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访谈调查的简要结果

访谈调查的简要结果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4-4 TX公司访谈结果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二)受访企业能力和参与国际分工情况各受访企业在本行业中基本处于国内领先地位,TX公司已在全球具有相当影响力。受访对象普遍认为,自主技术能力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第六,关于企业升级环境的主要变化。其一,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趋势加剧。

4.4.2 访谈调查的简要结果

访谈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就本企业的主要产品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情况、相关技术能力的建立过程和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等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不拘泥于问卷问题,还深入探讨了影响企业过去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讲述了感受最深的案例等,增进了作者对相关情况的理解。

(一)访谈结果汇总

从主要差距、发展模式、需求来源、技术来源、技术能力、环境影响、组织机制等方面梳理访谈结果,汇总形成了表4-2至表4-5。

表4-2 JC公司访谈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4-3 SK公司访谈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4-4 TX公司访谈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4-5 LHQ公司访谈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二)受访企业能力和参与国际分工情况

各受访企业在本行业中基本处于国内领先地位,TX公司已在全球具有相当影响力。所有企业的产品基本为中档水平,开始向高档产品进军;除了一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全面打开全球市场,其他受访企业都是出口少量产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从产业的国际分工角度看,TX公司产品与国际其他企业的分工可视为产业内水平型的差异产品分工,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核心芯片上基本具备自给能力;其他三家企业基本参与了产业内垂直型的不同技术密集度产品供给的分工;由于两家典型的零部件厂商SK公司、L HQ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产品都有少量出口,可以认为初步参与了相关整机产品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开始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零部件环节建立能力,但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同时可以看到,受访所有企业对其产品价值链已具备一定控制力,除个别关键零部件外,基本建立起从研发、制造到营销的全面能力。具体情况详见表4-6。这些企业的技术能力形成过程、经验和判断,应对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表4-6 受访企业能力和国际分工状况汇总

img39

(续表)

注:“*”列是指相关受访企业参与同行业跨国整机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资料来源:根据访谈情况整理。

(三)受访对象的主要判断

尽管受访对象在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产品技术特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在很多问题上的判断都十分接近。

首先,关于技术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受访对象普遍认为,自主技术能力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有受访企业都认为目前企业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是通过长期的自主技术能力建设带来的,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研发能力,还包括系统集成能力、加工工艺水平、市场响应和服务能力等;引进先进生产线能够快速形成组装加工产能,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对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技术依赖,从而抑制自身的能力提升。

第二,关于技术学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与上下游厂商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更有合作研究开发的关系。企业需要专业的上游厂商提供合适的装备,以适应自身的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和功能升级,同时能够为上游装备厂商提出需求信息;技术学习企业需要掌握下游整机厂商关于关键零部件的使用经验,以促进本企业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并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

第三,关于产品提升档次的制约因素。所有受访对象指出的前三位因素都包含技术因素、装备因素和人的因素,并且更强调技术和人的因素。认为除了少数特别尖端或被先进国家以威胁国家安全等为理由限制出口的装备以外,经济全球化使引进先进装备(含生产线)不再是难事;可以认为关键的少数人以及由其带领形成的技术团队,是传统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建设的关键,新兴行业大企业的技术能力建设需要关键的技术人才,但更多依赖机制的力量。

第四,关于企业能力建设的主要动力和基础。所有受访对象都认为,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能力建设和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强对本地市场需求的捕捉和响应,以及对购买商的及时、贴身服务,能一定程度弥补本土企业在产品技术上的相对弱势、增强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企业品牌影响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但企业的积极努力和自身技术水平在从市场需求向企业技术能力的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第五,关于企业技术能力的获取途径。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尽管在技术能力建设的早期一般是从先进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但随着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寻求功能升级的企业与业内产业链条上的关联企业、与跨行业技术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能够支持企业技术能力建设,以企业自身努力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交流合作能够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也能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在企业技术能力建设的较高水平阶段,除非由于技术学习企业在某些领域基本具备了可与领先企业抗衡的技术能力,领先企业或愿意通过交叉技术许可、与学习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形式提供技术,否则领先企业的技术帮助几乎不存在。单个企业经济交往对象的国别差异已不是最主要因素,尽管国别差异往往代表技术的先进程度差异;交往对象的功能属性,如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以及交往对象与单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关系,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技术获取的途径。

第六,关于企业升级环境的主要变化。

其一,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趋势加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往特别是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国家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资本、人员的跨境流动已得到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框架的肯定,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为追求其利润最大化,依据全球各国、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全球化布局其产品价值链增值环节或生产工序,一国产业中的国别成分相当复杂,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网络。

其二,是装备及其零部件的智能化及产品设计的信息化趋势。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升级、融合和广泛应用,现代装备与传统装备相比,机械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更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软件在装备中发挥重要作用,集成电路芯片成为许多装备的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和装备本身都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以被称为“工作母机”的机床为例,数控系统技术的突飞猛进加速了数控机床的技术进步,使数控机床呈现出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复合化、多轴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和绿色化趋势,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和编程软件的普及应用,使五轴联动控制的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成为开发热点。同时,由于CAD、PDM、计算机仿真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工作量,缩短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周期,也使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在半导体工业、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关微处理器芯片产品性能和价格的摩尔定律是一个例证。

其三,是本土企业与同行业国外先进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动态变化。在本土企业处于较低技术水平或者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情况下,同行先进企业包括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对本土同行企业的技术帮助是比较多的,而在本土企业发展与关键零部件相联系的关键技术时,在有技术需求的本土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后,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在关键技术的转移上往往采取限制措施,两者更多地呈现竞争关系。在跨国企业按照产品内分工思路布局其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素质等条件;跨国企业、包括外国研发中心对中国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帮助非常有限,人员流动或能带来一定的技术传播,跨国企业更倾向于将中国“锁定”在价值链低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