药材和发展油料上予以照顾;五是执行农村经济政策,适当放宽“小自由”:即自留地、饲料地可划分到百分之十五;划小生产队规模;建立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生产责任制的作业组,条件太差的队要实行责任田;集体牲畜和羊只可选户喂养、放牧,社员自养大牲畜和羊只不加限制。

9月,各县进一步安排“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工作,并普遍举办各类学习班深入学习。

11月17日,定西地委常委会议听取地区农办有关农村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汇报,提出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十五条”和“六十条”以及省上“十条”精神,稳定农村政策。

11月24日至29日,民政部副部长刘景范同志深入临洮、通渭、定西等县,检查群众生活,提出要正确执行国家政策,大搞植树造林,放手发展家庭副业,划小生产单位,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群众生产自救。

12月6日,中共渭源县委批转调查组《关于峡城公社实行“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情况的调查》,指出:峡城公社的实践证明,分组作业、联系产量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觉悟程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要求对推广联系产量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思想要解放,态度要积极,工作要过细,方法要稳妥,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

12月14日,定西地委常委会议结合传达全省地委书记会议精神,提出要不断创新,解放思想,摸索经验,抓好联系产量责任制作业组的工作,对其他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也允许各地去试验,不予限制。在农村要把科学种田放在首位抓好。因为在同年10月17日,中共甘肃省委颁发了由宋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的《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意见》提出:“在坚持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可以联系产量包干到组,超产奖励;某些农、牧、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单庄独户,可以实行责任到人和包产到户等形式。”(1990年,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在有关会上说:甘肃1979年10月17日发布《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是全国以省委文件支持包产到户的第一家。)

1980年

1月5日至11日,地委、行署召开全区水川二阴地区农业会议。会议围绕“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林牧全面发展”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一)落实政策,充分调动生产队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要普遍推广联系产量计酬的各种责任责任制;二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三要落实放宽社员“小自由”的政策。会议提出实行责任制,只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坚持按劳分配这两条原则,有利于调动生产队和社员的积极性,各种形式的责任制都可以大胆试验。(二)坚持推行科学种田,增肥施料,提高产量。(三)坚持农林牧并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1月21日至27日,定西行署召开全区多种经营座谈会。会议分析总结定西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经验,要求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发展多种经营的思想认识,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业林牧全面发展”的方针,实行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四业结合,集体和社员两条腿走路,进一步落实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建立食品生产基地,推行合同制,疏通产供销渠道,各方扶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3月1日,陇西县委、县革委印发《大包干作业组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4月14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各县委书记会议,总结和肯定全区农村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适当放宽“小自由”的工作。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健全和不断完善各种生产责任制上,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

4月中旬,国家水电部长钱正英同志在省委书记宋平同志的陪同下来定西检查工作。她要求定西在造林上实行草灌乔结合,农林牧共同发展;考虑在十年规划中提每人达到600斤粮,两只羊、一千株树,或者一亩草二亩林三亩梯田;要农路不同走林路,搞反坡,加快造林进度;要加强林业科研工作,防治病虫害

5月中旬,定西地区广大干部从当月11日的《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上看到新华社记者林田撰写的报道:《政策要适当放宽,生产方针要调整——宋平同志经过调查提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意见》。报道说,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前不久指出:“甘肃是一个高原、内陆、干旱地区,省内大部分地区历史上就很穷”,“甘肃农业怎么搞,一定要从这些实际出发”,“例如生产责任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有些贫困山区,群众要求实行责任到劳的‘责任田’制度,也应该允许。”

5月26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常委会议,地委书记黎中同志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地区,政策上要更放宽一些,索性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的指示,讨论肯定了渭源县祁家庙、会宁县青江公社搞包产到户责任制的作法,认为这是适合我们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的,不应再加以限制,要以县为单位作出规划,有领导地去搞。

6月10日,地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地委农村工作部。

6月11日至14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全区农村经济政策座谈会,就农村哪些政策还需适当放宽、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教训和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群众喜欢什么样的责任制及在调整农业结构、确定生产方针上有什么意见和想法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并印发了渭源县祁家庙公社和陇西县城关公社等五个社队实行大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调查报告。会议要求各县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商定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方案,做好准备,秋后展开。

6月19日,定西地委负责人黎中同志参加甘肃省委召集的座谈会。座谈会着重讨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农村经济政策,更广泛地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在一些困难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等问题。

6月24日,黎中同志在定西地委常委会上传达了省委座谈会上提出的在放宽农村经济政策上要防止两种情绪,一种是堵,一种是放弃领导。凡符合“生产长期落后,经济落后,居住分散,群众有要求”这四条的,就可以搞包产到户的精神。

7月3日至9日,定西地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重点讨论放宽经济政策和十年规划设想。5日,地委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定西地委关于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活贫困的地区“索性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的指示,按照定西地区各个社队的生产发展水平、干部管理水平和大多数群众的觉悟水平,指出在实行生产责任制时应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具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领导班子比较强,集体经济办得好,生产发展快,变化大,收入高,对国家有贡献,政治思想工作有一定基础的先进社队,应加强经营管理,向农工副专业化方向发展,给现代化农业创出路子,作出榜样,不要包产到户;二是生产比较正常,集体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社队,原则上也不搞包产到户。对已实行的各种责任制继续巩固,不断完善提高。没有搞生产责任制的要积极搞起来,尽快把生产搞上去。三是条件差的贫困社队,生产一直上不去,长期未解决吃饭问题,多数群众要求搞包产到户的,应当有准备、有领导、有组织地帮助搞好。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生产队的统一领导下,在专业协作的基础上,包产到劳、到户,按产值记工,统一分配;一种是“三定一奖”,即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产交队,统一分配,超产归户,减产照赔;一种是“大包干”到户,即包征购,包积累提留,剩余全部归自己。实行哪一种形式由群众选择,不强求一律。同时,《意见》还对土地、牲畜、农具的使用问题,定包合同,农业基本建设,社队企业,副业生产,机械、水利设施和集体房屋的管理,半脱产人员、计划内合同工、副业工的报酬,大队、生产队干部和民请教师、赤脚医生的补贴,五保户、烈军属、特殊困难户的优扶照顾问题,社员个人贷款和生产债务的处理,历年超支、分空款的处理,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以及加强领导等方面的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这十六条意见的制定,对定西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月17日,定西地委、行署发出《关于充分重视灾区工作的通知》,要求那些严重遭受冰雹灾害的地方,对那些基本绝收属搞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要立即就搞,以利今后生产。

8月至9月,仅一个多月的功夫,陇西全县2225个生产队中的2220个生产队群众强烈要求实行包产到户,大部分生产队已经搞完包产到户。

9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和该院《未定稿》编辑部的王小强到定西地区的定西、陇西、渭源等县调查包产到户,发现这些地方很穷,实行包产到户后,效果非常显著。10月份,写了一篇《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的文章。文章经宋平同志审阅后,在1980年11月3日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中共甘肃省委调查研究室编的党内刊物《工作研究》上发表。同月,《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未定稿》上全文发表。

9月10日,中共定西地委转发了渭源县委书记王君党同志关于搞好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讲话,要求各地都要像渭源县那样,正确分析形势,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明确地、合理地、恰当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把这项工作健康稳妥地进行下去。

9月27日,定西地委农村工作部向地委、行署报送了《关于定西地区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进展情况的汇报》,认为:包产到户的好处有,一是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挖掘了劳动潜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产量大幅度增加,社员生活有了改善;三是生产资料大幅度增加;四是牲畜、羊只大发展;五是增产措施更加落实;六是干群关系改善了。并提出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10月8日至9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地直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全省地、县委书记座谈会精神,认真学习了中央75号文件,结合定西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10月19日,中共定西地委批转了地区农业局党组《关于收益分配中几个问题的报告》,要求在改进生产责任制中一定要保证政策兑现,取信于民。要教育群众树立大局观念,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既安排好群众生活,又保证国家征购任务的完成。

11月12日至13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常委们对各县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调查汇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加强领导,吃透政策,解决好具体问题,不断完善。

11月26日至29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总结交流全区在7月上旬地委全委扩大会议以后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进展情况。全区已有百分之八十五点八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继续以生产队统一经营、推行其他责任制的生产队占百分之十三点五;尚有百分之零点七的队还未确定下责任制形式。会议要求要继续宣传党的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灵活多样,落实生产责任制。而全省的情况是:1980年底,宋平在向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说:“从我调查的情况看,包产到户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看来势在必行。到目前,甘肃全省包产到户的农户已达到62%。”

1981年

2月17日至28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地委工作会议,学习中央1、2号文件,传达省党代表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胡耀邦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中央“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结合全区实际,指出:定西地区经济调整中,农业始终是重点。其特点是:稳定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生产责任制;开展抗旱斗争,力争农业增产;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地实行农业基本建设;稳定基层班子,明确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

3月17日,中共定西地委农村工作部印发了《关于水川地区责任制问题的意见》。根据省委领导关于“沿河水川地区一些队在责任制问题上因不准搞包产到户而出现顶牛现象影响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策可以松动一下,是否搞几定一奖责任制”的指示,提出:经济基础好,工副业生产收入大,已扩大自留地和划了部分责任田,群众不要求包产到户的,要加以稳定和完善责任制;群众不接受现在的办法,出现“顶牛”现象,影响生产的,可以松动一下,搞成包产到户;产量低,收入差,经营管理搞得不好的队,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可以允许。地委在制定这一意见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包产到户后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管理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

3月,陇西县进行农村社队财物清理,至年底结束。这次清理,是实行农村责任制后全县农村进行的财务大清理,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

3月,《甘肃日报》报道:定西、通渭两县针对持续发展的干旱和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提出解决措施。

4月5日,中共定西地委、定西行署向全区发出《关于尽快给社员划“三荒”地植树种草的通知》。指出:各地要把给社员划荒山、荒坡、荒沟,鼓励植树种草工作,当做加快绿化步伐,防止水土流失,尽快解决“三料”俱缺的有力措施抓紧抓好,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加限制,耕地面积大的,还可弃耕一些陡坡地划给社员植树种草,验收合格的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划定的“三荒”地要明确使用权,所植的树、种的草,永远归个人所有。

4月14日,中共定西地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水川地区搞生产责任制的问题。指出:变“水川区原则上不搞包产到户”为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办事,有组织有领导地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4月15日至17日,针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后财务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漳县县委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在全县农村进行大检查和大清理工作。

4月25日至28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汇报交流贯彻中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传达了省委河西地区农村生产责任制座谈会精神,重点研究了进一步贯彻好中央会议精神,完善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根据搞定额管理、小段包工、包产到劳等形式的生产队责任制形式动荡不定或有“顶牛”现象的实际,会议决定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解决对生产责任制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对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认识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同心协力搞好生产责任制。二要对生产责任制形式还未定或定了群众不满意的,把选择形式的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定,不要再堵,再“顶牛”,早搞比晚搞好。同时要保护好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和设施,防止生产和财产受损失。三要抓紧解决好遗留问题,切实做好完善工作。

4月28日,定西行署批转了地区农机局《关于全区农机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要求各地大力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充分挖掘现有农业机械的潜力,认真抓好农机站、队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和加强经济核算制,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农机作业真正做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

5月5日至14日,渭源县委召开工作会议,针对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全县从当月20日至7月底分两批开展完善“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工作。

5月10日,《甘肃日报》第一版刊发记者王明庸写的《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定西地委认真研究解决责任制的遗留问题》,该文说:“近两年了,定西地区在农村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大部分生产队由社员自愿选择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实践证明,包干到户这种形式适合定西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干部管理水平。”

5月15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对86个没活干、产品无销路的社队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5月21日,中共定西地委批转《全区农村财务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农村集体经济中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严重,被占资金多,经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多劳不多得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把它同完善生产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7月1日,中共定西地委摘要批转地委组织部调查组《关于靖远县东北部七个公社的调查报告》,指出:党的建设和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是件大事,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实行生产责任之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7月中旬,定西广大干部陆续从当月11日的《人民日报》看到中共甘肃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冯纪新的文章——《势在必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调查》。这篇文章用“出乎意料的变化”、“农民欢迎的包产到户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四个部分,叙述历史上有着“陇中苦甲天下”之说的甘肃农村的可喜变化,回答了实行“双包”(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责任制是保护、发展生产力,还是阻碍、破坏生产力,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7月17日,定西行署批转地区社管局《关于全区社队企业局长会议情况的报告》,指出: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发向,是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发达的农业和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要求各地必须遵照国务院十六条规定,认真进行调整和整顿,把重点放在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为人民生活服务方面来。要做好市场预测,疏通供销渠道,充实力量,加强领导,促使社队企业健康发展。

7月17日至19日,中共定西地委农村工作部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会议,传达省委农村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区农村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会议指出:前段全区狠抓了中央(1980)7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地解决了靖远(后划归白银市)、会宁(后划归白银市)、临洮三县水川区及定西县部分社队在选择责任制形式问题上的“顶牛”现象,真正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定了责任制形式。同时,普遍建立了定包合同,分批逐队地清理和整顿了社队财务。全区已有98.2%的队实行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或包产到劳责任制,其中包干到户的为92.8%,成为定西地区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7月31日,中共定西地委批转了地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会议情况的报告》。

8月25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的通知》。《通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在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定西地区靖远、临洮两县《富裕地区为什么也要搞包干到户》的调查材料上作的关于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农民要求摆脱的并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平均主义和不合理的负担,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既解决又稳妥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批示,要求:(一)组织干部学习六中全会《决议》和胡耀邦“七一”讲话,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群众谋福利。(二)认真检查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一定要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定责任制形式,认真解决好“顶牛”问题。(三)精简干部,减少社队负担。(四)善始善终搞好财务整顿。(五)积极搞好改革现行公社管理体制的调查。(六)加强水利管理,降低费用,增加农民实惠。

8月27日,中共定西地委常委会听取了定西县委推行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汇报。强调指出:关于责任制的形式问题要按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允许多种形式的同时存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8月31日,中共定西地委转发了渭源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报告》。要求各地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作中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少数地方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还未确定下来的,应经群众充分讨论,多数群众喜欢那种形式就搞那种,只要群众同意,可以允许搞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二是解决群众的不合理负担。三是健全责任制,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9月18日,定西行署召开全区林业会议,要求继续贯彻“坚持依靠社队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的方针,切实加强对林业生产的领导,重点抓好:一是坚决彻底刹住毁林风。二是切实稳定山、林权,认真划好“三荒地”。三是完善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对重点林带实行专业队管护和群众性造林相结合,集体小片林划段分户管理或确定专人管护,地边地埂树随地走,谁种地谁管树,经济果园实行专业承包,重点实行育苗专业户。四是大力开展秋季造林、育苗、整地工作,抓好种苗建设。

10月28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关于今冬党员训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集中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坚决克服我们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状况、领导制度以及同群众的联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党员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不断完善包干到户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12月17日,中共定西地委常委会议讨论农口国营企事业单位实行责任制的问题。

1982年

1月1日,中共中央颁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后来通称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个“一号文件”中说:“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改变。”还说:那种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包干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将会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集体经济。”

1月3日,中共定西地委、行署批转地区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关于1982年多种经营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中央关于“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成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的要求,把发展多种经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充分调动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多渠道、少环节的经营方式,千方百计把流通搞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建立商品基地。

1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甘肃“两西”建设及当前救灾问题。决定将“三西”(甘肃以定西为主的中部干旱贫困地区、河西走廊商品粮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干旱贫困地区)列为全国农业区域性开发建设的重点。从1983年起,在10年内每年拨专款2亿元,予以扶持。

2月1日至9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各县委书记会议,学习中央领导讲话和(1982)1、2、3、5号文件以及胡耀邦对甘肃工作的指示,传达中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在农业生产上要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以抗旱抗灾为中心,主要抓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把干部岗位责任制、经济合同制建立起来,广开门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大抓造林种草,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基本建设。

7月27日,中共定西地委向全区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检查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深入研究完善生产责任制和农业的方针、措施;检查对兴修水利、梯田、植树种草、多种经营是否真正落实。要把农业方针真正搞对头,把规划、任务搞明确,把措施搞扎实,逐步改变定西地区农业落后面貌。

8月3日至6日,中共定西地委、行署召开县委书记、县长会议。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好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

——根据《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改革20周年纪念特刊、甘肃省体改委《甘肃经济体制改革20年大事记》、中共定西地委政策研究室编《定西地区农村改革十年大事记(1979—1988)》、中共定西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大事记》、《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