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调研

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调研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调研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作为陇东南唯一的回族聚居区和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风物丰富多彩,景观优美怡人,有天然森林、广袤草场、低山峡谷等自然景观,而且人文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

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调研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作为陇东南唯一的回族聚居区和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风物丰富多彩,景观优美怡人,有天然森林、广袤草场、低山峡谷等自然景观,而且人文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张家川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发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发展规模,很多文化旅游资源被闲置,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旅游与文化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在满足人们旅游享受和需求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应当说,张家川县发展文化旅游业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机遇,但是,其劣势与困难还是相当明显而巨大的。要扭转这一局面,使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找到劣势,正视困难,才能制订正确的战略和政策,在决策上少犯错误,在发展上少走弯路。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发展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得出符合客观的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一、张家川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的优势

(一)政策优势

一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修建了县民族博物馆、民族艺术剧院;完成了全县151户农家书屋建设;258个村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不断夯实了张家川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是国务院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天水及陇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拓展始祖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基地,市上也提出把天水建成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基地,为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四是市委、市政府于今年3月中旬组织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大型调研活动,必将为张家川县的经济社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五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将张家川县建成“天水市特色旅游区”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引擎作用。

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同时,省政府和天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及《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实施方案》,为推动张家川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张家川县文化、文物、旅游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近期,随着天平铁路和天平二级公路相继开工建设,张家川县与周边县区的交通条件将大大改善,对于我们尽快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必将为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助推力。

(二)资源优势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县境内的历史遗迹较多,有秦亭遗址、邽县古城遗址、三国街亭古战场、老庵寺、正觉寺等。尤其是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马家塬战国古墓群遗址,以其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充分彰显了张家川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由于张家川县是全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回民族聚居区,也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导的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在陇东南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颇具影响力的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的宗教圣地——宣化冈拱北,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古朴典雅的民族建筑风格,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和信教群众参观、朝拜,成为张家川县最具特色的人文旅游开发资源。在自然景观方面,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在五县两区中更是独具特色,景区共有大小景点20多处,以低山峡谷、草场溪流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先后被省林业厅和天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风景名胜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与境内的白石咀牧场和石峡水库等构成了张家川县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2009年创建成为2A级风景名胜区。由此可见,张家川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方面具有人文、自然等双重优势。

(三)特色优势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目前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4%,全县的33万回汉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形成了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导的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建筑特征无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里不仅有馓子、锅盔、油果子、油托、出汤面、清真碎面、醪糟、甜醅等张家川特色清真食品,而且还有2006年10月被省政府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张家川“花儿”,这一切都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形成了张家川县独特的文化旅游内涵。

二、张家川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旅游资源薄弱

张家川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多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相互距离大,编制线路、组织游览困难。更为不利的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遗址破烂不堪,文物所剩无几。位于恭门的县级文保单位东汉摩崖石刻,镌刻于公元150年,虽然在省内外学术界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但却因剥落严重,可释辩字不到三分之一。其实它比著名的西峡颂摩崖石刻在年代上早21年。(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俗称“黄龙碑”,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国保单位。)宣化冈拱北、老庵寺、正觉寺等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洗劫,目前,一些宝贵的文物残缺不全,支离破碎,虽然近些年来恢复重建了一些建筑,但与历史原貌差距甚远,往昔的辉煌只能靠想象,靠导游人员的解说。

张家川花儿濒临灭绝,原生态的民间艺人较少,致使当地文化的特殊魅力在消失。回族的民风民俗逐渐淡化,文化识别不突出。

文艺创作团队水平较低,对县境内的有较强地域特色文化的整理发掘,传播都显得力不从心。民族艺术团深入基层采风不够,演出的节目缺乏张家川县自身的文化特色,花儿采用流行风格,普通话演唱,缺少原生态的味道。

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规划及社会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的发展。张家川县虽有丰富的土特产品,但是由于资金紧缺,投入开发力度不够,资源未有效整合,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马鹿蕨菜及中药材的深加工利用,阿阳皮毛厂羊剪绒系列产品,清真食品等都要在特色上下工夫,在质量上上档次。

(二)经济发展落后

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大,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较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总体经济落后,国民人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低,当地产生旅游需求的能力低,旅游的规模难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力差,投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满足旅游需求的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三是由于经济落后,开放程度低,人们的思想观念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封闭落后形成的观念陈旧、保守仍然相当严重,这又是不利于具有先天开放性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上说经济落后是制约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远离旅游市场,旅游接待能力差

张家川县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不高,本身产生旅游需求的能力低。因此吸引外地或境外旅游者到张家川县进行旅游活动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远离旅游市场所带来的问题至少有两个,一是交通费用高,二是途中时间长。

交通的落后成为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又一瓶颈。“行路难”问题异常突出,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城市缺少快捷的道路,游客进出不方便,从而使景区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制约着景区的开发和客源的拓展。

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城区没有一家星级宾馆,致使留不住游客,严重影响旅行社团组织游客进入。

(四)专业人才缺乏

地理位置偏远、社会封闭所造成的经济落后往往会导致人力资源缺乏。一方面张家川县因为基础教育水平较低,自己难以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造成的生活水平低,现代化水平低,难以吸引外来人才。而且,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留住人才,使原本非常缺乏的人才又大量外流,无疑使人才缺乏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人才问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而旅游业和传统的农业、工业相比,我们面对更加成熟的竞争对手,因此,发展旅游业不仅需要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人,更需要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才,更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应付形势变化的人才,需要掌握新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的缺乏是制约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四)季节差异大

张家川县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所致,季节差异特别大,而且冬季漫长,气候严寒,适宜旅游的季节则显得非常短促,能够满足一般大众观光旅游者需求的时间不长。也就是业内通常说的“淡季长,旺季短”,为旅游经营造成了困难。

三、加快张家川县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在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的发展思路和张家川县确立的发展天水市特色旅游区的战略定位,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的东风,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由旅游业率先提速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文化旅游发展

旅游业发展具有前期投入大、产出低,后期投入小、产出大的特点。因此在抓旅游发展上要把眼光放长一点,不要在小事上纠缠不清,应站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高度,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国民经济中新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旅游业是政府的主导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为此,要把旅游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定位为支柱产业来谋划、来推动、来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旅游发展思路统一、措施统一,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二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让世人了解张家川、走进张家川。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资源丰富只是具备了资源优势、产品再好,没有市场优势也只是潜在的优势。从产品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促销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区域内,旅游市场是有限的,旅客对旅游市场的选择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做好宣传促销活动,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争取到更多的游客。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让世人了解张家川、走进张家川,真正把张家川建成天水特色旅游胜地。三是加大旅游开发建设投入。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自身的财力很难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可采取地方财政增加旅游业基础性和导向性的投入,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开发、宣传等先期基础性和导向性的投入。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各种经济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快张家川旅游业投入多元化步伐。四是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团队。要积极地走出去和请进来,派遣一批有志于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年轻人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也可以公开招聘外边的有真才实学的管理型人才加入张家川县旅游业的开发中来。

(二)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经济的直接收入主要是依靠旅游服务设施获得的利益。要实现旅游的大发展,建立成比较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相互促进、综合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和综合配套体系是大势所趋和出路。因此,要实现张家川旅游业提速发展,必须抓好全县范围内酒店、宾馆以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更多的吸引游客到周边景区休闲消费。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一批设施质量好、服务上档次的住宿休闲场所,在旅游上比生态自然、在休闲上比民族文化、在消费娱乐上比服务。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有条件的酒店和宾馆在内外装修、工作人员穿着等方面积极向回族风情靠拢,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批具有浓郁的回族穆斯林特色的餐饮企业。真正体现张家川作为陇东南唯一回族自治县的地位和优势。一是在城市建设上继续抓好整脏治乱工作,保持城市环境良好、乡镇生态自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二是配合南川河和北河堤防工程,在河道沿线规划休闲娱乐场所,真正将民族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更大的挖掘市政建设的旅游观光功能。发展城市广场文化。三是进一步规范城区内的小吃经营场所,建设一条卫生、健康的小吃一条街,集中全县各类风味小吃,在推广民族地区文化的同时,为留住更多的游客消费创造条件。四是拓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渠道,本着围绕旅游上交通、围绕旅游办工业、围绕旅游搞生态的思路,多渠道、多措施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旅游业提速发展夯实基础。五是提高接待能力。2007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关山花儿会暨清真食品节,对我们的接待能力有了一次真正的检验,景区基础设施的欠缺,县城宾馆的接待能力都远远不够,客人只能住在周边县区。因此提高接待能力刻不容缓,争取在近一到两年县城至少规划3家星级宾馆,床位在1000张以上。确保游客来了留得住,增加旅游收入。

(三)突出特色,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一是要在保护好回族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回族文化,全面建立以“回族风情园”为内容的旅游精品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结合当前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加快开发,充分挖掘回族文化特色,形成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靠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带动县内民族文化手工艺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带活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进一步推动回族服饰、用具、清真食品等特色产品的发展,真正形成一个庞大的、集中的、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做强特色旅游品牌。可以考虑在龙山镇筹建以展示和销售各类皮张、皮制品为主题的工业园或博物馆项目,提升龙山镇皮毛市场的影响和知名度,对存在于皮张买卖中的牙行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是保护,同时也是我们街亭古战场的特色旅游项目在龙山镇的延伸与拓展,让游客在这里领略历史文化,也一并了解皮制品以及它的生产流程、制作工艺、交易过程等。知道了“街亭”的过去,也记住了“街亭”的现在。文艺创作团体(文化馆和民族艺术团)要打破以往的闭门造车的思维定式,走出去,深挖民俗民风,排练一批有时代感、有浓郁张家川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歌舞、创作一批高质量的书画、影像、文学作品等推介张家川。在县境内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发扬传承上做文章。制作一批脍炙人口的花儿作品光盘,在县电视台和基层文化站播放,使得张家川花儿人人都会唱,人人唱得好。增加花儿在张家川县群众中的认知度,打破张家川花儿长期以来只有少数人会唱,也只有少数人唱的尴尬局面。二是开发利用马家塬战国古墓葬所包含的先秦戎文化,积极争取筹建张家川先秦戎文化研究园。很多游客旅游不仅仅只满足于旅游休闲,还希望通过旅游增长更多的知识,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开发张家川的先秦文化,除了为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利益,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推介张家川厚重的历史文化。三是开发利用古丝绸之路文化,形成贯穿关中—天水的旅游走廊。我们不但要开发本区域内的,还要与周边邻近地区相关景点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广泛的、完整的旅游圈,才能进一步为游客介绍同种文化在不同地域内的发展演变,使更多的游客真正了解丝路文化的历史发展,领略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全力打造以关山自然风光为依托的生态游,以探寻丝绸古道为内容的探险游。四是要全力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创建。创建一个品牌,做大一个品牌,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推介,推动品牌做大做强。以品牌创建推动技术发展,增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创建新的品牌,实现品牌兴产业、兴经济,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伊味思清真熟食系列产品已经初具张家川特色,要继续加大对清真食品的开发,形成只有张家川有,其他地区没有的风味特色清真食品。真正把“伊味思”这个牌子做大做强。当然这只是个例,张家川的清真食品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大引导和资金及技术的帮扶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出特色。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民族精品牌,走科学特色路

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战略方向,全力打造张家川县文化旅游业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区。

——以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丝绸古道、驿站为轴线,建成贯通“西安—宝鸡—天水”的丝绸之路旅游走廊。

——以马家塬战国古墓葬群保护利用为内容,建成先秦戎文化旅游区,积极争取并入关中—天水周秦汉唐文化旅游精品区。

——以回族宗教场所为支撑,建成回族风情旅游精品园区。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张思齐:张家川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李富平:张家川县老干局

马成才:张家川县民政局

指导老师:王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